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19年3月共产国际刚刚成立,中国便爆发了五四运动。共产国际东方局曾接到海参崴方面的电报,知道中国曾发生几百万人的罢工、罢课、罢市的大革命运动。此事引起了列宁和共产国际的极大关注,随后共产国际作出了派人来中国与运动领导人建立联系的决定。1920年3月,俄共(布)远东局符拉迪沃斯克(即海参崴)分局派维经斯基和夫人库兹涅佐娃、秘书马迈耶夫夫妇以及翻译杨明斋来华。维经斯基来华的使命是了解中国情况,同中国的革命小组建立联系,并考察是否有可能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4月,维经斯基一行抵达北京,通过…  相似文献   

2.
《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一书编者采访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一书编者采访录李玉贞1994年11月17日至1995年1月19日,笔者到俄罗斯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学术访问。时至岁尾,恰逢俄德两国合作编译的大型文件集《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第一卷出版。12月31日笔者接到该书编者之一...  相似文献   

3.
中共成立前后的一些情况(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成立前后的一些情况(二)李玉贞译第3号文件威廉斯基·西比利亚科夫致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信(1920年9月1日,莫斯科)致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尊敬的同志们:现受尚留在远东的同行之委托,将"关于东亚书记处工作的简短汇报"①附于信后,同时,我认为应该提出...  相似文献   

4.
1921年6月,张太雷和杨明斋受命组成中国共产党第一个代表团,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三大,并向大会提交了《致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收入《张太雷文集》(续)的这篇《报告》是根据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挡案中的俄译稿译出的。...  相似文献   

5.
维经斯基在中国活动述评姚洪亮格列高里·纳乌莫维奇·维经斯基是俄共(布)的优秀党员,1920年4月到1927年7月间,任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他对创建中国共产党,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有着独到的贡献,同时也有过一些失误。本文试图客观地评价这位国际友人在华工作...  相似文献   

6.
刘明钢 《党史纵横》2002,(12):16-18
罗易,印度人,1927年作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被派往中国担任共产国际代表,在华工作了6个月.在国共关系濒临破裂的关键时刻,他让汪精卫看了共产国际的"五月指示",因此被撤职.  相似文献   

7.
共产国际、联共(布)中央与中国国民革命军的北伐(下)□李玉贞译上述文件表明了共产国际对中国国民革命军北伐的基本态度。据现有文件可知,直到蒋介石率领军队出师,当时设在上海的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远东局才转而支持北伐。众所周知,共产国际派往中国的代表们和远在...  相似文献   

8.
中共最早关于妇女运动的文献——读张太雷致共产国际“三大”的报告叶孟魁1921年6月,张太雷和杨明斋受命组成中国共产党第一个代表团出席共产国际“三大”,并向大会提交《致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以下称简《报告》)。《报告》是中共创建时期具有重要历...  相似文献   

9.
从1928年春到1929年春,几乎有一年的时间,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没有往中共中央委员会派驻正式代表。实际充任这一角色的是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国际联络部驻上海的代表A·阿尔布列赫特以及太平洋工会书记处书记兼红色工会国际代表乔治·哈迪。1929年初,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领导向俄共(布)领导机构汇报了已选定的共产国际代表人选。随后,这一建议成为一项决定,即在中国建立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远东局。该局包括共产国际驻中共中央委员会代表(代表团),以及红色工会国际和青年共产国际代表。远东局在与中国共产党、中国工会和中国共青团…  相似文献   

10.
共产国际远东局1929年3月建立于上海,其工作范围包括联系和指导中国、朝鲜、日本、印度支那、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共产党工作。远东局的成员有共产国际代表雷利斯基(奥斯藤)和埃斯勒(罗伯特),红色工会国际代表兼红色工会国际太平洋书记处书记乔治·哈迪,青年共产国际代表马西,领导人为雷利斯基。1930年3月至8月,雷利斯基去莫斯科,远东局的工作由埃斯勒主持。另外,1929年末,别斯帕洛夫替换了马西;1930年6月,斯托利亚尔又替换了哈迪。1930年7月,经共产国际执委会批准,远东局组成人员有所调整:米夫(威廉)为远东局书记,盖利斯(托姆)为军事工作人员小组领导人;雷利斯基、埃斯勒、斯托利亚尔和别斯帕洛夫继续留任。米夫于1930年10月来到中国。1931年4月后,米夫等远东局成员大多离开上海回国。8月,雷利斯基离开上海。之后,远东局在事实上停止了工作。  相似文献   

11.
1927年7月到1928年1月,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共中央没有电讯联系。这一段时间,联共(布)、共产国际与其驻华人员和机构的联络主要是靠信使传递信件,电报往来不多。据有人调查,查到的电报仅有10个左右,平均每月2个。主要是发给共产国际代表罗米纳兹、牛曼.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国际联络部驻华代表阿尔布列赫特、诺罗夫,红色...  相似文献   

12.
中共成立前后的一些情况(一)李玉贞译译者说明下面发表的一组文件,选自《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一书,关于此书情况,笔者曾在《党的文献》1995年第3期予以介绍。俄德两国最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特别是中共党史专家,面对卷帙浩繁的沉睡半个多世纪的档案,含英...  相似文献   

13.
刘岳 《前线》2022,(12):106-107
<正>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1922年11月5日,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在苏俄彼得格勒召开(后改在莫斯科继续开会)。参加会议的中共代表团由陈独秀(代表党组织)、刘仁静(代表青年团)、王俊(代表工人组织)组成,瞿秋白作为工作人员参加大会。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是大会的主要议题之一。11月22日第20次会议,给中国代表30分钟发言时间。刘仁静介绍了中国情况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展的工作,指出中国工人运动在过去一年中“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几乎唤醒了工人群众”,  相似文献   

14.
季米特洛夫与延安抢救运动刘五书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1882年6月18日—1949年7月2日),保加利亚人,是国际共运和工运著名活动家、革命家、领袖。共产国际成立后,便与列宁一起领导全世界的革命活动,关心各国党的革命和建设。中国作为亚洲最大的国家,中...  相似文献   

15.
共产国际和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6年10月到1927年3月 ,上海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发动三次武装起义。长期以来 ,共产国际对这一事件的作用是人们关注而又不得而知的。1998年公布了共产国际、联共 (布 )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 ,给予研究本专题提供了重要条件。一、共产国际对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的不同态度共产国际对上海三次工人武装起义有着不同态度 :(一)提出配合夏超起义发动上海工人第一次武装暴动在上海要不要举行武装暴动的问题 ,维经斯基早在1926年下半年就有这一思想 ,确定借助浙江省省长夏超起义 ,在上海发动自治 ,驱逐孙传芳。9月初…  相似文献   

16.
斯大林为推行他1926年11月在共产国际第七次执委扩大会上所作的《论中国革命的前途》的报告以及依据这个报告共产国际通过的《关于中国形势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斯大林报告和共产国际中国问题决议).不惜撤销了共产国际东方部驻中国的远东局,重新另派罗易为共产国际驻中国的代表.并与尚未离开中国的维经斯基和苏联驻国民政府顾问鲍罗庭4人组成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团.在武汉督促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相似文献   

17.
周恩来与共产国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周恩来生平研究中,周恩来与共产国际的关系问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众所周知,自周恩来1924年回国至1943年共产国际解散,在几乎有关中国革命的所有重大问题上,他都与共产国际有过较为密切的接触。因而,周恩来在这一时期的功过是非都与共产国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探讨周恩来与共产国际的关系,正确认识周恩来处理中国革命与共产国际关系的策略原则,实为研究周恩来生平不可或缺的内容。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周恩来与共产国际关系发展变化的特点,本文分四个阶段试加论述。一、初步的独立思考与组织上的服从(1924.9—1927.7)…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的张太雷,曾经在上海进行了一系列革命活动,留下了光辉的足迹。在党的创建时期,张太雷在上海主要负责共产国际代表和中共创始人之间的联络和协调工作,批判反马列主义的资产阶级谬论。1920年4月,经共产国际批准,俄共(布)远东局派维辛斯基赴华,了解中国国内,特别是上海的情况,并做好共产国际和中共创建人之间的联系工作。当时,张太雷任他的助手和英文翻译,并参加上海和北京的活动。维辛斯基到上海后,访问了《新青年》、《星期评论》等杂志和社团的负责人,和陈独秀、李汉俊、沈玄庐及其他各方面的进步…  相似文献   

19.
共产国际的“两个一切”与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施巨流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6年1月,中共代表团在莫斯科同国民党邓文仪开始进行谈判,接着周恩来等同国民党进行多次谈判,前后经过一年多时间,统一战线才宣告建立。统一战线的建立,同共产国际的“两...  相似文献   

20.
珍贵的档案丰富的史料《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评介姚金果经过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黄修荣等同志的积极努力,载有许多珍贵档案史料的《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一书已经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