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6年12月1日,延安《解放日报》用很大的篇幅刊载了这样一则报道:"国民党当局,惨无人道,不顾民众死活,致使国统区人民饥寒交迫。自今年7月起,又对上海之摊贩实行打压,禁止经营。上海摊贩及各界民众奋起反抗,至11月30日止,当局出动大批警  相似文献   

2.
1946年12月1日,延安《解放日报》用很大的篇幅刊登了这样一则报道:“国民党当局,惨无人道,不顾民众死活,致使国统区人民饥寒交迫。自今年7月起,又对上海之摊贩实行打压,禁止经营。上海摊贩及各界民众奋起反抗,至11月30日止,当局出动大批警察武力镇压,迫害抗命之群众,当日有小贩七名中弹毙命,受伤者甚众”。12月2日,该报继续援引路透社的消息:“全日军警向群众开枪至少在一百排以上。  相似文献   

3.
60年前,1946年11月30日,在国民党统治下的上海爆发了千余名摊贩与家属包围黄浦警察分局,抗议当局强行取缔马路摊贩,要求释放被抓摊贩,发还被没收的货物,并与前往镇压的军警发生冲突的重大事件。由此引发了遍及全上海的市民骚动,影响极大,史称“上海摊贩事件”。当时的媒体将之称作“五卅以来最严重的事件”;毛泽东在为党中央起草的指示中,则视之为“蒋管区人民斗争新高涨”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4.
抗战胜利以后,国民党上海市政当局在百业萧条、民生凋敝时期坚决整饬市容、严厉取缔摊贩,而伤及小民生计;摊贩请愿迅速升级为集体暴动,酿成了轰动性的1946年上海摊贩风潮。市政当局背离民生的执政理念及对摊贩居高临下的失衡姿态,警察与摊贩之间敌对的错位关系,使得下层民众成为激愤性社会冲突的参与者,报刊舆论成为冲突发展的催化者,原本可以妥善处理的摊贩问题变得困难起来。由于政治诉求模糊且无法实现,摊贩的悲惨境遇未能根本改变;以民主、民生做幌子而逆民意而行,国民党统治危机在摊贩风潮中被预演。在某种意义上,上海摊贩风潮成为中共动员城市底层民众的历史契机。  相似文献   

5.
1947年“二·九”抗暴斗争是继上海摊贩斗争和学生抗暴斗争之后,又一次轰动全市的重大斗争。上海百货业职工提出的“爱用国货,抵制美货”口号,表达了包括民族工商界在内的各阶层人民的团结自救的共同呼声,正因为如此,国民党当局妄图一开始就把群众的爱国运动打下去.由他们预谋策划,纠集数百名打手袭击会场,凶殴与会者,造成了打死梁t达烈士、打伤职工数十人的“二·九”惨案。这一骇人听闻的暴行,激起了上海人民的更大反抗。百货业职工不屈不挠的斗争,得到了各业工会、学生团体、工商界、各民主党派的广泛同情和支持。在“二·九…  相似文献   

6.
《党课》2012,(8):21-21
澳大利亚被称为“曝晒之国”,那里的海滩挤满了做目光浴的泳客,其致命黑色素瘤皮肤癌患病率居世界之冠。皮肤癌主要是因为皮肤受到阳光、日光灯等紫外线的照射所致。多年来,当局通过各种公共卫生运动呼吁民众涂抹防晒用品、戴帽子和墨镜以及避免在最热的时候曝晒在太阳底下。如今,当局甚至警告,使用日光灯也不安全,应该加以取缔。最近的研究结果显示,18岁至39岁人士如果使用日光灯,患黑色素瘤皮肤癌的风险会提高41%。  相似文献   

7.
死里逃生四·一二中被捕入狱掩人耳目蒙蔽当局制造假新闻1927年5月13日上海《新闻报》大字醒目标题刊登一则消息:“华商电气公司电车司机工人纠察队长袁化麟,因共党嫌疑,经军法庭判决,昨已被枪决。”同月《上海工人日报》报道“四·一二”事件中被杀害人员名单中,列出“袁化麟,男,34岁,判死刑,5月12日杀害于南阳桥附近,家中有妻子各一人。”六十余年过去了,袁化麟的名字,早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最近,《华电工运史》编写组同志,走访上海三次武装起义老工人,根据回忆的线索,顺藤摸瓜,深入调查。在安徽望江县找到了袁比麟之子…  相似文献   

8.
1949年4月26日凌晨,上海的天空满布着沉重的乌云,严酷的白色恐怖中弥漫着浓烈的血腥气。市内交通要道的十字路口,铁丝拒马周围,临时增加了大批岗哨;一辆辆红色飞行堡垒,带着凄厉的叫声,穿过平日繁华的街道,疾速驶往市区边缘的几个大学区。一场以高等学校学生为主要迫害对象的大逮捕开始了。这是解放战争时期,上海全市性大逮捕的第四次,是规模最大的一次,也是最后的一次。这场大逮捕是国民党当局早已策划的。在1948年5、6月上海学生反美扶日运动期间,《中央日报》就声称:与其养痈遗患,不如操刀一割。8月,当局又在报上公布学生…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上海摊贩为考察对象,探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城市管理中的路径。在对"非单位"群体管理过程中,中共延续了早期革命动员的方式——群众路线来进行摊贩的管理工作。在这一过程中,中共较好地处理政府、积极分子以及民选代表三者之间的关系,成功地把这种"自上而下"的动员群众转换成"自下而上"的群众运动,从而在初期摊贩管理中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0.
(一)本市的摊贩大部分是城市里贫民为维持生计而进行的小本经营。摊贩的畸形发展是表现失业人口的过多,并不是表现工商业的繁荣。北平摊贩的大量增加,是在日寇投降以后国民党统治三年间的事。敌伪国民党屡次强制取缔与整饬均告惨败。解放后统计全市摊贩达45000户之多,成分复杂,  相似文献   

11.
城管与摊贩的关系长期以来被人们界定为“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关系,文章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从经济、政治和社会三个维度对比一线城管与摊贩之后发现,一线城管队员在客观条件上并不比摊贩强势。相反,一线城管队员与摊贩都属于绝对意义上的社会弱势群体,正因为双方都是弱势群体,在能够动用的社会资源有限,且都面临生存竞争的背景下,城管与摊贩双方才更容易爆发激烈的肢体冲突。  相似文献   

12.
上海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王孝和,祖籍浙江鄞县,1924年2月出生于上海虹口一个贫苦的船工家庭。历岁那年,王孝和考进上海励志社英文专科学校。1941年6月由许统权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1月进入美商上海电力公司发电厂(今杨树浦发电厂),在发电管理室当抄表工。1948年1月被工友选为厂工会常务理事。同年2月,国民党当局血腥制造“申新九厂惨案”,他带领上电工人抗议国民党当局的暴行,积极声援“申九”工人的斗争。王孝和的革命活动引起了敌人的仇视。4月对日清晨,王孝和像往常一样骑着自行车去厂里上班,途经中纺12厂(今上棉12厂…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代伟人,李大钊不仅为中国革命作出过重要贡献,还在波澜壮阔的伟大革命历程中,以其特有的人文关怀自始至终都对民生问题表示了特别关注。综合观之,这种关注主要表现为四个维度:一是关注民众物质生活和基本生存;二是关注民众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三是关注民众内心世界和精神生活;四是关注民生国内国际不分畛域。对于观察到的民生问题,李大钊还积极为当局建言,急谋解决之策。李大钊的意见和建议虽未进入决策者的视野,但他能有此民生情怀实属可贵。  相似文献   

14.
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述略沈建中19世纪20年代,随着中国人民的觉醒和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上海已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同帝国主义作斗争的重要战场。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为了号召和动员各地民众积极配合、响应北伐,中共中央于1926年7月31日发...  相似文献   

15.
潘荣 《湘潮》2005,(6):42-44
上海解放之初,逃窜台湾的国民党当局趁新生人民政权刚刚建立、社会秩序不稳定之机,调集了一批飞机,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上海狂轰滥炸。其中尤以“二六”轰炸事件为祸最烈。1950年2月6日中午,国民党空军出动B24、B25轰炸机和P51、P38战斗机共17架,分四批窜入上海上空,在北起吴淞、南至卢家湾一带投弹,数以千计的房屋顿时被炸毁倒塌,1600余人倒在血泊之中,闸北、杨树浦、卢家湾发电厂及自来水厂遭到严重破坏,上海发电量由每小时15万千瓦骤降至每小时4000千瓦,由于停电、停水,绝大部分工厂被迫停工停产,有的高楼电梯悬在半空,市民的厕所、马桶无…  相似文献   

16.
1931年2月7日,上海国民党当局秘密杀害了左联作家柔石、李求实、胡也频、殷夫、冯锉,制造了"左联五烈士事件"。在白色恐怖的年代,为了揭露这一事件真相,中国上海文化组织想方设法,智勇结合,进行着一场文化秘密战……  相似文献   

17.
李桂华  朱腾飞 《前线》2023,(11):84-85
<正>上海书店开业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上海是党开展宣传出版工作的根据地和大本营。1920年9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首个出版机构——新青年社在上海成立。次年2月,因被法租界当局查封,新青年社被迫南迁广州。1921年9月1日,出于持续推进党的宣传出版工作的考虑,中国共产党首个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在上海成立,由李达负责,组织马克思、列宁著作的出版。为保护出版社及其成员的安全,人民出版社以“广州人民出版社”的名义发行刊物,并将新青年社所在的广州昌兴马路26号作为公开社址。事实上,这一时期的人民出版社仍设在上海。  相似文献   

18.
清理"黄色书刊"是人民政府力图管理图书出版发行市场,重塑民众的阅读秩序与知识结构,巩固新政权意识形态的重要举措。新中国建政之初清理"黄色书刊"行动缺乏具体的清理标准,导致了通俗书籍"又缺又滥"问题,也影响租书摊铺经营者的生计。随后,政府很快对清理"黄色书刊"政策做出较灵活的调整,强调在清理"黄色书刊"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提出应重视图书从业人员就业、生活安排和通俗书籍的出版发行。清理"黄色书刊"目标的实现受到文化部门的政策执行方式、摊贩生计需求、底层边缘群体的求生谋略及根深蒂固的民众文化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皖西交通线是中共上海地下党学委(以下简称“学委”)在1948年5月开辟的。在其建立的半年多时间里,沪、苏、宁、杭有200多名进步学生从这里挣脱了国民党当局的魔掌,走进了大别山解放区的怀抱,经过革命的洗礼,迅速成长为新中国建设的栋梁之才。皖西交通线能够在短短的时间内结出如此丰硕的成果,这是由于当时的各级党组织正确执行了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结果。辟线救人真诚爱护皖西交通线开辟于青年学生遭到国民党当局疯狂迫害的危难之时。1948年五月29日,以同济大学为先导、全市对所学校4千多名学生参加的上海反迫害、争民主斗争遭到国…  相似文献   

20.
城市街头摊贩:非正规就业与公共政策回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失业人口摊贩化、摊贩群体弱势化、摊贩经营非法化等问题的出现,使街头摊贩管理成为现代城市治理的难题。城市政府不应简单地将街头摊贩视为毫无经济和社会意义的边缘性经济活动,而应将其视为非正规就业的一种,在公共政策上做出积极回应:在城市规划上实现人本主义的回归;在“摊贩中心”的设置上实现规范管理和良好服务;在摊贩管理上实现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在摊贩治理与服务上多倾听专家智库的建议与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