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我省自然条件复杂,是自然灾害频发的省份,在各种灾害中,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占70%以上。暴雨(雪)、连阴雨、干旱、龙卷风、大风、寒潮、低温、高温、雷电、冰雹、霜冻、结(积)冰、大雾等天气气候事件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1.2011年7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2.国办发〔2011〕33号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是防灾减灾工作的关键环节,是防御和减轻灾害损失的重要基础。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能力大幅提升,但局地性和突发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不够强、信息快速发布传播机制不完善、预警信息  相似文献   

3.
(2006年6月6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59号公布自公布之日起生效)鉴于中国气象局制定的《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试行办法》对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发布作了统一规定,市气象局《关于贯彻中国气象局〈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试行办法〉的实施意见》已由市  相似文献   

4.
[文(令)号]第16号令[公布日期]2007.6.12[类别]行政法.气象[施行日期]2007.6.12第一条为了规范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  相似文献   

5.
台风灾害是我国沿海及部分内陆地区经常发生的一种气象灾害,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台风登陆后会带来暴雨、大风、风暴潮等灾害性天气,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有必要对台风灾害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等级划分,确定风险较高的地区,为决策部门的资源配置、防灾减灾规划提供参考和依据.本文综合考虑台风灾害的危险性、脆弱性、暴露性和当地的防灾减灾能力,构建了台风灾害的综合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历史统计资料等数据对各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将各评价指标按其权重进行叠加分析,得出台风灾害的风险等级区划.最后以浙江省为例,对台风灾害的综合风险评价进行案例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6.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提高城市整体防护能力,防范与减轻灾害危害,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的民防,是指政府动员和组织群众采取防空袭、抗灾救灾措施,实施救援行动,防范与减轻灾害危害的活动。 第三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对  相似文献   

7.
雨洪是城市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之一,为及时了解城市暴雨状况及其造成的影响,借助网络媒体平台,统计了2012年我国媒体报道主要城市暴雨事件,整理出128场媒体报道的事件.从统计结果可知,暴雨主要发生在东南沿海及北部沿海地区;并呈现时间分布提前、降雨总量大、降雨强度大和降雨集中的特点.按照原生灾害、次生灾害和衍生灾害三种灾害类型分析了暴雨事件对城市产生的影响和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以来小说中出现了大量对气象灾害及其带来的自然及文化影响的描写,这一题材的写作主要体现了两种不同的话语立场和阐释视角,一是将气象灾害置于人类中心的视野中作为人的对立面进行阐释,一方面歌颂人类改造自然的激情,另一方面控诉底层生活的苦难。另一种是在天人合一的视野中将气象灾害所体现的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活状态结合在一起,对自然的灵性和人文内涵进行复魅。  相似文献   

9.
自2012年北京“7·21”暴雨事件发生以来,全国多次发生由强降雨而引发的城市内涝灾害.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也给城市应急管理工作敲响了警钟.本文从城市内涝灾害的成因入手,反思了城市内涝灾害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寻求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路径.即通过建立极端天气监测诊断预测系统和人群分布预警系统,坚持用正确的原则和标准指导城市建设,提高全民防灾意识,加大对违法排污行为的惩罚力度,编制并定期演练城市内涝应急预案,加强各种专业救援团队队伍建设,提升对密集人群的疏散和管理能力,建立并完善城市内涝灾害保险制度等,不断提高城市内涝灾害的应急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对自然灾害医疗救援制度做了概括性论述,从广义的角度对自然灾害医疗救援的内涵和意义做了分析;其次对浙江省自然灾害医疗救援法律制度的现状做了全面的介绍,分别从灾害医疗救援的立法现状、实施灾害医疗救援的具体法律内容及相关法律责任等三个方面展开;最后分析了浙江省自然灾害医疗救援法律制度存在缺陷,为其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城市灾害应急救援管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国内外灾害应急救援管理工作的现状,指出我国应急救援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我国提高城市灾害应急救援能力的管理对策,使灾害损失降到最低,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各种灾害呈上升的趋势,消防部队面临的救援任务越来越重,在灾害现场经常出现救援的混乱,主要体现在通信的混乱上,特别是在特殊灾害现场无法建立正常的通信指挥体系。本文重点从消防通信装备的配备、技术和管理几方面分析了消防通信装备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完善火场通信联络方式、不断改进常规、集群无线组网功能、推动数字化手机和消防通信头盔的运用等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为消防部队的现场通信保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近日,北京市将“霾”写入该市气象灾害防治条例草案引发的有关气象、环保方面的专家与该市立法者之间的争议——即“霾的本质是污染而与气象自然灾害有着根本区别”、“将霾列为气象灾害会导致法律适用混乱”等观点与“应立法将作为气象灾害的雾霾纳入灾害天气突发应急体系”这个观点的冲突,笔者作为一名曾在省级人代会连续多年依法领衔提出治霾议案的人大代表,对此关注的焦点并非在上述观点的对错上,而在于比“霾”入法更重要的“治霾有效”上.  相似文献   

14.
2016年7月9日,湖北武汉“7·6特大暴雨”发生后第四天,在内涝严重的南湖片区,湖水水位较高,部分居民区浸泡在水中,街道上、小区内停满了等待救援的汽车.各大保险公司因暴雨导致汽车被淹的出险爆棚. 早在2011年6月,武汉就遭遇过特大暴雨袭击,全城交通瘫痪.武汉大学的学生们说:“我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就是带女友去武汉大学看海.”随后,“看海”成为调侃全国各地发生内涝的城市热词.乐观、幽默的背后,是人们对政府地下管廊、海绵城市建设不力的委婉批评.  相似文献   

15.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对灾害事故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救援水平,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保障公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医疗救援,系指因灾害事故发生人群伤亡时的抢救治疗工作。第三条对灾害事故的医疗救援工作实行规范管理,做到常备不懈,及时有效。第四条县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主管灾害事故医疗救援工作。第二章组织第五条卫生部成立"卫生部灾害事故医疗救援领导小组",由卫生部部长任组长,主管副部长、医政司司长任副组长,办公厅、疾病控  相似文献   

16.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对灾害事故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救援水平,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保障公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医疗救援,系指因灾害事故发生人群伤亡时的抢救治疗工作。第三条对灾害事故的医疗救援工作实行规范管理,做到常备不懈,及时有效。第四条县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主管灾害事故医疗救援工作。第二章组织第五条卫生部成立"卫生部灾害事故医疗救援领导小组",由卫生部部长任组长,主管副部长、医政司司长任副组长,办公厅、疾病控  相似文献   

17.
黄先耀 《中国监察》2010,(15):40-42
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强调,要建立健全预防腐败信息系统,逐步形成信息共享机制和腐败预警机制。近两年来,湖北省按照中央要求,积极探索对重点岗位、重要领域和主要区域腐败现象进行超前预警、防范、治理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在全省全面开展腐败预警防控工作,通过建立党员干部廉政风险的分析查找、应对防范、监督控制、预警处置、保护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8.
自然灾害是指气象、地质、水旱、风暴、火灾、虫灾、鼠害等自然原因所给人类造成的祸害.防范自然灾害的自我保障和相互保障观念明显减弱.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自然灾害方面法律的制定,把一系列有效应付自然灾害的措施用法律的形式予以系统化、规范化,以加强和提高应付自然灾害的综合能力.如日本就制定有《灾害对策基本法》、《灾害救助法》、《大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等众多的防治自然灾害的法律.但我国目前自然灾害防治方面的立法很不完善,在数量上极其有限,这种状况是远远不能适应现实和未来要求的.我国应尽快制定出一部全  相似文献   

19.
美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高发的国家,主要灾害有洪水、地震、飓风与龙卷风等。由于经济发达物质财富高度集中,每一次严重自然灾害都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尽量减少灾害所造成的损失,美国政府非常重视各种灾害对策研究及其立法。本文作者从美国灾害救援体系、灾!言对策立法两个方面着重介绍了美国的灾害对策模式,最后论述了美国经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是检察机关化解社会矛盾、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方式,建立该预警机制应遵循评估预警贯穿办案全过程的原则、谁承办谁评估的原则、全面评估提前防范等原则,设计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的制度,包括案件范围、内容、程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