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劳动关系不仅是新型工业化和产业升级中需要探索的重大理论课题,更是新发展理念指导下共享发展成果中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本研究探讨了和谐劳动关系的意义、劳动关系调整中的政府干预、我国劳动关系治理的历史、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中政府的作用等问题,可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等提供参考。研究认为,从推进我国经济转型的实际出发,借鉴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吸取国外劳资冲突的教训,深刻认识和把握新时代劳动关系发展的规律,对于我国探索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对于中国劳动关系的研究,应立足国情,从实践走向理论,并将理论回归实践,理性、客观地分析劳动实践需要解决的深层根本性问题,从而为中国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作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从历史维度回顾我国的劳动关系研究,总结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关系管理经验,对于指导中国 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我国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对劳动关系的影响,将 1949—2021 年我 国劳动关系的研究划分为 5 个阶段,并进行分阶段的可视化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政府、企业和劳动者 3 个劳 动关系核心主体回顾每个阶段的研究主题,梳理我国劳动关系研究的演进过程。本研究提出巩固中国共产党在 劳动关系工作中的领导地位、探究政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路径、挖掘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方式等未来我国劳 动关系的主要研究命题,构建了中国情境下劳动关系的研究模型并提出了劳动关系实践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当前劳动关系研究面临发展困境,分散的多学科研究状态引发学者反思。反思的重点在于劳动关系研究领域能否构建整合式研究范式以及多学科研究视角对进一步发展劳动关系研究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关系的多学科研究状态对劳动关系研究的兴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谓的整合式研究范式不适宜劳动关系研究领域;劳动关系的多学科研究视角能够为解释、解决现实劳动与雇佣关系问题提供多样化的思路和多种规制方案,有助于劳动关系研究不断取得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劳动关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有效化解劳动关系矛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首要前提是加强劳动关系问题的观察与研究,准确把握劳动关系状况和发展趋势。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当前劳动关系矛盾已经成为我国各种社会矛盾的主体,加强劳动关系问题的观察与研究显得更加迫切而重要。观察与研究劳动关系,在客观上要求与劳动关系相关的党政、工会和学界等各方,从各自角度和立场出发,深入细致、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5.
不同国家之间的劳动关系协调模式存在着系统性差异,这种差异会逐渐走向趋同还是继续保持多样性是当代劳动关系研究的核心理论争论之一。按照这一主题,相关理论在当代的演进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包括20世纪50-80年代的趋同理论、80年代中后期到2000年左右的资本主义多样性理论、2000年以后的制度逐渐变迁理论。上述理论的争论及其历史演进对创新中国特色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特别是相关理论中对主要发达经济体劳动关系协调模式的分类和走向的预测,以及对劳动关系制度和其他经济政治制度之间互补性的强调,为我国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概念工具。  相似文献   

6.
正确认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和劳动教育的关系对于更好地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 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研究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进行溯源并对其演变历程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 探讨新时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发展方向。研究认为,不同社会背景下的教育目的具有共性,在教育方式 上均注重理论与现实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从而致力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经世致用之才。在新时代, 新技术和新产业不断发展,生产劳动有了新形式,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扩展到更多领域,升华为内涵更丰富 的劳动教育,教劳结合与劳动教育相互依托,互为支撑。  相似文献   

7.
传统理论认为劳动关系的性质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所决定的。这个论点科学地区分了人类五大社会形态的劳动关系性质。但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关系性质,不仅取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还与经济体制有关,受政治体制影响。同样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关系的表现是有所区别的。同样是私有制,在不同社会制度下,劳动关系的表现也是有所区别的。现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关系与计划经济的劳动关系的不同特点试析如下:第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生产资料归全民所有,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都归国家,劳动力不是商品,有关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重大利益问题,都由国家严格控制和具体安排,企业的行政领导人员和职工仅是分工的不同,因此在劳动关系上是同志式的互助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化时代,传统的比较产业关系理论面临难以解释现实中劳动关系的困境,许多学者尝试 突破原有理论在研究边界上的局限,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创新。本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产业关系分析框架, 构建出一个结构相对完整、可用于各国比较的综合性产业关系治理指标体系,用于计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 关系治理指数,进而评价不同国家或地区产业关系的治理状况。研究构建的这一指标体系关注包括本国政府、 外国政府、本国工会、全球工会、国际劳工组织、领导企业和非政府组织在内的参与全球劳动治理的 7 个主要 行为主体,并根据不同主体对劳动力市场进行规制的手段和方式,共设置了 7 个一级指标、19 个二级指标和 70 个三级指标。  相似文献   

9.
日本劳动关系趋向稳定 ,主要是由于日本有关劳资关系、劳动条件、保障就业、男女平等就业、劳动福利等方面的劳动法律日益健全。通过多次斗争 ,日本工会获得通过审议会等途径参与制订法律法规的权利。为保证工会参与的质量和效果 ,日本工会十分重视理论政策研究。这启示我们 :工会要积极推动有利于劳动法律、法规和政策正确形成、及时出台的科学机制 ,如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调委员会等 ;要切实加强工会理论政策研究工作 ,并大力培育优秀的工会政治家、理论家和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选取CNKI数据库以劳动关系为主题的论文作为研究样本,运用CiteSpace等科学可视化 工具,绘制中国劳动关系研究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及关键词战略图,展示该领域研究全景、发展轨迹、研究 热点和趋势。研究发现:1949—1994年,该领域主要研究多元化劳动关系时期的劳动关系发展;1995—2007年, 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成为研究的重点领域;2008—2018年,重点关注劳动者权益保障和集体协议方面的内容。 劳动关系未来研究热点是新时代背景下的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1.
和谐劳动关系治理指数作为量化劳动关系和谐程度的测量工具,是当前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 的重要内容。研究基于新时代构建新型和谐劳动关系的时代特征,结合战略劳动关系管理理论,以文献研究和 实地调研情况为依据,构建了以“合法”为深层根据的基础性和以“合情”“合理”为核心所指的提升性两个 层次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治理指数,并区分了预警型、良好型、和谐型劳动关系治理指数 概念化结果。研究建议,可以在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治理自评自测、不同企业劳动关系治理的分类和比较、企业 劳动关系治理的长期追踪与未来预测等方面运用该指数,为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劳动关系研究植根于本国历史经验、道路实践和国情社情,经过70年来五个阶段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劳动关系理论体系,即借鉴西方的劳动关系制度,但摈弃了把劳动关系看成是纯粹的经济关系、单纯用产权规则解决纠纷的思维。该理论体系认为,劳动关系中包含了政治关系,劳动关系双方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因此,劳动关系领域的矛盾,是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具体利益差别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由此形成了国家主导的中国劳动关系治理体系的"四梁八柱"。当前,劳动力市场结构发生了基础性转变,经济发展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各种新就业形态不断涌现,这些变化必然会带来劳动关系的变化和劳动关系研究的新议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网约用工模式越来越普遍,我国涉网约工劳动争议日益凸显,已成为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的突出新问题之一。网约用工因其保留了一定的劳动关系特征,又与劳务关系、承揽关系等民事法律关系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加上相关法律法规滞后和电子证据适用较难,以及网约工群体的规模性和劳动方式的相似性等原因,使涉网约工劳动争议与传统劳动争议相比,具有争议焦点新、涉案主体多、争议解决难、社会影响大等典型特征。为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和数字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本研究建议:各级党政、互联网平台及关联用工企业、相关行业协会、网约工及工会组织共同参与,科学合理化解矛盾,形成共建共享共治、高效化解相关劳动争议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4.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关系理论研究的回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之际,回顾劳动关系理论研究,经历了初始研究、沉寂后重肩和进一步发展的过程.初步形成了在方法和内容方面有所区别的诸种论说,包括注重劳权-劳动者的理论演绎说、注重产权-公民劳动者的实证归纳说、注重国别特色的境外理论-实证说、多学科视角的多种国内劳动关系论说等.在此基础上,启发我们对现阶段中国的劳动关系特征有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