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课》2014,(7):112-113
1.多花时间陪孩子。培养感情是需要时间和精力投入的,如果你能陪在孩子身边,和他们一起玩乐,听他们说话,他们会记住你的爱,感激你的付出。如果你总是很忙,无论你有何借口,孩子们都会觉得被忽视。  相似文献   

2.
语丝     
足够强大的武力可以征服一切,但这种胜利是短暂的。 如果你不会控制自己,你就会被别人控制。 如果你想让孩子脚踏实地,就要先让他们肩负责任。 如果孩子认为自己可以胜任一项工作,你就不要帮助他。 不要寻找幸福,要学会制造它。在一个地方找不到幸福的人,在别的地方也多半找不到幸福。  相似文献   

3.
多称赞,少批评;多鼓励。少惩罚。如果一个孩子在批评的环境中长大,就可能会潜移默化地用批评的态度来解决沟通问题;如果孩子做得不好就要受到惩罚或被成胁,就只有压抑自己的恐惧,否定自己的情感,来换取父母的认同。这样的管教之下,孩子可能会很听话.但是也会缺乏自信,好奇心受到压抑,无法体谅他人的情绪,存在很多情感的缺陷和问题。  相似文献   

4.
多称赞,少批评;多鼓励。少惩罚。如果一个孩子在批评的环境中长大,就可能会潜移默化地用批评的态度来解决沟通问题;如果孩子做得不好就要受到惩罚或被成胁,就只有压抑自己的恐惧,否定自己的情感,来换取父母的认同。这样的管教之下,孩子可能会很听话.但是也会缺乏自信,好奇心受到压抑,无法体谅他人的情绪,存在很多情感的缺陷和问题。  相似文献   

5.
冰莲花 《党建文汇》2011,(11):54-54
看到一道很特别的数学题:一个年轻的妈妈22岁生下孩子,朝夕相处了19年后,孩子外出闯世界了。如今,孩子有半年时间没有见妈妈了。他算了一下,妈妈现在41岁,如果妈妈能活一百岁的话,也就只剩59年了;如果再这样半年回家看妈妈一次,母子就只有118次见面机会了。  相似文献   

6.
如果你到德国人家里去,正好碰见这家的孩子拿着大斧头劈木柴,千万别吃惊,也别害怕,最好也别劝人家把孩子手中的工具夺下来。那样的话,孩子和家长都会不高兴。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3,(24):75-78
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爱孩子有害,但很多人却分不清什么是溺爱,在不知不觉中就“溺爱”了孩子。“溺”,即“淹没”的意思,如果父母的爱横溢泛滥起来,也会“淹没”孩子,这就是溺爱。以下十种溺爱,你有没有?  相似文献   

8.
“我孩子今年4岁了,可不可以开始学习音乐?”“4岁的孩子,听觉、语言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可以学习音乐了,音乐也是一种语言啊。但不能再小了,太小的孩子如果学习钢琴力度不够,手指的跨度也不够。只是这个年龄的孩子集中精力的时间还很短,主要是让孩子接受音乐的熏陶,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沐海 《求贤》2009,(8):34-35
孟新,天津市河东区第二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天津市政协委员、特级教师,河东区首届“名师”。与学前教育事业结缘的25载春秋中.她始终怀抱着一个朴实无华的信念——如果是我的孩子,如果我是孩子,我该怎样做?正是在这“做良心教育”的叩问与反思中.她审视着自己的教育行为.提升着自己的教育思想,凝练着园所的办园特色.打造着优质的教育品牌。  相似文献   

10.
《学习导报》2010,(24):53-54
如果没有你。我的孩子。也许这个命题,你从来也没有想过。那么现在,请你静下心来,细数一下孩子给你的生活带来的种种变化。除了变得忙碌、变得成熟,你还得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10,(19):116-117
[求助者说]我是一位年轻的孩爸爸,经常出差在外,平时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较少,缺少沟通和交流。孩子见到我时缺少亲近感,很少主动说话。总是躲得远远的。孩子对我说的话要么不听,要么害怕,我也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现在一家就一个孩子,当父母的都想把他培养教育好,可如果父子之间不能很好地沟通和交流。怎么能达到目的呢?今请“三T公司”就此予以指教!  相似文献   

12.
“是我们找工作还是父母找工作?”在招聘会现场,总能看到许多陪伴孩子找工作的家长。他们一边帮着孩子问用人单位关于工作的各种问题,一边帮着递简历,一旁的孩子显得既内向又不敢表达,完全不能顺利回答招聘方所提的问题。请爸爸妈妈们想一下,如果你是用人单位,你愿意聘用一个没有主见,不敢表达自己观点的员工吗?  相似文献   

13.
一个人躺在地上,如果他不想起来,那么十个人也拉不起他来,即使起来了也马上会趴下。所有的动力都来自内心的沸腾。如果你做不好一件事,无论是搞好关系,还是寻找爱人,还是减肥,都是因为你还没有真正想做。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心理小游戏。女子当了妈妈,对待自己的孩子时,要记得这个游戏。孩子虽然小,也有自己的独立意志,你要把道理给他讲清楚,而且要让他明白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有人会觉得孩子还小,没必要讲那么多。  相似文献   

14.
<正>1.孩子睡在后备箱里:如果车辆被追尾,或发生侧翻,孩子易被尖锐物体或变形的尾门戳伤。2.孩子独自待在车里:孩子天性好动,可能会玩方向盘、档位等关键的驾驶部位。而且,由于车内相对封闭,也易引起窒息。3.不锁儿童锁:如果不锁儿童锁,在车辆行进的过程中,孩子易打开车门,发生事故。4.孩子在车内吃零食:孩子吃零食,可能在颠簸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14,(3):21-22
——出生:如果你和你的伴侣有一方是独生子女家庭,那么你将有可能组成一个四口之家,让你的孩子不再孤单。《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相似文献   

16.
很多国家对孩子起名的规定都挺严格,甚至出台了婴儿命名法律。 挪威法律对孩子起名(不包括中间名)有明文规定,禁止将姓氏作为孩子的名字,禁止给孩子起一些带有外国宗教色彩的名字(比如“耶稣”)或带有侮辱性的名字。另外,挪威对姓氏也有具体规定,如果你想改姓,必须拿出“足以表明与拟更改姓氏人关系密切”的证据,比如随配偶姓或者随母亲娘家姓等。挪威政府对人口在500人以下(含500人)的姓氏持保护态度。  相似文献   

17.
冲儿 《先锋队》2011,(6):57-57
在理财上,美国有一条“1/3法则”。很多美国父母会鼓励孩子将自己赚的到钱1/3存到银行、1/3用于零花、1/3用来捐献。因为捐献可以培养孩子的慈善心和让孩子了解金钱对一个人的真正意义,也就是说除了能够满足自己的需要外,金钱更会造福于他人。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能养成自己的财富来自社会、最终也需要回馈社会的观念,这样的人会得到社会的尊重,他也不会成为金钱的奴隶。  相似文献   

18.
沫沫 《党的建设》2014,(9):43-43
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是个家庭主妇,人到中年才开始写作,每天都写,从未停下过。她家里有4个孩子,忙完孩子就是写作,她也不认为自己写得有多好。她说:“生活琐琐碎碎,写作也就是出口,我每天对自己的写作有个定量,强迫自己完成。这和年龄增长有关,人们会变得强迫自己做某些事情。配合我写作的是每天步行5公里。如果我知道有哪天我没有办法走那么多,我必须在其他时间把它补回来。”她说,“这其实是在保护自己,这么做会让你觉得如果你遵守所有好的规矩和习惯,就没有什么可以打败你。”  相似文献   

19.
提倡国学,是为了拯救传统文化,可以理解。但如果是为了重振传统,用经学强国,就比较可笑了。同样,今天如果人们学点传统的东西,读读论语、孟子,念念唐诗宋词,尤其是跟自家孩子一起读,是个好事。总比闲来无事打麻将、赌博强上百倍。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字,可以陶冶性情,也可以益人心智。  相似文献   

20.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教育不和谐,就会使孩子产生许多不和谐的表现:学习挺好,但动手能力很差;多才多艺,但心理素质很差;在学校是个“乖宝宝”,在家里却成了“小霸王”……对学校教育来讲,如果家庭教育起不到好的作用,那势必影响到学校教育的实效,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