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新圣女修道院公墓位于莫斯科西南,自古以来就是俄国社会名流的陵园。“十月革命”后,其地位仅次于克里姆林宫墙下的陵墓。埋葬在这里的都曾是叱咤一时的风云人物。每座墓碑风格各异,墓中主人也都有着自己不平凡的故事。陵园里最引人注目的应数赫鲁晓夫墓。赫鲁晓夫———这位前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本应葬于克里姆林宫墙下,同已故的苏联高级领导人在一起。可是他未被获准进入红场。由于他的墓前常有凭吊者,并不断有人献花。公墓曾一度被列为禁区,直到戈尔巴乔夫执政才重新开放。80年代末,曾有人呼吁将赫鲁晓夫墓迁移到红场,因遭到一些政界人士…  相似文献   

2.
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成为继斯大林之后苏联党和国家的新一代领导人,在他的领导下,中苏两国关系经历了一段非常曲折的过程.1954年10月,赫鲁晓夫亲自率领苏联最高领导集体访华并兑现此前承诺,表示出对中国的重视和礼遇;然而1959年以后,苏联不仅单反方面撕毁中苏多项协议,撤走在华援建专家,甚至两国不断加强边境军备,以致发生珍宝岛流血冲突事件,中苏同盟由亲密无问的"兄弟"转至关系破裂也不过十载.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把邓小平介绍给赫鲁晓夫 1954年9月29日,赫鲁晓夫率部长会议主席布尔加宁、副主席米高扬等乘专机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并参加中国国庆庆典。9月30日,毛泽东率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陈云、邓小平等主要领导人,会见了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政府代表团成员。 当时邓小平并没有引起赫鲁晓夫的太多注意。在赫鲁晓夫的印象里,他只是很多副总理中的一位,中苏友协名誉理事之一。凡是有关对外的事务,他都表现克制,让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领导人出头露面。  相似文献   

4.
<正>一师十四团703公墓中,静静地竖着2700座墓碑,守护这座公墓的李栓柱说,这里有已故的政委、团长,也有营长、连长和普通战士,在地下他们的建制也是全的,这里地上有个兵团,地下也有个兵团,而这座公墓,李栓柱一守就是30年。1984年,十四团领导找到了李栓柱,他说:"团领导问我怕不怕鬼,我说,不怕,领导就说,那派你去守公墓去不去,我想了想,反正都是工作,就去了。"  相似文献   

5.
李兴耕 《党史博采》2005,(1):113-116
赫鲁晓夫是苏联领导人中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直到目前为止俄罗斯国内对他仍然众说纷纭,评价不一.有的认为他是修正主义者;有的认为他的改革没有触及斯大林模式的灵魂;有的认为他既有巨大功绩,又有严重错误;有的否定他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评;有的认为这是他一生的主要功劳;有的认为他对个人崇拜的批判是不彻底的.赫鲁晓夫具有两面性.他进行了体制改革的初步尝试,但是没有取得成功.他在理论上既有右的东西,也有左的东西.通常是左和右混在一起.  相似文献   

6.
正1964年4月17日是赫鲁晓夫的70岁寿辰。苏联党和政府为他举办了隆重的庆典,其规模和声势仅次于1949年庆祝斯大林的70岁寿辰。祝寿活动上,党中央主席团成员和中央书记来到赫鲁晓夫的寓所。勃列日涅夫宣读了由全体苏共领导人集体签名的贺信,向"最亲密的朋友和同志,表示特殊的敬意"。勃列日涅夫还代表党和政府,给赫鲁晓夫颁发了第四枚金星勋章,并亲吻了他三次,晚上还举  相似文献   

7.
"秘密报告"是国际共运史上反对个人崇拜的重要文献。它来源于斯大林去世后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要为斯大林时期所制造的大量冤假错案进行审查和平反的想法。报告明确提出反对把党和国家领导人看作是"无所不知、洞察一切"的超人。从六个方面总结了"秘密报告"的主要内容。这些给我们启示,要正确看待党的领导人所犯的错误,要正确解决领袖和党的关系问题以及对党的最高领导人的监督问题,要吸取没有正确对待个人崇拜而导致"文化大革命"大动乱的惨痛教训。  相似文献   

8.
梁军 《党史纵横》2010,(3):40-40
在英国伦敦两北的一座小山旁边有一大片公墓叫海格特公墓,其中安息着全世界无产阶级伟大的革命导帅卡尔·马克思。今年夏天风和日丽之时,笔者怀着深切的崇敬之情拜谒了马克思墓。伦敦美丽而又古老。马克思晚年正是在这里度过的,也就是在这里完成了《资本论》的写作,1848年《共产党宣言》也是在这里发表的,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逝世后,他的遗体就被安葬在海格特公墓里。  相似文献   

9.
胡居成 《党史博览》2006,(10):18-20
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说,毛泽东"放出陈毅来攻击我" 陈毅和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曾多次见面、会谈,但给赫鲁晓夫留下深刻印象的是1959年10月2日那一次.当时,赫鲁晓夫结束了对美国的访问,匆匆赶往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庆典.他穿着意大利裁缝为他访美赶制的做工极为考究的灰色西装,神采飞扬,似乎在那个世界最富有的国度里受到的盛大欢迎的喜悦还没有消失.  相似文献   

10.
赫鲁晓夫发起突然袭击 1960年6月下旬,进入仲夏的东欧名城布加勒斯特风光旖旎,景色诱人。 罗马尼亚工人党第三次代表大会正在这里召开。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也在这里召开。后者更让世人关注和瞩目。 6月24日,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会议正式开幕。 作为苏共中央主要领导人和苏共代表团团长的赫鲁晓夫,首先上台发言。他毫不掩饰地说,在时代问题上重复列宁主义的论述是“教条主义”的做法,认为中共“拒绝和平共处”,是“希望战争”,“制造紧张局势”,是“左倾冒险主义”行为。他攻击中共在进行“托洛茨基  相似文献   

11.
黄苇町 《当代贵州》2014,(16):65-65
正1964年10月,赫鲁晓夫被"宫廷政变"赶下台,勃列日涅夫开始了为期18年的执政。赫鲁晓夫虽然下台,改革的惯性仍然存在。在新组建的苏共中央的"三架马车"中,最富于改革精神的是总理柯西金,他的威信也明显高于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和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波德戈尔内。勃列曰涅夫还羽翼未丰,在继承、发展赫鲁晓夫时期的一些改革思路上也与柯西金达成了共识。在农业政策方面,进一步扩大农庄、农场自主权,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在工业政策方面,继续推行  相似文献   

12.
据不完全统计,自1949年10月毛泽东旧居初步修整完毕对外开放时起到2001年底,到这里来追寻伟人足迹、瞻仰伟人故居的人数达3000万.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国家领导人在"文化大革命"前曾到旧居参观访问,而邓小平只在"文化大革命"中到这里来过一次.他参观过程中的所言所行充分体现了其实事求是、绵里藏针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成为继斯大林之后苏联党和国家的新一代领导人,在他的领导下,中苏两国关系经历了一段非常曲折的过程。1954年10月,赫鲁晓夫亲自率领苏联最高领导集体访华并兑现此前承诺,表示出对中国的重视和礼遇;然而1959年以后,苏联不仅单反方面撕毁中苏多项协议,撤走在华援建专家,甚至两国不断加强边境军备,以致发生珍宝岛流血冲突事件,中苏同盟由亲密无间的兄弟转至关系破裂也不过十载。  相似文献   

14.
1959年9月30日,赫鲁晓夫率苏联党政代表团前来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庆典。 当天晚上,中苏两国领导人便在中南海颐年堂举行了会谈。 赫鲁晓夫一开始就喋喋不休地谈他的美国之行,谈戴维营会议,又谈美国的工人是怎么富等等。毛泽东听得不耐烦了:“赫鲁晓夫同志,你去和美国人谈,我  相似文献   

15.
周红 《党史文汇》2009,(5):13-15
赫鲁晓夫担任苏联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之后,曾多次访问中国.本文记述的是他第二次访华的前因后果.时间:1958年7月31日至8月3日;地点:北京;方式:秘密而来,公开而去.  相似文献   

16.
前苏联最高领导人访华,有两次最引人注目:一次是1959年赫鲁晓夫访华;另一次则是30年后的戈尔巴乔夫访华。赫鲁晓夫的访问标志着中苏关系由“蜜月”期逐步走向破裂,而戈尔巴乔夫的访问则是中苏经历了10年沦战、10年武装对抗、10年谈判之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开始。因此,戈氏的访问在当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前苏联最高领导人访华,有两次最引人注目:一次是1959年赫鲁晓夫访华;另一次则是30年后的戈尔巴乔夫访华。赫鲁晓夫的访问标志着中苏关系由“蜜月”期逐步走向破裂,而戈尔巴乔大的访问则是中苏经历了10年论战、10年武装对抗、10年谈判之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开始。因此,戈氏的访问在当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从1964年10月起”E.C赫鲁晓夫与当时的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A·N米高扬一起在克里米亚休假。而这时,苏共中央委员们都聚会在莫斯科,谋划废黜不称职的中央第一书记.10月13日,勃烈日涅夫给赫鲁晓夫打电话.坚决要求他出席即将在克里姆林宫召开的中央全会。如月13日,赫鲁晓夫直接从机场乘车去参加中央主席团会议.昨天参加会议的人员还有:A.N米高扬,B.NW扎瓦纳泽(格鲁吉亚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M·P·拉希多夫(乌兹别克斯坦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NE谢烈斯特(身包兰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中央主席团的会议没作记录,根据…  相似文献   

19.
<正>1958年中苏关系出现裂痕后,便不可遏制地一步步走向恶化。1959年国庆节前夕,赫鲁晓夫率团访华。赫鲁晓夫到达北京的当天晚上,中共领导人与苏共领导人便在中南海颐年堂发生了激烈的争  相似文献   

20.
1959年9月底.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在访美结束后应邀抵达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的庆典。正如《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下册)》指出的那样.“他此行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宣传苏美和解和所谓的‘戴维营精神’.并试图压中国向美国让步,以利于苏美改善关系。在同中国领导人的会谈中.赫鲁晓夫要求中国在台湾问题上不再使用武力.还指责中国把尼赫鲁推向西方阵营。台湾问题和中印边界问题事关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中国领导人对赫鲁晓夫的言论据理予以驳斥。会谈不欢而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