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明峰 《理论月刊》2012,(10):81-84
程颢、程颐的经学,以明道穷理为旨趣,以《伊川易传》、《程氏经说》与"四书"学为实绩,以以"理"解经和"六经注我"为特色。相应的,二程在文学思想方面表现出以道(理)衡文的特质,流露出重道轻文、明道弃文的倾向,在创作中往往即事言理,或情景理交融,从而呈现出理趣。从文学对经学的影响而言,由于二程轻视文学、不擅文学,其经学著述较为单薄,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其学说的承传。  相似文献   

2.
古都洛阳南郊,龙门石窟毗邻,有一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伊川。伊川古称伊国、伊阙,虞舜时称伊川,隋时置伊川县。悠悠东去的伊水,孕育了灿烂的伊川文化。酒圣杜康、厨圣伊尹、千古贤相范仲淹、理学奠基人二程、易学大师邵雍等至圣先贤辈出,素有"圣贤之乡"之美誉。今日伊川,大力实施"工业兴县、福民强县"战略,着力打造工  相似文献   

3.
正伊川县地处中原腹地,群山环绕,伊水中流,物产丰饶,交通便利,距十三朝古都洛阳近在咫尺,素有"京畿"之称,是华夏文明的起源地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为了更快、更好地推动伊川文化产业发展,伊川县人大常委会对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保护和开发工作进行了调研。历史文化资源现状历史文化遗存繁多。据文物普查统计,伊川现存各类文物史迹728处。其中,拥有二程墓、范仲淹墓、土门仰韶文化遗址等3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姚崇  相似文献   

4.
经过考证甄别可以确定,程颢于北宋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程颐于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出生于淮南西路黄州黄陂县(今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具体地点就是当时建在黄陂县城草庙巷尉厅里的思贤堂,即今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文教巷内。湖北及黄陂的二程历史文化遗存,应当成为二程学术研究的重要对象和二程文化开发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5.
刘宗周《人谱》归纳了人的六种"过(恶)",即"微过"、"隐过"、"显过"、"大过"、"丛过"和"恶",并设计了"改过"工夫步骤,即:针对妄惑微过,则"静坐读书",于闲居之地,明人禽之别、敬肆之分,体悟"本心"之"明";针对七情隐过,则"知几葆任",惩欲窒忿,当下廓清;针对九容显过,则"变化气质",以气质定威仪,由知礼而显性;针对五伦大过,则"随事体当",践履敦笃,常怀黾黾战兢之心,以尽伦常天道;针对百行丛过,则"反身而诚",万物皆备于我,由尽吾之心而尽人尽物;针对成过之恶,则"克念始终",时时自讼反省,时时迁善改过,迷而后复,成圣成贤。《人谱》的改过六法表明,无论个体之人犯怎样的"过(恶)",其"本心"始终净洁澄明,迁善改过工夫本质是证"心"工夫。  相似文献   

6.
另类阅读     
<正>前辈读书人施蛰存先生说:"我很怀念我十四五岁至二十多岁这一段读书经验。书读了不少,都是为读书而读书,没有功利观念,所获得的,可以说是纯粹的读书之乐。"这的确是读书的最高境界。最近有一篇回忆历史学家郑天挺的文章说,郑先生研究明史"不分场合,不管地点,总是利用一切机会读史料、做卡片、做研究……他研究明史,并非以发表文章为目的,而是为学术而研究"。评论者感慨地说:"这与时下不写文章不读书,读书是为了发表论文而  相似文献   

7.
生活和创造     
正常常在报端读到这样的新闻:在高校就学的孩子,穿的是品牌,喝的是咖啡,过着体面而又时尚的生活,而支撑这一切的,可能是远在千里万里之外父母一锄头一锄头攒下的、一分钱一分钱省下的。这种现象很直白地告诉我们,生活可以讲究品质,而品质背后,需要物质作基础,物质背后,则是由创造而派生的价值。若创造不存在,则生活无意义。生活终究是要讲品质,但过程并非只是无忧无虑的"享受",还有无穷无尽的"承受",并非只是风花雪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方法论研究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并非象我们从前认识的那样,是一个不言而喻的问题,其实是我们哲学理论研究中最不清晰的问题之一。在进行深入广泛地探讨中,有两种倾向值得注意:一种是忽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联系,把哲学割裂为理论哲学——世界观和应用哲学——方法论两部分,从而使世界观和方法论成为互不相干的两个东西,另一种认为世界观和方法论之间只存在叙述形式的差异,两者实质是同一个东西。这两种倾向,一个只讲区别,不讲联系,一个只讲联系,不讲区别,都有失偏颇,走了两个极端。对于第一种倾向,大多数同志持批评态度,但在批评过程中,对第二种倾向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出现了一些理论偏差。  相似文献   

9.
李健 《群众》2017,(14):17-18
敢于担当是干部的必备素质。这种素质不是抽象的,不能只停留在发言中、口头上、文件里,而应该是具体的,体现在每一项工作、每一件事情、每一个细节上。现实中,少数干部见到上级只拣好的讲、报喜不报忧,见到领导顺着讲、只讲赞成不说反对。陈云同志说过,逢人只说三分话的现象是危险的。敢于担当,首先就要敢讲真话实话。共产党人心胸坦荡,也最善于讲不同意见、听不同意见。只要一心为公,无论是对上级、对领导还是同事,都应该把意见讲透说透,把问题讲清说清,特别是把对问题的不同看法说出来,为组织决策提供更加科学的参考。同时,也要敢于讲实际情况。上级领导无论是作调研还是听汇报,主要目的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敢于把实际情况不偏不倚、实事求是地反映出来,更要有“成绩不讲跑不掉、问题不讲不得了”的境界和胸怀。  相似文献   

10.
宋志明 《湖湘论坛》2011,(5):99-102
戴震的核心论点是“气化流行”,强调气的变化性,强调气永远处在变化状态,任何事物都是气化流行总过程中的一个小过程。他强调世界只有一个,反对正统理学家对之作形上与形下的割裂。他只在知识论的意义上讲天人合一,而不像正统理学家那样,在工夫论意义上讲天人合一。他主张自然人性论学说,颠覆正统理学的理欲对立论。  相似文献   

11.
当今很多学者依然在传统审美的视野下解读《庄子》中畸人形象,认为塑造这些畸人或丑人的目的是为了论证"以丑衬美"、"德充"之内在美,其实不然,《庄子》一书在《大宗师》《徳充符》《养生主》《人间世》《达生》《至乐》中塑造了一批独特奇异的"丑人"形象,而在庄子及其门徒看来,这个人物形象并非世俗之人所谓的美与丑,而是他们注重体道,因"近乎道",顺应自然之性,而体现出自然素朴的本性。也试图通过各种畸人奇人形象,并与形全的常人进行对比,以打破传统世俗观念的外形残缺的禁锢,反对世俗"重外轻内"而倡导"重内轻外"的人生观,尊重个体的存在价值和性格的独立性和多样性,也为了印证只有不过分注重形体的保养,而德全才能保身,才能体悟生命  相似文献   

12.
韩建夫 《求索》2012,(11):71-73
在中国传统文化视域里,"境界"一词的涵义一般指向人的生命存在与精神层面。现代新儒家大都善言"境界",并以不同维度构建新的境界论。其中,唐君毅通过对《易传》"感而遂通"内涵的揭示和阐发,并借助佛教"观"的概念证成了相对圆融的生命境界论,呈现出颇为独特的思考路径。而且,以"感通"重构的儒家境界论,凸显了中国传统的变通观。  相似文献   

13.
境界论     
张立文 《探索与争鸣》2023,(3):147-160+180
追寻境界,是追求内心与外物、本质与现象、言外之意与象外之意、意中之境与意中之意的融合。这是中国文化从精神上把握世界的方式,也是贴近境界的本真的方式。何谓境界,学者各自规定不同,从各人的论述来看,所谓境界,主旨是讲人生境界,是人内在精神修养所达到的一种水平。它是真善美统一的和合完美境界,是一种自由境界。由于学者学术观点和价值观的差分,因此各家所开出的人生境界各有不同,亦有相似之处。尽管各自所开出的境界既美又华,但缺乏某种理论思维的前提和基础,这便是自由。在自由主客体和合基础上,依据现代社会、自然、人生融突和合需要,可以构建人生生命存在与精神的五大境界,即生命超越境、知行合一境、情景互渗境、圣王一体境和道体自由境。  相似文献   

14.
<正>引言北宋程颐高足杨时将二程讲学时的言语问答辑录为一部语录体著作《二程·粹言》,卷上记载了这样一段师徒对话:"或问敬,子曰:‘主一之谓敬。’何谓一?子曰:‘无适之谓一。’"大意是:有学生问老师什么是"敬",老师说,专心做一件事就是"敬"。学生又问,那什么是"一"呢?老师又说,一点也不向别处分心就是"一"。而梁启超先生说得更明了:"‘主一无适便是敬。’……凡做  相似文献   

15.
锋评     
《创造》2014,(3):10
正改革防止片面解读当前,有一种倾向需要重视,那就是:只讲"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不讲"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只讲"单独两孩",不讲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只讲如何分好"蛋糕",不讲如何做大"蛋糕"……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反映出认识的片面、视野的狭隘。事实上,离开有为的政府,有效的市场难以形成;没有发展的物质基础,分配正义也无从谈起。任何改  相似文献   

16.
李欣仪 《求索》2011,(10):208-210
在沈从文那里,“音乐”是一个与其“生命观”密切相关的概念。沈从文文本中的“音乐”常常表现为一种难以言说的情绪体验和天人相契的心灵境界,它们带有忘我沉迷性、“抽象”性、体悟性特征。它们与沈从文所设想的生命最高境界相邻。然而,以往的研究大多只注意到了湘西民歌、西洋古典音乐等具体音乐形式对于沈从文的影响,没有看到“天地音乐”、“无声的心灵音乐”等“神秘”形态与沈从文创作和思想的深层联系。本文通过对沈从文音乐体验的重新审视,期望能够把当前的沈从文与音乐的研雾艟向一个新拍台阶.  相似文献   

17.
张卫东 《群众》2015,(4):76-7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重申"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作为一名在物价部门工作的党员领导干部,要不断增强规矩意识,恪守法律法规,坚持依法行政,把守纪律讲规矩作为为官从政、干事创业的"高压线"和"生命线"。孔子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表明守规矩,既是为人做事的原则,更是一种追求卓越的境界。规矩是办事规程和行为准则。用规矩约束,按制度办事,不仅体现了一种品德和修养,更表  相似文献   

18.
胡宏作为南宋卓有成就的理学家,其诗歌创作的内容主要是明道和忧国。诗歌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其中体道诗达到了诗歌艺术的上乘境界。  相似文献   

19.
<正>广为人知的王国维的"三重境界"说,讲的是做学问经历的三个过程。笔者所讲的"三重境界"则指的是中国读书人做人的境界。读书人作为一种社会身份,传统上被称为"士"。在古代社会,"士"在社会阶层"士、农、工、商"  相似文献   

20.
闵卫国  李春景 《求索》2013,(4):203-205
我国《婚姻法》第46条所规定的离婚损害赔偿责任为离异损害赔偿责任,而非离因损害赔偿责任,故其并非侵权责任。婚姻为一种身份契约,那么离婚损害赔偿责任就是这种身份契约因一方当事人存在法定的过错行为而解除(即离婚)时所产生的一种法律后果。离婚本身并非侵权行为,离婚损害赔偿责任是为了救济因离婚所生的不利益之立法政策的考量而由法律创设的一种特殊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