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俊雄  李培湘 《求索》2007,(4):147-149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逻辑中,曾出现了人本主义主体思想和科学主义主体思想的对峙。在它们二者的斗争过程中,人本学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后期发生了隐性的逻辑蜕变,即对人本主义自身进行了批判性和限定性的自省,形成了后人本学主体思想,这一思想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主体思想的升华和现代转向。  相似文献   

2.
和宝军 《传承》2010,(9):12-13
博古是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曾给中国革命造成了惨重的失败,但最终又以克服教条主义转向马克思主义而终其一生。他的思想发展道路是中国社会、中国共产党一段历史的缩影。  相似文献   

3.
博古是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曾给中国革命造成了惨重的失败,但最终又以克服教条主义转向马克思主义而终其一生.他的思想发展道路是中国社会、中国共产党一段历史的缩影.  相似文献   

4.
叙事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基本的人性冲动,它的历史几乎与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叙事的范围并不囿于狭隘的小说领域,它的根茎伸向了人类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6.
王红  雷艳妮 《求索》2012,(2):194-195,187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叙述视角一直是叙事学研究的一大热门话题,本论文就视角理论从经典到当代叙事学发展过程中的种种观点做一梳理。以热奈特为代表的经典叙事学家认为视角的本质是控制信息的有效方法,聚焦、焦点是这一理论的专门术语,形成了操作性极强的分析模式。当代叙事学家从视角与意识形态的角度,重新把视角与叙事文内容联系起来,在更广阔的话语背景中讨论意识形态下的视角模式。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视角理论亦如叙事学本身一样在新世纪的复苏中越来越丰富。  相似文献   

7.
陈静 《理论月刊》2010,(7):142-144
文学传统和文学经典是文学传承和发展的前提与基础。西方无数理论家和批评家站在时代的角度对此各抒己见,尤其是19世纪以来,以艾略特、韦勒克、荣格、弗莱、布鲁姆等人为代表的文艺理论批评家就此命题产生分歧和争议。本文系统的梳理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有关文学传统和经典的相关理论的流变和发展,以期全面认识文学传统和经典在当代文化语境中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启蒙转向,是在继承五四启蒙理念思想精华的基础上,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最终目标,探索而得的启蒙新路。《新青年》同人的分化打破了不议政治的困局,在近代中国诸多社会思潮相博弈与西方马克思主义介入过程中,五四启蒙实现了从文化立人到革命救国的内涵转变,促使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开创了以工农群众为主体的爱国救亡运动与思想启蒙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启蒙新篇章。从五四时期到新时代的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启蒙经验也必然助力21世纪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实质主义与实证主义概念的界定、特征的叙说,以及中国法学研究方法必须从实质主义走向实证主义的必然性论证,试图使人们认识到西方法治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规律就是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对实质主义的批判。而中国由于历史、文化等原因,在法治建设的今天,社会的整体思维,当然包括法学思维,总体上还处在一个形而上学的阶段。这对我们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影响巨大,但我们却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所以有必要将这一规律总结、展现出来,以便我们能遵从规律,减少弯路。  相似文献   

10.
五大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理论依据,并根据历史经验和现实考察形成的指导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五大发展理念与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理论内涵与价值导向上存在内在一致性,我们从创新与唯物史观社会发展动力学说、协调与马克思"社会有机整体"思想、绿色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开放与马克思主义世界一体化思想、共享与"一切人的自由发展"思想五个方面入手,旨在探讨五大发展理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中国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与升华。  相似文献   

11.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过渡时期:社会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到过渡时期 ,是 2 0世纪 5 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社会发展战略上的一个重大转向。揭示这种转向在社会各个方面的体现及其影响 ,有助于我们从更深层次、更宏观层面 ,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马克思主义生态学到生态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的提出有两大理论背景,其一是马克思自由个性观的红色理论,其二是当代生态世界观的绿色理论。这两大理论之所以能够一起融入生态文明,就在于马克思主义本身具有浓厚的生态哲学意蕴。因此,生态文明的提出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不断进行的理论创新,也反映了"红"与"绿"结合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马克思主义生态学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遵循马克思主义指导走向"以人为本"的过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生态学为基础而提出来的,也是创造性的应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3.
善治作为一种推进社会创新的新范式,它的实现意味着国家权力向社会回归。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社会化媒体逐渐成为政府善治中的重要纽带。目前,国外社会化媒体在政府善治中有诸多发展与尝试,其传播功能主要体现在信息透明、政策制定、参与动员、冲突解决及问题恢复五个层面。伴随着新技术的推演,社会化媒体使公民与政府的界限发生交融,其传播功能也出现转向,即从互动到合作。厘清国外社会化媒体在政府传播中功能及转向,对我国的政府善治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西汉中后期以降,妇女理论逐渐出现重要转变,即由强调男女有别变而突出男尊女卑。而导致这一变化发生在汉代的主要原因有五,一为建构"大一统"社会秩序的需要;二是经济模式调整;三为重建汉代家庭伦理的时代诉求;四为家庭结构的变化;五是阴阳学说的发展与传播。  相似文献   

15.
桂思卓教授是西方汉学家中的新锐,现任教于美国康涅狄克学院历史系。……她长期研究早期中国史、儒道的神性和哲学维度及当代东亚世界中的儒学。这种学术经历和专业取向使她的研究常常表现出文化比较的视野和历史纵深感。  相似文献   

16.
主体际哲学是当代哲学的一个重要转向,它是对近代以来开启的以理性为支撑的主体性哲学的一次颠覆,而从另一个角度讲,它又是对人的主体性的一次营救。它的目的是避免人的主体性因独断性而陷落,避免不同的个体在主体性争夺中走向耗散。不同的主体际哲学虽然有不同的论证视角,但其宗旨都是为了追求人的共同性、共生性、共在性。  相似文献   

17.
从汉唐气象的久远到康乾盛世的辉煌,从南京条约的屈辱到抗日战争的奋起, 从66年前中国人从此站起来到今日中国稳居世界第二,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正向我们健步走来.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涌动、阶级斗争观念的式微和古典解放话语的局限性使得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现代性批判理论面临着挑战.以拉克劳和莫菲为代表的后马克思主义是对晚期资本主义政治状况的一种积极反映,提出了更复杂的反对资本主义斗争的解放理论,其实质是主张在后现代的语境下实现现代性政治批判向后现代政治逻辑的转换,即从“经济决定论”转向政治自主论,从宏观政治转向微观政治,从二元对立转向多元对抗,从阶级主体转向身份主体.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概念迎合了当代社会的多样化发展,对推进马克思主义研究具有启示意义,但又存在着诸多理论上的失误和缺陷.  相似文献   

19.
美育是一个健全主体的过程,也是一个万物备我的过程,但是狭隘的美育往往把它固定在单纯的艺术教育上,使得美育成了方法教育,无形中弱化了它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在主体性框架中建构的,其历史的意义不容低估。但当代的发展使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陷入了困境,主体间性哲学的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哲学范式和方法论原则,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主体间性转向成为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