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子 《人民公安》2006,(9):42-44
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一位91岁高龄的老红军在2005年11月21日从红军长征出发地赣南踏上征途,至2006年3月5日历时三个多月再次走完了长征路,成为了全国重走长征路中年龄最大的人。这位老红军名叫刘国保。“长征是我这辈子最重要的经历”刘国保老人出生在江西省  相似文献   

2.
尤展 《群众》2006,(10):62-63
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牺牲的远征。在漫长的征途中,中央红军在贵州的活动极为关键。可以说,红军转战贵州的过程,正是红军逐步走出危局、走向胜利的过程。遵义会议,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四渡赤水,出奇制胜的运兵谋略……这些都发生在贵州。在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之际,  相似文献   

3.
陈宇 《黄埔》2006,(6):13-15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新中国开国元勋的近30位子女于2006年7月19日至8月29日,沿着父辈长征路线重走长征路,亲历红军长征历史壮举,体味当年艰苦卓绝的革命风云,喜看长征沿线今日发生的巨大变化,并为贫困地区慈善事业募集捐款。这一“重走长征路”活动跨越11个省区,110多个县,历时42天,行程8600多公里。虽然有些人半路上因为身体不适等原因不得不离开团队,也有人是半路上才赶到,全程走完这次长征路的子女仅有5人,但在当年红军大会师之地甘肃会宁,仍有22位子女及亲属在这里实现了大会师。  相似文献   

4.
石仲泉 《今日浙江》2006,(20):30-31
石仲泉是著名党史专家,他利用五六年时间基本走完了中央红军的长征路,他用鲜活的故事诠释了长征精神今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70年前,红一、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纵横10多个省,跨越万水千山,实现了从东南至西北的战略大转移和大会师。其历时之久、规模之大、行程之远、沿途自然环境之恶劣、敌我兵力较量之悬殊,在人类战争史上绝无仅有。红军长征胜利已成为历史。但是,伟大的长征孕育的伟大长征精神是永存的。这里,根据这些年我的长征行体验,谈谈对长征精神的几点认识。“红小鬼”与“女团长”的诠释红军长征,既…  相似文献   

5.
凌梅 《世纪行》2006,(10):31-34
为实现“川陕甘计划”,策应中央红军北上,1935年3月28日,红四方面军发起强渡嘉陵江战役,开始了大规模的战略转移——长征。长征途中,李先念接徐向前的命令,率部迎接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实现懋功会师;坚决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积极支持朱德、刘伯承、徐向前等反对和抵制张国焘的分裂主义;率西路军余部翻越祁连山,深入冰天雪地、杳无人踪的原始森林,继而穿越被称为“死亡之海”的茫茫戈壁,经历了极其艰难而曲折的斗争。  相似文献   

6.
《传承》2006,(10):9-9
8月27日,开国元勋子女活动组在胜利到达陕北后,在古城西安“万人见面会”上又一次掀起高潮。罗东进:长征,是一份十分丰富的革命文化遗产“把长征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67岁的罗东进说,“纵观长征的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到我们中华民族拼搏奋进、百折不挠的优良品质。长征,是一份十分丰富的革命文化遗产,作为红军的后代,我们应该永远继承发扬下去。”周秉德:长征壮举震寰宇,红军传奇重千秋“长征壮举震寰宇,红军传奇重千秋。”70岁的周秉德说,以前,她也多次走访过伯父周恩来等先辈们战斗生活过的地方,每一次的感受都不一样,尤以这次感触最深最浓…  相似文献   

7.
从1934年10月,红军撤出瑞金开始长征起,到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红五军团一直在军团长董振堂的率领下担任中央红军的后卫。一路上,五军团克服重重困难,经历无数战斗,最后很好地完成了任务。被红军指战员称誉为长征“铁后卫”。  相似文献   

8.
《时事报告》2005,(3):80-80
今年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出发70周年,为了纪念这个对于中国革命具有特殊意义的壮举,中国青基会同香港著名慈善团体“苗圃行动”共同发起组织了“助学长征——公益助学步行筹款活动”。  相似文献   

9.
今年10月22日,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日。长征是世界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伟大史诗,是人类精神和生命力的赞歌,是中国革命和人民军队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血火炼狱。到底红军为什么要长征?此文将向你揭开惊心动魄的谜底。军情危急1934年7月,持续了半年的国民党军对中央红军的第五次“围剿”,终以“堡垒政策”的新战术,突破了苏区的四周防线。“门户既开,堂奥难保。”从7月中旬起,国民党军的先头部队,分为六路渐向苏区纵深推进。北路军陈诚第八纵队两个师,已集结在泰和准备进入兴国县境;薛岳第六纵队一个师沿永丰县的藤田、沙溪向古龙岗开进;第三…  相似文献   

10.
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的长征历时1年,途经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不朽的功勋。除了中央红军以外,参加长征的红军部队还有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红二方面军是1936年7月5日由红二、红六军团与红三十二军合编而成的。红二方面军的长征,从红二、红六军团1935年11月19日南下湘中开始,至1936年10月22日在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止,历时11个月,转战8省,行程2万余里。红四方面军的长征,从1935年3月强渡嘉陵江西进开始,到1936年10月与红一方面军会宁会师结束,历时1年零7个月,途经4省,行程1万余里。红二十五军1934…  相似文献   

11.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新中国开国元勋的近30位子女于2006年7月19日至8月29日,沿着父辈长征路线重走长征路,亲历红军长征历史壮举,体味当年艰苦卓绝的革命风云,喜看长征沿线今日发生的巨大变化,并为贫困地区慈善事业募集捐款。这一“重走长征路”活动跨越11个省区,110多个县,历时42天,行程8600多公里。虽然有些人半路上因为身体不适等原因不得不离开团队,也有人是半路上才赶到,全程走完这次长征路的子女仅有5人,但在当年红军大会师之地甘肃会宁,仍有22位子女及亲属在这里实现了大会师。这次参加名为“情系长征路”的红色缅怀之旅,其中黄…  相似文献   

12.
《时事资料手册》2006,(4):22-23
1934年11月25日~12月1日,中央红军在全州(今广西全州县)以南湘江东岸与敌浴血奋战。湘江战役,是蒋介石精心策划的一次大战役,也是红军长征经历的第一场恶战。蒋介石投入嫡系部队和湘、粤、桂三省地方军阀部队近30万人的兵力,妄图全歼我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地区。敌我力量如此悬殊,“左”倾领导人的错误决策又给红军造成了全盘被动,在这种险恶的情况下,红军还是突破了湘江。然而,这是给红军带来巨大损失的一场血战。红军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减少到3万余人。  相似文献   

13.
《传承》2006,(4):72-72
在党的许多重大历史关头,叶剑英元帅都扮演着关键角色。1927年7月,叶剑英向贺龙、叶挺通报朱培德的动态而直接引发了南昌暴动。1935年长征途中,张国焘意欲“解决”中央红军,叶剑英获取张国焘密电,及时报信,在关键时刻换救了红军。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红一、三军和军委纵队脱离险境。  相似文献   

14.
振华 《当代广西》2005,(7):44-44
被彭德怀等老帅戏称为“娃娃师长”的李天佑是广西临桂县人,生于1914年。他15岁参加红七军,16岁当连长,19岁当团长,20岁当师长,身经百战,智勇双全。70年前,他率红三军团第五师在灌阳县新圩与强敌激战三天,胜利完成中央红军左翼的掩护任务,在红军长征史上写下了壮丽的一页。  相似文献   

15.
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我们循着红军当年长征的足迹,慕名来到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县梭磨河畔的卓克基土司官寨。红军当年长征来到这里时,毛泽东和中央红军机关的不少领导同志曾在土司官寨住过一个星期。毛泽东不仅在此指挥红军北上抗日,还在官寨里阅读了官寨主人收藏的《三国演义》。著名青年作家阿来的成名作《尘埃落定》的主人公原型就是卓克基土司官寨的主人,后来热播的同名电视剧也多处取景于此。新中国成立后,卓克基土司官寨被确立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外旅游的升温,卓克基土司官寨又成为红…  相似文献   

16.
吴志菲 《世纪行》2006,(7):41-45
今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在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中,红军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本期刊发的《陈云在长征路上的“神秘失踪”之谜》一文,生动地记述了陈云同志在长征中鲜为人知的故事,有助于人们加深对红军长征的了解,领会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辽宁人大》2006,(11):16-17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回顾革命历史。更好地学习和总结长征革命历史经验.继承和发扬长征中的革命精神。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近日,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组织了“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笔谈会。现摘发如下。  相似文献   

18.
《当代广西》2006,(18):28-28
喋血湘江1934年11月25日~12月1日,中央红军在全州(今广西全州县)以南湘江东岸与敌浴血奋战。湘江战役,是蒋介石精心策划的一次大战役,也是红军长征经历的第一场恶战。蒋介石投入嫡系部队和湘、粤、桂三省地方军阀部队近30万人的兵力,妄图全歼我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地区。敌我力量如此悬殊,“左”倾领导人的错误决策又给红军造成了全盘被动,在这种险恶的情况下,红军还是突破了湘江。然而,这是给红军带来巨大损失的一场血战。红军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减少到3万余人。四渡赤水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亲自指挥的一个决定性战役…  相似文献   

19.
今年10月,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从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在江西瑞金、于都等地开始战略转移,长征开始,到1936年10月陕北、甘肃的胜利会师,革命先烈和前辈们用了整整两年的时间,转战十四个省,冲破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经受了艰难险阻的考验,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无论在报纸、杂志,还是在电视、广播……我们随时可以感受到红军长征那难忘的战斗岁月: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发生在上个世纪30年代的红军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绝无仅有的伟大壮举。鲁迅把红军长征看做是“中华民族解放史上最光荣的一页”;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幽默”地说,与红军长征相比,“汉尼拔越过阿尔卑斯山就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