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了"调整"和"改造"的政策,"调整"和"改造是党在不同的阶段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不同政策.文章分析了政策提出的原因特点和作用,并对其进行了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2.
过渡时期党和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了"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这一政策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即从"利用"、"限制"为主,再到以消灭私人资本主义为目的"改造",这是党在不同的阶段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不同政策.本文考察、分析了党在过渡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政策的演变过程及其原因,并对其进行了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的前途是光明的,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道路却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对社会主义发展的前途和道路有一个全面而又清醒的认识。 1、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仍有一定的后劲。二战后资产阶级及其国家为了延续资本主义制度的寿命,在不触及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范围内,对现行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和改良,如国家通过不同形式对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了干预,实行了所谓“民主管理”和社会福利政策等,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社会生产关系,缓解了资本与雇拥劳动者之间的阶  相似文献   

4.
一、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 主义改造的兴起 新中国成立后,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的政策。随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贯彻执行,党在积极引导农民和个体手工业者走合作化道路的同时,也开始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个改造是必要的。因为,采取利用和限制的政策固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资本主义经济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但是只要不改变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就不可能克服资本主义企业和国家的各项经济政策之间、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之间,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内部的矛盾。所以,在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的同时,必须对其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创造出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改造形式.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均是社会主义改造中利益攸关的重要群体,他们在改造中呈现出不同的社会心态.总体而言,资本家出于自身和家庭的种种考虑,最终由动摇、不满到接受、配合;工人阶级由不习惯,不适应到完全支持和拥护党的改造政策.深入研究他们的心理,不仅对党和政府根据不同的心理特征制定合理的政策措施提供依据,同时对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包一头”政策是对资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共对工商业者各项统战政策的通称,是对民族工商业和平改造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年困难时期,为了调整统战关系,稳定工商界情绪,党宣布“五不变”,并提出了“包一头”政策,对缓和同工商业者的紧张关系起了重大作用.在精简中,针对工商界的特殊情况制定一系列照顾政策,采取“不精简,不下放”方针,...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思想的历史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文华 《探索》2002,(1):13-16
私人资本主义在历史上有多种称谓如民族资奉主义、资本主义工商业、私营工商业、私营经济、私人经济,等等。但从40年代始,毛泽东更多地使用“私人资本主义”和“私人资本”的概念。中国的经济是在与私人资本主义的复杂关联中曲折发展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得失存亡与毛泽东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判断和中国国情的分析认识密不可分。本文分析和总结了毛泽东在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私人资本主义认识的历史嬗变在苏区和革命根据地要保护和发展私营工商业;新民主主义社会需要资本主义经济有一个广大的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要对资本主义经济由充分利用转向要逐步限制和改造;社会主义要使“资本主义绝种,小生产也绝种”和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的农民理论中国化,制定了与俄国革命中“中立中农”政策不同的“团结中农”的政策。这一政策在建国后的土地改革中得到了完善和很好的贯彻,对国民经济的顺利恢复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其后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中国共产党又根据形势的变化对“团结中农”的政策进行了调整。在这一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今天正确地认识和对待社会分化并采取合理的调节政策,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建国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成功改造,作为完成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曾一直被视为党把马列主义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独创,本文对此历史现象的剖析不是为了对其进行价值评判,而旨在揭示出这个过程的方法论意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在存在着与资产阶级统一战线的特殊条件下,利用一系列巧妙政策和行之有效的方法渐进完成的。这个被称为“无痛分娩”过程中的“一系列巧妙的政策和方法”就是本文论述的对象,并因而得出结论:“三步分离”是取得成功的历史创举。第一步分离:切断工业资本、农业资本和商业资本之间的经济…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60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个30年。前30年,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经历了从“允许其存在、限制其发展”到“改造、消灭”再到“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历史流变过程;后30年,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经历了从“恢复个体、私营经济”,“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再到“与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发展过程。两个30年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演变的差异反映了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不同,也反映了在社会主义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定位准确与否是影响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私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和政府对个体、私营经济的政策作了重大调整,从“文化大革命”中消灭资本主义、消灭私有制、割资本主义尾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允许个体、私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存在,到十五大提出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多种所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毛泽东对资本主义的认识是复杂的.在社会主义改造的前半期他对资本主义的认识是正确的,指引我党制定了正确的过渡时期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使社会主义三大改造顺利完成.但是在后半期他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对资本主义的认识逐渐偏离正确的轨道.  相似文献   

13.
关于改造与发展私有经济两种不同政策的论析郑德荣,吴敏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对私有经济,不同时期采取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政策。在过渡时期,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政策,使资本主义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则实行一定限度内的发展政策,使私有...  相似文献   

14.
当代资本主义收入分配调节以社会立法和税收为基本途径,适当调整初次分配,加大再分配力度,实施普遍的社会保障和大规模的福利政策,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经济利益,保障最底层劳动人民的基本生活,缓和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紧张对立。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收入分配发生的这些变化,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兼顾公平”的特点。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但是,“兼顾公平”的分配依然服从于资本家对利润的追逐,这种调节并没有触动资本主义收入分配中公平与效率之间存在矛盾的根源,即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成功地进行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党的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回顾党领导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光辉业绩和历史经验,对于宣传党的历史,认识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坚持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引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区分两类资产阶级,采取不同政策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有过一段较快增长的时期。其原因,除了新技术革命为生产力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而外,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的局部调整,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节,也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这里面一个相当突出的现象,就是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实行了“经济计划化”,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有些同志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计划化”感到困惑不解。通常不是说资本主义的规律是个别企业的有组织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吗?怎么现在许多资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利用和限制”、“改造和消灭资本主义”、“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和“使资本主义绝种”等四个阶段。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毛泽东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判断失误,亦有国际因素的影响,还有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与生产力落后这一基本国情相矛盾的思想根源。理清这些问题,会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1953年,党中央制订了总路线,提出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但是,1955年下半年,毛泽东在农业合作化的问题上不适当地批判所谓“小脚女人”走路,引发了农村社会主义改造“高潮”的过早到来,接着发动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全行业公私合营,1956年底,迅速地在全国范围内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阶段。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改造坚持"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和"分工合作,各得其所"的原则,国家对私营工业采取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等方式,对资本主义商业采取经销代销的方式,引导资本主义工商业朝着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社会主义方向发展。后来,通过公私合营进一步推进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政策实践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对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的设想,消灭了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为后来中国社会的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特别是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将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采取了两种方法,一种是“剥夺”,即用无代价的强制没收的方法;一种是“赎买”,即用有代价的和平改造的方法。有的同志提出:按马克思、恩格斯所说,采用无偿没收和采用赎买将资产阶级占有的生产资料转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都是“剥夺剥夺者”。马、恩确实是这样说的,但马、恩多次表示,马克思主义者应该根据各国的不同社会历史条件和不同的民族特点,采取不同的变革形式和方法。十月革命后,列宁发展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