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台湾诸多的民间信仰中,保生大帝吴真人占有重要地位。早年福建移民开发台湾之初,瘟疫等疾病经常流行,移民倍受其害,因此特别崇拜医神。台湾的医神有数十位,其中保生大帝影响最大。清乾隆初年,台湾有保生大帝庙23座,名列第一,目前台湾以保生大帝为主神的庙,约有200座之  相似文献   

2.
在台湾的开发史上,福建漳泉移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移民开发台湾的过程,对作为漳泉乡土保护神的保生大帝的信仰,也在台湾兴盛起来。从同安白礁、海澄青礁慈济宫祖庙分祀台湾各垦区的保生大帝庙,相继兴建,为漳泉移民开发台湾的历程留下了光辉的印迹。究竟漳泉移民在台湾建立的保生大帝庙有多少呢?1956年出版的《台湾省通志稿》卷二宗教篇,据1930年台湾总督府所存寺庙台帐统计,共有117座。台湾省文献委员会自1958年至1960年举行了宗教调查,刘枝万依据调查资料于1960年6月发表的《调查表》统计,共有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7,(10)
<正>5月7日,在来自海峡两岸和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万名信众参与下,一年一度的保生大帝圣驾巡安文化节在厦门海沧沧江三都瑞青宫举行。来自海峡两岸多位文化学者对记者表示,希望通过弘扬保生慈济文化,推动两岸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民众交流和沟通。瑞青宫相关人士也介绍,在今年文化节期间,瑞  相似文献   

4.
台湾保生大帝庙宇联谊会作为一个民间的官庙组织,在当代闽台民俗信仰界里扮演着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将联谊会的成立及其后的一系列活动,置于特定历史背景下的闽台地域社会里考察,在肯定台湾信徒的文化认同意识在联谊会运作中的重要作用的同时,进一步阐明特定时空背景下由网络关系生发出的权力与利益的再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5.
《台声》2020,(7)
正网络传音,四海同庆。3月28日,第十三届海峡两岸(厦门海沧)保生慈济文化节(下称"慈济文化节")以一种别开生面的形式拉开帷幕——在"今日海沧"公众号、福建日报微信公众号、新福建、新浪、腾讯、今日头条等网络门户平台以及台湾和海外网络媒体上,"慈济文化节"组委会精心制作的开幕专题片面向海峡两岸以及海外保生大帝信众和网友同步播出,收获了无数"点赞"。本届慈济文化节以"弘扬保生慈济,全民同心战  相似文献   

6.
白礁慈济宫(又称白礁宫)位于福建省龙海市角美镇白礁村,宫内奉祀保生大帝吴卒,也叫吴真人,俗称“大道公”。白礁慈济宫是台湾300多座慈济宫分灵庙和闽南保生大帝庙宇的祖庙,素有“南方故宫”之称,是全国首批涉台文物、漳州最大的宗教场所、漳台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和世界保生大帝信众谒祖、朝拜、进香的第一圣地,年接待香客30万人次。  相似文献   

7.
张勇 《两岸关系》2006,(10):24-26
拜妈祖、保生大帝,敬孔子、关公……源自祖国大陆的各种民间信仰,如今在宝岛台湾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并沉淀为他们无法割舍的民族和文化基因。记者近日就台湾民俗文化等选题入台专题采访,一路走访十多家庙宇,处处皆能感受到岛内民间信仰所蕴藏的深厚两岸情缘。共同民间信  相似文献   

8.
正4月18日上午,厦门海沧青礁慈济宫祖庙锣鼓喧天,热闹非凡。第十一届海峡两岸保生慈济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在厦门举行,海峡两岸以及东南亚上千名信众齐聚一堂,共同祭拜保生大帝,弘扬慈济精神。厦门市青礁慈济祖宫理事会常务副理事长颜国南、台湾台中元保宫主委赖信雄、马来西亚马六甲侨生公会会长颜泳和共同为慈济文化旅游节鸣锣开幕。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以保生文化为主题的活动在海峡两岸先后登场。第十一届海峡两岸保生慈济文化旅游节在厦门刚结束,"2018保生文化祭"便在台北大龙峒保安宫庭园举行开锣式,紧接着台南"上白礁"谒祖绕境祭典火爆登场,你来我往的保生文化交流活动掀起两岸民间交流热潮。保生托乡愁,祈愿众安康保生文化是闽台地区奉祀保生大帝形成的一系列民间习俗。保生大帝的原型本是北宋年间的一位民  相似文献   

10.
郭志荣 《台声》2000,(2):46-47
1999年11月20日,福建省晋江市深沪镇举行台南学甲慈济宫分灵深沪宝泉庵140年纪念活动。来自台湾、香港的同胞和菲律宾侨胞纷至沓来。台湾保生大帝庙宇联谊会组织的香火团有96人,香港宝泉庵香火团有58人,菲律宾侨胞香火团有20人。上午9时半,在宝泉庵祭拜医神保生大帝的庆典结束后,在镇影剧院举行二千人与会的纪念台南学甲慈济宫分灵深沪宝泉庵140年纪念大会,市、镇有关领导和省、市道教协会负责人也莅临大会。明清时期,随着大陆移民渡台,大陆的宗教和民间信仰也东播台湾。清末《安平县杂记》记载:“台……民人五方杂处,漳泉流寓者…  相似文献   

11.
文俊 《两岸关系》2014,(7):45-46
<正>2014年5月24日,由国务院台办、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湖北省政府共同举办的甲午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在炎帝故里随州隆重举行。台湾中华神农大帝协进会140余名信众受邀参加了开幕大典,并在湖北进行了参访考察。八天活动行程纵行千里,横贯武汉、随州、神农架等地,参观了黄鹤楼、辛亥革命纪念馆、炎帝故里文化园、神农坛、三峡大坝、荆州古城等人文胜迹。在寻宗忆祖的  相似文献   

12.
胡迌 《台声》2008,(5):71-74
桃园县福仁宫 福仁宫和仁和宫同在桃园大溪,建于嘉庆十八年(1813年)。当时朝拜开漳圣王者日多,遂从仁和宫迎请大溪埔顶仁和宫的开漳圣王殿尊神,建成补位宫。咸丰十一年(1861年),林本源家献地扩建庙宇,增祀天上圣母以佑护来往船只安全,并增奉三官大帝、玄坛元帅及其它诸神,逐渐成为区域的信仰中心。所奉祀的神明,还有三山国王、济公活佛、保生大帝、巧圣先师、财神爷等。  相似文献   

13.
王龙 《传承》2007,(10):27-31
假如在青天白日里,太阳和月亮碰了头,那该是何等壮观的一种景象?这种奇异的巧合并非臆想。17世纪与18世纪之交,犹如电光乍闪,中国和俄国的天空,几乎同时出现了两颗惊人相似的巨星。他们,就是震古烁今的康熙大帝与彼得大帝。他们都是大气磅礴的传奇君主,一个是运筹帷幄、力挽狂澜的中国皇帝,一个是锐意改革、狂飙突进的俄国沙皇。两位大帝不仅出生时代相同,在位时间相当,而且都具备非凡过人的雄才大略。他们呕心沥血,励  相似文献   

14.
论康熙大帝的宗教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熙大帝始终秉承中国传统文化,敬鬼神而远之,但又以神道设教.他从执政驭民的实际需要出发,着眼于经世立政,一方面劝喻王公大臣和上层知识分子远离宗教,另一方面对老百姓的宗教信仰在允许的大前提下加以适当约束,并有意识地利用宗教对社会稳定的维护作用和对人们精神的慰藉作用.他还善于剥开宗教的外衣,去学习随之而来的西方科学技术,充分展示了他在治国驭民方面的政治艺术.  相似文献   

15.
罗彬 《两岸关系》2010,(9):38-39
2010年7月6日至13日,台湾莫拉克台风灾区民众“川震重建”参访交流活动在四川成功举办。台湾民意代表高金素梅率台湾莫拉克台风灾区民众共109人前往参加了活动。  相似文献   

16.
在各界朋友的关怀和支持下,《远古大帝》终于收笔,并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远古大帝》的出版,这是我一生中的一个期盼和追求,一个经过20多年的风风雨雨,用自己的心灵去捕捉而成的梦想。  相似文献   

17.
闽东古田县临水夫人陈靖姑信俗,已经被正式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果我们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上找一找,其实,福建民间信俗占的数量不少,著名的像莆田湄洲的“妈祖信俗”、漳州的“保生大帝信俗”、福鼎的“太姥娘娘信俗”、古田的“临水夫人信俗”,等等。  相似文献   

18.
日据时期台湾民族运动中 ,不同阶层的台湾民众因经济地位、知识经历和思想意识的不同 ,而产生不同的派别 ,从而在民族运动中发展出路线之争。本文即以台湾民众党为例 ,从林献堂、蒋渭水的比较研究的角度 ,探讨日据时期台湾民族运动中两条路线的矛盾和斗争 ,并力图借此揭示台湾民族运动曲折历程之深层因素  相似文献   

19.
<正>新华社台北11月25日电台湾《联合报》20日发布两岸关系年度调查显示,台湾民众对于大陆民众的观感首次逆转成为好评居多,49%受访民众对大陆民众印象佳,对大陆政府的好感也是历年最高,40%受访者愿意赴大陆就业,较去年大幅增加9个百分点。岛内各界人士分析认为,中共十九大重申"两岸一家亲",表达了对台湾同胞的尊重,愿意率先同台湾民众分享大陆发展机遇,在赢取  相似文献   

20.
声音     
“未来持经认证的大陆大学学历参加台湾考试的台湾民众,将不受任何限制;大陆民众参加台湾的考试,也会进一步放宽。” ——9月10日,鉴于将逐步开放大陆学历认证,新上任的台湾“考选部政务次长”董保城表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