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分配正义的两种不同诠释--罗尔斯与诺齐克之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正义如何来分配,尽管罗尔斯和诺齐克都赞同正义首要性,但罗尔斯更为强调平等。他通过设定“原初状态”,在此基础上借助正义的两个原则来解除“无知之幕”,使得最少受惠者得到补偿,从而实现平等;诺齐克认为正义的首要问题不在平等,而在于权利的神圣不可侵犯。他借助“持有正义原则”通过“最弱意义的国家”来反驳罗尔斯的分配正义理论。尽管二者对如何分配正义分歧很大,但他们都是围绕经济领域中自由与平等孰更优先的问题展开。罗尔斯和诺齐克的正义观的矛盾虽只反映了西方社会自由与平等观念的矛盾,对于如何达到分配正义的解答也存在相当不足,但对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来说,他们的正义理论和社会正义原则对解决目前中国社会存在着的非正义的问题均具有理论上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分配正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但现实中,由于分配问题导致的贫富差距已经越来越大,可以说解决分配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而罗尔斯提出的分配正义思想不仅在20世纪制度伦理中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而且在当代主流意识形态中代表着“平等主义”,并且从正义角度的考虑系统地论证了他的平等分配观,其与一般的妒嫉式平等的不同。罗尔斯提出的差别原则,对于我国在市场经济建设中,政府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调节收入的二次分配,缩小贫富差距,有着巨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对资本主义现实的深刻反思基础上,基于对现实的人及其生存困境的关注,罗尔斯和马克思都建设性的给出了自己有关正义的理论构想。但是在对正义实现的具体诉求上,二人走向了不同的道路。罗尔斯从"无知之幕"的设定引发出自己的正义理论,试图通过后天再分配来保证平等;而马克思则是从现实的生产关系出发来关注正义问题,认为要实现正义,就必须打碎资本主义生产制度,实现人的解放。马克思就是要"解构"资产阶级各种关于正义的普世永恒的学说,重新建立一种新的正义范式,即生产正义。  相似文献   

4.
国家是政治哲学的基本研究对象,关于国家的理念一定程度上就代表了政治哲学的理念。由南京政治学院政治理论一系丁雪枫副教授在其博士后出站报告基础上精心改写的《政治正义论———罗尔斯与诺齐克政治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与罗尔斯分配正义理论的比较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磊  张志忠 《前沿》2008,(11):81-84
马克思和罗尔斯的分配正义理论是两种既不相同,同时又有许多相同之处的关于分配的正义观。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分别对分配正义做出了各自的阐释。对两种分配正义理论进行比较,抓住其本质上的不同点,并且将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这对于解决我国目前分配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对未成年犯罪个案开展社会调查成为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法定少年司法制度,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少年司法的发展。但刑事诉讼法修改时,对社会调查的原则化规制以及指导司法实践的具体配套规范的缺失,共同导致这一制度在施行过程中出现了调查主体之争的白热化。实际上,调查主体之争的背后是司法权力配置之争。要化解权力配置之争及其引发的后续问题,必须从厘清主体之争的现实和理论成因着手,跨越社会调查活动开展的前置性障碍,建立起社会调查必要性评估机制,以共享和制约为权力分享的前提,合理权衡公检法三机关的司法权力配置之需,结合各地的司法实践需要和司法资源优势,建构起相对统一规范的社会调查主体机制。  相似文献   

7.
袁聚录 《前沿》2009,(6):46-49
在《无政府、国家与鸟托邦》一书中,诺齐克试图通过论证社会主义是不正义的,来证明社会主义是不正当的。作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创立者和首要代表,柯亨反驳了诺齐克的这种论证。与诺齐克针锋相对,柯亨通过论证社会主义不是不正义的,来证明社会主义不是不正当的。就此而言,柯亨对社会主义的正当性进行了新的证明,而这种证明对于我们充分认识社会主义的正当性,对于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建设等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科亨对诺齐克的前期批判集中体现在他对"张伯伦论证"的回应当中。诺齐克以张伯伦为其理论设立的对象,从个人权利角度出发为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由至上"进行辩护,并采用两种方式试图论证社会主义的非正义性。科亨通过分析诺齐克例证中的细节问题抓住其论证要害,有效的揭示了"张伯伦论证"的不合理性,指出其并没有实际证明出社会主义与自由是相冲突的,进而对未来社会主义的平等观提出了展望。尽管科亨的一些观点比较偏激,但是他强烈的社会主义信念昭示着我们: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应该积极回应资本主义的自由主义者带给我们多元化的理论挑战,从而有效捍卫社会主义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诺齐克以形式上的自我所有权来定义自由,进而把自由提升到了一个看似不可超越的地位,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社会主义自由与平等不兼容的观点。本文先是通过对诺齐克的自由理论进行拆解,来阐明科恩对诺齐克的反驳思路,然后在对其批判的基础之上,对自由与平等的张力问题做了进一步探讨。最后阐释了科恩的社会主义平等思想,由此深化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平等价值理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以"五一口号"为基础建立的新中国政治协商会议制度,其原初追求是在社会各阶层、各群体之间建构多边谈判平台、协商新中国的制度建设、重构共同体,实现底限正义。底限正义包含生存权和发展权。生存权由人身权利、基本生活水准权构成;发展权有机会公平、平等发展构成。促成政治协商会议制度是共享胜利成果、平等谋求发展的中国精神。  相似文献   

11.
唐文娟 《前沿》2012,(18):108-110
民主化村级治理模式主要有别于单纯依靠行政手段和职权干预的传统村级治理模式,在治理理念、治理主体、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等方面赋予了新内涵.成都市近年来在探索基层社会管理和新农村建设中,普遍建立了以村民议事会为载体的新型村级治理机制,以此为切入点,就治理视角下的村民自治、以村民议事会为代表的村级治理模式以及民主化村级治理模式的设想等问题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2.
罗尔斯将平等的自由原则以及机会的公正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的结合作为实现正义的两个原则。我们根据人的同一性和差异性,将正义原则概括为同一性原则和差异性原则,认为正义是基于同一性正义和差异性正义相协同的协同正义。并以此运用于分配领域,分析和解决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认为同一性正义是其价值旨归,差异性正义是其必要限制和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3.
刘光斌  周艳 《桂海论丛》2003,19(6):69-71
正义理论在当代社会一直争论不休.罗尔斯以维护现代西方社会为出发点,阐述了他的作为公平的正义观;麦金太尔通过对正义传统的叙述,批评了当代以罗尔斯为首的新自由主义的正义观,认为现代社会正义的选择是他的所谓的德性正义.  相似文献   

14.
作为突发事件跨区域应急治理的重要实践形式,中央政治动员下的对口支援机制实现了财政资源的横向府际流动。然而,政策工具定位的对口支援有待法律层面的正式认可,临时性的财政安排需要理顺权责分配和重视制度激励,应急治理实践形式亟需纳入规范轨道。跨区域应急治理有必要厘清其内在的理论逻辑,具体可从三个层面进行展开,即宏观层面的价值目标与主体关系,中观层面的权责分配与制度供给以及微观层面的成本收益与利益协调。协同理论作为一种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模式,可为突发事件下的跨区域应急治理活动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跨区域应急治理应当基于结构、战略、执行相互作用的“组织—规则—行动”的协同框架设计,财政进路的构建有助于实现跨区域应急协同治理的组织化、规范化及制度化。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社会治理是对传统社会管理模式的重要改变。社会治理,是指国家机关、政府、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社区以及个人等诸行为主体,通  相似文献   

16.
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原则之一。随着中国企业的不断壮大,资本构成多元化。两权分离已发展成职业经理人、基金经理人和创业股东三方的权利博弈。通过对国美之争中存在的内部竞争利基、外国资本阴谋等方面的分析,对我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7.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有着系统严谨的理论体系和耐心细致的论证分析,也表明了他对现实问题的理论关切和深刻省思。罗尔斯的正义原则对我国和谐社会的进程有一定的理论借鉴价值,但同时也不能忽略正义原则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历史局限性。构建和谐社会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社会和谐的要求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空间与现实空间日渐融合,网络社群的影响力超越了网络空间。网络社群不仅是一种虚拟空间的产物,而且在社群互动模式、地理社区的网络社群化、社会组织的去实体化等方面与现实社会产生融合。这种线下融合趋势客观上要求网络社群治理在思维方式与制度层面产生变革,应综合互联网治理和社会治理,构建多元化、协同化、智能化的创新型网络社会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9.
"塔克—伍德命题"认为资本主义剥削有理并且正义,极力塑造拒斥正义的马克思幻相,给人们留下了模棱两可的乱象和自相矛盾的错觉,使正义的马克思被遮蔽在赞成剥削正义的迷雾中,由此引发了声势浩大、经久不衰的正义争论。实际上,马克思以正义之剑剖开资本剥削隐藏的秘密,以革命的激情谴责和抗议资本主义并描绘了未来共产主义的正义王国,他既是正义的批判者,也是正义的建构者。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交易正义、分配正义和生产正义的解剖和归谬,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把资产阶级的正义言说抛在历史的深渊予以掩埋,彰显了内在批判与外在批判、事实批判和价值批判、整体解构与立体建构的方法论的统一。马克思以批判的武器还原正义的原相,奠定正义的根基,以期通达正义的王国。  相似文献   

20.
周凤娇  杨文侠 《前沿》2013,(4):96-97
本文以学界较为推崇的整体性治理为研究视域,以兰州市城关区特有的“三化”。治理体系建设的实践成果为依据,将为社区治理模式的本土化体系建构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