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法国近代政治思想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贡斯当以其对自由的深刻阐述和通过宪政保障人民权利的思想而闻名于世。通过对法国大革命及西方国家历史与现实的反思,贡斯当看到了卢梭民主思想的缺陷。他指出,任何政治权力都必须受到限制,否则就会肆意扩张。要切实保障个人自由,就必须建立“五权分立与制衡”的宪政体制,划定政治权力与个人自由的边界。  相似文献   

2.
贡斯当的“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是近现代西方消极自由理论的重要基础;伯林的“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以个人自由为出发点,落脚到制约国家权力的宪法制度设计上;德沃金和罗尔斯的自由理论返回法的形而下,试图寻找国家权力在个人自由实现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可行路径;中国传统自由观强调权力与自由的关系,以严复为代表的近现代自由话语开始触及自由的主体性、平等性等法治要素。中国共产党从人民立场出发的自由理论及其实践表明,“人民自由”吸收借鉴经验自由主义和理性自由主义合理因素,吸取中国传统自由观优秀基因,整合自由与平等、自由与公正、自由与法治的关系,形成了个人自由与国家权力同生共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有序格局。  相似文献   

3.
王建良 《理论导刊》2002,(12):40-41
尼采曾自称为“自由精神者”,而庄子的“逍遥游”也是表达人的精神的自由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庄子的哲学和尼采的哲学都是自由哲学。但是,他们所说的自由,并不是现代政治法律制度下权利义务关系规范下的自由,而是一种精神性的自由。他们虽然都崇尚精神性的自由,可是各人的精神自由却都具有很不相同的文化特性和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4.
从结构主义视阈看梁启超野性自由之后的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的思想家、改良家梁启超是对国民进行政治自由教育的力倡者.他在追求自由的道路上,由于对现实理性的认识和反思,以及对政治追求方向的明确,其对自由的理解表现为,由对西方存在主义所提倡的野性式自由转向结构主义所认可的规范式自由,从而使他的自由之路呈现出独具一格的形式.  相似文献   

5.
周建梅 《学理论》2009,(30):243-244
李白和苏轼秉有着相同的自由超越的精神特质,他们这样的精神特质呈现在各自的诗歌和词作中。李白和苏轼的自由精神是从现世的政治苦难中超越而来的,其自由精神的实质是“创造性天真”。如此生命特质既使得他们保持着特立独行的世间姿态,同时还使得他们的诗歌和词作创作产生了不束缚于格律和形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自由是西方政治哲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从古希腊、古罗马肇始以来便对西方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引起了无数的争论.这些争论源于自由本身所固有的限度,由于这些限度自由先天地具有两种面相.要准确理解自由,我们就必须把握好绝对自由与相对自由、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单一"自由与"多元"自由这些概念及其关系.基于这些认识,才能使得对自由的追求在新的时期更加健康、持久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自生自发秩序是哈耶克社会经济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于人的理性和认识的有限性,倡导自由的社会秩序学说。其以充分实现不受强制的自由为途径,以充分利用每个人的知识为导向,力图解释西方法治秩序的形成和正当的发展前景。该理论虽然对西方法治发展的历史有着强大的解释力但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关乎未来发展的目标和反对自由之自由两方面。而这两点不足极大地削弱了该理论在实践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19世纪英国教育家纽曼(John Henry Newman)针对当时欧洲高等教育中盛行的教育专业化、职业化的功利主义潮流,提出了“自由教育观”。而综观“自由教育观”,它其实是从教育改革中的“‘现代’与‘古典”’、“工具与价值”、“创新和继承”三对双边关系出发,回答了高等教育改革中的三个基本问题:大学是什么地方?大学应教授什么知识?大学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纽曼的答案是经典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在今天中国教育界不仅拥有众多回应者,还对中国的高等教育改革起着方向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夏微雨 《党政论坛》2010,(10):30-30
前不久,法国前外长于贝尔·韦德里纳在接受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专访时,针对“后美国世界”、“中国威胁”、“混乱的西方”等问题,提出了一套现实主义的观点,并号召西方团结起来,就一些现实问题达成一致,以将中国拉入西方的阵营。韦德里纳是法国最重要的外交思想家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与各种乌托邦社会主义流派企图通过先验理性和人道原则“发明”社会主义价值观不同,马克思通过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发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及其精神的本质反映。劳动是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实体”,因为劳动确立和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人民主体立场和根本内容规定。以劳动自由为基础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自由人联合体理念,是科学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的基本主张;以劳动平等为基础的按劳(需)分配和人民民主,是科学社会主义平等价值观的基本主张。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是以劳动为“实体”的自由、平等、民主、公有、共享诸价值“形式”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自由问题是元哲学问题,并不仅仅属于政治哲学的范畴。"存在自由"认为"人的诞生"本身就蕴含"自由"的存在,具有本体论意蕴,意指"自由"根源于人的存在。"理性自由"认为"自由"应该被理解为个人追求私人利益的理性行为,依然是具有本体论意蕴,意指自由根源于人的理性意识。"自由哲学"的逻辑前提选择"理性自由",在一定意蕴上忽略了"存在自由"的自由逻辑。现实生活世界的"存在自由"的缺失与"理性自由"的虚幻,使得"自由哲学"更具彼岸世界般的"抽象哲学"意蕴。西方国家的"生态哲学"研究发现了"自由哲学"的理论困难,试图用"生态自由"消解"理性自由"的理论困难,但"生态哲学"本质上依然从属于西方"自由哲学"研究的范畴。  相似文献   

12.
法治一直是西方民主的核心与基础,而其追求的逻辑起点就在于人权与自由。因此,以阐释西方人权的历史演进为切入点,指出了天赋人权是西方法治的前提条件,自由是西方法治的内在价值,并对西方的人权、自由思想阐发了自己的拙见。  相似文献   

13.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如何正确处理经济自由与政府调控的关系的深入讨论.相当长一个时期以来,大多数西方学者和政要过分地夸大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抑或说强调极端的经济自由.19世纪中叶以后,由于西方国家过分推崇强调经济自由,完全依赖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弊端开始暴露.20世纪初的凯恩斯主义和罗斯福新政引导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度过了经济危机,为资本主义的重新发展奠定了基础.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及其衍生工具是刺激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证券、期货等金融衍生工具本身就带有强烈的投机性和风险性,如果缺乏必要的监管,任凭其随心所欲地自由泛滥,就不可避免地出现问题.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以来的历史证明,什么时候把自由规范在一个合理的限度内,经济和社会发展就健康有序,什么时候自由离开了必要的限制,就会引发灾难.  相似文献   

14.
《党政论坛》2011,(22):42-42
法国《费加罗报》发表文章称:西方资本主义三宗罪—— 一宗罪:西方模式的傲慢首先是西方模式的傲慢。这种自豪感与蔑视他人的蛮横无礼心态在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集体主义梦想的破灭而达到顶峰。柏林墙的倒塌象征“历史的终结”,但实际上这种胜利加速了强国的脆弱,也预示着很大一部分政界和经济界精英人士思想和道德的衰落:他们认定西方资本主义模式将从此进入无限的“黄金期”。  相似文献   

15.
《党政论坛》2009,(6):43-43
法国是西方发达的民主国家,由于众多先贤先哲在民主理论上的重大贡献和法国大革命,在西方民主发展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然而,法国发展到今天,却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出现了民主的异化。而其表现形式就是公民社会的“黑手党化”。  相似文献   

16.
迁徙是动物趋利避害的一种本能,迁徙自由是人类维持生存与发展的一项基本人权。迁徙与“流动”、“迁移”等概念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不应混同使用。迁徙自由可从两个层面去理解:一方面,迁徙自由是一种主观意志自由。迁徙自由的主体不受其他外力左右或主导;另一方面,迁徙自由本质上要求权利的同等对待。迁徙自由的这些特性,既说明了迁徙自由不同于人身自由,需要得到宪法的独立确认,又充分彰显了迁徙自由的价值与宗旨。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个人是自由的基础,没有个人的存在,就没有自由意识。古代希腊存在个人,存在基于个人基础之上的自由意识。长期以来人们很少关注到这一问题,是因为受着近代自由主义的“个人自由”观念的束缚。一旦我们抛弃这一框框,那么,古代希腊社会的个人及与此相关的自由就浮现出来。  相似文献   

18.
西方政治哲学的发展奠定的基本价值是在稳定政治秩序的基础上达到政治理性、个人自由和社会正义。近代以来,中国对西方思想的引入的缺陷在于一方面片面强调以西方思想取代中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以市场经济引导的经济自由取代保障个人权利的政治自由。中国学者研究政治哲学的首要任务在于把西方思想与中国独特的语境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严复作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严复是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潮的奠基者,他第一次系统的把西方自由主义思想介绍到中国,并且结合中国的实际做出了一定程度的改造。严复的自由主义思想受到了中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网络是自由的,但网络不是自由滥用的天堂,网络自由必须是在一定的规范约束下的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