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许晓春 《新视野》2003,3(5):78-80
中国多极化外交战略是根据国际格局的变化而逐步形成的,其根本目标是推动世界政治民主化,使中国逐步地融入国际体系并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与中国综合国力的日渐增强为多极化外交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重要机遇,中国应抓住机遇,在参与国际机制、处理大国关系、建立稳定的周边关系方面有所作为。虽然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将面临多方面的压力和挑战,但其前景是乐观的。  相似文献   

2.
当前国际战略格局为“一超多强,多边共生”,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多极化是其必然趋势。基于这种战略格局,党中央于十六大作出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判断,并于十七大提出了和平发展战略。和平发展战略是党中央为了紧紧抓住这一重大战略机遇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之举。  相似文献   

3.
胡大牛 《探索》2000,(5):7-9
80年代以来,逐步形成了邓小平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思想的系统理论其基本认识和目标在于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要问题;其战略展开在于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指导下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加强大国关系、推进“南北对话”、发展“南南合作”。  相似文献   

4.
刘万侠 《前线》2020,(4):15-18
国际战略形势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化。国际力量格局加速调整,大国战略竞争加剧,现有国际秩序正在遭受严重冲击和挑战,世界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显著增加。国际格局朝哪个方向走,世界形势变化成什么样,未来是一超独霸还是多强纷争,是和平还是战争,都是需要回答和研究的重大问题。我们必须科学把握世界发展大势,保持足够的战略定力,在顺应和推动时代发展大势中实现国家安全稳定和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5.
军事外交是代表国家军事安全利益或国家集团安全利益,以军队为主体、以军事为主要内容的涉外活动。作为国家整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外交的价值日益为世界所认同。中国真正开展军事外交的时间并不长,新中国成立初期仅限于军事援助,冷战后开始建设自己的军事外交体系,总体来说取得过一定绩效,但仍有缺失与挑战,主要表现为形成普世文化观念的现实难度较大、参与国际机制能力尚不够强、国际形象被误读等。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改进军事外交理念,弘扬中国普世文化观念,强化国际制度的参与能力,进一步改善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6.
7.
对于国际格局的认识与判断是我国国际政治学界的重要研究课题,也是我国政府制定对外政策的重要依据。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是单极、两极、多极抑或其他?围绕国际格局的争论引起广泛的争论,其中国际格局多极化是人们争论的焦点。本文试图从多极化问题的提出为分析的起点,进而分析多极化的内涵以及多极化与和平发展的关系,最后阐述多极化与我国的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8.
由于经济全球化、多元国际行为体和复合相互依赖关系的合力作用,目前的世界正处于向世界秩序转换的历史过程中。非政府国际组织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仅扮演着国际合作平台和全球伦理价值“供给者”的角色,还是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和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力量中坚。面对与非政府国际组织互动增多的客观现实,中国应作出正确的外交抉择,以更好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9.
金灿荣  张轩明 《前线》2022,(2):31-35
新冠肺炎疫情作为近年来最大的黑天鹅事件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加速了国际格局的演变。中美间战略互动呈现出新的特点,美国为维护霸权地位千方百计遏制中国发展,为转移国内矛盾肆意推责甩锅。美国打压中国恰恰反映了中国走在正确道路上的事实。中国必须坚定自信,保持定力,把握历史机遇,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加速发展,为世界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通过对国际时局和形势的冷静观察与科学分析,对其所处时代的特征进行了高度概括,得出"扣平和发展是时代的两大主题"的结论,并确立了我国的外交和国际战略,即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实现共同发展。邓小平还由此提出不结盟、不称霸、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原则及在外交上不举旗、不打牌、不当头、不搞意识形态争论的策略,并提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战略思想,为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制定了战略方针和纲领。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与国际政治理论,以主权国家的全球时代为背景,简要分析了邓小平对毛泽东国际战略思维方法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对国际关系性质认识上的理论创新等,以期对中国外交思想的发展历程作一比较认识。  相似文献   

12.
王瑾  季正矩 《党史博采》2005,(3):105-113
自古以来,外交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就与一国的兴衰安危密切相关.高明的外交战略往往会弥补一国实力的不足,使国家利益最大化;而低劣的外交战略不仅无助于国家利益的实现,反而会危及一国的安全.当然,由于国家大小不同、强弱有别,其外交战略的选择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的中国外交战略与中非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实现和平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非洲国家作为发展中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是当前中国政治上的同盟军和战略依托,仍然是新时期中国外交战略的基础和立足点。中非友好关系的发展,有助于中国拓展政治和经济利益,提升自身的软实力和国家形象。进一步增进中国在非洲的外交利益,需要积极利用多边机制以深化中非战略合作,采取切实措施夯实中非经贸合作关系,进一步加大对非洲文化外交的力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实现"中国梦"视角对中国军事外交战略功能进行三个层面的阐释:国际战略层面,为建设"合作共赢世界"做贡献;国家利益层面,营造互信合作的总体国家安全环境;军队现代化建设层面,在紧跟新军事变革步伐中实现"强军梦"。  相似文献   

15.
建国以来,我国外交战略进行了四次调整。其中,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邓小平外交思想指导下进行的第四次重大调整,不仅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和平国际环境,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而且对21世纪开创我国外交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思想指导意义。进入80年代,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经济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邓小平提出的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论断,是对国际形势的新判断,是新时期外交…  相似文献   

16.
丑则静 《新视野》2021,(3):120-128
国际格局中美“两极论”者的局限,在于其研究方法是将国际格局作为“因变量”,认为国际格局变化往往是重大国际事件所触发的结果,而非用来解释国家间关系的“自变量”。然而,国际格局对中美关系的影响远远大于中美关系对国际格局的影响,其系统性变革远非中美两极所能概括。纵然在疫情期间,中美战略竞争在美国对抗性、冒险性的对华政策持续影响之下不断深化,但疫情同样凸显大国权力竞争固有逻辑的局限性,更趋均衡的多极力量和不断崛起的非极力量,更趋复杂的国际互动博弈,在赋予中美战略竞争韧性的同时,也为中美关系企稳合作预留了空间。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实行的"一条线"外交战略客观上是特定的国际环境的产物,主观上是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重新认识而对外交战略进行调整的结果.这一外交战略的实施既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也带来了一些不良的影响.这些都为我国在新时期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战略提供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政党,特别是执政党的政党外交战略选择与其国内经济发展往往呈现一种互动关系。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决定和影响着该国政党的政党外交战略选择;相反,政党外交战略选择得正确与否又会促进和制约该国的经济发展进程。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9.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政党,特别是执政党的政党外交战略选择与其国内经济发展往往呈现一种互动关系.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决定和影响着该国政党的政党外交战略选择;相反,政党外交战略选择得正确与否又会促进和制约该国的经济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0.
王生才 《唯实》2007,(3):78-81
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外交战略的制定和实施,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国家利益。外交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决定了一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国家形象的塑造反过来影响国家外交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中国的大国外交战略决定了中国的大国形象,大国形象不是自然生成,而是被塑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