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对夫妻想要"二宝",就给大宝写了永远第一爱她的"保证书",爸爸妈妈双双签名,大宝批准"可以",并且下令"哪个也不许擦",歪歪扭扭的笔迹,一本正经的口气,让人忍俊不禁。起初跟大宝说想给她要个弟弟、妹妹后,大宝也是想不通,父母于是暂时搁置了二胎计划。直到大宝看见别家二宝的可爱,有所松动,又有了父母的"保证",这才"批准",于是一家人欢欢喜喜地准备迎接新成员的到来。而其他的家庭却没有如此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有关上海鼓励生二胎的新政,在全国被传得沸沸扬扬. 7月22日,上海市人口计生委表示,非常鼓励符合再生育条件的夫妻生育二胎.此举无疑是为了应对上海日趋严峻的老龄化趋势,减缓老龄化的速度.然而,在引发媒体纷纷关注之后,计生委随即又澄清,目前仍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主要人口政策,不会出台针对生二胎的鼓励性措施.在低生育率已成现实的今天,上海对生二胎的鼓励还是有些"欲言又止"的味道.  相似文献   

3.
张震 《当代法学》2023,(2):28-39
新中国成立以来,生育政策经历多次调整。进入新时代,生育政策基调已由限制生育转向鼓励生育和保障生育,生育行为的权利属性愈加突显,生育权才是不断变迁的生育政策的底色。总之,在“少子老龄化”和“人口负增长”的时代背景下,生育政策的主旨必然转向政策的法定化与生育的权利化。生育权作为公民与生俱来的应然权利,应当上升到宪法位阶进行理解和诠释,明晰生育自由作为生育权的“核”,重视生育权中的“育”,发挥生育权的“能”,实现生育权“生”和“育”的有机统一。通过生育权再构,不仅可以破除部门法藩篱,统合规范个体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的权力和责任,还能够在引导人口政策、推进人口法治以及服务人口发展国家战略层面发挥权利的法政策功能。  相似文献   

4.
广州市芳村区有关部门近来推出一项活动"小眼睛盯住大眼睛"。该活动通过任命学生监察员,希望用孩子们天真纯洁的眼睛来监督父母们的行为,防止贪污腐败的发生。据报道,这些"学生监察员"的父母都是有一定级别的公务员,他们接受"专业"培训,有关部门向"小眼睛"们传授"机宜"。 让孩子们从小"练就"一双盯梢的双眼,且一开始所盯的对象就是自己的父母,这种"盯梢"难道不会亵渎人类最纯洁的亲情?况且,让孩子从小就陷入成人世界的阴暗面,显然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让孩子  相似文献   

5.
以"逃学"、"离家出走"、"跳楼"相威胁,逼迫父母放弃二胎,或许只是极端个案,与个别孩子极端自我与自私的偏激性格有关。但是,独生子女尤其十来岁的孩子,对父母再生一个持排斥感带有一定的普遍性。笔者也符合单独二胎政策的条件,也曾与孩子沟通过关于生个弟弟或者妹妹的话题,孩子第一反应便是"不要"。对此,也问过一些情况类似的父母,孩子的反应基本相同。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他们害怕再添一个孩子,会分走父母乃至爷爷奶奶对自己的爱,甚至改变自己的优越处境,失去宠爱而被冷落,他们的心智还不够成熟,  相似文献   

6.
关于生育权,众说纷纭。有人说:“生育权,就是生孩子的权利。”也有人说:“丈夫不生育,哪来的生育权?”还有人说:“只有结婚才有生育权,法律不允许非婚生育。”林林总总,不一而足。生育权,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我们中的很多人在对它的认识上仍存在一些误区。误区一:生育权,就是生孩子的权利。生育权常常被字面化地理解为仅仅是生育的权利。实质上,生育权是公民依法决定是否生育子女的自由。这种自由包括两种状况:即“不生育的自由”和“生育的自由”。首先,公民能自行决定不生育并拥有为达到这一目的而采取必要措施的权利。在生育自由的状况下,…  相似文献   

7.
宏剑 《法律与生活》2014,(16):20-21
正随着国内不少省市"单独二胎"政策的放开,一些父母急于知道二胎的性别。因中国内地与香港地区对胎儿性别鉴定的法律规定不同,一条灰色产业链——"寄血验子"应运而生。"寄血验子"的灰色产业链2014年6月,家住河南省郑州市的张女士怀上了二胎。由于第一胎是个女孩,这次怀孕,张女士非常想要个男孩,这样才能凑个"好"字,儿女双全。张女士担心二胎仍是个女孩,她想到托熟人做B超鉴定胎儿性别。但一打听,得知需要怀孕16周后才能看清胎儿性别。那时,胎儿已4个月大,如果决定不要,需做引产  相似文献   

8.
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其父母们长年出外打工,而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亦符合社会发展趋势。要维护"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利,给他们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就必须重视并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即农民工们的权益保障。在分析目前社会农民工权益保障现状的基础上,积极提出保障农民工的对策,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生育权之概念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生育权的概念 就实体法而言,我国已有两部法律对所谓的生育权问题作了规定。1992年《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妇女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生育子女的权利,也有不生育的自由。2001年《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公民有生育的权利。应当注意的是,这两部法律对“生育”的界定是不一致的,前者将“生育”界定为“自由”,而后者则界定为“权利”。但不管怎样,该两部法律对生育自由或生育权的概念都没有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10.
李微敖 《政府法制》2013,(25):16-17
延宕数年的“单独二胎”(夫妻双方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可生育第二个孩子)政策,有望在近期重启,如进展顺利,将于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试行;同时,关于2015年之后全面放开“二胎”的政策也正在拟议中。  相似文献   

11.
2013年底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废止有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以及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议.这标志着,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废止劳教制度、启动“单独二胎”政策的两大重大改革决策,得到了最高立法机关的及时呼应.  相似文献   

12.
离婚自由,作为法律赋予给已婚男女的权利,在当前被一些心术不正的人用歪了,并以此达到了种种不可告人的目的。从法律手续和表面迹象去看,他们确已不是夫妻,但在现实生活中,却依然朝夕相伴,同衾共枕。这就是近年来冒出的一股浊流假离婚。离而犹婚为哪般?因假离婚的目的不同,其表现形式自然也就千差万别,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游击"计划生育,多生超生。受传统观念和封建思想的影响,某夫妻虽已生育二胎,可无奈  相似文献   

13.
本人姓王,名叫大宝。最近我遇到一件非常 难堪的事--我对门新搬来的局长家养了一条 与我重名的小狗,也叫大宝。每当他家里人一喊 "大宝大宝"的,我的心就一惊一惊的,不知是喊 狗还是喊我。 有一次,正是午饭的时候,忽听局长大声喊 "大宝",我当然不敢贸然应声,可局长喊个不停, 后来有点生气了:"大宝,你听见没有?你真听不 见还是装听不见,大宝你给我过来,大宝……" 我一想,这回大概喊我了,因为局长很少亲 自叫狗,而且为了条狗他也不会发这么大的火,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学术自由的宪法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7条规定的科学研究自由,目前被学者们诠释为文化权利或者文化权利的组成部分,而文化权利这一范畴不仅被我国宪法学者指称宪法第47条规定的自由,还被人权法学者用来解读国际人权法中的有关权利,并且具有内涵模糊、外延不确定、宪法规定与国际人权法的规定不一致的特点,弱化了科学研究自由的独立价值和功能。笔者认为,我国宪法中规定的科学研究自由,在外国宪法中多规定为学术自由或学问自由,因此可以吸收和移植域外宪法学理论关于学术自由的诠释资源,来丰富我国科学研究自由的权利内涵。遵循宪法解释学的路径,运用基本权利的客观价值秩序理论,可以架起科学研究自由通往我国高等教育制度的桥梁,以科学研究自由为宪法基石构筑我国现代大学法制,从根本上破解我国高等教育"行政化"的顽疾。  相似文献   

15.
不生育权是指权利人决定并实施不生育子女的自由,它是从生育权衍生出来的概念,也即生育权。不生育权作为一种自由权,它意味着权利主体可以自主决定不生育。尽管不少国家为增加本国人口而采取鼓励生育的政策,但各国法律都未禁止人们选择不生育。正确认识生育权并在法律上加以确认和保障,对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婚姻家庭的稳定,实现男女平等和妇女权益的保障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三孩政策的出台,公民的生育自由进一步彰显。生育权属《民法典》第一百一十条未列明的民事权利。尽管我国有婚内生育的道德传统,但自然人的生育权并非因婚姻关系而产生,夫妻之间亦无配合对方生育之法律义务,生育权不应属身份权。生育自由属人身自由范畴,故生育权在《民法典》人格权一般条款的涵摄范围之内。我国人格权益体系内部大致隐含着“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生育权→婚姻自主权→姓名权→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其他人格利益”之伦理性渐弱的类型序列。举轻以明重,生育权有必要作为具体人格权,以实现《民法典》权利谱系的完整性、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正现在,失独的家庭越来越多,双独夫妻如果不能生儿育女则会出现两个家庭都面临"无人继承香火"的困境。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不能生育的夫妻可以利用体外受精的试管婴儿技术生育属于他们的孩子。不过,如果是通过第三方代孕生育,则是为法律所禁止的。有着明确法律规定的人类辅助生育行为却也面临情与法的纠结。最近,江苏省宜兴市人民法院审理并判决了这么一个案子。  相似文献   

18.
杨学友 《检察风云》2014,(14):60-61
单独二胎政策之春风刚一吹来,尹红光就开始了筹划要个儿子的想法。与早已过了生育年龄的妻子离婚,不惜重金与年轻女子结婚。然而,当再婚妻子同样生育不能,离婚并索要赠与的房产时,法律会支持他吗?、  相似文献   

19.
《江淮法治》2015,(4):24
编者按:自国家开始实行单独二胎政策以来,不少家庭面临艰难的选择,他们不但要考虑沉重的经济压力,还要面对孩子的抵触反抗。最近,一些孩子选择逃学、离家出走、跳楼、甚至割腕自杀等极端方式阻止母亲生二胎,还有孩子让父母写下"永远第一爱你"的保证书。更有甚者,武汉的肖女士怀上二胎后,13岁的女儿百般反对,在女儿尝试用刀片割手腕后,怀孕13周零5天的肖女士不得不含泪到医院终  相似文献   

20.
一、"一人一事多案"现象(一)"一人一事多案"的典型案例李某某户口登记信访案。李某某的小女儿李某系超计划生育子女,因无计划生育部门出具的证明,无法在当地派出所办理户口登记。针对这一自然事实,李某某先后数次以派出所不履行法定职责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后经一、二审法院审理共做出判决14份、裁定11份。对于法院做出的判决和裁定,李某某又向检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