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最近,日本的"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借口摆脱所谓"自虐史观",攻击战后日本"和平宪法",主导编写了歪曲历史事实,美化侵略战争、推崇封闭式民族主义的2002年度初中历史教科书,而日本文部科学省竟不顾亚洲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强烈抗议和反对,批准放行这部教科书,这不能不引起日本各界有识之士的忧虑和亚洲各国人民的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2.
坦途 《当代韩国》2005,(2):19-22
问:许多人关心的问题是:你们为什么要编写这样一本书?是不是针对日本右翼的历史教科书呢?答:我想说的是:针对日本右翼历史教科书对历史的歪曲,是我们的目的之一,但还不是全部。编写这本书的动议,是从2002年提出来的,当时,中韩日三国学者与民间团体针对2001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审定的扶桑社《新历史教科书》进行了批判,召开了“东亚和平论坛”。在论坛上,有的学者提出了编写共同历史读本的倡议,日本和韩国将其称为“副教材”,即参考教材。当时大家认为,不仅要批判右翼的教科书,更重要的是应有对学生进行正确历史教育的教材。既然缺少这样的教材,…  相似文献   

3.
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此次右翼学者"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编撰的中学历史教科书送审稿被日本政府审定通过,在日本国内外激起了第三次"教科书问题"波澜.围绕"教科书问题"的斗争将继续,并对日本政治与外交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一 引起韩日间纠纷的“新历史教科书” 日本“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成员撰写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以下简称“新历史教科书”),通过日本文部科学省审查(2001年3月30日)已经过去一个半月了,这段期间,韩国强烈谴责严重歪曲韩国历史的“新历史教科书”,舆论界也向韩国政府施加压力。韩国政府终于在5月8日向日本政府递交了要求重新修改“新历史教科书”的备忘录,即修改“新历史教科书”中的25项内容和已有的7种教科书中的10项内容。  相似文献   

5.
关于半个多世纪前印度尼西亚“9·30运动”的真相,至今还有许多谜团未解。1965年,时任印度尼西亚战略后备司令部司令苏哈托,以“发动武装叛乱,阴谋夺取国家政权”等罪名,宣布取缔印度尼西亚共产党,逮捕并枪杀印尼共产党所有领导人,并残暴杀害印尼共产党员及其追随者,制造了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历史上骇人听闻的大屠杀惨案。苏哈托下台和去世后,印度尼西亚国内外的法律专家、人权组织和历史学者对这一事件展开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但由于当事人和知情者多已过世,相关的历史档案已被销毁,这一努力至今没有获得实质性成果。2019年印尼总统大选在即,印度尼西亚一些右翼政党和伊斯兰教极端派势力制造“印尼共产党东山再起”等谣言,作为攻击佐科总统的手段。“9·30运动”与印尼共产党问题已成为右翼政党在2019年大选中的政治筹码。  相似文献   

6.
一序言 继2001年之后,2005年又出现了日本历史教科书风波.2001年的风波,是因为由日本的右翼分子国粹主义者组织的"重新编写历史教科书会"(以下简称"重编会")编写的扶桑社版中学日本史教科书通过了日本文部科学省的审核而引发的.尽管在通过审核过程中有略微的修正,但教科书里的内容还是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7.
1.日本义务教育中,经检查认证的教科书对历史的歪曲 在日本,中学教育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如果韩国的历史在中学用历史教科书中被歪曲的话,就意味着日本未来的全体国民将会受到被歪曲了的韩国历史的教育。 日本对中学用历史教科书,实行文部科学省的检查认证制度。过去曾有过7种日本历史教科书,加上这次由所谓“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编撰,扶桑社发行的1种,共有8种教科书。这8种教科书  相似文献   

8.
在抗日战争过去半个世纪之后的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年头,在日本政府未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罪行作彻底清算之际,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却日趋嚣张,不断向世界上爱好和平的人民发起挑衅。几年来,改宪的争论、新防卫指针的制定、历史教科书问题、政府高官的靖国神社参拜、海外派兵法等等,一幕接着一幕,不得不令人们睁大眼睛:日本究竟要干什么?日本将往何处去?特别是曾经饱受日本侵略者铁蹄践踏之苦的中国人民自然对这些事件更加敏感。我们要捍卫和平,发展中日友好,应该对这些事件有一个清楚正确的认识。2001年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在中日、韩日之间乃至亚洲和世界上再次引起轩然  相似文献   

9.
复辟前期的右翼和左翼拿破仑一世1814年6月4日逊位,被大革命推翻的波旁王族(长支)在反法同盟的支持下随即登基,王政复辟,路易十六于1793年1月21日被处死后,保王党人将他8岁的次子“圣堂的遗孤”尊作“路易十七”,以示波旁王朝的统治并未中断。1795年,“路易十七”死于狱中,其叔父普罗旺斯伯爵继承虚设的王位,自封为“路易十八”(LouisXVIII,1755—1824)。此人1791年流亡国外,发表反革命宣言,公开请求欧洲其他君主干涉大革命。他长期旅居普鲁土、英国和俄国,推动保王党人的事业,并曾致函第一执政波拿巴将军要求准许他回…  相似文献   

10.
玄理 《德国研究》2023,(5):25-44+152-153
在新冠疫情危机和气候危机背景下,通过建构科学框架叙事“去合法化”主流科学真相已成为当前右翼民粹主义政治传播和动员策略的重要特征。本文基于架构视角从诊断型架构、处方型架构和动机型架构三个方面对右翼民粹主义的科学叙事进行分析。在诊断型架构方面,民粹主义者对精英进行道德审判,从目的可疑性和行为伪善性两个层面揭露精英的“道德低劣性”。在处方型架构方面,民粹主义者借助于呼吁常识、科学化包装和建构阴谋论等手段建构新的科学“反知识”框架,向人民展示民粹主义版本的另类事实对于主流科学知识的可替代性。在动机型架构方面,民粹主义者通过煽动对精英和主流科学的恐惧和愤怒情绪,使民众更有动机根据自身身份认同和情感直觉对科学信息进行解读和传播。最后,本文以德国选择党的气候科学架构作为案例,探析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如何利用气候科学框架挑战主流气候科学和政治精英,以实现自身政治诉求。对右翼民粹主义科学架构的研究,有助于为研判当前西方政治极化的发展新趋势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日本战后的民族主义文学表现在对侵略战争的认知态度、对日本战败的屈辱感受和右翼民族主义的复兴。日本“战后派”的作品很少反省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责任,相反还存在有意无意弱化甚至掩盖战争“侵略本质”的倾向。以林房雄为代表的右翼作家变本加厉,民族主义思想走向极端化和系统化。随着20世纪60、70年代的经济恢复和高速发展,日本当代文坛“集体失忆”,将目光转向个人内心的不安和日常生活,形成“反抗战后”的文学潮流。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石原慎太郎为代表的极右作家,强调民族精神,美化侵略战争,谋求世界霸权。战后日本文学民族主义的根底是日本民族优越论。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日本在对其战争责任的态度问题上不断与亚洲其它国家发生冲突。日本国内的右翼分子不断制造事端,企图否认日本在第二次大战中对邻国所犯下的罪行。历史教科书、官方参拜靖国神社以及最近的“慰安妇”问题,成为亚洲人民关注的热点。2003年1月14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就任以来第三次参拜了靖国神社,他已于2001年8月13日和2002年4月21日两次参拜,遭到了国内外舆论的强烈反对。这一次,在包括亚洲人民的强烈谴责声中,小泉仍然我行我素,并且声称以后要年年参拜。这更使问题的争议达到了白炽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历史认识问题日益成为日本与邻国关系紧张、国民感情大滑坡的重要原因。右翼势力参拜靖国神社、制造历史教科书事件、发表泯灭人类良知的奇谈怪论,刺激当年受害的邻国作出强烈反应,引起外交抗议或民众示威,对东北亚区域自由贸易共同体的建立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产生消极影响。若追根溯源,右翼势力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言行,与天皇裕仁的《终战诏书》及其衍生物"终战史观"关联密切。诏书的发表,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战败前夕美国与日本相互博弈的结果。总之,日本右翼势力历史认识问题缘起复杂,需要多角度的分析,把握其实质。  相似文献   

14.
目前,历史问题成为韩国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其热点集中在日本“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以下简称“编纂会”)所编撰的中学社会和历史教科书上。自从1982年“教科书问题”出现以来,这一问题曾经反复出现过,但这次的“21世纪版”却带有与以前完全不同的倾向。自1998年签订了“韩日伙伴关系共同宣言”以来,两国的关系一度出现过逐渐好转的局面,但是,现在的韩日关系却面临着重大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5.
热点     
《新民周刊》2017,(35):76-77
全运会翻开“全民运动会”新篇章 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于8月27-9月8日在天津举办。在8月27日晚的天津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宣布运动会开幕,标志着四年一届的中国体育盛会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16.
郑若麟 《新民周刊》2015,(14):54-59
无论来自左翼还是右翼,萨科齐的“政敌们”都在继续联手用司法武器对准萨科齐万炮齐轰。事实上萨科齐下台后司法问题不断,从某种角度而言。也确实因为法国政坛内部有不少人希望通过司法手段打碎萨科齐的“总统梦”。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第四届国家杜马选举的结果,“统一俄罗斯”党独占鳌头,俄共遭到严重挫折,自由民主党得票率上升,“祖国”竞选联盟异军突起,“右翼力量联盟”和“亚博卢”惨败。杜马选举的结局为普京在2004年总统选举中争取连任铺平了道路,朝着普京设想的由两三个或四个政党参加的多党制迈出了重要一步,为建立以议会多数党为依托的政府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8.
去年12月19日俄罗斯举行了第三届杜马选举,12月29日俄中央选举委员会公布了最终选举结果。按政党比例制进行的联邦选区总共选出225名代表。单席位选区选出216名代表。车臣选区因战争未举行选举,另有8个选区没有一位候选人达到法定选票而代表席位空缺。在政党比例制选举中,俄共得票24.29%,获67个席位,“团结”联盟得票23.32%,获64个席位,“祖国—全俄罗斯”得票13.33%,获37个席位,“右翼力量”联盟得票8.52%,获24个席位,日里诺夫斯基联盟得票5.98%,获17个席位,“亚博卢”得票5.93%,获得16个席位。其他党派和竞选联盟均未达到进入杜马的5%的门槛线。  相似文献   

19.
王若翰 《新民周刊》2012,(16):34-36
层出不穷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日新月异的科技"帮凶",这一切的根源,到底在于我国相关法律的缺失,还是无良商家利欲熏心,置法律与不顾,抑或是其他环节出现了问题?  相似文献   

20.
去年以来俄罗斯政坛风起云涌,波澜迭起。一系列的变化令人眼花缭乱,而且大大地出乎人们的意料。普里马科夫出任总理以后正当俄罗斯社会稳定,经济形势渐趋好转之际,突然被名不见经传的普京取代。接着车臣战火又起,俄罗斯投入了反恐怖行动,普京因此大得人心。随后是紧锣密鼓的议会大选,本以为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与普里马科夫联手可在杜马中名列榜首,结果被普京支持的绍伊古的“团结联盟”甩在后面,“卢普”的“祖国——全俄罗斯运动”只得了第三。千年之交还有不到半年即将卸任的叶利钦又突然提前辞职。然后是普里马科夫退而求其次,打算谋个议长职位,估计不成问题,谁料表决结果谢列兹尼奥夫又获连任,据说这是当局和右翼联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