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举国上下无人不正视教育危机的时候,教育自身又该怎么办?人和钱,无疑是“救救教育”的两大要素,钱不够,暂时就不能焕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吗? 平地里呼啦啦亮出了“三板斧”,我国教育系统自身机制改革的三板斧——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教师聘任制和工资总额包干制。分析广州市海珠区一些试点学校的做法,或许会给人一点有益的启示。第一板斧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三年为一任,先由原校长,根据行政管理,教学研究,思想教育和后勤工作等方  相似文献   

2.
冯磊 《法制博览》2010,(16):23-23
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曾经写到过一个“美女蛇”的故事?故事里讲,某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有不安分的书生在院子里乘凉,突然听到有女子叫道:“书生——”等他回头看时,却只看到了美艳的半边脸。这个书呆子有了艳遇却不晓得保守秘密,居然告诉了老和尚。老和尚告诉他,遇到的是妖怪,于是给了他一件叫做“飞蜈蚣”的法宝。  相似文献   

3.
梁山好汉攻打曾头市时,晁盖中了毒箭,神医安道全也回天无力,终于命丧黄泉。弥留之际,原本“已自言语不得”的晁盖忽然醒了过来,“转头看着宋江”,谆谆嘱咐道:“贤弟保重。若哪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这便是晁盖的“临终嘱咐”,也是晁盖的惟一遗言。  相似文献   

4.
王磊 《法制博览》2011,(19):20-20
人在官场,自然免不了众多的人情世故和诱惑,而为官之道又有许多禁忌,稍有不慎,便会招来临头大祸。曾国藩能在几十年的官场生涯中屹立不倒,自然是有其独特的为官之道,比如他的“为官三不”:  相似文献   

5.
阎泽川 《法制博览》2009,(11):57-57
讲究廉洁,莫若拒贿。如何拒受贿赂呢?古人有“三慎”。 薄礼面前慎微。唐德宗时的宰相陆贽,为官清正,德宗怕他“清慎太过”,办事不方便,便下了一道密旨,示意他像马鞭、靴鞋之类的薄礼“受亦无妨”。陆贽却观微知著,便回答说:“贿道一开,辗转滋甚,鞭靴不足,必及车舆;车舆不已,必及金璧”,于是,“涓流不止,溪壑成灾”,“利于小者必害于大”。  相似文献   

6.
宇文化及是隋末叛军首领,曾为隋炀帝太仆少卿、右屯卫将军。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他父亲是隋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隋末,宇文化及见隋炀帝昏庸,隋朝必然灭亡,于是起兵谋反,另谋建立新朝。虽被剿灭,但也过了一把皇帝瘾,只不过没“爽”几天,脑袋就让别人摘下来了。  相似文献   

7.
宇文化及是隋末叛军首领,曾为隋炀帝太仆少卿、右屯卫将军,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他父亲是隋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隋末,宇文化及见隋炀帝昏庸,隋朝必然灭亡,于是起兵谋反,另谋建立新朝。虽被剿灭,但也过了一把皇帝瘾。只不过没“爽”几天,脑袋就让别人摘下来了。  相似文献   

8.
柳南溪 《工会博览》2004,(23):69-69
前些日子与一位作曲家交谈,他说,每当他发现一些具有音乐天赋的青少年后。总是兴奋不已。“大师”发现一棵“好苗苗”后,便关怀备至,希望他们尽快成才。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大家”明白,“小字辈”不可小视,许多音乐大师的成名作,都是在“小字辈”时完成的。  相似文献   

9.
周膺 《法制博览》2010,(9):48-48
程颐是一代重儒,严毅庄重,很拘泥于礼仪。有一次年幼的皇帝折了根柳枝,他就说,正当春和之时,万物生长,不可坏了天地间的和气。国忌日时,程颐在相国寺主持祈祷仪式,叫吃素时,苏轼便讥讽他:“你不好佛,怎么吃素的?”司马光死的时候,正值朝廷有重大庆典,百官在庆典后想去凭吊,程颐阻拦说:“你们今天既然要哭司马光,就不能在庆典上欢歌。”苏轼忍不住说:“这是那个活见鬼的叔孙通制订的礼仪。”  相似文献   

10.
独特的考试     
普拉格曼是美国一位很著名的小说家。在他的长篇小说授奖典礼上,有记者问他:“请问你成功的转折点是何时何地?”他的回答既不是童年母亲的教诲,也不是少年时某位老师的栽培,而是出乎人们意料地回答道:是二战时期在海军服役的那段生活。接着他回忆了如下一段往事:1944年8月的一个午夜,舰长下令由一位下士驾一艘小船,趁着夜色送身负重伤的他上岸治疗。  相似文献   

11.
佚名 《法制博览》2010,(15):28-28
刘备能建立蜀国,成三周鼎立,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有个很好的对手——曹操。只要想到有曹操在,他就不会轻言放弃。跟这样一个敌人较劲,也是一种快感。虽然如此,刘备却在这种竞争中,不幸患上了“恐曹症”:面对曹操以外的任何人,他从未怯场,唯独曹操让他感到格外紧张。  相似文献   

12.
外公老先生     
黑毛 《工会博览》2010,(6):47-48
我的外公是姜炳元老先生。外公若能听到我这样称呼他,该乐得合不拢嘴了。每次当他自娱自乐地唱戏,念到“老先生”几个字时,便变得更加的兴奋起来,摇头晃脑,陶醉极了。在外公心目中“老先生”是有文化有修养的人,是值得崇敬的人。外公一辈子是个农民加石匠。可他实质上是不折不扣的艺人,博爱仁慈的长者,乐天知命的智者。外公无愧“老先生”的称号。  相似文献   

13.
“希望本无所谓无,无所谓有,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在永新采访时,记者时常想起鲁迅先生的这句话。想起这句话,是因为在永新遇到了许许多多有思想、有追求的“赶路人”。一位打工仔引来5000万元投资毕业于江西农业大学的罗月祥十几年来一直在永新县粮食部门从事饲料加工和动物营养学方面的研究,是单位的科研骨干。进入90年代后,单位效益每况愈下,加上十年如一日的生活令他有一种窒息感,他萌生了出去闯一闯  相似文献   

14.
人约黄昏后。拐了许多弯才在一处窄巷寻到一个自行车保管站,交5分钱后便匆匆上路。突然,一个胖胖的、个头健硕的老年妇女扯住了我:“交了多少钱?给票尾了没有?”还未等我醒悟,保管员急急忙走过来,抢过话头回答道:“我没有多收保管费。票尾是他自己没要!”这个长相像家庭妇女的老太婆显然是“有来头”的!她不失时机地教育我一番:应索要票尾,防止出现争执……就这样,我们一见如故。  相似文献   

15.
吕夷简任宰相时,一天,他的夫人马氏因节日进宫朝拜,曹皇后问她:“今年难得到糟鱼,夫人家中有糟么?”马氏回答说:“有。我回家后再送来。”回家后,拿出家中的所有糟鱼共20合,摆在走廊下。吕夷简回家,问她什么用,夫人便把在宫中的事说了,吕夷简只叫送一合,其余的都留下。  相似文献   

16.
不管是抨击奸臣专权的文字,还是探讨宋朝历史的篇章,谈及贾似道时,常常在其名字前面加上“贪酷”、“荒淫”、“误国”等词语。有些图书,甚至比较详细地介绍他不太光彩的出身:贾似道父亲贾涉的私生活放荡不羁,一次乘舟而行,见一美貌妇人在岸边洗衣服,便动了偷香窃玉之念,戏谑地问她能不能跟自己走,那美妇嫣然一笑,荃荃答道:“有夫安得自由,待夫君回来,你可与他商量。”这个妇人就是贾似道的生母胡氏。  相似文献   

17.
一念之差     
湖南郴州有个年轻摩的司机名叫刘石清.一天在街上揽生意时,见一个两岁左右小孩在啼哭,他上前询问.小孩说不清家庭住址和父母姓名,刘石清便将小孩带回家中,交其母看着。他说:“我本来是出于一片好心,过两天如无人寻找,便将孩子送到派出所,请警察帮忙查寻小孩的亲人。”  相似文献   

18.
2008年2月24日,塞浦路斯劳动人民进步党(共产党、简称劳进党)总书记、议会议长季米特里斯·赫里斯托菲亚斯在大选中,以53.36%的得票战胜对手、前外长号苏利季斯,当选为塞浦路斯总统。俄国《生意人报》称,“他的获胜是一个历史性事件”。法国《费加罗报》强调说,这是“欧盟诞生的首位共产党人国家元首”。美国国务院也发表声明,祝贺他当选总统,表示期待与他合作,共同反恐,促进塞浦路斯两个民族的和解与统一。  相似文献   

19.
2006年“五一”,是小明结婚的大喜日子,婚礼上,主持人呼“拜父母!”时。小明拉着新娘径直走到李琳面前,双双跪下谢恩!“搞错了,你老汉、妈在这里!”一个客人高喊。“没有错,那是小明的再生父母,没有他,就没有小明的今天”主持人解释道。  相似文献   

20.
前些日子与一位作曲家交谈,他说,每当他发现一些具有音乐天赋的青少年后,总是兴奋不已。“大师”发现一棵“好苗苗”后,便关怀备至,希望他们尽快成才。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大家”明白,“小字辈”不可小视,许多音乐大师的成名作,都是在“小字辈”时完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