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政论坛》2013,(18):29-29
美国皮尤调查中心对全球39个国家的民调显示,多数受访者认为中国“已经”或者“终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但对美国抱有好感的人为63%,对中国持好感的只有50%。其中日本喜欢中国的人最少,仅5%。这些数据显示,世界公众普遍看好中国的未来,但对此心态复杂,愿意为中国崛起鼓掌的人远不如我们期待的多。  相似文献   

2.
《党政论坛》2008,(16):8-8
美国人担心是有理由的美国关注中国,是因为中国日益强大,正在甚至已经跻身世界强国之列,而且美国人不确定未来中国将如何运用自己的强大。从某种意义上说,无论哪个国家正在崛起都会受到美国的极大关注,如果印度大有跻身世界强国之势,美国也会马上掉头关注印度。当然,中印政治制度有所不同,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崛起会更为关注。  相似文献   

3.
郭晓东 《学理论》2012,(27):34-35
2009年,在中国不断崛起而美国相对衰微的背景之下,美国高调“重返亚洲”.基于现实层面分析,美国“重返亚洲”对中国外交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外部战略空间被压缩、经济命脉被威胁、外交资源被占用.  相似文献   

4.
胡欣 《党政论坛》2008,(12):29-29
美国对于中国崛起的认知有三类代表性的观点: 第一类观点认为,中国的崛起只是地区性崛起,即承认中国将真正崛起为东亚以及亚太的地区性大国,对整个地区局势起着不可或缺的关键性作用,并对该地区一定数量的国家具有有效的控制力。这一格局的出现意味着美国在该地区影响的相对削弱,但即便如此,美国仍然享有主导性地位,  相似文献   

5.
一、中国已经崛起无论是通过数字还是观感,都可以感到中国崛起的势头。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是中小国家.欧洲平均一个国家的人口是1400万,所以中国大约等于一百个欧洲国家的规模,上海人口规模是三个瑞士,江苏是七个希腊,长三角是1.5亿人,  相似文献   

6.
“和平崛起”这个词语一度在中国媒体上爆热之后,似乎有些冷却下来,甚至成了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所谓“争议”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对“崛起”这个词,一些人提出质疑,认为如果中国自己大讲崛起有悖韬光养晦精神,容易为“中国威胁论”提供炮弹;二是对“和平”这个词,一些人  相似文献   

7.
西隐 《党政论坛》2009,(16):59-59
郑必坚:“和平崛起”理论的首创者 郑必坚在多个场合为“和平崛起”政策提供理论和实践佐证,赢得了中外政治家和学者的高度评价。国际问题专家认为,和平崛起的中国是全球合作实现共同繁荣链条的重要一环,而在“崛起”前面加上“和平”两字,这种新思维在理论上是对现实主义的一大挑战,体现了中国政治和对外政策的新触角,极具谋略。  相似文献   

8.
美国《新闻周刊》:没多少人害怕巨龙芝加哥全球事务学会和世界民意调查组织联合全世界研究中心所作的这项调查发现,14个被调查国家中的8个国家中的大多  相似文献   

9.
《党政论坛》2013,(14):29-29
“亚洲世纪”是近年国际舆论的热词。自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日本、“四小龙”、中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相继崛起,及至本世纪亚洲延续了崛起势头,并在美国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冲击下仍能保持快速发展,这使得本世纪成为“亚洲世纪”的预言有了更多的论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
赵忆宁 《理论参考》2008,(11):24-27
赵:美国会不会出现日本“失落的十年”? 麦:我认为现在发生的事情是:在过去几个月中信贷状况严重疲软,尤其在过去的几个星期里若干市场发生困难状况。这一定会对美国经济造成负面影响,目前还很难预测负面影响的程度,但是今后的几个季度形势将会是比较严酷的。希望能够看到信贷市场稳定下来——现在正在看到一些初步的迹象。等到信贷市场最终稳定下来,它将成为美国总体经济流动性的来源。  相似文献   

11.
郑永年 《党政论坛》2012,(22):25-25
美国高调宣称“重返亚洲”,名义上是为了“威慑”中国的崛起对亚洲既有秩序可能产生的“威胁”,从而维持亚洲秩序,但结果则刚好相反。美国宣布“重返”没有多少时间,亚洲秩序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并且不是变得更稳定了,而是出现失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陈向阳 《党政论坛》2010,(20):19-19
近来,美国加紧调整全球战略,加快将“战略重心”东移亚太。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地缘重心”东移亚太,多极化进程明显加快,中国加速崛起,中美力量对比及对亚洲的影响力“美消中长”,美国亦将“战略重心”东移亚太,中美互动聚焦亚洲,“中美如何在亚洲共处”已成当今国际关系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4月,美国政府将举行论证 会,决定是否向台湾出售包 括装备有宙斯盾(Aegis)(也被译为“神盾”)舰队防空系统和作战管理系统的“阿利·伯克”(Arleigh Burke)级导弹驱逐舰“爱国者-3”型导弹给台湾。这是继去年9月28日美国政府再次宣布将向台湾出售13.08亿美元的武器装备后,美国对台军售的又一重要举动。美国明知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的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台湾出售先进武器,甘冒恶化中美关系的风险呢? 称霸全球中的 遏制中国战略 美国的一些人认为,在21世纪,谁能取得…  相似文献   

14.
段聪聪 《党政论坛》2010,(14):24-24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印度论坛上,一项最新民调引起与会两国官员和学者的注意。 论坛召开前,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公布了一项中印两国民众如何看待对方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43%的印度被调查者认为中国是印度的“伙伴”,只有23%的人认为中国是印度的“敌人”。调查还发现,33%的印度人相信,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5.
美国对华人权政策是其人权外交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该政策以美国的价值观和人权模式作为衡量中国人权状况的标准,把人权作为处理对华关系的一个准则。近些年来,在这一政策的指导下,美国利用双边和多边关系不断提出所谓的“西藏人权”问题、“政治犯”“良心犯”问题、“妇女人权”问题、“宗教自由”问题、法轮功问题等,谴责中国的人权状况,对中美关系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那么,美国对华人权政策是如何产生的?其实质是什么?本文试作一探讨。一、世界格局和东、西矛盾的新变化新特点是美国对华人权政策的时代根源美国人权外…  相似文献   

16.
“301”条款     
《瞭望》1999,(12)
“301”条款是美国国内贸易法、即《1974年贸易法》中第301条款的简称。根据该条款,美国可以对被它认为是“不公平”的其他国家的贸易做法进行调查,并可与有关国家政府协商,最后由总统决定采取提高关税、限制进口、停止有关协定等报复措施。198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1988年综合贸易法》,对301条款做了修改,增加T“超级301条款”和“特别301条款”。修改后的条款将美国总统决定对外国“不公平贸易”采取报复的权力移交给了美国贸易代表,并增加了“强制性报复”的内容。“超级301条款”主要是针对限制美…  相似文献   

17.
美国陷入了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而中国崛起的势头继续强劲,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更加担心自己会失去世界老大的地位,因而也加强了对中国的制衡。美国将更注重使用软实力来牵制和阻碍中国的崛起。还会继续采用其对待对手的一贯方法,一是“内部制衡”,二是“区域制衡”。  相似文献   

18.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新潮,已被大多数企业重视并研究,也在许多企业被建设、被实践。但笔者发现有些企业对入世后的企业文化建设在认识上存在一些问题,这些误区总体来说有几种情况。企业文化“洋装化”。认为发达国家的企业文化一定是先进的,于是乎对国外企业文化理论尤其是美国和日本的企业文化理论照抄照搬。实际上美国文化与中国文化差距很大,简单照搬势必让人有削足适履之感;就是同出东方文化圈的日本文化也与我国文化有较大的不同。日本企业文化以“人”为本,美国以“科学” 为本,我国以“精神” 为本,就反映了这种区别。其实我国具有悠久的文化  相似文献   

19.
“美国例外主义”是美国霸权的理论基础之一,它为美国霸权提供了一个意识形态和社会心理的支持体系。美国霸权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借助多民族主权国家内部的民族问题干涉其内政,从而实现美国的战略目标。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的民族问题并不是例外。在民族问题上,“西强我弱”的理论和舆论态势对我国政府的国际形象产生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这种挑战。  相似文献   

20.
你最信任哪些国家,最不信任哪些国家?日本《读卖新闻》自1988年起对日本和美国公民每年进行一次调查,今年又在英国、德国和法国进行了同样调查。日本人最相信美国。近七八年来,美国在日本人心目中的信任程度始终高居首位。即使美国要求削减对日贸易赤字,甚至以制裁相威胁,也没有降低日本人对美国的依赖感。调查对象包括企业、政府部门的课长以上专职人员等。其次是英国和澳大利亚,中国被排在第8位。美国人1992年感到最值得信任的国家是英国,其次是澳大利亚。今年居首位的则是加拿大,其次是英国、澳大利亚。美国人对日本的信任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