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是有着5000年文明历史的世界大国,自近代以来却沦为世界列强共同宰割的"鱼腩"。抗日战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成为中国作为当代世界大国崛起的转折点。首先,由于中国坚持抗战,赢得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赞赏,使中国从一贯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转变为废除不平等条约,签订新的平等条约,重树国际尊严,谱写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2.
一、逼签不平等条约从1842年到1948年,在这一百多年间,列强和历届中国政府,签订各种类型的不平等条约1145项。这些不平等条约,都带有强权、奴役和凌辱的性质。其中六大列强——英、美、法、日、德,俄就同中国签订了862项,占全部条约总数的75%以上。在这些条约中,列强在政治、军事、经济及领土割占等方面,掠夺了很多权益,严重地损害了中国的国计民生,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一步一步地把中国推向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深渊。现将主要的不平等条约,择要简述于下:  相似文献   

3.
张波 《春秋》2012,(4):43-45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清政府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烟台成为向外国人开放的中国北方重要的通商口岸。烟台对外开埠,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结果,对烟台的经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独具特色的开埠文化。烟台开埠经过。1858年6月,清政府与英、法分别签订不平等的《天津条约》,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御外的民族主义运动因五卅惨案的发生而进入新时期,其重心是实行废除不平等条约和反帝国主义。在执政府向各国正式提出修改不平等条约的情况下,执政府的提议、列强的默认与社会各界针对变更(废除或修改)不平等条约和关税会议的主张,展示着关税变动趋向是恢复中国关税自主权。  相似文献   

5.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与其他国家签订了一系列的条约,一般认为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不平等的。《南京条约》与《望厦条约》、《黄埔条约》构成了中国不平等条约体系中最重要的奠基石。通过这三个不平等条约,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三个资本主义国家:英、法、美三国在中国取得了自由对外贸易的通商权与片面最惠国待遇;  相似文献   

6.
王瑛 《求索》2010,(6):253-254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动纳入世界条约体系之中,如何尽可能地挽回被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所攫取的国家利权,是李鸿章在涉足外交领域后一直思索和谋划的问题。在"强权即公理"的国际社会,中国要想通过国际公法来维护权益的可能性极小,因此,李鸿章从增强国力的角度采取了一系列应对策略,这些措施的实施,在客观上是起到了一定的成效的。  相似文献   

7.
九七香港回归祖国,既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作出的一个历史性贡献,又是中国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上的一件大事。香港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在上一个世纪里,英国武力侵华,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等三个不平等条约,强行割让香港岛、九龙司、租借新界。富有反抗精神的中国人民从来不承认这些不平等条约。辛亥革命清朝被推翻后的历届中国政府也都没有承认过上述不平等条约。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曾多次阐明对香港问题的立场,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对于这一历史遗留…  相似文献   

8.
第一讲英国对香港的侵占(一)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帮助学生重温鸦片战争与三个不平等条约的历史;2.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中国从来不承认这三个不平等条约,并为其废除进行了长期不屈不挠的斗争;3.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国际敌对势力篡改历史的图谋,坚决批判“三个条约有效论”的谬论。(二)教学提纲前言:依据国家教委通知的精神和“读本”的“编者的话”进行学习动员,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和目的,向学生提出学习的要求,布置学习计划、安排。1.鸦片战争与三个不平等条约。(1)香港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2)1840年英国…  相似文献   

9.
天主教传人中国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近代以前天主教在中国传教收效甚微,大规模传人是在<南京条约>签订之后.伴随着列强用坚船利炮强行轰开中国大门,天主教被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利用,成为侵略中国的工具.凭借不平等条约中的特权,许多传教士也犯下贩卖鸦片、横行霸道、欺官压民、掠夺钱财等种种罪行.  相似文献   

10.
尹新华 《求索》2011,(12):237-240
清末新政时期,为摆脱外交困境,清廷内外对国际法的关注焦点由该法“是否可信”转向怎样“合于公法”,在对外观念上也最终形成自进于文明国的意识,参与国际公约则被视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参与国际公约的数量逐步增加,涉及领域日渐拓宽,同时亦表现出谋求恢复地区性大国地位、建构平等条约关系、维护国家权益却又不谙相关国际程序等特点。而中国运用国际公约的实践又进一步推动了国内相关立法及制度与国际规则的接轨,亦加强了中国的国际交往,拓展了外交局面。虽然清末新政时期中国利用国际公约维护国家利权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在逐步增强,但这未能根本改变中外条约关系的不平等性质和中国低下、边缘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11.
跨跃1997年的香港迎接香港回归(学习资料)你知道中英联合声明签署的经过吗?香港问题,是历史上英国强迫中国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三个不平等条约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中国人民一直反对这三个不平等条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相似文献   

12.
李传利 《理论月刊》2012,(9):102-106
“废约”问题源自战后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同台湾当局签订的《共同防御条约》.这个条约是在冷战背景下,美国政府不断调整对华政策过程中的必然结果,也反应了美国台海政策的演变趋势.中国政府一贯反对美国利用此条约干涉中国内政,要求美国政府必须予以废除.尼克松时期,中美两国高层就“废约”问题进行了最初的交涉.卡特政府采用“按约终止”方式,最终解决了“废约”问题.  相似文献   

13.
蒲安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外交使节,由于他本身是美国人这一特殊身份使得他在中美关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他主导下签订的《蒲安臣条约》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以平等身份签订的条约。从蒲安臣的经历以及《蒲安臣条约》看出:晚清美国的对华政策往往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交融的产物,而清政府则希望利用美国相对于其他列强对中国的善意达到“以夷制夷”的目的。《蒲安臣条约》在劳工、留学等方面对日后的中美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蔡志烽 《中国人大》2010,(16):52-53
平日里说起国际条约,大家可能觉得莫测高深,但有些迂回曲折、聚同化异的条约轶事,却常常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近17个月连续批准了三份中国与外国缔结的领事条约,凸显了发展中外领事关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三份条约与缔约双方公民都有直接关联,引人注目。作为条约参与者,有几件事着实让我难忘。  相似文献   

15.
历史的重托我们伟大的祖国自秦汉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文明古国,它曾给予世界的文明历史作过伟大的贡献。历史发展到近代,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外侮日亟,列强蹂躏,横祸丛生。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割地赔款,层出无穷。1842年到1919年间列强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多达709个,到了1949年这种不平等条约竟约达1000多个,割地100多万平方公里,赔款19亿5千3百万银元。香港、澳门是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而被长期侵占的祖国领土,无数的仁人志士对此无不心痛欲绝。请听,著名诗人闻一多的心声:“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姓?………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政府收回香港的政策和斗争杨汉卿香港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是英国侵略者在19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用武力胁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3个不平等条约,先后强割香港岛、九龙,强租“新界”造成的。中国人民一直反对上述...  相似文献   

17.
高金昆 《传承》2009,(11):7-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新中国行政权力所及范围内,党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废除了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收回了所有外国列强在中国大陆的租界地,唯有一块地方仍旧被苏  相似文献   

18.
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在列强侵略中国的炮火硝烟之中,英国依仗武力威胁和外交讹诈,通过中英《南京条约》、中英《北京条约》和《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不平等条约,先后割占香港岛、九龙、租借“新界”,从而侵占了历来属于中国的香港地区。英国割占香港岛英国割占香港岛是在鸦片战争期间(184O-1842年)实现的。西方殖民主义者把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说成是为了“争取平等待遇”,这是强盗的逻辑;必须指出,这场战争的直接原因是为了维护可耻的鸦片贸易。据不完全统计,19世纪最初20年中,英国每年平均向中国输出鸦片4000余箱,以…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一些非洲国家宣告退出ICC的举动引发了国际社会对条约退出行为的广泛关注。作为退约权的具体实践,缔约国退出ICC的行为不仅在《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和《维也纳条约法公约》中存在合法性依据,其正当性基础也由国家主权的对外独立属性所奠定。在国家主权原则之下,各主权国家均享有退出国际条约的权利。从条约法的历史演进来看,缔约国在行使退约权的过程中,其行为方式表现出从消极行使向积极行使过渡的实践特点,并且退约权的行使也逐步成为各国进行政治博弈的法律手段。主权国家通过行使条约退出权以争取新的合作形式,创造新的利益格局,虽然有利于各国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但也应当保持审慎的态度,严格遵循相应的程序性规则和实体性要求。  相似文献   

20.
汪小平 《台声》2001,(3):41-42
时间追溯到 1942年,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空前觉醒。当时国内各界掀起了一股废除不平等条约和要求战后收复中国领土的呼声。出于打败日本的共同需要,美国和英国在废约上表现慷慨。通过中国政府努力, 1942年底,基本上废除了强加在中国头上 100多年的不平等条约。同样,在有关战后收回日本占领的中国领土的交涉中(特别是东北和台湾),美英也表现出支持的态度。但是也有一些美国人的言论使中国人感到愤怒和不安。   1942年 8月,美国《幸福》、《生活》、《时代》三大杂志的编辑人共同组织的一个关于战后和平方案问题研究委员会,印行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