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艾迪 《党课》2012,(5):105-106
做人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立志,也就是要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目标、一个方向。许多人并不是智力不如别人,意志不如别人,条件不如别人,而是没有确立远大的志向。曾国藩曾经说过,人若能立志,那么就可以做圣人了,做豪杰了,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做,又何必借助别人的力量呢?他认为君子之立志也,必须“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生”,这样“才不愧为天地之完人”。  相似文献   

2.
第一,张学良的人生信条是:“人不是为自己而活着,而是为别人而活着。”“只要于国家有利,就是牺牲我张学良,甚至东北军也再所不惜。”这是他送蒋的思想基础。第二,张学良的性格是敢想、敢说,敢做、敢当。凭着破斧沉舟而后生的军人气质  相似文献   

3.
康熙六十四岁时说:“朕之生也,并无灵异;及其长也,亦无非常。”他对臣下说:“你们总是说‘皇上由天授’,虽古圣人岂有生来即无所不能者?凡事俱由学习而成。”由于他善于学习,不孤傲自赏,所以能虚心诚意听取和采纳臣下良言。他在御门听政处理折本时,强调大学士、学士要各抒己见,鼓励群臣大胆陈奏。他说:“古有诏旨既下,大臣封驳之例。”“大学士等系国家大臣,凡事当直言,是者是,非者非,若惟逢迎将顺,何益于事?”他对有的大学士不直陈意见很不满意,严厉批评说:“国家用一人,即欲得一人之益,既任学士之职,凡事皆宜尽言…  相似文献   

4.
骆为荣 《学习导报》2012,(24):49-50
“孝道”,事之本 “敬祖”与“尊天”,在中华文化体系中,是本根性的理念。“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生祖,恶出?”中国传统文化一个最基本、最核心的观念,就是尊天敬祖,所敬的祖,既是人,又是神:所尊的天,既是神,又是祖。  相似文献   

5.
骆为荣 《新湘评论》2012,(24):49-50
“孝道”,事之本 “敬祖”与“尊天”,在中华文化体系中,是本根性的理念。“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生祖,恶出?”中国传统文化一个最基本、最核心的观念,就是尊天敬祖,所敬的祖,既是人,又是神:所尊的天,既是神,又是祖。  相似文献   

6.
湖南人长期被谑称为“骡子”,或被鄙称为“蛮子”,面子上确实有些难看,但这样的谑称和鄙称根本伤不透湖南人皮实的自尊心。湖南人质朴无华,既是地理使然,民风使然,也是湘籍先贤们持续倡导、不断因袭使然。“朴实”之延伸则为“廉俭”,湖南人在这方面的表现可谓超预期。陶澍喜欢“开诚布公,秉直而行”,常说“接人办事老实为妙”,他讨厌奸巧小人弄权术,耍心机,遂赋七言诗《蜘蛛》,以示不屑:“机关暗里巧藏神,欲吐仍茹伺隙频。”  相似文献   

7.
夜读“楚王割鼻”的故事,感触颇深。故事讲的是:尊卢沙为了升官发财,光宗耀祖,不惜采用欺君瞒下的卑劣手段。骗局被戳穿之后,楚王大怒,遂下令割掉了他的鼻子。这时,尊卢沙才醒悟:“吾今而后知夸谈足以祸。”从此以后,他“终生不言”,“欲言扪鼻而上”。  相似文献   

8.
生命的安立     
叶小文 《当代贵州》2013,(28):64-64
大概由于我长期从事宗教工作,著名文化大家、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托人带话,盼与我一见.于是,2005年底,我专程去太湖大学堂拜访他.初次见面,却似曾相识,相谈甚欢.他开门见山就问,你当了十多年宗教局长,对宗教有何心得?我说,宗教其实也是一种生命观,基督教讲“永生天堂”,伊斯兰教讲“再生天园”,佛教讲“无生涅槃”,道教讲“长生自然”,都离不开一个“生”字.  相似文献   

9.
《廉政瞭望》2011,(20):44-44
相比蒋介石,陈布雷的形象更能代表宁波人:矮小、瘦弱、眉目清秀,斯文而聪慧。他的家乡慈溪,毗邻绍兴,他后半生所从事的工作,近乎为绍兴师爷,只是他的性情,有师爷之谨小慎微,而无师爷之刁滑奸诈。如王芸生所回忆:“陈为人谦和拘谨,待人接物,向无疾言厉色。每见陈为蒋侍座,低眉垂目,敛手侧座,必有询问,才答数语。那种恭谨严肃的样子,令人看了透不过气来。”这种恭谨,或如左舜生所言的“极端谨慎”,  相似文献   

10.
埃德加·斯诺在他的《西行漫记》一书中写道:“中国共产党的军事领导人中,恐怕没有人比徐海东更加‘大名鼎鼎’的了,也肯定没有人能比他更加神秘的了。”蒋介石为买他的人头悬赏10万。毛泽东同志称赞他是“最好的共产党员”、“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红军的领袖,群众的领袖”、“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徐海东是湖北黄被县(今大悟县)徐家赛人,祖上六辈都是窑匠。小时只读过三年半书,9岁开始学烧窑。当了9年“窑花子”,还当过放鸭娃子。1925年,他离开老窑,出走到武昌,先是卖水为生,而后当兵。卖水为生时,他加入了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11.
“得”“德”之间曹敬宗为民公仆、当以"德"字为本,察民情,听民声,纳民意,而后自己也会有所"得"。故《礼记》有云:"德者,得也。"无德处事,一味信奉"厚黑之学",虽亦能有所得,然有德之"得"与无德之"得"是截然不同的。县委书记焦裕禄心中装着人民,唯独...  相似文献   

12.
抗战期间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率领南侨慰劳团回国劳军、考察。他满怀希望地在重庆考察了一个多月,结果却使他大失所望:“绝无一项稍感满意,与抗战艰难时际不甚适合耳”。从此,他在政治上与中国国民党大大拉开了距离。而后他又带着“延安方面未知如何”的心情,前往延安认真考察了8天,所见所闻,让他大开眼界:“如拨云雾见青天,喜慰莫可言喻。”印象极为深刻,至为向往。从此他开始和中国共产党交上了朋友。  相似文献   

13.
“难得糊涂”是郑板桥做人为官的心得,既有他失意官场的无奈,也有他超脱尘世的精明,四字千金,被后世不少人奉为座右铭。其实,他在“难得糊涂”下同时还书有数行小字:“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因此,清代学者钱泳认为,郑板桥的“难得糊涂”是“极聪明人语也”。他又说:“糊涂人难得聪明,聪明人难得糊涂,须于聪明中带一点糊涂,方为处世守身之道。若一味聪明,便生荆棘,必招怨尤,反不如糊涂之为妙用也。”糊涂,是个贬义词,指做人不明事理或者某种事物内容混杂的意…  相似文献   

14.
多来米骨牌     
秘书给正在主持会议的市长李龙章送来一份急件。他匆匆浏览,而后拿着薄薄的那张纸往桌上用力一拍:“情况不好!”  相似文献   

15.
重访张也     
2001年12月21日,我在北京参加全国第七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期间,再一次见到著名歌唱家张也。因为自她小时候起我就喊惯了她“也姑娘”,那天也就随口喊她:“也姑娘!”她连忙答应,并亲热地和我合影、寒暄。后来她妈妈也专程来看我,不幸的是我的好朋友、张也的爸爸已病故,要不我们可以来个北京大团圆。说来我家与张也家的关系也非同一般。先是我认识张也的爸爸,而且在工作中结成了好朋友,而后是我儿子唐湘岳采访了他的女儿张也,并向我谈起他写“花鼓嫩秀张也”的经过。他将稿子给我看了一遍,我说我认识她爸爸。没几天…  相似文献   

16.
何文 《党课》2010,(12):108-112
“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你可以摧毁他,但永远无法打败他。”说这话的是老渔民桑提亚哥,说这话的也是海明威——桑提亚哥的创造者、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文坛“硬汉”形象的美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然而,当逐渐年迈又疾病缠身的海明威最终选择了将猎枪双管伸入自己的口中并扣动扳机时,他是被命运“打败”了,还是只是被“摧毁”了?  相似文献   

17.
清代嘉道年间在政治舞台上崛起的陶澍,堪称楚材之盛第一人。他践履笃实、务通进取,并以赫赫政绩留名后世,使湖湘精神得以发扬光大,开启了湖南人才辈出的新时代。   陶澍原籍安化小淹,家境不佳,但自幼聪明好学。 1802年,陶澍时年 25岁,会试获捷,成了清代安化县第一位进士。入仕之后,逐渐得到上司援引和道光的赏识。 1819年,陶澍任川东兵备道,不久便政声大著,被四川总督蒋攸誉为"总督才"。道光立即拔擢他为山西按察使,随后青云直上,到 1830年升为两江总督。   此时的中国已进入封建社会的末世,清王朝也由盛世转向衰微,…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0,(3):78-78
关于诸葛亮的家庭财产,在《又与李严书》中有所表露。诸葛亮说:“吾受赐八十万斛,今蓄财无余,妾无副服。”这就是说,他的家里没有存款,妻子连件像样的换洗衣服也没有。在《自表后主》一文中,诸葛亮写道:“初奉先帝,资仰于官,不自治生。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相似文献   

19.
做人与做官是紧密相联的。中国传统文化一向注重人品修养,强调“先修身而后求能”,“人可一生不仕,不可一日无德”。一个品行不端的人仕途上也许能得势于一时,  相似文献   

20.
橘子洲头     
《礼记·大学》云: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溯此而来,2010年1月起,下半月版“橘子洲头”设“治国”、“修身”、“齐家”、“看天下”四个栏目,其内涵与外延向读者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