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林语堂有句座右铭:"文章可幽默,做事须认真。"有一次某大学举行毕业典礼,邀请林语堂出席,他听着一些头面人物长篇大论的发言,有些不耐烦。好不容易轮到他演讲了,他劈头就说:"讲演要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大家先是一愣,接着  相似文献   

2.
花之兰 《侨园》2011,(7):35
从某种意义上说,夫妻之间关系的好坏决定着人生的幸福与否.有情之人结成眷属后,都希望相亲相爱,白头偕老.然而,婚姻生活也经常出现问题,许多年轻人结成伉俪不久便产生了矛盾,夫妻情感随之出现裂痕,于是发出结婚是恋爱的坟墓之类的叹息.  相似文献   

3.
张光茫 《各界》2013,(12):42-43
林语堂看重钱,会赚钱,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文坛,人所共知.这与中国文人讲求的“君子固穷”背道而驰,成了很多人诟病林语堂的原因.不过,林语堂仍是该要的钱一分不少,该花的钱也慷慨解囊.  相似文献   

4.
刘世河 《各界》2014,(1):90-91
林语堂与廖翠风的爱情故事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尤其晚年的他们那种琴瑟和鸣唇齿相依的的“夕阳美景”,更是让世人艳羡。林语堂是一位名声赫赫的大文豪,而廖翠风只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他们的结合,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典型的先结婚后恋爱。林语堂对廖翠凤从不爱到离不开乃至相濡以沫,廖翠凤是怎样一步一步征服林语堂的心呢?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中国文化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认同危机,反思中国民族形象的建构,我们倍感林语堂的睿智,他立足于中西文化之上,反身建构起连续的的民族形象,从先秦的哲人写到宋明的文化艺术、生活艺术再写到民国,从而形成完整的中国文化讲述并完成文化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换。所以介绍推广林语堂的作品,正确评价林语堂在中国文化上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鲁迅和林语堂都是中国20世纪初的翻译大家,有着各自不同的翻译思想.他们对翻译文本和翻译策略的选择以及对翻译标准的看法都有很大的差异.对比研究两者的翻译思想之后可以发现,他们不同的翻译目的以及对待传统文化与文学的不同态度使他们形成了截然不同的翻译思想.  相似文献   

7.
从林语堂的译品看“间性”思想在翻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燕 《学理论》2010,(15):164-165
直译与意译、归化与异化等诸多相互矛盾的翻译理论一直是翻译界争论的话题,这些对立都是一元化翻译视点的结果反映,是翻译研究中的一种失衡现象。拟从"间性"的角度试图调和各对立理论的矛盾,并通过分析林语堂的翻译作品探究"间性"的重要性及"间性"思想是如何在翻译中起作用的,以期能为今后平衡这种翻译研究失衡现象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8.
高伟杰 《侨园》2012,(10):46-47
梁启超英年早逝被庸医所害却明知不举1926年3月,著名国学大师梁启超因小便出血住进了协和医院——北京最好的西医医院.经医生检查确定为肾肿瘤,建议切除坏肾.当时,中国人对来自西方的手术很是恐惧,梁启超的亲朋好友也都极力反对割肾,建议他服用中药.但梁启超因为相信西方科学,极力向国人推荐西医,这次自己得病了,自然应该身体力行,给国人作个榜样.于是,他不顾家人与朋友的反对,毅然决定做肾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9.
传统儒家"君子"称谓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向古人指明了恰当的作为方向,也凸显了中国古代政治的德性追求。挖掘儒家"君子"之良善观念,重点在于厘清中国古典政治理念与现代政治思想之间的会通,探究"君子儒"所蕴含的理想人格,分析君子养成"三达德"君子之道的行为规范,归纳儒家"修己安人""尊五美屏四恶""内圣外王"的为政之道。借由中国传统道德与当代公共责任伦理的契合,探讨儒家君子观之国家治理的德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邹典飞 《各界》2014,(4):80-81
“六君子”之外的两个人 1898年,昙花一现的戊戌变法运动,以慈禧太后重新垂帘宣告失败。这段历史不仅关系到清王朝一姓的兴衰,还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改良运动。对于戊戌变法的具体细节,相关著作如车载斗量,其中的主要人物如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六君子,以至荣禄、  相似文献   

11.
伯南克 《党政论坛》2013,(20):34-34
重返普林斯顿的感觉实在人美妙了。今年毕业典礼的前几分钟,我将提出“十个建议”,或称之为对这个世界和你们毕业后的生活的十个观察。  相似文献   

12.
"梅村体"长篇叙事诗是对叙事诗近体诗化的大胆尝试.体现在变平铺直叙的篇章结构为跳跃性的倒叙式结构.用深刻的内涵来联接跳跃的片段,以体现诗歌的含蓄和蕴藉.此外,把普遍性的用典引入长篇叙事诗中,增加了叙事诗婉转含蓄典雅的因素,因而,他使长篇叙事诗的表现艺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黄洪澜 《学理论》2010,(3):91-92
本文从幽默图形的喜剧性色彩在视觉心理等方面的影响入手,针对幽默图形的喜剧性色彩在设计中运用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目的是通过从整体上把握幽默图形的喜剧色彩,以及幽默图形设计的思维与方法,为深入研究图形设计方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卞康 《学理论》2009,(17):177-178
孔子认为大多数人包括统治阶级内部犯上作乱、“放于利而行”的人都是“喻于利”的小人,需要付与献身精神“喻于义”的君子占据统治地位以制服他们,从而达到恢复周礼的目标。孔子关于社会需要担当道义的精英和大多数人由自身利益出发走向道义的思想具有重要的启发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冰心的幽默     
周明 《党政论坛》2012,(18):56-56
“你如再不来,就只有瞻仰遗容了”我常常去西郊看望冰心老人,或向她约稿,或向她讨教,或陪友人造访,或麻烦她给人家题词题字,或送书送什么刊物去……总之经常去,然而有时工作一畦,就好久没去,加之老人住地远在北京西郊,去—趟也真不易。  相似文献   

16.
陆士华 《民主》2008,(3):47-47
北京人的幽默是与生俱来的,从爷爷辈儿那会儿,北京人就爱听相声找乐子。这应该是北京人说话“葛”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6,(4)
君子三畏既是廉政心理之本,又是廉政心理产生的社会效应之末。腐败的滋长,归根结底是因为人们"无所畏"。在我们党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今天,重提"君子三畏",强调底线意识、自律意识和规则意识;从理想信念、思想道德、法治文化等方面重塑廉政心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徐佰义 《学理论》2022,(10):37-41
荀子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通过建构“学以致圣”的道德实践路径,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礼”的核心思想。在《荀子》的开篇——《劝学》篇论证了“学”的重要性。该篇论述了“学”的重要意义“、学”的主要途径“、学”的终极目的等重要思想。在“学”的理论奠基之下,荀子批判了孟子“人性善”的观点,认为孟子不察性伪之分,提出了“人性恶”的观点。荀子之“学”是“化性起伪”的重要途径,与孟子之“思”形成了学思结合的致圣路径。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7,(8)
儒家思想重义轻利的思想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变迁已经逐渐深入人心,传统的儒家士大夫对于利的鄙视和对于义的向往也受到世人的敬仰。以往对于儒家义利观的探究大多都是从道德的层面来谈,很少从时代局限性以及社会地位的角度来谈义利观。  相似文献   

20.
胡晓地  池蕾 《求知》2020,(5):57-59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论语》中孔子有关六艺的论述,意图寓治于教、以教促治,是中国特色社会治理思想的重要本土文化资源。据现有史料记载,六艺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在孔子看来,六艺是君子养成所不可缺少的六种技能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