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国人姓在先,名在后;美国人名在先,姓在后。中国人寄信先写收信人地址,次写寄信人地址;美国人反之。中国人署年、月、日;美国人则署日、月、年。中、美语言习惯中的相反现象多不胜数。一般而言,中国人惯于先说主,后言次;美国人惯于先言次,后说主。美国人送礼是表示友好,故一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姓在先,名在后;美国人名在先,姓在后。中国人寄信先写收信人地址,次写寄信人地址;美国人反之。中国人署年、月、日;美国人则署日、月、年。中、美语言习惯中  相似文献   

3.
中美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比较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人和中国人有好多习惯是不一样的,甚至是相反的。比如姓名,我们习惯把姓放在名的前面,而美国人则把姓排在名的后面。又比如寄信,我们写地址的习惯是由大到小,先写国家,再写省,然后市、县、街道、门牌号、大厦名称、楼层、房号,最后才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20年的变化之大只能用‘翻天覆地’这个成语来形容。可以说,我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人。”哈萨克斯坦凯纳尔大学著名教授、战略与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哈菲佐娃用流利的汉语说。“应该说我是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的(哈萨克斯坦)第一个受益者。由于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我才得以在25年后重返中国。”那是1988年,哈菲佐娃作为中国问题研究学者径直来到尚未完全对外开放的新疆。新疆的巨大变化令她吃惊:商店里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市场上水果。蔬菜堆积如山;人们的穿着打扮大不同前,男士西装革履,女主统罗绸缎;社会开放,尤其人的…  相似文献   

5.
《理论视野》2005,(4):62-63
《北京日报》2005年4月11日登载卫兴华、孙咏梅的文章说,理论界对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予以肯定,但股份制是否都是公有制,人们的看法不同。对于股份制的性质,目前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一切股份制都姓“公”;另一种观点认为,股份制既不姓“私”,也不姓“公”,它只是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还有一种观点认为,  相似文献   

6.
《党政论坛》2014,(12):29-29
1.不怕封锁——毛泽东说:没有美国就不能活命吗?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美国在1950年12月3日宣布对新中国实行全面封锁禁运。面临美国的封锁,毛泽东的态度一是反对,二是不怕。早在1949年8月评论美国白皮书时,毛泽东就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说:“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没有美国就不能活命吗?”  相似文献   

7.
《瞭望》1998,(24)
90年代以来中美高层互访录1991年11月15日—17日,美国国务卿贝克访华。1992年1月31日,中国总理李鹏在出席联合国安理会会议期间,会见了美国总统布什。1993年10月31日,美国助理国防部长傅利民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自1989年6月以来...  相似文献   

8.
“绿色GDP”解析国民财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系列的数据表明,在过去20多年里,中国经历了“先破坏、后保护;先污染、后治理;先耗竭、后节约;先砍林、后种树”的过程,给我国真实国民财富造成极大损失,人们将此称之为“生态赤字”。到90年代,这一损失迅速下降,但仍明显高于日本和美国。1995年世界银行开始利用绿色GDP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来衡量一国或地区的真实国民财富,并于1997年首次提出真实国内储蓄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它是指在扣除了自然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枯竭以及环境污染损失之后的一个国家真实的储蓄率。今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将从数量型转向质量型,即以提高…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已经习惯了西方国家对我国灿烂文化的崇敬,对壮丽山河的迷恋,但很少听到对中国企业的由衷赞赏。1998年6月27日,英国《经济学家》周刊发表了题为《中国的硅谷》的文章。文章一开始就说:如果随美国总统克林顿于6月25日到中国访问,仔细观察的美国商人定会大吃一惊。在这块以中央计划经济经济为主的贫困大地上,有几个非同寻常的中国企业正在崛起,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正是这样一个极好的典型。它座落在南部沿海新兴工业城市深圳,是一家电信设备制造企业。在1996-1997的两年里,华为和另外几家小…  相似文献   

10.
刘江 《瞭望》1998,(24)
克林顿访华:中美关系发展的新动力刘江克林顿总统是自1989年以来第一位正式访华的美国总统。对克林顿的中国之行,中美两国政府和两国人民都高度重视,寄予厚望;国际舆论界也十分关注。长风破浪中美合作势头良好去年10月26日至11月3日,江泽民主席对美国进行...  相似文献   

11.
中东和谈已经进入最后攻坚 阶段。回顾近年来中东和谈 的艰辛历程,可谓几起几落,艰难挪步。和谈在整个内塔尼亚胡执政时期基本陷于停滞;巴拉克上台后,中东和谈重新启动,后又重陷僵局;3月21日,巴以和谈在美国华盛顿恢复;3月 26日,克林顿与叙利亚总统阿萨德会晤;3月29日在华盛顿结束的巴以谈判进行的非常艰难。尽管多数人仍对和谈前景表示乐观,认为和谈趋势总体看好,但人们也应考虑到,谈判各方尤其巴以间的根本分歧太深太大,且集中于最终地位谈判中解决而求毕其功于一役,美国等谈判各方以外因素的影响有其局限,所以…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过15年的先“复关”、后“入世”的艰苦谈判,终于在2001年的12月11日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人们在欢庆“入世”的同时,也对因“入世”带来的挑战感到担忧:有的担忧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上的缺陷;有的担忧国有企业生存环境的恶化;有的担忧国有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较弱;有的担忧产品质量;有的担忧产品价格……笔者认为:中国“入世”,会极大地推动中国的对外开放进程,有助于吸收外国投资,有助于中国产品的对外出口,有助于提高中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还有助于推动中国的宏观经济体制改革,最终,促成中国综合国…  相似文献   

13.
北极考察记     
北极考察记李拴科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队由25名队员组成,其中8名科研人员、7名电视摄像记者、7名文字摄影记者和3名科技管理人员。自3月31日离京,至5月11日返回,历经40天。共采集各类样品542号,取得观测数据上万组,拍摄典型样点图像上千幅;...  相似文献   

14.
《瞭望》2000,(21)
美国总统克林顿、副总统戈尔和前总统卡特、福特以及数十名前国务卿、前国防部长、前国家安全顾问等政要5月9日云集白宫,呼吁国会批准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地位。 代号为“金眼镜蛇2000”的美国、泰国、新加坡联合军事演习5月9日在泰国南部洛坤府开始举行、这是近年来东南亚地区规模最大的军事演习,约1.3万名美国陆海空军、海军陆战队官兵和7100名泰军官兵参加。 俄罗斯总统普京5月10日致函国家杜马(议会下院)主席谢列兹尼奥夫,请求杜马同意任命卡西亚诺夫为总理。 北约秘书长罗伯逊5月10日在北约理事会上…  相似文献   

15.
王佳伟 《党政论坛》2011,(12):56-56
孟姜女 按照先秦的女子称呼,孟姜女其名在前,即“孟”;其姓在后,即“姜”。“孟”在此处是排行的称谓。在古代的排行中,老大称“孟”或“伯”,老二称“仲”,老三称“叔”,最小的称“季”,孟姜女就是“姜家的大姑娘”。《辞海》载:“孟姜,春秋时齐国大大杞梁妻。姜姓,字孟。……后人将杞梁说成秦朝人,称‘范杞梁’,并演变为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刘江 《瞭望》2000,(21)
第三届中国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伴随着丰硕的成果落下了帷幕。签署各项合同、协议、意向60.23亿美元;展览会55共接待观众近20万人次;55场论坛吸引l.4万余名观众。这次国际周可以说是我国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成果的一次多方位展示,同时也显示出了我国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的巨大潜力。在本届国际周上,围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由海内外全业家、金融家、投资人、管理者所进行的碰撞与交流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启迪和令人思索的话题…… 毫不夸张地说,5月8日到12 日的2000年中国北京高新 技术产业国际周,掀…  相似文献   

17.
美国西部时间9月17日晚上 10点,在红绸舞激越奔放的 节奏中,锦绣中华民族舞蹈团在洛杉矶帕萨迪纳歌剧院的演出落下帷幕。为期25天的“2000中华文化美国行”由此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中华文化轰动美国 从8月24日在联合国总部会议大厅举行的中国民族音乐会,到9月17日在西海岸洛杉矶的中华民族舞蹈表演,“中华文化美国行”如来自太平洋西岸的一股强劲中国风吹遍美国,令众多对中国文化缺乏认识的美国人耳目一新。美国人认为这为他们打开了了解中国文化的商户,也为新世纪中美两国人民的沟通与理解架起了一座更加宽阔的桥梁…  相似文献   

18.
曾自 《党政论坛》2010,(10):32-32
从1959年12月10日到1960年2月9日,毛泽东组织了一个五人读书小组,逐章逐节、边读边议地学习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这个小组先杭州后上海又广州,读书历时整整两个月。  相似文献   

19.
鲁民 《党政论坛》2008,(18):34-34
人在倒霉时最清醒。胜利时容易冲昏头脑,也是人之常情。“人生得意须尽欢”,面对美酒、鲜花、掌声、喝彩,就忘了自己能吃几碗干饭,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拿破仑在率领大军翻越阿尔卑斯山时,骑在马上狂妄地大叫:“我比阿尔卑斯山还高!”而兵败滑铁卢被流放到荒岛上后,他万念俱灰,痛不欲生。思前想后,他的头脑终于清醒了,他深刻反思说:“好长时间没和士兵一起喝汤了。”  相似文献   

20.
法国情报部门是怎样识破美国间谍的?本刊特约记者杨京德巴黎专电不久前,法国要求美国召回5名在法国从事间谍活动的美国人,并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将此事公诸于众,这在法美关系史上是一件极不寻常的事。消息披露后立刻在法国引起了轰动。2月22日,法国《世界报》在头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