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重 《各界》2009,(10):6-7
一 1966年3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其中<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题解说:"这是毛泽东为中原、华东两人民解放军司令部写的一个广播稿."果真如此吗?多年后,作家叶永烈撰文称,该文章实为陈其五所写,这是事实吗?而本文作者庄重(曾任新华社华东前线特派记者兼前线分社、第三野战军总分社编辑部主任)则提供了另一个版本.  相似文献   

2.
魏巍  陈辉 《瞭望》2000,(42)
“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题目不是硬想出来的,而是在朝鲜战场上激动的 情况下从心里跳出来的,从情感的浪潮中蹦出来的。我能写出《谁是最 可爱的人》,最基本的原因是我们战士的英雄气概,他们的英雄事迹是这样的伟大,这样的感人,把我完全感动了。由于感受深刻,下笔时十分顺畅,一气呵成,一天多就完成了。 1950年12月中旬,我和新华社的同志一同赴朝鲜碧潼战俘营调查美军战俘情况。在志愿军里我目睹了许多惊天动地和感人肺腑的事情,于是,我要求留下来进行了3个月的战地采访。 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志愿军38军112师担负穿…  相似文献   

3.
4.
5.
1995年7月26日《工人日报》第五版登载了我写的一篇批评以伪科学实验为气功大师张目的文章。题目是《对“气功外气作用于原子核并引起放射源衰变率改变”的质疑》。现补充一些此文的起因及发表后的插曲,以说明这类伪科学实验的不堪一击。1995年7月初,何祚庥先生给我看一份由高能物理所几位“科学家”完成的气功(外气)能影响原子核衰变的实验报告。该报告已成文,  相似文献   

6.
赵仁近 《慈善》2021,(2):23-25
人生在世,有一些事情过了一个阶段,也许就会忘得一干二净,好像从未经历过;然而,有的事情,做过之后,尽管时光流逝,过了很久很久,却从来不会忘记。2002年1月4日起,我曾在《慈善》杂志社工作了四年,这四年里我主要工作就是把杂志新开辟的“素质教育之花”栏目办好。主编当时给了我一些读者投寄的稿件。这些稿件,就是我编辑“素质教育之花”栏目的素材,也是我在《慈善》杂志社编辑工作的开始。  相似文献   

7.
吴芳芳 《各界》2011,(9):48-49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八年(1281年)的一天,关汉卿到大都(北京)会友,正好碰到一列行刑的队伍。只见骡车上跪着一个披头散发的女犯人,骡车后紧跟着一个老婆婆,一步一叩首,求大家救她那可怜的侄女。那个女犯人则流着眼泪向刽子手哀求,希望他们能阻止老人去刑场,她怕老人受不了刺激。  相似文献   

8.
何满子提出,人、作家应有人的庄严感,以我们这些普通读者看来,是戴不上“等级观点的残余”和“圣人之徒”之类的帽子的。即如吴颖同志,恐怕也不见得会随意侮辱自己的父母亲朋以及他所敬爱的什么人;也决不会是自己的大大被人辱骂时反而兴高采烈、欣然接受的;人们也不能据此而论定吴颖同志为“圣人之徒”,或有“圣贤之徒的味道”。  相似文献   

9.
洪烛 《民主》2013,(4):51-53
清官难断家务事。四大名著里,惟独《红楼梦》尽写的家务事。不是拜年,就是过节。不是婚丧嫁娶,就是过生日。不是烧香,就是还愿。不是你病了,就是他醉了。不是这个人挑花眼了,就是那个人看走眼了。表面上琴棋书画诗酒花,暗地里还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不过是把一日三餐变着花样来吃。把家长里短换个调子来弹唱。颠过来倒过去,忙得不可开交,说自了仍然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荣华富贵抵不过大梦一场。  相似文献   

10.
郁斌 《瞭望》1990,(41)
丰子恺先生在《琐记》一文中记了这么一件事:“从前有一书商,欲刊一部《中国文化名人传》,通告一百位文人,请其自写传记,并购买预约书十册,每册十元。文人想藉此出名,皆乐从。” 古往今来。某杂志社拟编一本  相似文献   

11.
一九四五年二月十一日,美、苏首脑邀请英国首相,围绕着太平洋战争的参战问题,共同签署了涉及中国主权的《雅尔塔协定》。由此,中国抗战的胜利前景和中国革命的发展前途面临着严重困难。在这紧要关头,我们党坚持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  相似文献   

12.
两年来,我撰写了一些研究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论文,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省《宣传动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市《社联辑刊》、《思想政治工作通讯》等刊物发表了十三篇,一些论文还参加了省和东北三省十五市理论讨论会的交流。我还给市和部队师局级以上单位作报告十余场。探索与研究的实践,使我有了这样一些体会: 一、热爱是老师。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我在部队工作了三十五年,当兵的第一天就受到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哺育。一九四九年在解放战争的烽火中,我  相似文献   

13.
掐指一算,我已有10年的政工工龄了。苦与乐的10年间,我学到了知识,提高了素质,锻炼了能力,增长了才干,成为了骨干。可谓“十年磨一剑”。 这些年来,不少人对搞政工的抱有偏见。社会上不是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吗:“十年技术当高工,十年个体成富翁,十年经理做股东,十年政工两手空”。面对这种情况,我自有一定之规,那就是——始终热爱思想政治工作。我还要说的是:十年政工我心不空。 10年间,我虽然没有得到多少物质上的实惠,却得到了丰富  相似文献   

14.
刘家驹 《各界》2014,(6):59-61
1986年春,解放军出版社《星火燎原》编辑部约我撰写林彪传。虽说已进入改革开放时期,要写一个已定性为“叛党叛国、谋害毛泽东主席的元凶”,我笔触的尺度怎么把握?编辑部主任王长龙给我消除疑虑,说他们编辑部准备为元帅立传,不能没有林彪,林彪是个特殊人物,写他的书,目前只能作为内部读物,出版计划已得到总政宣传部的批准,  相似文献   

15.
董尧 《瞭望》1988,(36)
这两年,每晚总要写三五张、有时十来八张稿纸,才能安心去睡眠。老伴望着我伏在灯下,戴上花镜,垂着花白的鬓发在写,便常常唠叨:‘歇歇吧,又不指稿费度日月。一篇《人事科长外传》让咱们在老家“改造”了八年,要不是有了新政策,一家  相似文献   

16.
凌亢 《瞭望》1995,(44)
近来手头翻阅的东西少了,《读书》这份杂志这两年还是看的.办杂志难,把杂志办得为人称道并能顺利办下去更难.《读书》并不轰轰烈烈,不自我张扬,却很吸引国内外知识层的读者.听说这份杂志编辑人手很少,一共只有四五位,除执行主编外都是女性,这也可说是该杂志的一种特色.前不久在北京召开世界第四次妇女大会,该杂志不知有人参加否?如果漏掉了,未免可惜.《读书)基本上是一份“文化人”杂志,传播的也是文化,介绍与评论古今中外的书籍,文、史、哲、经都有一点,当然也评论人物.从这里可以聆听到当今文化人的心声和他们的一些意见.但是很少有政论式的文字,还好像有意在淡化意识形态的宣传,更避开意识形态之争,即使有  相似文献   

17.
在色彩纷呈、群星灿烂的读书类期刊中,《读书》杂志无疑是出版最早,在读书界享有盛誉的一种。然而创刊于三年前的《书屋》杂志,作为湘版期刊而在全国渐露头角,在今年第九届全国书市上引起读书界的广泛注视。期刊界近来正在议论“期刊作为出版产业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8.
美国黑人作家亚历克斯·哈里的非虚构小说《根》是一部表现不同种族文化冲突与对立的佳作。作者以康达·金特黑人家族找寻自我的过程为线索,并结合亚历克斯·哈里在书中运用的艺术手法,揭示了美国种族差异与对立的根源,即一种建立在政治经济以及种族歧视等不平等基础上的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扭曲与漠视,进而揭示出了殖民主义文化对弱小国家与民族文化的殖民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 我在银行里负责党建 工作,1997年与贵刊结识后,每期必读,从此它成为我工作中的“伴侣”和良师益友。贵刊内容丰富,文章有分量,既有深度,又有广度,风格清新,文图并茂,栏目众多,文风严谨,融政治性、理论性、知识性、资料性、可读性、收藏性于一体。贵刊每期都有不少精品佳作,我都将它们剪摘下来,集中收藏。贵刊上许多有见解的文章,又作为我行党委每周一次党务会议的必学文章,使大家受到启迪。行领导常说:“咱订《党政论坛》花钱不多,受益匪浅,既经济又实惠,值!”为了进一步办好《党政论坛》,现提出一些…  相似文献   

20.
李辉 《瞭望》1996,(10)
茨威格是奥地利犹太人,在很大程度上,他视欧洲为自己的国家。然而,他所亲身经历的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那些岁月,实际上却是令他一日日失去祖国乃至失去欧洲的过程。他有一种体无完肤的沧桑之感。他在流亡的日子里怀着伤感和悲观创作的这本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三联书店1991年版),无疑成了他生命的绝唱。1942年他在远离欧洲大陆的巴西自杀身亡,因为他无法承受时代加在他身上的重负,他无法忍受没有祖国、没有文化温馨的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