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腐败作为寄生在人类社会肌体中的毒瘤,其产生的机理十分复杂。能否正确认识腐败产生的原因,是关系到能否寻求消除腐败思路的方向性问题。笔者从哲学思维的角度,对腐败产生的复杂原因做一番新的思考,并就教于方家。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任何具体事物的产生和存在,有其...  相似文献   

2.
治理腐败的根本途径——制度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越兰 《理论导刊》2001,(12):36-38
本文通过对腐败产生的客观基础和原因分析,阐明制度的差异决定腐败程度的差异。认为中国的腐败,属于制度性缺陷腐败。根据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制度缺陷,提出通过不能为、不必为、不敢为、不愿为的制度创新综合治理腐败。一、腐败产生的客观基础腐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存在于历史上各种阶级社会和各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中。人们常说的腐败包括很多种行为,比如,行贿受贿、官倒、挪用公款、贪污、用公款吃喝嫖赌、公费旅游等等。纵观种种所谓腐败行为,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具有经济人特征的代理人凭借委托人授予的权力,用非…  相似文献   

3.
论点集萃     
论点集萃新时期腐败的成因及监督湖南省长沙《现代金融导刊》编辑部黄大玉撰文认为,新时期腐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如下,①社会经济结构转型时期新旧体制交换尚未到位,是产生腐败的社会历史原因。②现行惩治腐败程序和制度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腐败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李抒望 《民主》2008,(6):21-23
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虽然很多,但腐败乃是社会中最不和谐的因素。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反腐败,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艰巨性同腐败产生的社会文化基础直接相关。当前,我国反腐败斗争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难题在于,反腐倡廉的社会文化资源相对短缺。  相似文献   

5.
腐败,象一个毒瘤,寄生在人类社会的肌体上,已成为各种政治制度的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西方国家经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腐败历史较我国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大量的理论成果,理所当然地可供我们学习、研究、参考。但是,应当看到,产生于西方社会背景下的腐败理论...  相似文献   

6.
反腐倡廉的着力点:改造世界观○印曙光腐败已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赘瘤。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清除腐败的现象,是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腐败的产生,首先是精神的堕落。中国有句古训:“物必自腐而后虫生”。改造世界观,使每个党员和干部在思想道...  相似文献   

7.
腐败已成为当前头号社会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危及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稳定。因此,探讨现阶段腐败现象的特点、产生根源及治理对策不仅十分必要,而且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邹薇 《瞭望》2007,(14)
腐败是在政府干预与市场经济体系不健全的缝隙中产生进而蔓延的制度性行为腐败源于特定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彻底清除腐败痼疾要作长期而全面的制度性努力,即通过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制度变迁或制度创新,改变腐败活动的成本收益状况,把腐败活动的私人收益和惩治腐败的社会损失都降低到最小。  相似文献   

9.
以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的交互决定理论为分析框架,从社会心理环境、个体心理和腐败行为三种因素互动关系分析腐败形成的心理机制,可以看出,社会心理与个体心理的互动在腐败行为的产生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应培育健康的反腐社会心理氛围,改善腐败行为滋生的心理环境;提高行为者的心理素质,增强其抵制腐败行为的心理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31)
腐败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而出现的。只要有私有制和公权力共同存在,就有腐败产生的土壤。腐败与反腐败在人类社会产生私有制之后,就一直是人类政治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话题。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表明它是一个完全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具有先进性、纯洁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上就与腐败是不相容的。因此,坚持反对腐败是我们党的一贯坚持和实践。  相似文献   

11.
所谓从战略上把握腐败的特点,不是指从微观上、个案上,而是指从宏观上、从腐败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等重大现实问题的关系上来把握腐败表现出来的总体特征及其重大影响。在现阶段,能否这样认识问题,关系到能否从理性的高度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进行反腐败斗争的自觉性。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特点一,从腐败自身的活动状况看,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客观条件所决定,现阶段的我国腐败呈高发蔓延态势。腐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其自身的活动规律。就其产生的原因来讲,利己主义思想的恶性膨胀和权力制约…  相似文献   

12.
权力腐败的理论诠释张锐无论是在传统社会还是在现代社会,权力与腐败的逻辑关联已成为人们无法摆脱的经验事实。正是如此,几乎历代统治者都为铲除权力腐败而殚精竭虑。本文试就权力腐败的有关理论问题发管窥之见,以求教大家。-、权力腐败的总病根所谓权力腐败,是指政...  相似文献   

13.
腐败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一个重大政治课题。反腐败斗争的成效,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政治的稳定。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由于现阶段正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特定历史发展时期,因此腐败现象呈阶段多发、高发的态势,反腐败斗争的形势非常严峻。许多专家、学者对新形势下腐败现象的产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此进行分析,提出了防范治理的措施。腐败行为的产生是一个多角度、多层面的问题,因此把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综合起来,有利于我们制定出全面、有力的防范措施。一、腐败行为产生的原因1、从体制看。刘守芬等在…  相似文献   

14.
反腐倡廉是当今社会的一大焦点和热点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一抓到底。一、腐败问题剖析什么是腐败?腐败的特点是什么?腐败有那些表现?腐败是怎样产生的?这是我们在反腐倡廉中应首先弄清楚的几个问题。(一)腐败的特点。1.普遍性。一些部门及其公职人员依权勒索,收受贿赂,铺张浪费以及在经济活动中的回扣等,较为普遍单位之间互相攀比和利益驱动,腐败现象的易发部位增多,范围扩大,频率加快,层组升高,危害面扩大,成了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2.行业性。利用行业行为或行业手段,巧立名…  相似文献   

15.
《廉政文化研究》2010,(1):94-94
腐败的蔓延和加剧已成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作为一个新兴工业化国家,韩国从20世纪60年代起迅速完成了以经济起飞为核心的现代化过程,但腐败之风却随着现代化的推进而愈演愈烈。尽管腐败现象的加剧与现代化进程有着直接关联,但它对于韩国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腐败问题已成为韩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障碍。经济发展与腐败蔓延的齐头并进是韩国现代化的一个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6.
腐败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一种文化现象,一种经济现象,又是一种异化现象,目前腐败问题从行为主体上,从时间、空间、数量上正在向外发散弥漫,其特点是:1腐败行为主体由个体腐败发展为集体腐败。依腐败行为的实施主体,腐败可以划分为“个人腐败”、“集体腐败”,即“政府腐败”、“企事业单位腐败”。所谓集体腐败,是指多人乃至团体合谋违纪违法,中饱私囊的腐败行径。综观时下风行的这种集体腐败现象,其表现形式和数量已渗透到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集体行贿,公礼之风盛行;集团截留,私设账外“小金库”;集体走私,明目…  相似文献   

17.
腐败是一种在人类社会的各个历史时期和各类文化群体中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但理论界对腐败的界定和成因并未达成共识。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腐败是理性的个人经过高度精密的利益计算和反复权衡之后的结果,是经济人的原则入侵政治和社会领域的表现。腐败并非仅仅存在于公共的政治领域,任何职业和个人都存在腐败的可能。从源头治理腐败,需要根除滋生腐败的社会文化土壤,培育完善的道德和法律体系,增进个人的道德情操。我国传统儒家文化中含有的大量廉洁奉公思想可以为现代社会的反腐倡廉事业提供强大的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18.
党内腐败是一切腐败的源头 ,其产生和存在是历史和现实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遏制党内腐败必须完善监督机制 ,要依靠党内监督、社会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的整体合力 ,才能彻底消除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19.
一个良好的社会政治生态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也是民族复兴的基础。当前与腐败现象伴生的腐败文化在很多领域有滋生蔓延之势,其所具有的"扩散蔓延效应"、"群体压力效应"、"癌变效应"对社会政治生态产生了恶劣影响。廉政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政治文化、社会文化、职业文化、社会舆论四个层面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有针对性地遏制腐败,铲除腐败文化产生的社会土壤,能有效地促进社会政治生态的优化,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日常生活中的"惯习"有正负之分,前者对于腐败有抑制作用,后者对于腐败具有诱因性。社会转型期,权力在社会空间中处于中心位置,场域中的体制表现为显性与隐性,腐败的产生来源于隐性体制与负面惯习的共同作用。从根本上治理腐败,一方面要从隐性体制转向显性体制,通过将显性体制落到实处形成对权力的制约;另一方面从负面惯习转向正面惯习,通过重构健康的社会关系抑制腐败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