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2月8日,承载着欧洲人的航天希望与努力,美国制造的航天飞机"亚特兰蒂斯"号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哥伦布"号太空实验舱将和"亚特兰蒂斯"号一起被带入太空,前往距离地球35万公里以外的国际空间站。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人的祈祷,没能保住它的飞行轨迹;对太空的无比眷恋,也未能留住它远去的身影。在太空遨游 5500个日日夜夜之后,“和平”号空间站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3月 21,负责指挥“和平”号空间站坠毁的俄罗斯跨部门委员会决定,刚刚度过自己 15岁生日的“和平”号,在完成最后一次绕地球飞行后,将于 3月 23日坠毁。 火与水的洗礼   根据计划,空间站坠毁前应降至距地 220公里的飞行轨道,并绕地球运行最后 4圈。在运行第三圈时将发出“控制下降轨道”指令。当空间站到达近地点时 (距地 165公里的轨道 ),它正好位于坠落海域上空。…  相似文献   

3.
世界各航天大国纷纷调整航天计划,争夺太空位和主导权近一年来,人类航天事业取得众多突破,成就巨大。首先就是中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飞行,可谓一飞震惊全球; 其次是美国“深度撞击”号探测器“冲撞”彗星成功和欧美对火星和金星探测的此起彼伏;当然还有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重返太空,欧洲阿丽亚娜火箭发射表现神  相似文献   

4.
2002年12月30日凌晨,震耳欲聋的轰鸣再一次把戈壁大漠从睡梦中唤醒,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托举着“神舟”四号飞船,飞向太空。中华民族在实现“飞天”之梦的征途上,又大大地向前迈进了一步。最后一级台阶 1999年11月20日,第一艘“神舟”号宇宙飞船成功发射进入太空,揭开了中国载人航天活动的序幕。按照中国载入航天计划,必  相似文献   

5.
美国又“出事”了,时值中国的羊年春节。“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于美国东部时间2月1日9时,在完成了16天的太空之旅返回地球途中突然解体,7名宇航员全部罹难。对于“哥伦比亚”号的失事,上至各国政要,下至普通百姓,对这一不幸事件,都寄予了极大的哀悼和同情。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指出,人类对太空的探索没有国界, “哥伦比亚”号失事是全人类的损失。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向美国总统布什发去慰问电,表示深切慰问,并“相信人类探索宇宙科学的努力不会因  相似文献   

6.
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于7月4日与俄罗斯“和平”号轨道空间站顺利分离。美俄航天器从6月30日对接以来,两国宇航员共同合作,完成了多项太空使命。  相似文献   

7.
“一人一天”的“神舟五号”给“神舟六号”留下“多人多天”的太空作业。“神六”在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进一步完善的同时,也为载人航天第二期工程做准备。  相似文献   

8.
范登生 《党政论坛》2008,(24):52-53
20世纪60年代,美、苏之间围绕争夺太空优势进行了一场激烈的竞赛。面对美苏之间的太空较量,毛泽东以“可上九天揽月”的英勇气概,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  相似文献   

9.
两位美国宇航员,离开“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宁静的太空中飞翔。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宇航员不系安全带的太空飞行试验。宇航员是怎样离开机体?怎样在太空中飞行?这个试验有什么意义?本期有专文和照片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北京时间3月25日22时15分,我国“神舟”三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大推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艘技术状态与载人状态完全一致的正样无人飞船,在持续绕地球飞行进行一系列项目的科学试验后,飞船返回舱将返回地面。继成功发射“神舟”号试验飞船和“神舟”二号飞船之后,“神舟”三号飞船的成功发射,为我国在不久的将来把中国的航天员送入太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今年5月12日,中国用最新研制的、标志中国航天运载火箭最新成果的“长征3号甲”火箭成功发射了中国最新研制的、具有8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东方红3号”实用通信广播卫星,从而使中国的航天发射和空间飞行器研制技术在近年来不断受挫之后,获得了新的突破,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6月10日,中国“长征3号”火箭成功地将中国第2颗气象应用卫星“风云2号”送入太空,开辟了中国地球静止卫星对地气象观测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2.
太空角逐     
《瞭望》2005,(31)
美国东部时间7月26日10时39分,几经推迟的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在巨大的轰鸣声中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它的此次太空之旅,除运送补给等任务外,还要鼓舞美国航天被“哥伦比亚”号事故所打击的士气、重建载人航天的信心。作为美国载人航天的“独门兵器”,发现号及一系列航天飞机,在太空军事应用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旦太空战发生,航天飞机可作为动能武器、激光武器、微波武器的发射平台,对敌方陆、海、空、天等重要目标进行攻击;可以发现敌方卫星,对其跟踪、干扰、摧毁甚至“俘虏”;可以承担侦察监视与预警任务;也可以直接承担起作战指挥控制任务。迄今为止,美国已用航天飞机将锁眼12号光学成像侦察卫星、“长曲棍球”雷达成像侦察卫星和“大酒瓶”电子侦察卫星等许多大型军用卫星运载升空,成为美国太空战的重要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13.
石磊 《瞭望》2006,(44)
在第六届中国(珠海)航展,可以看到神六、空间站、嫦娥一号卫星、月球车及空间太阳望远镜“更高更远”是人类探索太空的必然之路。实现载人航天技术的突破,仅仅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在突破载人航天技术之后,中国航天第二  相似文献   

14.
二十八年前,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开创了人类征服太空的新时代。也就从那时起,太空里的人造“垃圾”与日俱增。这主要是由于两个超级大国在离地球一百公里以上、广袤无垠的太空加紧军备竞赛和争夺的结果,把“洁净无瑕”的“玉宇”搞得乌烟瘴气。  相似文献   

15.
重获洁净无瑕的太空的N种方式 只有清除轨道上的大型物体才能避免未来航天的潜在威胁。可是治理空间环境比治理地面环境要困难得多,无论技术上或经济上,目前并没有可行的方式来清除这些太空垃圾,人们似乎重复走上了与地球环境相同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据了解,一个太空飞行器若在600千米的高空飞行,  相似文献   

16.
天路揽星记     
徐勇 《瞭望》1992,(22)
华盛顿专电 如果把航天飞机绕地球飞行的轨道称作天路,把人造卫星也认作一颗星星,那么,5月13日晚,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的3名宇航员便在太空中演示了一幕长达8个小时的“天路揽星”的活剧。 人们通过美国有线新闻广播公司的电视实况转播目睹了这一精彩场面。 宇航员藉以活动的舞台是价值20亿美元的新建航天机“奋进”号上敞开的载货舱。作为6年前1月28日  相似文献   

17.
神六征天     
《瞭望》2005,(42)
又是金秋十月,神舟飞船再次承载着中国宇航员翱翔太空。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首次实现了“多人多天”及有人参与太空实验的航天飞行,从而向航天工程下个战略目标——研制和发射空间实验室迈出关键一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再一次证明了中国人在不可替代的核心技术领域的创造实力,也再一次验证了在高新技术领域坚持自主创新的必需性与正确性。从神一到神六,航天科技跨越式发展且带动民用科技飞速发展,更为新世纪科技创新提供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8.
以“全道德”观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道德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只有“全面和谐”才会有“全面小康”,如果某一阶层、某一地区、某一领域、某一方面、某一民族不和谐,乃至国际关系、生态环境、宇宙空间的某种不和谐,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危机,都会有不安全感,其“小康”就是不全面的。而“全面和谐”又必须以“全面道德”为基础,个人道德、社会道德、国际道德、生态道德、太空道德的任何缺损,都会形成某种不和谐。因此,小康和谐社会要“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也要“全面建设”。人类文明发展到遨游太空的今天,道德建设体系远远超出了“洁身自好”的范围,必须树立一种将“人道主义”与“天道主义”结合起来的“全道德”观念,从促进“社会和谐”、“世界和谐”、“自然和谐”、“太空和谐”的广度去全面确立,从“洁身自好”、“推己及人”扩展到“推及世界”、“推及自然界”、“推及太空”,以“全道德”体系,促进“全和谐”的形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道德建设体系,应该立足于“树立‘全道德’观念,构建‘全和谐’社会”,涵盖公民的“个人道德建设”、社会的“群体道德建设”、世界的“国际道德建设”、人与自然的“生态道德建设”,以及开发太空的“太空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9.
20多年前,两个少年从中国南方的乡村走出来,这一走“走”到了人类最前沿的领域:太空。10月12日上午9时,神舟六号飞船成功发射,费俊龙、聂海胜成为中国继杨利伟之后进入太空的并列第二人,而其开创意义在于:这是中国首次多人多天并加空间实验的航天之举,他们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承前启后的第二阶段的直接履行人。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新总统布什一再宣称将推进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NMD)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主持召开了航天工作会议,决定在 1年之内组建一个新的军种——航天部队。 俄罗斯现有的战略火箭军主要由战略导弹部队、导弹太空防御部队和军事航天部队等力量组成。根据俄通社—塔斯社的报道,未来的航天部队将以战略火箭军的军事航天部队和导弹太空防御部队为基础组建,担负的主要任务是负责组织和实施太空作战。而太空作战的一项主要行动就是攻击敌方包括各种航天器和地面控制站在内的太空系统。由此来看,俄罗斯组建“天军”的一个重要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