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孙中山三民主义之关系问题,学界有种较为流行的观点即"复归"说。这种观点,侧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三民主义之间的"小同"而忽视了二者之间的"大异"。借用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框架,着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包含的民族、民权、民生三方面的内容与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进行比较研讨,我们可以发现二者之间的本质区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坚持制度目标的同时正大力追求其自身价值目标建设,这也正是与孙中山只追求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而反对制度替代的一个最为根本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蒋介石儒化三民主义之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揽孙中山三民主义解释权之后 ,蒋介石获得了统摄全党思想的合法性 ,为走上个人独裁道路 ,从理念上打开了一扇大门。蒋介石对三民主义解释的实质 ,是儒化三民主义。他将孙中山描述为中国儒家伦理道德的集大成者 ,将儒家伦理道德与三民主义融为一体 ,使之成为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精髓” ,进而在全国范围掀起思想文化上的尊孔复古。在这一过程中 ,蒋介石还充分利用了戴季陶主义。随着三民主义被儒化 ,其原有的民族民主革命与现代化之精神也逐渐消解与湮没。  相似文献   

3.
李娜 《桂海论丛》2011,27(5):40-43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孙中山一生追求的目标。近十五年来,学术界对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做了大量的研究和阐释,在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理论渊源、基本内涵、历史演变及其与当代民生建设的关系和其当代价值等方面都有不少研究成果,对这些成果进行梳理述评,有助于我们不断深入对相关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三民主义是伟大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创立的政治思想学说。它随有孙中山革命实践的深入而逐步发展成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政纲。自孙中山逝世以后,国民党领导阶层表面上继承、实践和发展了三民主义,实则在保持其基本形式及构架的幌子下,改变了它的基本  相似文献   

5.
史要回放     
《传承》2004,(5)
9月-10月孙中山莅桂督师1921年,旧桂系军阀陆荣廷部主力被粤军歼灭,陆荣廷通电下野。孙中山决定以广西为北伐基地,讨伐直系军阀。10月15日,孙中山、胡汉民等由广州乘军舰出巡广西,17日抵达梧州,23日抵达南宁,12月4日抵达桂林,设北伐大本营于桂林王城。孙中山在桂林先后作《三民主义是建设新国家之完全方法》、《知难行易》、《军人精神教育》等演讲。23日,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马林抵达桂林,孙中山多次与马林会晤,商讨中国革命以及中国与苏俄合作等事宜。后因粤系军阀陈炯明叛变,孙中山等离开梧州返广州。孙中山出巡广西半年,对广西的国民革命…  相似文献   

6.
张恒俊 《传承》2011,(21):72-73
孙中山的世界大同思想与三民主义理论的关系既是远期社会理想与近期革命理论、民主主义革命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关系,同时又是互为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各地传真     
成都民革纪念孙中山诞辰130周年 10月17日,成都民革与10所高等院校支部联合召开大会,纪念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30周年。大会在西南财经大学举行。会议宣读了10多篇沦义,就孙中山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三民主义实质、经济建设思想、人同世界设想、不屈不挠的革命一生等进行了理论探讨。共同缅怀了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 (朱小鑫)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作为近代中国革命的先驱,其三民主义思想彰显了中国人民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努力。孙中山逝世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把三民主义思想引向了迥异的发展趋向。立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考察两种趋向的原因及最终走向,能够更好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9.
冯惠 《传承》2013,(2):92-93,96
“三民主义”作为黄埔军校精神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孙中山建军思想的支撑点;“以党治军、以军固党”是孙中山建军思想的指导原则;“以俄为师”,在军队中设立党代表制度是孙中山建军思想上的一个关键性的突破;“武力与国民相结合,又要为国民之武力”是他建军思想的最高峰,这些为我党创建人民军队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宣传的基本思想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实际上,它宣传了两个思想流派:一派(办刊前期)以孙中山为代表,以三民主义为旗帜,坚定不移地宣传民主共和;一派(办刊后期)以章太炎为代表,以“宗教”“国粹”相号召,动摇于民主  相似文献   

11.
黄波 《同舟共进》2008,(9):50-52
胡汉民是中国现代史的重要人物。这位国民党的理论家文采风流,曾是孙中山极为倚重的左膀右臂,在国民党内位高权重,其资格之老、声望之隆,远非后生辈蒋介石能比,蒋介石也正是在胡汉民的支持下,才得以在党内竞争中一骑绝尘。然而,  相似文献   

12.
刘清 《人民论坛》2012,(2):62-63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也是20世纪早期中国最杰出的法律思想家之一。孙中山的法律思想,以三民主义为指导,以民权主义为核心,以为人民谋幸福为宗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法律思想中的人民性具有相当的进步性,在倡导依法治国、执政为民的今天,仍然有不可忽略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6月7日,李登辉先生终于获得以“私人”名义访问美国康奈尔大学的机会。在行前的国民党中常会上,他呼吁“中共不要用民族主义的帽子来压迫我们统一”,并称此行最重要的不是凸显他个人的存在,而是台湾的存在。这一段话十分令人费解。 1919年10月10日,在纪念武昌起义八周年的时候,孙中山先生发出通告,将中华革命党正式改名为中国国民党,并公布了《中国国民党规约》,其总纲规定“本党以实行三民主义为宗旨”。1920年11月4日,孙中山先生发表演说指出:“三民主义缺一不可,这是确定不能改易的。”三民主义的内容是什么呢?1923年1月1日经孙中山先生审定的《中国国民党宣言》规定: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民族主义在三民主义中是排在第一位的。现在的台湾国民党当局也一再标榜是三民主义的信徒。一百年来中国  相似文献   

14.
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人权思想的主要内容,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高举民主人权的旗帜,坚持走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统治的道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人权主张可以概括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即:以民族主义求得民族解放与自立;以民权主义主张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以民生主义消灭贫富差距,发展经济。  相似文献   

15.
<正> 孙中山研究,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近代人物研究中令人瞩目的重大课题。粉碎“四人帮”后,史学工作者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以更大的热情投身孙中山学术研究之中,从各个不同的侧面,系统、全面地探讨这位革命先行者的光辉思想及其不屈不挠的斗争实践,取得了蔚为可观的研究成果。近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韦杰廷先生所著《孙中山民生主义新探》一书,即堪称其中之力作。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构成孙中山著名的三民主义。作为辛亥革命时期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它是孙中山革命民主思想的结晶和革命实践活动的理论总结,其中的民生主义又是三民主义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占据最为突出的地位。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所提出的一切要求,本质上都根源于民生主义所提出的经济要求,可以说,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础、出发点和归宿。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虽然基本肯定民生主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但在许多具体问题的评价上,却存在着明显的分歧。韦著通过对孙中山民生主义系统而慎密的研究分析,提出了许多颇  相似文献   

16.
武昌首义的胜利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艰苦卓绝英勇斗争的结果,孙中山创建的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与武昌首义有着密切的关系。同盟会在南方发动的几次武装起义均遭失败,在革命党人处于失望、怀疑与彷徨的时候,同盟会却“收功实于武昌”。武昌首义的胜利证明了孙中山和同盟会三民主义纲领和武装反清的革命方针对中国革命的指导意义,孙中山创立同盟会的伟大历史功绩永远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6,(1)
正2015年12月21日,应《孙中山台湾足迹》筹备委员会、广东人民出版社邀请,全国台联副会长纪斌出席了《孙中山台湾足迹》珍藏画册首发式,并同与会嘉宾一起为画册剪彩。纪斌在致辞中向孙中山先生表达了崇高的敬意。他说,中山先生毕生为追求祖国统一而奔波操劳,他提出三民主义,给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人民指引了前进的道路,临终还留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嘱。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他的一生,为推翻帝制、救亡图存、赶上世界先进国家、走向富强和现代化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从孙中山的出生地到他学习、受教育的影响以及走向社会的各种境遇可以发现,他的理论和思想的形成,与其特殊的人生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不仅倡导了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思想,而且为实现这一理想献出了毕生的精力.  相似文献   

19.
论孙中山的人民观●陈邵桂孙中山一生致力于国民革命,他的思想理论体系———三民主义突出的是一个“民”字,正如他自己说的:“三大主义皆基本于民”①。本文拟对孙中山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过程中形成的人民观进行初步论析。一孙中山人民观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人民...  相似文献   

20.
蔡克文 《传承》2010,(3):28-30
毛泽东人民本位思想的形成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丰富的历史经验和坚实的现实根据。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毛泽东人民本位思想的三个主要的理论来源。历史上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为毛泽东人民本位思想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中国人民争取解放的现实斗争是毛泽东人民本位思想形成的现实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