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将在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目标,成为世界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提前10年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脱贫目标,加速了全世界减贫的进程,为世界贫困问题做出巨大贡献。中国近年来快速脱贫与"精准扶贫"密切相关,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的核心内容是精确到人、精确到时间、精确到目标、精确到政策,对"扶贫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作出周密部署,在2020年我国7000多万贫困人口将全部实现脱贫,真正实现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  相似文献   

2.
<正>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最新贡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又一重大创新。自十八大以来,围绕全面建成有质量的小康社会,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扶贫工作得到大力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惠及了最需要帮助的9000万人。中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这一扶贫理论实际有四个维度的内涵要求,彼此交融、  相似文献   

3.
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贫困地区。"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明确指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说明了扶贫攻坚的重要性。农工党中央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号召,于近日召开第十五届中央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学习贯彻中央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审议通过《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关于"十三五"期间全党参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农工党参与扶贫攻坚工作做出全面部  相似文献   

4.
自全市扶贫攻坚座谈会议召开以来,武隆县遵循"两年摘帽、三年巩固、五年小康"三步走的攻坚时序,按照"脱贫摘帽、巩固提升、全面小康、持续发展"的逻辑思维,探索推出了以生态、旅游、电商、金融、股权为核心的"五个+精准扶贫"模式,为如期实现县域整体脱贫"摘帽"和贫困人口减贫"越线",推动持续发展与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开辟了新路径。本文就武隆"电商+精准扶贫"的具体做法和主要成效作一解读,以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正>"40多年来,我先后在中国县、市、省、中央工作,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精力最多。"10月16日,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论坛发表主旨演讲时的这一番话,道出了扶贫攻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论坛上,习近平还向世界宣誓——"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当前,中国正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迈  相似文献   

6.
正全面小康是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扶贫攻坚是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精准扶贫是扶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当前农村扶贫攻坚处于关键节点,相对贫困情况复杂、返贫形势严峻,而扶贫治理机制不够健全,迫切需要完善。优化精准扶贫治理机制研究,是促进我国农村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的重要课题。一、精准扶贫的价值意蕴(一)精准扶贫是适应扶贫形势变化的客观需要一是整体经济形势在变,从高速增长变为中高  相似文献   

7.
<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丰富,意旨高远,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理论指引和思想指南。现在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要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需要我们进一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思想,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8.
《传承》2016,(12)
正"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百色贫困群众脱贫奔康的攻坚阶段。百色市紧紧围绕与全国全广西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立足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的市情实际,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加强领导力量、组织和政策保障、资金投入保障和措施保障等四个方面,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组合拳",确保打赢脱贫攻坚决胜战。  相似文献   

9.
精准扶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扶贫开发方式创新转变的新思维、新思路。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间节点日渐迫近,脱贫攻坚已经进入攻坚拔寨的冲刺期,要以精准扶贫啃下扶贫攻坚的"硬骨头",就要完善工作机制、精准摸清贫困底数、处理好扶贫关系、给予扶贫干部更多关爱,更好推进精准扶贫,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相似文献   

10.
正精准扶贫是新时期党和国家扶贫工作的精髓和亮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切实做到脱真贫、真脱贫;综合施策,打好"组合拳",做到多政策、多途径、多方式综合发力。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精准扶贫,不能落下一人。"这是一份殷切的嘱托,更是  相似文献   

11.
社会性别视角可为精准扶贫实践提供三重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精准扶贫"是中央面对当前转型社会中贫困问题的一大战略,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性途径,即通过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精准帮扶贫困人口、精准扶贫管理和精准考核等四个方面的工作来确保中国反贫困战略中"不落下任何一个人",从而有力回应并支撑了国内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共享"理念和国际上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中有关减贫的首个目标。当前,各地为了响应中央战略,积极谋划,紧密跟进,出现了很多创新,极大地推动了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12.
悦读     
《创造》2016,(5)
正《中国精准脱贫攻坚十讲》解读扶贫热点与难点本书系国内首部系统阐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权威读本,深入浅出地阐释了"精准脱贫攻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相关内容,重点剖析了福建宁德等地的16个扶贫典型案例,回答了"扶持谁""怎么扶""钱怎么花""路怎么选""谁负责""怎么退"等精准脱贫攻坚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国家行政学院编写组编著,人民出版社)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把扶贫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加大扶贫投入,创新扶贫方式,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我国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决定性成就。今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将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这对中国和世界都具有重大意义。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心血,是广大干部群众扎扎实实干出来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我们在脱贫攻坚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这是创造历史奇迹的攻坚战。中国的济贫历史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4.
正我们通过科技赋能扶贫,激活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增强产业"造血"能力,培育产业引领扶贫,将先进的新业态、新模式嵌入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不断提升脱贫攻坚中的科技含量。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习近平  相似文献   

15.
刘清生 《群众》2021,(5):28-3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脱贫攻坚是一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谋划、组织实施、全力推进的史无前例的伟大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为世界贡献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  相似文献   

16.
正一、我国农村进入精准治贫的新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最大的成就,莫过于在贫困治理方面实现了大规模减贫,成为全球最早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十三五"时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面临着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较深,自身发展能力较弱的问题,农村贫困治理进入攻坚阶段,因此,国家全面调整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治理贫困的指导性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开发理论在扶贫攻坚阶段的发展延续。习近平同志主政浙江时期就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长足推进了浙江的扶贫工作。新时期,浙江在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指引下,不断结合本地实际,走出了一条摆脱贫困、走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为全国各地实施精准扶贫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18.
正实施精准扶贫,决胜全面小康。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为欠发达地区推进扶贫攻坚、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遵循。2017年12月28日下午,由人民日报社指导,人民论坛杂志社、国家治理周刊、人民智库主办的"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研讨会"在北京人民日报社成功召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张琦、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徐祥临等专家,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蔡小伟、中共广西壮族自  相似文献   

19.
正当前,云南的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也系于精准。当此之时,决不能忘了"教育扶贫"。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贫困地区,我们必须补上这个短板。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  相似文献   

20.
2020,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显得越来越重要,如果脱贫攻坚的成果无法巩固,那么彻底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的承诺也就很难实现。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效,既要保障脱贫人口不返贫,也要保证不出现新增的贫困人口。在新的形势下,通过制度创新,保持政策和机制的连续性、稳定性,使精准扶贫的成果不会因为精准扶贫任务的完成而减弱。对此,要做好精准扶贫的三个转变,即减贫的目标从绝对贫困转变为相对贫困;减贫的区域从单纯的农村减贫转向城乡统筹;并在此基础上从精准扶贫转向全面的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