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广州赋     
古之楚庭,今号穗城,二千年之华夏名都,广州居岭表而峥嵘。地滨南海,秦皇一统宇内而开郡;中原逐鹿,赵佗割据百越以称雄。其后九州复合,梅岭路通。移民土著,交往频密;南北文化,汇聚相融。遂使勃勃生机,涌动于炎方热土;蓬蓬活力,创业于往古来今。  相似文献   

2.
兰州赋     
丝路重镇,西部锁钥,兰州自古名胜。依山作障,凭河为险,踞中华版图之中心,枕悠悠黄河之臂膀。西起河口,东至桑园,浩荡黄河,穿城而过,蔚然景观,天下独绝。  相似文献   

3.
Article 11 of the Treaty of Peace with Japan (San Francisco Peace Treaty) has become a rallying point for some activists and historians in their endeavor to have Japan recognize its "war responsibility" and redress its "unsettled past". The provision stipulates Japan's acceptance of the "judgments of the International Military Tribunal for the Far East and of other Allied War Crimes Courts both within and outside Japan". The wording of this provision, which is ambiguous enough to leave a room for its re-interpretation later, was a result of a compromise among the World War lI Allies. Yet, neither archival investigation of the article's drafting process nor a survey of the opinions of U.S. legal experts in the public international did not prove the validity of the revisionist thesis. Nevertheless, the treaties Japan signed with its former colony (Korea) and belligerent (China) left the settlement of war-related issues obscure, creating a leeway for initiating later controversies.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heralded the re-evaluation of World War I1 settlements. The subsequently created agitated environment surrounding the historical discussion of Japan's so-called "unsettled" past has been "unsettling" enough to prevent the Japanese leaders from establishing a uniform interpretation of Article l l, and has added impetus to the movements pressuring Japan to recognize its "war responsibility". Although interested parties have so far cited Article 11 mainly to demand "inaction" from Japan, such as to discourage Japanese political leaders from visiting the Yasukuni Shrine, there is a growing indication that some may well utilize it to demand Japan's "action"--to pay indemnities to the victims of Japan's alleged atrocities through various forms of redress movements.  相似文献   

4.
端木青 《民主》2010,(7):56-56
近日,南通市崇川区委书记吴旭在全区发展改革研讨分析会上强调:"要给超越留空间,不给落后留余地。"此话掷地有声,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5.
王仁贵 《瞭望》2018,(17):16-19
新时代海南将勇攀改革、开放、区域发展三大高地,坚持摸荷石头过河,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存实践中求真知,存探索中找规律,不断形成新经验、深化新认识、贡献新方案。  相似文献   

6.
政府机构微博具有互动性、即时性、个性化等特征,运用内容分析法和观察统计法,对新浪微博平台上的广州官方政务微博发布群的发展现状进行描述性研究,发现广州政府机构微博在信息透明度、公共服务信息范围、政民互动方面、内容形式和语言风格方面、信息更新频率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笔者在对广州政府机构微博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这对于改进其他地方政府的政府机构微博运用与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牛爽 《学理论》2009,(7):90-91
城市建设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城市建设的目的在于满足城市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城市建设能否搞得好,直接影响到城市化总体功能能否有效发挥,关系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能否协调发展。本文从哈尔滨市城市建设的基本情况出发,对其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城的产生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多中心城市体系的必然要求.早期新城的“卧城”功能较强,但伴随发展的需要,新城逐渐成为具有规模较大的人口集中度、较为独立的产业结构、较为发达的商业服务业体系和较为完善的公共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的中小型城市.梳理新城发展的模式与历程,并对上海市新城建设实践进行研究,可探究我国新城建设的内在规律、发展的动因以及应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吕波 《理论导刊》2005,(9):43-45
我国西北地区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之一,加快西北城市的发展已成为十分重要的战略问题。回顾西北地区城市发展的历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分析其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才能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对策,即统筹兼顾,因地制宜,以能源开发为推动力,大力发展亚欧大陆桥中心城市,加强西北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0.
文扬 《党政论坛》2014,(3):37-38
正城市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凝炼城市价值观,形成城市文化发展的价值共识,营造城市文化发展的精神家园。将"诚信"作为城市倡导的价值取向,必将推动城市文化更加健康发展,提高城市人的道德素养。现代城市倡导诚信价值,首先在于促进人性的良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交往。人性发展是一个做什么人的问题,古今中外绝大部分的主流文  相似文献   

11.
张继明 《求知》2010,(8):16-17
加强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大趋势。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中.京津冀都市圈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推动京津冀经济交流与合作.应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在交通、港口、机场建设方面实现全面对接与整合:以一体化市场建设为基础,促进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以产业合作为核心,通过各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重组.  相似文献   

12.
陈镨 《学理论》2022,(12):78-81
城市空间不仅仅只是地理学上的几何体,更具有丰富的社会含义。从本质上讲,经济发展逻辑是城市空间形成和得以发展的内在逻辑,经济发展塑造城市空间,对城市空间中的各项要素也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经济发展划分了城市空间,把每个独立的个体结合在了一起。社会阶层是经济发展在城市空间中的显著体现,群体在经济发展构成的城市空间中揭示着内在的城市关系。  相似文献   

13.
当前,深圳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切实可行的选择是扩张城市功能,建设国际化城市。其路径应该是以制度创新为动力,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基础,以深度城市化为方向,以增强城市软实力为条件,以深港融合发展为助推。  相似文献   

14.
人是城市的主体,也是民生幸福城市建设的主体。民生幸福城市的建设必须以城市人口的状况为基点,以促进城市人口发展为指向。民生幸福目标对深圳的人口发展机制提出了新要求。  相似文献   

15.
16.
导语城市更新是伴随着城市发展的永久性问题,关系到城市的发展后劲和发展质量。深圳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一夜之城",其城市建设的快速度必不可免会带来许多遗留问题。而各种各样的"后遗症",恰恰是城市后续发展的"短板"。宝安区是深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区的超常规发展已付出沉重代价。宝安面临着许多"难以为继",必须通过城市更新的手段加快解决。城市更新对提升宝安的城市发展质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产业集聚区与城市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芳芳 《学理论》2010,(26):54-55
我国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产业化的趋势,而产业集聚区对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为此,首先阐述了现代产业集聚区的内涵,其次说明了城市发展与产业集聚区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出城市发展对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支持与约束以及产业集聚区对城市发展的贡献,并针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对怎样协调城市发展和产业集聚区发展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如何在加速城市发展建设与保护个人私有财产中找到平衡,构建合法有序的城市房屋拆迁法律制度,保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建立和谐稳定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影响深远的热点问题。城市房屋拆迁涉及地区广泛,人数众多,集团诉讼和群体上访多,钉子户现象不断出现,拆迁自焚事件更是将城市房屋拆迁制度推到风口浪尖,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0.
从宏观上看,当前制约新农村建设的因素,在农村内部,主要是集体所有的农地制度约束;在农村外部,主要是城市发展限制。因此,新农村建设的主攻方向和基本战略应当是改革农地集体所有制,通过社区建设发展城市,发挥和加强中小城市的关键地位与核心作用,在城乡和谐中推动新农村建设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