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过去的十年里,兴盛一时的西方同苏联东欧国家的贸易,近年来开始走下坡路。西方同苏联东欧国家之间贸易的扩大,始于六十年代末。当时,西方和苏联东欧双方都认为这种贸易对自己十分有利:西欧和美国的公司正在寻找新的市场;而苏联和东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来中苏贸易的发展状况中国同苏联的经济贸易合作有着悠久的历史,两国之间的贸易发展基本上随着两国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个同我国政府签订政府间贸易协定的就是苏联,从而使中国同苏联正式建立了贸易关系。  相似文献   

3.
1990年10月以经贸部部长郑拓彬为首的代表团访问了苏联。在这次访问期间签订了中苏政府贸易协议和关于调整结算与支付的意向书,包括中苏经贸从1991年1月1日开始实行自由兑换的现汇贸易。签订这些协议的先决条件是中苏深入的经济改革、中苏经贸关系的发展以及双边贸易方  相似文献   

4.
迄今为止,除了民主德国,罗马尼亚和阿尔巴尼亚之外,苏联和多数东欧国家都已提出了关于自治的思想,在这些国家里,自治已成为一种日益广泛的社会现象。然而,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对自治理论的提法不尽相同,在实践中推行自治的具体做法也各有自己的特点,很值得我们对此做一些比较研究。一、自治是苏联东欧国家改革进程中的共同发展趋势在苏联东欧国家中,无论是最先提出自治理论和建立社会主义自治制  相似文献   

5.
联合国经济委员调查欧洲地区的年度报告说,世界石油价格的下跌将减少苏联数十亿美元的硬通货收入,并将对东西方贸易产生深刻的影响。这一预测是根据1985年苏联东欧国家经济增长率下降,西方减少从东欧,特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苏两国关系的改善,两国经济贸易也在不断发展。两国副总理的互访揭开了中苏经济、贸易、科技合作发展的新的一页。1984年12月中苏双方签订了关于成立中苏经济、贸易、科技合作委员会协定。六年多来,该委员会在扩大中苏贸易方面起了巨大作用。从1985~  相似文献   

7.
“我们是‘开放’国家”,布达佩斯的高级外交官强调指出。他是根据匈牙利与东西方大量的高级政治接触说这番话的。尽管两个超级大国的关系不好,匈牙利决定坚持对东西方开放。“开放政策”对普通公民也同样适用。苏联的客轮把渡假的游人从多瑙河送到布达佩斯。匈牙利对西方的游客比其他东欧国家来得开放。  相似文献   

8.
一、俄罗斯申请加入WTO的缘由 经互会解散后,苏联、东欧国家之间的传统经济联系突然中断。俄罗斯与原各加盟共和国及东欧国家之间的贸易、投资往来骤然减少。随着这些中、东欧国家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逐渐深人和市场体系的初步形成,多数国家都表达了参加世界一体化的强烈愿望,纷纷加入了各种性质的全球经济组织。前社会主义国家积极加入各种世界经济组织和机构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去年是欧洲“导弹年”,在苏美争夺欧洲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国际形势日趋紧张。今年2月,安德罗波夫突然去世,苏联领导集团再次发生更替。这些都对处于导弹争斗中的东欧国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一个时期以来,苏联和东欧及东欧国家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前言本小册子是一本参考书。它介绍西方国家致力于研究国际问题,尤其是苏联和东欧国家的一些研究机构的情况。我们希望这本小册子对这一研究领域中的专家和其他有关人员有益。国际关系作为一种与众不同的学科,还是相当新的学科。在西方,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  相似文献   

11.
1 98 9年以来 ,东欧国家的政治制度发生了剧烈而巨大的变化 ,它们抛弃了实行 40余年的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 ,开始了向西方式多党议会民主制的转轨。在这个巨大的政治变动中 ,多数东欧国家经历了由摆脱苏联控制、获得完整主权到申请加入欧盟、让渡部分主权的过程。苏联对东欧国家主权的伤害以及东欧争取国家主权的斗争 ,连同其他因素一道导致了东欧剧变的发生 ,而提出加入欧盟的要求、让渡部分国家主权则有助于政治转轨的顺利进行。维护与让渡国家主权都对东欧的政治巨变具有相当的意义 ,这也是东欧政治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前苏联东欧国家正发生着空前急剧的变化和激烈的动荡,这种状况对该地区的工会运动产生了影响。除了波兰团结工会已取得领导权,组成了政府之外,其他东欧国家工会相继宣布独立,同共产党和其他一切组织脱离关系并把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唯一职能。战后40多年以来,苏联东欧国家工会运动经历了三个时期:①从二战结束到50年代初期,苏联传统工会模式照抄照搬到东欧各国,成为东欧各国工会运动的金科玉律,②50年代中期70年代,这一时期是  相似文献   

13.
苏联和东欧国家经历了一个颠倒资本主义和民主政治历史关系的过程。历史上,大多数西方国家是在形成自由市场体制之后,如确认某些基本的财产权、强化契约关系、形成自由市场价格体制等,开始民主化进程。而苏联和东欧国家则是在导入民主制度后再向自由市场过渡。因此,在先导入民主制度的苏联,在向自由市场过渡中,公民是否能忍受自由市场改  相似文献   

14.
八十年代,苏联东欧国家的主要经验发展战略目标是加速经济集约化,提高生产效率,保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了实现这一经济发展战略目标,苏联和大部分东欧国家先后制订了1980~1990年的食品纲要。他们不仅把实施食品纲要当作经济发展战略的目标和八十年代政治、经济的中心任务,而且也把它当作发展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5.
在导致苏联剧变的诸多因素中,戈尔巴乔夫的东欧政策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戈尔巴乔夫对东欧政策的核心是不干涉原则,但在其外交实践中,实行的是双重标准。对支持苏联改革的东欧国家,戈尔巴乔夫一般是采取不干涉政策,鼓励这些国家及其共产党的改革;如果有东欧国家对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提出异议,或表示自己的国家和共产党不能照搬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方针,戈尔巴乔夫则直接支持这类国家的反对派。戈尔巴乔夫的这种态度对苏共的反对派无疑是一种鼓励,客观上加速了苏联剧变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远东研究所经社研究处处长马涅热夫认为中央计划经济对中苏这样的农业大国欲在短期内把资源集中在工业发展的某些项目上,证明相当有效。但是,若干年后,这种中央管制经济压制了生产者的利益,堵塞了经济自我更新和改善生产率的内部源泉,妨碍资源横向交流,引起深刻的部门比例失调,造成全面短缺和永久投资饥饿。80年代初,中央管制经济陷入空前危机,苏联国民收入增长率处于停滞状态,从而促使苏联实施改革。由于中苏经济有不同之处,如:1.苏联经济以大规模、相当现代化生产为基础,并对市场高度垄断。中国则以小规模生产发挥巨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八个方面--提供低息贷款、援建重点项目、发展双边贸易、开办合股公司、提供技术资料、派遣苏联专家、培养中国专家和协助编制经济计划--叙述了新中国建立初期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方式和途径.从1950年至1953年,中苏不仅在军事和外交方面全面合作,在经济领域也是协调和互助的.苏联对中国大规模的经济援助,以及在此基础上中国经济建设的恢复和发展,构成了此期中苏同盟的经济背景.斯大林在其生命的最后几年里,对中国的经济援助既是慷慨的,又是有限的,既有效地帮助了中国的经济恢复,也遗留了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苏联在发展与西方各国的经济贸易关系时,一直致力于通过经济联系的方法促进苏联对外政策目标的实现。进入七十年代缓和时期后,苏联出于不同的政治与经济考虑而选择不同的西方贸易伙伴的做法愈益明显。从效果看,苏联在获得一定经济利益的同时,在以经贸关系推进本国外交政策目标的实现方面也是比较成功的。本文试就苏联在七十年代选择不同西方贸易伙伴时的政治与经济考虑及其政策效果作一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六十年代以来成功的发展中国家的经验表明,对外经济部门的自由化以及外向的经济政策会使经济增长和发展出现巨大的飞跃,资本——产出比例降低,出口实绩扩大,对世界经济冲击的适应能力增强。继八十年代末以来苏联东欧发生的一系列巨大政治变化,苏东的对外经济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苏联东欧国家从发展中国家成功经验中预见到广泛参与世界经济的可能利益,把对外经济部门自由化作为将国内经济加入到世界经济从而实现贸易利益的主要方面。对外经济的自由化包括取消数量限额以及对国际贸易的各种税收和补贴,实现  相似文献   

20.
苏联电影中的"中国形象"贯穿于中苏友谊高歌猛进时期,也表现在中苏关系阴霾满天的年代,它随着两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而变幻。1975年出品的苏联电影《德尔苏·乌扎拉》以及电影中展现的"中国形象",成为中苏政治冲突和军事对抗背景下的重要的文化事件。《德尔苏·乌扎拉》的波折命运是中苏关系特殊年代和"国家间政治"的副产品,也是曾经有着较大程度同质化的两国政治文化的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