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将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监督法的颁布实施.是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依法规范和加强各级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推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的重要举措。认真学习贯彻监督法,是各级国家机关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备受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已于2007年1月1日开始施行,这对于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职权,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增强监督实效,促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更好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今年8月27日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将于明年1月1日起施行。监督法是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工作,促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一部非常重要的法律。第一,认真学习监督法和党中央关于加强人大监督工作的一系列重要决定和指示精神,为监督法的贯彻实施做好充分准备。监督法不仅规定了各级人大常委会如何行使监督职权,还规定了“一府两院”如何履行接受同级人大监督的义务,是加强人大监督工作、规范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基本关系的全面系统的规定。全省各级…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下简称《监督法》),是经过2006年8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实施的。《监督法》的出台颁布实施,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必将有力地促进全国各级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工作,促进边疆民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职权,完善和健全监督机制,增强监督意识,提高监督实效,促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  相似文献   

5.
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下简称监督法)是指导人大工作的一部重要法律。认真学习  相似文献   

6.
2006年8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下简称“监督法”),该法于2007年1月1日开始施行。监督法的出台,是我国民主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对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个重大完善。  相似文献   

7.
蜀竹 《青海人大》2007,(2):38-38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已于今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颁布、实施的意义.仅说它抢了世界上国家监督权立法的头彩。那就大大低估了这部法律的地位和作用。监督法是植根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近六十年实践.经过二十年制定的历程,吸取多方面的经验和智慧.较为充分地体现社会主义民主精神。规范人民政权建设的基本法律。是人民监督政府。督促国家机关忠实履职的法律武器。  相似文献   

8.
3月11日。人民大会堂。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向大会作常委会工作报告。报告通篇贯穿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条主线.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高度。对新形势下人大工作进行了理性思考和积极探索。为人大依法履职指明了方向。报告在充分肯定代表工作迈上新台阶。代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对2007年代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日我省全国人大代表,在分团审议《常委会工作报告》时,会场上代表发言踊跃,气氛热烈。代表们一致认为,过去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坚持以人为本,贴近民生。求真务实,无论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还是对外交往、自身建设等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可以说,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一致表示,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把报告精神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9.
根据中央和云南省委的要求,按照保山市委的安排部署,保山市的县(区)、乡镇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正在有序推进。这次换届选举,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为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法律监督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监督的性质充分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追求;法律监督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独特的功能作用。为此,亟需建立健全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法律监督体制。  相似文献   

11.
各位代表: 我受省人大常委会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2006年,省人大常委会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指导和省委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的各项决策部署,认真执行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决议,牢牢把握发展与和谐主题,紧紧围绕“十一五”规划的实施,依法履行各项职责,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保障和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这充分说明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建设,既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既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当前必须着力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海南人大》2006,(9):1-1
正在各地陆续开展的全国县乡两级人大同步换届选举,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亨。做好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对于巩固国家政权基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 80周年大会上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思想的科学内涵 ,它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在新形势下加强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1.充分发挥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作用是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加大反腐败力度的重要措施之一 ;2 .中国共产党要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就要真诚接受民主党派及其所代表的那部分群众的监督 ;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三个代表”的应有之义 ;4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 ,开创统战工作、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二十年磨一剑”。万众瞩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下简称《监督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于2006年8月27日通过,并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监督法是一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法律,是我国民主法制进程中又一个崭新的里程碑。监督法的颁布实施,将对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工作全面纳入规范化和程序化轨道,对人大常委会更好地行使监督职权,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增强监督实效,促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更好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开创人大监督工作的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青海人大》2006,(2):38-39
做好人大信访工作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本质的体现。也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在要求。近年来,乐都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信访工作,把做好人大信访工作作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认真依法履行工作职责,自2003年以来,共受理群众来信322件,来访212人,其中,集体上访17批(次),结案率为96%,基本上做到了事事有交待。件件有答复,为促进乐都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在本世纪头2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们始终要坚持不懈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和目标。  相似文献   

18.
钟灵 《海南人大》2009,(7):37-39
人大作为“一府两院”的监督机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关键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监督法》,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全县工作中心,全面发挥人大依法监督的职能作用,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人大与“一府两院”的关系既有监督,又有支持;既要依法监督,又不代行使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  相似文献   

19.
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近年来,格尔木市人大常委会在加强监督能力建设,增强监督实效方面进行了积极大胆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推进格尔木市“三个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2004年8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并于2005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单行法律。它的公布和实施,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发展,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