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静 《法制与社会》2010,(6):117-117
本文从国际税收的角度,阐述了外资企业避税港避税的现状和避税的模式,分析了防范和打击避税行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以法制建设为切入点,针对此类外资企业利用避税港避税的做法,论述了所应采取的法律规制和措施,提出了积极开展外资企业避税问题研究,合理调整税收优惠政策,不断完善涉外税法和国际税法,保障财政收入,捍卫税收利益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姜翌 《法制与社会》2013,(35):95-9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跨国纳税人的避税问题在国际上日趋严重。其中,如何有效地规制跨国纳税人的利用国际避税地避税。一直是备国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税收难题。虽然我国政府在反国际避税港避税方面已经制定了管理措施,但是这些措施较之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存在显著差异。本文旨在分析我国现行应对国际避税地问题的相关措施暴露的不足之处。并简要提出了改进的方向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与避税的经济学定义相比,避税的税法学定义揭示了避税的本质,为针对所有型态的避税行为的法律规制提供了可能。避税的法律规制包括立法规制与通过法律解释的规制,其共同的工具是实质课税原则。中国只应制定针对个别避税型态的个别防杜规定。  相似文献   

4.
从上海轮胎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沉浮,引出避税和税收筹划的定义,通过比较看出避税和税收筹划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分析了避税和税收筹划之间的关系,指出税收筹划的发展方向最终是达到企业和国家共同利益的最大化,实现双赢的目的,并为税法机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企业避税的类型多种多样,且企业避税对国家财政税收具有危害性,因而企业反避税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我国应加快关于企业反避税立法的体系化,提高企业避税的成本,同时加强事后调整,不断提高和完善我国的企业反避税工作。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际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外资企业的避税行为已成为我国税务管理当局面临的棘手问题之一,引起了我国政府与有关部门的极大重视与关注,避税与反避税的探讨对我国政府和有关部门已刻不容缓。本文就我国外资企业避税行为的现状、原因及反避税措施等进行有关的法律浅析。  相似文献   

7.
浅论国际避税地法律制度的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 ,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为维护本国的税收权益 ,通过国际经济组织的联合行动 ,采取种种法律手段 ,推行避税地对策税制 ,以图抵制传统避税地以低税或免税为主要形式的“有害税收竞争”。但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 ,一些欧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在坚持推行避税地对策税制的同时 ,先后通过修改税法 ,在本国境内实行税收优惠 ,大力吸引外资 ,发展本国经济。这些欧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所作所为 ,实际上已经使它们逐渐堕变为新型的“避税地”。这种避税地法律制度新型模式的产生和发展 ,不仅更加加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和税收权益的竞争 ,而且给构建一个公平、有序的国际税收秩序带来了重重的障碍。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间经济交往的扩大和纳税人跨国流动的增多,外商投资企业国际避税呈现出逐步蔓延的趋势,导致了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造成了税收秩序的混乱和纳税人税赋的不平等,严重损害了我国的根本利益。本文在分析国际避税的概念以及外商投资企业国际避税的成因和手段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反国际避税应采取的有效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9.
从目前来看,学者们对避税行为的法律性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分歧仍然很大。本文基于税收法定主义原则,在现有的研究成果之上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避税行为是一种有条件的合法行为。这个条件就是税收法定。因为,避税行为是一个集合概念,其中有各种具体的避税行为方式,而只有未被法律所禁止的避税行为方式才是合法的避税行为。  相似文献   

10.
刘天永 《法人》2007,(9):72-73
合法避税可以为企业提供很大的税收利益,却并不违反国家税收政策导向避税,一直是企业界比较关注的问题,很多企业正在千方百计的思考各种方法以降低税负,有些也因此触犯了法律。那么,究竟什么是合法避税,避税方法有哪些?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面对这沉重的税收负担,企业开始把寻找合理的避税方法作为重中之重了。"合法避税"又称"税收筹划"。它来源于1935年英国的"税务局长诉温斯特大公"案。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合法避税的规范化定义得以逐  相似文献   

11.
从上海轮胎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沉浮,引出避税和税收筹划的定义,通过比较看出避税和税收筹划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分析了避税和税收筹划之间的关系,指出税收筹划的发展方向最终是达到企业和国家共同利益的最大化,实现双赢的目的,并为税法机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资本弱化"进行规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然  罗艳 《法学论坛》2006,21(2):84-89
“资本弱化”这种避税方式近年来日益引起国际税收领域的密切关注,这种避税方式与转让定价、注册避税港公司等避税方式相比,形式更加隐蔽,实践中不易觉察和对其进行监管。本文针对跨国投资者使用“资本弱化”避税的目的,结合国际实践,根据我国立法现状,提出目前对“资本弱化”的规制措施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并对如何将资本弱化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在确保国家税收收入稳定的同时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作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提到“避税天堂”,人们脑海中通常会浮现出加勒比海上那些拗口的群岛名:维尔京、泽西、巴拿马……尽管瑞士堪称世界上平均税率最低的国家,但很少有人会把它和“避税”联系列一起。  相似文献   

14.
一、国际避税的理论分析 根据税法理论,纳税人如果有了应税事实,就产生相应的纳税义务。一种应税事实,理应对应一种纳税地位,即原始纳税地位。但这是在法律处于一种理想状态之下才会出现的情况。现实中,不尽如此。各国相关国内立法的不完善,立法现状跟不上避税形势的发展以及各国立法的不一致,常常会给国际避税人以可乘之机。  相似文献   

15.
小非 《公民与法治》2012,(19):14-17
眼下.“发票换工资”在某些单位成为一种现象。单位将员工的工资分成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两部分。基本工资直接打到银行卡,而绩效工资是“大头”,则要员工用发票来领,这样不仅个人不用缴个税,单位也能避税,这种行为被不少企业美其名日为职工“合理避税”。  相似文献   

16.
吕斌 《法人》2010,(7):52-53
在网店实名制争议背后,实际上是针对纳税问题的探讨,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避税不可能永远维持下去  相似文献   

17.
2014年12月6日,京都律师事务所在北京召开"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系列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实施中的若干问题与完善建议研讨会,这也是京都律师事务所"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系列"研讨会的第二辑,旨在加深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等相关问题的探讨和思考并提出建议,望能为完善我国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添砖加瓦。樊崇义教授就当前"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改革问题指出,一是疲劳审讯获取证词的排除;二是采取非法拘禁、超期羁押等方法获取供词的排除;三是重复自白  相似文献   

18.
刘显娅 《行政与法》2014,(2):98-102
国际纳税主体作为国际税收法律关系中纳税的一方,在利益的驱使下,不仅要考虑如何降低成本,而且要考虑如何降低税负.在减少税负的多种选择中,避税被认为是一种最为“安全”和“保险”的方法.随着国际化和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国际税收领域内的避税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各国针对国际纳税主体进行国际避税所采用的各种方法,通过单边立法和国际协调规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限制.我国2008年1月1日实施的《企业所得税法》,第一次从法律层面对反避税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规定.  相似文献   

19.
肖刚 《法制与社会》2010,(36):116-116
随着国际贸易的盛行,跨国公司的发展迅猛,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开始利用信托制度以及不同国家税收规定的不同,将本公司许多本应上交国家的税收予以规避,对国家的财政收入以及经济秩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就信托避税的法律规制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利用公司的形式进行避税呈现出普遍化的趋势。这不仅给国家财政利益造成损失,而且损害了其他诚信纳税人的利益。由于现有税法无法有效规制,因此有必要引入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将它应用于税法来确定纳税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