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汉文化分支、岭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潮汕文化,是一种以潮汕方言为主要特征的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地域文化,是潮州民系的文化共同体。潮汕文化是潮汕人的根,是广大海内外潮汕人共同的精神家园。从潮汕文化的"前世今生"、文化体系、文化特质和文化影响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证,可以看出潮汕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2.
潮汕地区是我国著名的侨乡。近代以来 ,随着大量的潮汕人移民海外 ,华侨或与华侨相关因素在经济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 ,潮汕经济开始呈现“华侨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三山国王"是潮汕民众及其海外华侨的保护神,它"肇迹于隋,显灵于唐,受封于宋",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揭西河婆三山祖庙是海内外6000多座三山国王庙的鼻祖。20世纪以来,三山国王崇拜已被海峡两岸民众视为两岸同根同源的象征,成为东南亚华侨族群文化认同的标志。对三山国王文化的当代价值进行研究意义重大。本文从传承和弘扬潮汕传统文化等七方面对三山国王文化的当代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刘婷婷 《工会论坛》2007,13(4):67-68
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一个企业成功发展的重要条件。企业文化的本质内涵是价值观、信念和行为准则,一个成功的企业必然统一于一个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之下。企业文化具有独特性、积累性、融合性和渐进性特征,发挥着产品(服务)竞争作用、经营管理作用和组织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政治文化发展变迁的路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文化是人们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关于政治体系的一种态度,“每一个政治体系”政治文化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内涵与特征,而且政治文化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对人们的行为发生作用。与此同时,具体的政治文化,还呈现出某一地域的民族性特征。阿尔蒙德认为,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一套政治活动进程、信仰和感情,这个政治文化是由本民族的历史、社会经济、政治活动进程所形成的。”[1]从上述分析之中,我们不难发现政治文化具有主客观的双重品格,其一是内容上的客观性,即政治文化的形成主要是受民族的自然条件(地理、血缘)与社…  相似文献   

6.
论江苏地域文化的多元性与江苏人文精神的二重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的地域文化首先是水文化,平原文化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山文化则是水文化的衬托。水文化、平原文化、山文化一道构成了多元性的丰富多彩的江苏文化。江苏文化铸就了江苏人文精神,它具有二重性特征,这种二重性江苏人文精神的内涵正是来源于多元江苏文化的底蕴,是江苏水文化、平原文化、山文化底蕴的精神反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业创新创优”的三创精神是新时期江苏人文精神的升华。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时明确指出,当前我们要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务实合作。结合此次总书记来到潮州、汕头等地考察调研做出的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本文从潮汕侨批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当代价值的角度出发,认为新发展阶段要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务实合作,就必须汇聚新时代“侨心”“侨智”,弘扬华侨“中国心”的优良传统,发挥华侨的智库优势,积极借鉴潮汕华侨成功“走出去创业”的文化密码和经验要素等智慧,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原文化主要表现为"和谐大一统"特征,具有包容性与多元性,本质朴实、诚信、自强,具有内陆农耕特性,在中华文化系统中具有根源性和基础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9.
政治文化在性质上与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角度的“文化”具有一定重合性,故其不倾向于表现“典籍”文化的特征,而主要是表现“心理”性的一系列特征。总的来说,集体无意识性、模糊抽象性、规范与匡约性、固执与抵抗性、意识形态性、发展与趋同性,是政治文化的主要本质。了解这些特征将有利于我国在政治文化培育与政治文明建设中找到具有针对性的正确的路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10.
文化科技产业园作为依托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产业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科技研发能力强的文化科技企业,建立起来的特色产业集群或具有鲜明文化与科技融合产业特征的特定区域,已经成为文化产业飞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全新载体,更是实现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理想范式与平台。根据区域经济学理论,科学把握文化科技产业园的内涵、功能、建构模式,是实现文化科技产业园科学发展壮大的基本条件,有助于文化与科技的"珠联璧合"与效应释放。  相似文献   

11.
文化与生产力有各自不同的内涵,二者既有质的区别,又有着结构性的互动关系,二者相互渗透、相互驱动。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社会生产日益明显地区分为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两大部分,物质生产力具有物质形态的主导特征;文化生产力具有突出的意识形态特征,这两种生产力始终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文化生产力具有意识形态性和物质性双重性特征。文化生产力的观念表明,文化生产力是创作和制造文化产品及提供文化服务的社会能力,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以文化生产力内涵特征,制定生产力发展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系统工程和文化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所特有的传统和风气,是文化和经济相结合的产物,也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管理的客观要求。企业文化的生命力来源于鲜明的个性和特征。研究和探讨当代中国企业文化特征,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化科技产业园作为依托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产业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科技研发能力强的文化科技企业,建立起来的特色产业集群或具有鲜明文化与科技融合产业特征的特定区域,已经成为文化产业飞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全新载体,更是实现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理想范式与平台。根据区域经济学理论,科学把握文化科技产业园的内涵、功能、建构模式,是实现文化科技产业园科学发展壮大的基本条件,有助于文化与科技的“珠联璧合”与效应释放。  相似文献   

14.
自古以来,多样性就是文化发展的特征。但在全球化时代,文化多样性问题更为突出。一方面,全球化使得文化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另一方面,文化多样性在全球化时代得到空前发展。文化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是辩证统一的,它表现为文化的特殊性和普遍性、民族性和世界性、异质性和同质性的关系。全球化条件下,多样的文化应该是“和而不同”、共生共荣的。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是当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特征。它不仅对经济产生影响而且对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面对全球化的趋势,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发展民族文化的现实意义,并采取战略措施,建构既能适应全球化又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的文化。  相似文献   

16.
陇之秦文化,就是一部放大的中华民族文化,彰显着中华文化的独特品质。陇之秦文化的历史源起,一是陇之特殊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是秦文化发祥的初始条件,二是陇之本土文化构成了陇之秦文化的命脉和基石,三是陇原地处边陲、多个民族在此聚居、多种文化在此交流碰撞,四是陇原宜耕宜牧、使陇之秦文化兼具农牧两种文明生成、交融的特征。陇之秦文化的核心内涵是一个“功”字,即踏实苦干、遵法守纪、建功立业、开拓进取的事功精神,推动了秦人事功制度体系和人生价值体系的确立。事功精神内含两个基本要求,即尚贤尚功和赏罚分明,前者是事功的精神激励机制,后者是事功的物质激励机制。陇之秦文化,正是以这种事功精神为核心和灵魂,使其质朴大气、好勇尚武、事功精神、自强不息、开放融合、变法创新、法治原则、大一统精神等文化特征,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和淋漓尽致的体现,成为中华民族文明史上最光辉灿烂的文化品质。陇之秦文化,对今日陇原文化建设、经济腾飞、各项事业的振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对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大发展、大繁荣、大统一,无疑具有良好积极的启发意义、凝聚效应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现代青年文化的特征及发展趋向郝梦祥在《晋阳学刊》1996年第2期上撰文指出,现代青年文化主要是指在现代社会背景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青年的思想、观念和意识.现代青年文化具有层次性易变性的特点,一般可以划为这样几个层次:其一,各种具体的青年生活方式及现象,...  相似文献   

18.
作为人类社会的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有其基本的特征和自身的发展规律。文化与经济、政治等社会因素同生共存,且受到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而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文化建设,自然有不同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时代的内在本质和外化特征。在世界总体格局发生变化、各种文化力量相互激荡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只有抓住了文化建设的本质和特征,才能提出相应的有利于文化建设发展的正确方略,才能使中华文化在知识经济时代立于不败之地,并为民族的振兴与国家的强盛作出应有的贡献。概言之,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文化建设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9.
粤东北以梅州为中心的客家侨乡和粤东南潮汕侨乡由韩江串联,旅游资源丰富且联片成带;城际地缘与历史文化渊源密切深厚,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都深具互补性;粤东各市已经展开合作,但城际旅游联动互利方面尚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粤东侨乡特色旅游带建设与发展的关键是整合资源集聚优势、突出侨味打造特色.  相似文献   

20.
公共文化服务是衡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的重要文化指标,大力发展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开创农村文化建设新局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要深刻理解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内涵特征,把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放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等方面加以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