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没收金鼠参赃官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林则徐被任命为江南监察御史,巡视江南各地。他到澎湖群岛寓所刚歇下,有个自称“花农”的人献上一盆玫瑰花,还说是要请林大人换个大盆栽花。林则徐心知有异,一脚踢翻花盆,盆里现出一个红包。包里是一只足有半斤重的金老鼠和一纸信笺,笺上写着:“林大人亲收,张保敬献。”林则徐当场将张保行贿的金老鼠没收,上缴国库。拒收烟具斥义律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则徐赴广州查禁鸦片。5月间,英国商务代表义律请林则徐到他的私邸参加宴会,并将一只精致方盒捧送给林则徐:“请大人笑纳…  相似文献   

2.
林则徐拒贿二事山西申林英拒收白金烟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赴广州查禁鸦片。五月间,英国商务代表义律请林则徐到他的私邸参加宴会。宴会上,义律将一只精致方盒捧给林则徐道:"林大人,这是我的小小见面礼,请阁下笑纳。"林则徐接过来打...  相似文献   

3.
国学经典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这是民族英雄林则徐1842年被充军伊犁时写下的诗句。表达虽然自己蒙冤受屈被谪贬边疆,但只要做对国家有利的事,将不顾个人生死祸福为之奋斗。这一诗句是林则徐不屈压力.封禁鸦片,舍身报国的生动写照,凝聚着为国家、为信念、为正义舍生取义的精神。今天,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我们依然要用这种精神捍卫理想和信仰,并为之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4.
六选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是道光皇帝一生中最正确的决策。当年,他读到林则徐奏折中“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想必惊出了一身冷汗,而《禁烟六策》和奏折附件中的禁毒药方使他相信,在湖广一带禁烟富有成效的林则徐是完成这项任务的最佳人选。全权在握的林则徐并没有春风得意踌躇满志,凭着多年的从政经验,他深知此行的艰巨与凶险。第一,皇帝口含天宪,可以朝令夕改,他并不能够完全体现自己的意志;第二,走私鸦片的收益占英国国家年度总收入的六分之一,英国人不会轻易妥协;第三,鸦片贩卖集团的政治代表暗中阻挠,会…  相似文献   

5.
香港史料     
香港史料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英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从18世纪末期起,英国把大量鸦片走私输入中国,毒害中国人民并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1838年底清政府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去广州查禁鸦片烟。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当众销毁从...  相似文献   

6.
无欲小议     
李任仕 《廉政瞭望》2013,(16):18-19
民族英雄林则徐在任两广总督、查禁鸦片期间,曾在自己府衙手书一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至此成为诸多有识之辈的座右之铭。有资料说,当年左宗棠被派戍守新疆,途中路过已被免职的林则徐家,林即赠此联以示勉励。  相似文献   

7.
林则徐斩子     
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林则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赴粤查禁鸦。正当林大人大张旗鼓地查禁鸦并取得节节胜利的时候,他的儿却倚仗老子的权势,不仅偷偷吸片,还包庇不法客商大肆贩卖鸦赚钱。老百姓气愤地说“大老爷雷风行地禁烟,大少爷又明知故犯吸烟、支持贩烟,这烟还禁得了?”不久,儿子吸烟贩烟和老百姓议论传到了林则徐的耳朵里。他恨儿子目无法纪,胡作非为,也禁烟运动带来了阻力,决心严厉戒。一日,他带领几名随从悄悄到儿子的住处,发现他正躺在床上抽鸦片,不由火冒三丈,林大人怒气冲冲地扑过去,一把夺过烟枪,摔在地下。…  相似文献   

8.
《党课》2010,(8):80-81
林则徐(1785—1850年),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等。曾任江南道监察御史转浙江杭嘉湖道,任上修海塘、兴水利,发展农业,颇有政声。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是著名的爱国政治家、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9.
说“怒”     
先后读过几位医务人员谈“制怒”的文章,初晓“遇事不怒,延年益寿”的道理。从医学理论的角度看,“长寿应止雷霆怒,求健须息霹雳火”,常“以笑制怒”、“以喜消怒”,的确是应该遵循的养生之道。然而,从另一个角度讲,喜怒哀乐毕竟是人之常情──人生在世有谁能从不发怒﹖人总不肯或不敢发怒,那会是一种什么情景呢﹖据说,清末政治家林则徐,无论到哪里任职,都把“制怒”二字高悬于案头之上,以此为座右铭。可是,在鸦片战争中,他不但未能“制怒”,反倒怒不可遏,在虎门销毁鸦片二百多万斤。林则徐如果总是“制怒”,怎会有虎门销…  相似文献   

10.
林则徐的禁烟决心非常坚定,但林则徐处事并不鲁莽,他对国际贸易争端引发的外交问题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为督促西商交出鸦片,林则徐对每一箱鸦片都给予了赔偿,以一箱茶叶换取一  相似文献   

11.
一“特民”的反侵略思想鸦片战争时期;面对英国侵略者的武装挑衅和馒略,一些疆臣和有识之士主张组织、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来抵抗馒略。林则徐到广州后,一面严厉禁烟,一面加强防备。人民群众抵御侵略的斗争热情,更坚定了他的禁烟决心。道光十九年(1839年),他在妻折中写道:“臣等察看民情,所有沿海村庄,不但正士端人衔恨刺骨,即渔舟村店亦俱恨其强梁,必能自保身家,团练抵御。”①他在广东募水勇,雇练勇,行团练,“协防”炮台隘口,补水师兵丁之不足,“壮军威而助兵力”。定海陷后,林则徐向道光帝建议,重赏军民击杀侵略者。…  相似文献   

12.
一提起《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无论中国人还是美国人都会想到埃德加·斯诺。斯诺是中国人民的诚挚朋友,他对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怀有坚定不移的信心,他数十年如一目,为促进中美关系正常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增进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倾注了毕生的心血,被称誉为“中美人民间的活桥梁”。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往往有很多意味深长的巧合。1842年8月29日,停泊在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国“臬华丽”号旗舰上,清廷全权代表耆英按照英方旨意,在割让香港的可耻城下之盟——中英《南京条约》上正式画押签字。令人不堪伤心回味的是:誓与英国人决一死战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当时正充军伊犁途中,吟哦着“关山万里残春梦,犹听江东战鼓声”的悲凉诗句。恰恰是林则徐自西安踏上充军伊犁苦难历程的那一天,在南京兴中门外的下关静海寺内,耆英与英方全权代表伊里布言和。  相似文献   

14.
1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与人道主义,法律观念与道德观念.仇视邪恶与崇尚光明.不畏强敌与维护主权汇集在一起而爆发出来的辉煌事件。林则徐南下禁烟经历了三个阶段:1.从1839年3月10日到达广州立即行动.到3月28日义律被迫同意交出全部鸦片·历时18天。2,从1839年4月11日开始收缴鸦片,到5月18日收缴完毕.历时37天。3.从6月3日虎门销烟开始.到6月25日销烟完毕,历时23天。虎门销烟共销毁鸦片2376625斤(以当时市斤计算)。若折合成公制.则为1188127公斤。如用4吨卡车装载,需297车。在人类禁毒史上,一次销毁数…  相似文献   

15.
林则徐是我国近代杰出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他在禁烟抗英斗争中 ,立有不朽功勋 ,但却遭到投降派的诬陷、打击 ,最后被腐败的清政府谪戍新疆“效力赎罪”。从道光二十二年 ( 1 841年 )五月二十五日 ( 7月 1 3日 )在浙江镇海军营接旨遗戍伊犁起 ,至道光二十五年 ( 1 845年 )十一月六日( 1 2月 4日 )在哈密接旨释放止 ,约有四年半时间 ,在新疆有三年零二个月 ,此间 ,他以“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坚强态度 ,办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好事。本文就此作个论述。一、加强西北塞防建设鸦片战争之初 ,林则徐在东南沿海经受了外国侵略者船坚炮…  相似文献   

16.
新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在我当选以后,我心里总默念着林则徐的两句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就是我今后的工作态度。”温总理引用的这两句诗,是1842年林则徐被遣戍新疆伊犁,在西安与家人告别时做的题为《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七律二首中的第二首,全诗如下: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近代史上,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威名远扬:但鲜为人知的是,1930年,后来以中共高级“特工”著称于世的阎宝航在东北的奉天也领导了“小河沿销烟”,沉重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并由此被人们称为东北的“林则徐”。  相似文献   

18.
任期最短的“毒”港督甸查是香港有史以来任期最短的一位港督,也是香港的“开埠”港督,他在任只有短短十个月.却被认为“好事多为”。一方面,他为香港变成英国在远东方面的行政、军事及商业中心打下基础,同时成立了行政、立法两局;但另一方面,他亦使香港成为英商鸦片贸易的主要中转站。由于他纵容英商让鸦片在港登陆及贮藏,大量鸦片遂由香港流入大陆,毒害了无数中国人。最不受欢迎的港督第二任港督戴维斯刚上任,立即向“钱”看。由于香港是自由港,政府不能依赖关锐。于是戴维斯转向市民开刀,他开始征收一系列税,如地税、专利税…  相似文献   

19.
清风悦讯     
林则徐差点被人“说闲话”?晚清名臣林则徐担任云贵总督时,一次中秋之夜在家申后院赏月时说:“这里的风光景物,好是好啊,如果再有十盏宫灯,沿着庭园悬挂上,再有一些兰花,摆放其中,就尽善尽美了!”没过几天,园中果然宫灯高悬,兰花溢香。他的夫人郑淑卿,见此却顿时不安,规劝道:“身居高位的人,偶然有所偏好。  相似文献   

20.
鸦片战争后,根据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福州、厦门等5个城市被开辟为通商口岸。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不平等条约,源源不断地通过福州等通商口岸向中国输入大量鸦片。清朝末年,烟毒已遍及全国各地,使中国人民深受其害。福州是抗英民族英雄林则徐的故乡,福州人民素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他们秉承林则徐厉行禁烟的坚强意志和决心,对林则徐关于吸食鸦片足以导致亡国灭种、家破人亡的警示体会尤为深刻。一些有识之士,继承林则徐坚决禁烟之遗志,发起组织厉行禁烟的群众团体,力图以社团之力量,推动和督促政府坚决禁烟,以挽救国家民族于危亡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