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科学界应有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的科学教育、科学普及、科学宣传,恐怕有一个缺失,就是着重在知识和技术,对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注重不够,我们教育的弱点,不仅在于科学精神不足,而且在于人文精神不足。  相似文献   

2.
欧阳建平 《求索》2012,(7):192-193,240
波普尔否证主义思想的核心概念就是科学知识的可证伪性和猜测性。波普尔否证主义视域中的科学理性主义主要体现在波普尔关于"无权威的知识"的观点以及关于"宽容错误"的批判态度之上;波普尔的民主与自由的观点以及他提出的痛苦最小化原则充分体现了他的人文主义精神;波普尔的科学理性主义与人文精神相互融合于他的否证主义的方法论中以及他的乐观主义的世界观中。  相似文献   

3.
大数据技术在给人们工作和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如个人隐私被泄露、数字身份遭盗用、数据安全受侵害、数字鸿沟越来越明显等一系列伦理问题。对此,有必要从大数据技术使用主体因素、大数据技术本身、大数据技术监管环境入手,分析其伦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并进行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4.
罗丹  莫税英 《传承》2011,(22):42-43,62
祖国传统医学是用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方法实现科学精神的经验知识体系,是在医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和发展中形成的。传统医学人文精神中的科学精神、以人为本精神、医患和谐精神不仅为现代医学人文精神的回归和重建提供经验,也为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罗丹  莫税英 《传承》2011,(8):42-43,62
祖国传统医学是用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方法实现科学精神的经验知识体系,是在医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和发展中形成的。传统医学人文精神中的科学精神、以人为本精神、医患和谐精神不仅为现代医学人文精神的回归和重建提供经验,也为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市场主体的伦理素质包含诚信、公正、理性等内容。我国市场主体伦理素质面临诚信缺失、公正失衡、理性匮乏困境,要弘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加强道德建设,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强化法律保障体系,打造阳光政府,以提高我国市场主体的伦理素质。  相似文献   

7.
从人文视野审视科技发展的历史,科学精神是科技史所蕴含的最基本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天人合一"的和谐观是科技发展的理想追求;推动社会进步的价值取向是科技发展的源泉;恪守科技伦理是引领科技发展方向的关键。在高职院校的科技教育中,知识教育、技能训练与人文素质培养的有机统一、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良性互动,有利于塑造高职生的职业素质尤其是创新素质,从而促进高职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聂劲松  邹飞雁 《求索》2010,(1):152-154
教育研究制度具有教育制度、科学制度、管理制度和文化制度等多重属性,蕴含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伦理规范,求真、正义、责任的伦理精神,追求公平公正、教育发展与社会进步相统一等伦理诉求。然而,现实的教育研究制度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最要紧的是伦理价值缺失、教育主体性缺失和教育研究主体权益被忽略。重视和加强教育研究制度伦理建设,需要理顺教育研究系统内外各种关系,强化制度自身修复功能和自我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百家论萃     
当代“人文精神”之内涵什么是人文精神?首先,人文精神与商业主义相对抗。商业主义是把商业经济看成高于一切、把商品化作为整个社会运转的核心机制的价值观念和思想体系。人文精神的倡导者们并不反对市场经济,他们同样是市场经济的受益者。但在市场经济发展还不完善、成熟之时,那种把市场、商品原则绝对化,在精神、文化、学术领域也无例外地推行商业主义的思潮,却并非真正的市场经济原则。其次,人文精神与物质主义相对抗。物质主义是以当下物质生活的满足和享受为人生第一目标的伦理价值观念。人文精神的倡导者,正是想用高扬人文精…  相似文献   

10.
儒家人情主义的道德哲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卫华 《理论月刊》2007,(12):53-55,87
人情主义是体现儒家和中国伦理文化的一种重要的、处理各种伦理关系的方法原则,也是一种体现人格提升、人性完满的伦理精神形态。人情主义的伦理本质实际上就是通过心意感通和情感回报实现伦理世界的和谐,这种和谐,包括人伦的和谐、人格内在的和谐。揭示儒家人情主义的这一奥秘,不仅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智慧的真蕴,而且还有助于挖掘儒家传统伦理资源,为现代人的伦理困境提供一种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11.
人工智能时代“数据霸权”的伦理挑战,发端于科技领域,辐射至战争领域。数据霸权引发美国等少数霸权国家对大数据资源的垄断,在科技伦理层面挑战了数据权利和数据利益的分配正义,进而在战争层面利用“数据霸权”频繁发动战争,挑战战争正义原则。少数霸权国家在军事行动中对于大数据分析决策技术的高度依赖,导致大数据对人类的反向操控,冲击了科技伦理的自主原则,进而导致战争伦理中区分原则和相称性原则的异化,危及人类的尊严和基本权利。数据霸权造成的一系列责任事故和责任分配困境,体现出大数据研发人员面临“负责任研究”精神缺失的风险,这种风险辐射到战争伦理层面,导致“不负责任”的战争文化盛行和军人武德精神的沦丧。围绕上述冲击与挑战,有针对性地提出约束“数据霸权”的伦理规范,为治理当前国际大数据技术军事应用所造成的伦理失范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西方伦理文化的基本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君武 《湖湘论坛》2001,14(2):68-70
西方伦理文化的基本精神,即各个时期的西方伦理学家们所普遍标举的根本理念和各个时代的普通西方人在道德实践中所普遍信奉的根本原则。基于这种理解,我们可以发现,西方伦理文化呈现出以下基本精神特质:个体主义 (含利已主义 )、快乐主义 (含功利主义 )、人道主义 (含人本主义 )、多元主义 (含虚无主义 )。   第一,个体主义,又译个人主义。它是人们在伦理学和道德实践的核心问题——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上所采取的一种态度   一提起西方伦理文化的精神特质,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个体主义。确实,个体主义是西方伦理文化…  相似文献   

13.
对宗教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当今科学昌明的时代,宗教在世界范围内仍然呈现增长的趋势,这一事实使我们有必要对宗教的本质与功能作进一步的思考。本文认为宗教是人对终极意义的自由追求,是人的一种深刻的精神需要,不能被其他东西所取代;宗教也是一种社会伦理精神的核心,我们可以吸取宗教中积极因素以建构新时代的伦理精神;宗教同迷信和邪教有本质区别,不能混为一谈,并且应该进一步发挥宗教防范抵制迷信和邪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丁霞 《理论月刊》2008,3(5):35-37
科学精神是人类在追求真理过程中所创造的人类精神世界中不朽的旋律,人文精神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揭示主体价值.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往往相伴相随,认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认识误区,需要进一步认识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多层面的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共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也是互补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既以实践为基础,也表明了实践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清晰地记录着个人的网络生活轨迹,触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这是网络信息时代与生俱来的社会特征,也是大数据时代信息开发要秉持伦理价值的必要所在。在大数据信息开发中嵌入伦理价值需要多方合力,要以技术为支撑,发挥政府的主体监管职能,规范企业的逐利行为,帮助更多开发者和使用者清晰认知、反思在信息开发过程中所应坚守和秉持的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一 新的道德 新的个体 葛红兵: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兴起了两次论战热潮,一次是前几年展开的人文精神大讨论,另一次则是最近的道德主义争鸣。人文精神大讨论实际上是集体经济向个体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知识分子意识到自己地位的失落而产生的简单的精神反思。而今天的道德主义争鸣则是一个深化,它是自觉地对如何在新的经济条件下  相似文献   

17.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科学发展是协调的发展,协调的发展就包括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经济建设与道德建设相协调的问题。科学发展是有良心的发展,这种良心包括热爱国家、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等内容;科学发展是有伦理精神的发展,这种伦理精神包括崇尚科学、反对迷信、互助友爱等内涵。可以说,科学发展观在伦理价值上的指向就是社会主义的荣辱观。  相似文献   

18.
合并高校人文精神除具有高校人文精神一般所涵盖的民主精神、自由精神、科学精神等内容之外,更具有被强化了的改革精神、整合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独特内涵。合并高校的这种人文精神,可以通过科学规划和持久努力的组织来予以分类、落实。一是建构合并高校生活中的人文性,尤其是从整体上建构教育教学改革的人文性和从局部上建构课程设置,课堂教学中的人文性;二是师生的人文精神的建构。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既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在重视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同时,必须重视社会科学。现正在实现的社会转型的每一次大的变化,都是社会科学在起开路作用。在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中,要正确区别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等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需要利用大数据思维和技术开展大数据教育评价,而大数据道德规范与法治精神则是保障大数据教育评价有效实施的"柔性约束"和"刚性制约".针对大数据思维、技术特点,亟需谨慎对待和规避大数据教育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隐私保护、数据质量及伦理困境等问题.这需要从确立大数据教育评价基本原则,建立完善的隐私保护机制,强化社会多元主体外在约束,发挥道德和法律的规制功能等方面切实保障大数据教育评价的有序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