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谈到诗禅融通形式的时候,一般学者多关注禅对诗的渗透,较少涉猎诗对禅的渗透.而探索诗对禅的渗透及诗禅融通形式,对认识诗禅的辩证关系以及提高禅意诗的鉴赏水平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禅宗在初唐时期开始兴盛,在其中国本土化以后,对中唐大诗人诗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信奉佛教的王维,在他的山水诗中透出禅意。透过王维的诗作可以看到禅宗在中国初、中唐时的兴盛;佛教与诗的相互影响;王维的具体诗例和他对佛教吸收的原因等。  相似文献   

3.
“水月”意象是唐诗中月意象的一个常见分支。由于“水”、“月”相连的晶莹澄静与唐时集儒释道于一体的禅宗所谓的“禅的心灵状态”有某种程度上的契合与联系,“水月”意象常作为传达作者顿悟的谴怀对象而出现在诗人笔下,从而蕴含了很多意趣和哲理。  相似文献   

4.
严羽《沧浪诗话》的核心在以禅喻诗、以禅论诗,而参禅之法在悟,即贯通诗禅的主要在悟,悟既是禅法,也是诗法,严羽将禅之悟应用到了诗之悟。笔者就《沧浪诗话》中体现禅诗关系中悟的内容、性质、基础等做一些梳理。  相似文献   

5.
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形成中国佛教,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社会和思想文化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中国传统诗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佛教对诗歌的内容、创作的群体以及诗歌的形式、题材、创作境界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灵一、灵澈是大历诗僧的代表,他们的诗歌禅意浓郁而深远,其创作对禅诗的兴起及清寒幽寂诗风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儒、释、道互补的哲学背景下,中华文化形成了稳定而又相对圆满的思想体系,中国古代的官员们就在自身生存的文化母腹中找到了仕与隐、进与退的精神依托,他们或不懈进取,或亦官亦隐,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形成颇具魅力的品格。他们的生活道路与精神选择是今人值得回味的历史财富。  相似文献   

8.
柏林禅寺以杂志、网站、宣传橱窗、访学与弘法、影视制作等多种时尚传播方式弘扬佛教,传播"生活禅"的理念,是在当代社会中成功进行宗教传播的典型个案。尤其是连续举办的"生活禅夏令营",作为一种新型的弘法活动,独特的运作方式对青年知识分子产生了明显的吸引力及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白居易的人生意趣及其人生感悟诗的创作。认为白氏的人生感悟具有儒家的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一面,但白氏以其独特的生存方式为中唐士人特别是此后的士大夫阶层开启了一条逃遁政治淫威和甘愿平凡、庸俗的人生道路,其理论依据便是佛教中的禅宗(特别是洪州一派)的思想。这也是白居易诗歌深受后世喜爱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赠答诗是一种很重要的诗体。自它产生之日起,后世文人鲜有不作赠答诗者。赠答诗的发展由“赠言”发轫,经过不关个人性情的赋诗阶段,后由无“赠答”之名到以“赠答”名篇,由礼尚往来的应酬对答到抒写个人性情,表现人际的真情往来,再到两汉文坛出现完整的赠答诗以及千古传唱的优秀作品,本文为赠答诗描述了一个较为清晰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1.
诗七首     
秋云淡天高远,风清秋景明。夜霜凝朝露,夕阳照晚晴。东篱菊吐蕊,长空雁南行。枫红缀林秀,神州芳满庭。  相似文献   

12.
诗鬼与山鬼     
李贺的歌诗与屈原《楚辞》在艺术上颇多相似之处。本文从诗的题材、诗境、比兴手法和风调四个方面分析了他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各自的风格与特色。  相似文献   

13.
夜坐书屋,一壶清茶,捧读《铁血丹心》,一股浩然之气由心而起。这是一股"黄水西来,奔泻东归"(侯忠《沁园春.胜利黄河大桥》)的滔滔之气,  相似文献   

14.
唐诗之所以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巅峰,送别诗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唐代送别诗所表现出的恢弘的气象和刚健、开朗的健康情思,以及关注社会、同情人民等进步意义是唐以前送别诗所没有。  相似文献   

15.
寒山的诗中有很多以月为对象的描写,但有两类"月"意象值得我们注意,一种是"孤月",另一种是"水月",这两类"月"意象突出表现了诗人的情感和禅宗思想。写"孤月"其实是自身的情感和内心的孤独感受;写"水月"则是寒山参水月来悟禅的表现,达到"心月合一"的禅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李白、苏轼庐山诗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诗缘情“说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缘情”说是对先秦“诗言志”的继承和发展,“诗缘情”说在历代文论中不断得到演进与发展。不同历史时期对“情”的侧重不尽相同,“情”逐渐摆脱了政治礼教的约束,其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正是在对于“缘情”的不断实践和诠释的过程中,人们对诗歌的美学特质认识逐渐深化,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古代文论诗歌本体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陆机的行旅诗在其所有诗作中历来评价较高,不仅讲究章法,尚规矩,而且情深景真,清新自然,鲜明体现了由拟诗向自由创作的过渡状态。这是陆机对古诗、古乐府刻苦模拟的结果,也是“从古诗中来,又走出古诗”诗路历程的转关标志。  相似文献   

19.
李白,这位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以其热烈奔放的感情,丰富多彩的想象,清新明朗的语言刻画了国美丽的自然景色,其部分漫游诗充分表现出诗人诗作的又一特征——为国忧虑、热爱人民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20.
中西意象诗在很多方面十分相似,却又存在着诸多差异。但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中西意象诗又是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的。文中就文化背景与思维模式的差异进行了浅显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