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汪代华 《民主》2011,(9):53-53
据2011年7月19日《珠海特区报》报道,在7月15日下午举行的“珠海市百企承诺共创文明诚信”活动启动仪式上,获得首批“珠海市百企承诺文明诚信经营单位”称号的108家企业联合向全市企业发出了《珠海市百企共创文明诚信倡议书》,并在承诺书上现场签名,庄重承诺诚信经营,共创文明城市。  相似文献   

2.
索晓海 《学理论》2009,(14):125-127
不少文学名作需要重新解读,杜运燮诗作《山》不是对于奋斗作一般意义上的讴歌,而是表现精神追求者的生存状态;林语堂散文《祝土匪》善用反语,文中隐藏着五层逻辑关系;鲁迅小说《伤逝》批评了当时青年“五分热”的病症;沈从文小说《丈夫》揭示的仍是湘西与都市文化的冲突和差异。  相似文献   

3.
“陈述百年,概括万事”的《三国演义》,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不仅文学成就卓然,而且是一座内蕴丰富的思想宝库。毛主席曾说过:“学谋略,读《三国》。”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角度看,《三国演义》同样能带来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确立是唯物史观形成的重要标志.当前学界有一种流行见解,认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奠基之作和初次表述.通过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实践观与《提纲》实践观的基本要点以及马克思主义"成熟著作"实践观的经典论述进行双重文本对照,可知《手稿》不仅先于《提纲》构建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思想框架,而且包含着比《提纲》的实践观更为丰富的内容.恰如其分地说,《手稿》才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初次表述.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理论架构在《手稿》中已接近形成,《提纲》是《手稿》中初步建构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深化和运用.  相似文献   

5.
《组织人事学研究》2003,(2):53-54,52
中共中央颁布实施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规章,也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有力武器。贯彻执行《条例》不仅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以坚强的党性、良好的作风作保证,而且要坚持实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制及其责任追究制度(简称“两制”),这样才能更好地堵塞工作漏洞,强化领导责任,真正提高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水平。一、严格执行“两制”,是保证《条例》落实的关键一是深入贯彻《条例》的必然要求。《条例》作为党内重要法规,是保证…  相似文献   

6.
《团结》2008,(1):60-64
建国方略 1917至1919年,孙中山倾其毕生学力著《建国方略》,系统地抒发自己的建国宏愿和构想。《建国方略》由《民权初步》、《孙文学说》和《实业计划》三篇构成。《民权初步》原名《会议通则》,出版于1917年,后编为《建国方略之三:社会建设》,教育国民怎样去行使民权;《实业计划》是用英文写成的,原名“中国国际发展(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China)”,发表于1919年6月,后编为《建国方略之二:物质建设》,是“圆家经济之大政策”;《孙文学说》于1919年春夏间出版,后编为《建国方略之一:心理建设》,阐述心理建设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4,(27)
《世说新语》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的言谈逸事。《世说新语两则》表现了诚信的主题。"信"是立世之本,《期行》一文告诉我们:做人要明礼诚信。《乘船》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对自己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  相似文献   

8.
余显斌 《各界》2014,(10):55-57
一 钟会老妈名张菖蒲,和林黛玉能够PK的,不但有貌,而且有才,是一位典型的知识女性。张美眉曾读过《孝经》,学习过《左传》《尚书》《礼记》,不然,是没法教自己儿子“四岁授孝经,七岁诵论语,八岁诵诗,十岁诵尚书,十一诵易大学生……”  相似文献   

9.
路来森 《各界》2011,(7):1-1
张申府先。生曾经提出“在中国哲学界,以金岳霖先生为第一人”。金先生著有《逻辑》、《论道》和《知识论》。可先生不仅腹笥充盈、”学识丰富,而且在生活工作中,大有幽默感。于谐趣、调侃,乃至于讽刺中一彰显着他的聪敏和睿智。  相似文献   

10.
干部考察是选准用好干部的重要环节.在各项基本程序中处于核心位置:实践证明,考察准确.任用干部就得当;考察失真,任用干部就必然失误,任用失误,则贻害无穷:《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颁布以来,各级组织人事部门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的要求,紧密结合工作实际,不断提高干部考察工作水平,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上看,干部考察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特别是考察方式方法陈旧单一的问题比较突出.必须进一步创新干部考察方法,以选准配强能够担当治国理政重任的各级领导班子。  相似文献   

11.
童中贤  杨畅 《理论探讨》2008,(1):150-155
诚信不仅是和谐社会的本义所在,而且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等密切相关.没有诚信,特别是没有政府诚信,就不可能有社会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也无法实现.目前,社会层面表现出的诚信缺乏现象,其实都与政府诚信有着一定联系.因此,认真审视和检讨政府诚信问题,提高政府公信力,重塑政府诚信新形象,让政府自身成为遵循诚实守信及信赖保护准则的示范者,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2.
“诚信”资源匮乏给我们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建设“社会诚信体系”工程已迫在眉睫。要从社会结构功能的互补、制度安排的合理性层面上奠定基础;要建立诚信信息传输系统;要借签发达国家经验;要发挥道德示范作用,培育市民诚信守信的思想品德。  相似文献   

13.
今年1月15日,党中央修订后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颁布。此次《条例》的修订,既是对以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成果的巩固,也是对当前以至今后一个时期干部工作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等新要求的确立,尤其是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贯彻落实。《条例》的修订,不仅进一步深化了对干部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相似文献   

14.
从各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立法来看,“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是大家普遍认可的基本原则,我国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虽然没有在条文中明确这一基本原则,但是从《条例》的立法目的、立法过程中的相关说明以及《条例》确定的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的基本制度来看,我国政府信息公开仍然是坚持这一原则的。从《条例》的规定来看,  相似文献   

15.
梵蒂冈图书馆藏有傅圣泽中文著作《据古经传考天象不均齐》一文,至今学界仍未对其进行解读。他合《易经》与道家经典,将“道”作为连接中西方文化的核心概念,不仅首创了以《易经》为载体的“耶道对话”模式,而且也为天主教在华传教事业开拓了新的理论方式。  相似文献   

16.
韩传栋 《党政论坛》2009,(16):42-42
忘川飞渡,逝水流年。沿着母亲河的源头,漂流而下,从《诗经》“坎坎伐檀”的江边,到《史记》“金戈铁马”的楚河汉界;拍着《水经注》的浪花,抚摸《地动仪》的蟾蜍,看到了您坚硬的动脉——青藏高原,还有那古道长亭的古朴淡雅,野渡孤舟的忽近忽远,一望无际大平原上的千重波浪……在爬满甲骨文的钟鼎之上,读您童年的灵性;在布满烽火的长城之上,读您青春的豪放;在缀满诗意与科学的大地之上,读您壮年的丰稔。  相似文献   

17.
倪邦瑞 《民主》2005,(6):44-44
去年8月上海市金山区对3000名公务员进行了诚信考核,建立诚信服务档案,那些政令不通、作风不正、工作不力、形象不佳、纪律不严的“五不”干部将记录在案, 对少数失信行为严重的,将给予处罚,并为之付出代价(《人民日报》2004年8月17日)。金山区的这些做法,无疑是强化公务员诚信意识、提高诚信服务水平的一个很有创新意义的好举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公务员无论职位高低、  相似文献   

18.
《老子》一书具有其独特而全面的修身理论,不仅包括何以修身的形上基础,而且有其修养内容即德目,更有其修养方法。《老子》一书的修身思想主要包括:一、何以修身?这个问题包括修身即修德的前提基础问题、思维方法、修身目的等问题。二、身修何德?这是《老子》一书所提出的修身的内容或德目问题。三、如何修身?这是修身的方法与境界问题。  相似文献   

19.
《孔传》和《郑注》是解释《孝经》的两部重要著作。《孔传》是将人的孝行置于一个复杂的宗族系统中,强调子对父的绝对服从,对孝行的解释极为细致;《郑注》则主要是从学术上理解“孝”,强调父慈子孝的双向关系,其对《孝经》的解释体现出理性特点。《孔传》和《郑注》在文本上的变化体现了两汉时期宗族文化的形成过程,又代表着宗族形成的两种不同模式。以孔、郑为代表的士人在两汉宗族文化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设计者、参与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说诚信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谚语。但我很长时间不知道它的出处,也没有去深究,直到读《论语》时才知道这原是圣人之语。《论语》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是说一个人不讲信誉,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这就好比大车、小车缺乏了关键部件套不住牲口一样,那怎么能驾车走路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