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莉 《学理论》2011,(1):34-3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由于我国现阶段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因而,社会矛盾将在一段时间内存在。社会矛盾既可以转化为社会前进的动力,也会由于社会矛盾的多发与激化而导致社会的动荡甚至倒退。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加强社会矛盾的应对性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社会矛盾的基本分析入手,在对社会矛盾进行哲学思考的基础上探讨了社会矛盾的化解机制。  相似文献   

2.
处在社会转型期的社会稳定会呈现较大的不确定性。转型期的不稳定由多种原因构成且有其明显的特点。处在转型期的当下中国,应立足中国的实际情况,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治理之路:深化对转型期社会稳定问题的理解,实现由控制型稳定向流动型稳定转变;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切实推进法治国家建设;建立科学规范的社会治理机制,发挥社会组织在维护稳定中的作用;深化对社会矛盾和国情的认识,实现由富国到富民的转变;加强社会信息通道建设,使网络管理实现由行政管理向依法管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求知》2006,(8):46-47
甄小英、李清华撰文认为。依靠基层民主化解基层矛盾,这是由基层矛盾的现状和性质决定的。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急剧的社会转型期,这是一个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社会矛盾最易激化的高风险期。如果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不当。局部问题就可能转化为全局问题,非对抗性矛盾就可能激化为对抗性矛盾,中国的“战略机遇期”就可能变为“社会动荡期”。这使得执政党和政府,必须清醒地审视中国社会矛盾的现状、性质及挑战。无论基层矛盾表现形式多么复杂。  相似文献   

4.
彭庆山 《民主》2005,(10):1-1
一个社会是否进步,取决于全体人民能否各尽所能、各得其所;一个社会是否和谐,取决于整个社会能否和而不同、和睦相处。新世纪新阶段,在处于改革发展稳定历史进程中的中国,将长期存在着人口众多、工农、城乡、地区、阶层、民族、宗教、“一国两制”等利益关系、社会矛盾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协调、不平衡、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等问题,影响和制约着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可以通过有效途径,围绕增强  相似文献   

5.
2010年7月19日出版的《学习时报》载文说,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社会的演进总是处在有序与无序的这一对矛盾之中。社会的这种秩序状况我们可以简单地将其二分为常态型社会和非常态型社会。  相似文献   

6.
徐韩君 《学理论》2012,(15):40-42
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结构深刻调整,新旧思想相互碰撞,利益主体需求日益多元化,政府社会管理事务不断增多的转型期,这一时期社会矛盾凸显,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谐。作为社会治理主体之一的社会中介组织在化解社会矛盾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其尚处在发展阶段,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为提高社会中介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应加强组织自身建设、优化外部环境,以及正确定位政府与社会中介组织的边界。  相似文献   

7.
易晓芸  李坚 《学理论》2012,(24):6-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社会矛盾是中国国情的一个方面,从新中国建立以来,每一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都有其特殊的社会矛盾。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同时期的社会矛盾,有利于厘清中国在建国以后的各个发展阶段的特征,只有通过抓住社会的主要矛盾,才能找到社会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赵慧 《学理论》2010,(21):77-78
“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履行检察职能的应有之举,对“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中国正处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矛盾,检察机关有责任对社会管理方面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创新、充分发挥民事检察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建 《党政论坛》2009,(17):27-29
一、问题的源起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进而经由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效果:一,经济的快速、稳定的发展,将社会之中存在的可能爆发的矛盾掩饰住了;二,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使原有的社会阶层、社会结构遭到了破坏,进而形成了新的社会阶层、新的利益集团,社会结构也在急剧的变动和形成之中。  相似文献   

10.
由社会利益分化造成的民生问题是当前社会矛盾的集中体现,主要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科学对待和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要议题。只有大力促进社会结构的合理化、社会运行的有序化、社会管理的立体化,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才能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1.
正当下中国社会政治改革讨论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层面的复杂对抗的态度,是中国社会分层矛盾积累的结果,是社会危机"症候群"的反映。这也表明,中国社会的分化远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的中间阶级结构,而是沿着极化的趋势,使阶级(阶层)关系充满着紧张的性质;由于阶级关系和官民矛盾的尖锐化,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备受掣肘,发育严重不良,因此无法形成稳健中庸的公民文化来支持建设性的政改讨论。  相似文献   

12.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这个思想对于转型的中国社会极为重要。中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社会矛盾凸显期,下一步能否度过"中等收入社会"陷阱,很大程度取决于能否通过政治改革,加强有效治理国家的制度建设,解决体制机制障碍,用法治的手段化解社会矛盾和问题,使没有释放的"制度红利"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中国社会空间结构中,社会矛盾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势态均呈现出一种流动的复杂面相。社会矛盾的基本特征是:社会矛盾生成领域拓展,呈现出由"点"到"面"的特征;社会矛盾爆发的"燃点"低;局部冲突程度的强化;基层政府化解社会矛盾的非制度化;移动互联网助推与放大效应的凸显。当代中国社会空间结构中的社会矛盾发展势态总体上呈现出社会矛盾的生成源和社会矛盾主体呈现出多元化;违法式抗争的社会矛盾数量不断增多;利益冲突型的社会矛盾将长期存在;生态环境、农村土地产权流转和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是诱发社会矛盾生成和累积的重要根源;绝大多数的社会矛盾依然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精准地判定社会矛盾的基本特征及发展势态,以期为谋划和设计科学的社会矛盾治理模式做出与现实经验相关的理论解释和奠定厚重的学理支撑,就成为学界的一种担当和使命。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科学体系,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就是这一体系的逻辑起点。这一矛盾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始终。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推动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时,这一矛盾又规定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目标任务与本质特征,并发展形成为整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处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经历着从经济发展方式转换到行政体制变革的关键阶段,新旧社会矛盾交织,社会风险不断增大,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信访工作发挥着掌握社情民意的重要作用,是化解社会矛盾,判断政府政策优劣,维护群众利益和疏导群众不良情绪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相似文献   

16.
张坤  张文佳 《学理论》2014,(9):18-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中国公民社会的建构问题学者们从中国能否建构公民社会、为什么建构公民社会以及如何建构公民社会三个方面展开研究,但是在研究中还存在着多种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现代化不同阶段的发展战略差异性,导致中国社会矛盾呈现出阶段性特征。中国共产党直面社会矛盾"凸显期",在40年社会矛盾治理中注重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探索相结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矛盾治理话语体系、矛盾治理理念、矛盾治理策略和方式、矛盾治理体制机制、矛盾治理目标等方面实现了系统性变革。在此基础上,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矛盾治理经验。  相似文献   

18.
社会冲突与法律控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源起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进而经由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效果:一,经济的快速、稳定的发展,将社会之中存在的可能爆发的矛盾掩饰住了;二,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使原有的社会阶层、社会结构遭到了破坏,进而形成了新的社会阶层、新的利益集团,社会结构也在急剧的变动和形成之中.  相似文献   

19.
在计划经济时期,通过单位服务为主和民政服务为辅的社会服务体系,我国实现了对集体成员与边缘群体的服务保障。改革开放之后,通过单位服务的社会化及社区服务的兴起,社会服务从封闭走向开放,我国社会服务体系面临重构,社会服务由此处在转型发展之中。围绕未来"社会服务国家"建设,需要坚持社会服务的公益性属性,通过社会服务的有效整合,以及提供有质量的服务来推动中国社会服务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的深入推进,当前我国已经处在了社会矛盾的多发期和社会风险的上升期,特别是近些年来,一些大规模非法聚集事件、群体性事件、暴力性事件等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