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担保物权兼具物权性和债权性,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财产权,物权的成分多一些,债权的特征少一些。我国《物权法》担保物权编强调了其物权性。未来我国民法典中,可以借鉴《德国民法典》而有所创新,将债的所有的担保方式统一作为一编而规定在总则中,形成统一的债的担保制度。  相似文献   

2.
物权法,广义上说,是关于物的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以及保护的法律规范。狭义上说,物权法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简称《物权法》。在这里说的物权法就是狭义上说的《物权法》。该法的起草工作始于1993年,于2007年3月16日通过,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为了实施好《物权法》,我们必须做好实施的准备工作,特别是要抓好如下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3.
物上担保也称为担保物权,既是债的担保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物权法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中外民法关于物上担保立法的分析,结合我国的现状,提出正在制定的物权法应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物上担保体系,并对物上担保的竞合进行分析,设计了解决方案,对物权立法和民事审判实践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物权法》的出台,明确了动产所有权转移、共有物以及担保物权制度,必将对我国船舶抵押登记制度的完善产生重要影响。在船舶登记工作实践中应当适应《物权法》对船舶抵押登记工作的新要求,保障船舶抵押登记有关各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物权法》的第一要务是保护财产权,结合《物权法》相关规定分析不动产物权权利的预先保护、物权权利本身的保护、权利的续期保护以及物权保护方式。而对物权人权利的一体保护、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化、担保制度的完善和善意取得制度的初步确立则从不同方面激励财富的创造,体现了《物权法》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我国《物权法》从整体上来看是一部成功的立法,但也有一些值得推敲的问题.《物权法》关于担保物权的种类,仍然沿袭了《担保法》的规定只规定了三种具体的担保物权,所规定的担保物权类型明显偏少.《物权法》在抵押权、质权的设立上原则的规定欠缺逻辑上的自恰性,而且容易导致体系冲突,影响法律适用上的安定性.另外,在抵押人与出质人处分抵押物和抵押权顺位的规定上,也都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7.
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中地位举足轻重,努力发展中小企业意义重大,然而长期以来,融资难成了制约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瓶颈。《物权法》的颁布,有望使该问题得到缓解。较之《担保法》,我国《物权法》在用益物权法律制度和担保物权法律制度方面都有较多的创新之处,诸如矿业权、承包经营权、担保物权等方面的创新规定对我们去探寻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同一标的物上存有多个担保物权时,就会出现担保物权的竞存。关于如何解决担保物权竞存的效力冲突问题,现有的《物权法》、《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对此规范有限,有些规定本身存在自相矛盾之处。为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有必要将以同种典型动产担保物权为核心,探讨其发生竞存时的顺位关系,以期能对我国的司法实践有些许裨益。  相似文献   

9.
拟定中的民法典物权编的编制体例应与《民法总则》相协调,现行《物权法》中的"编"应降级为"章"、"章"降级为"节"。物权编的第一章宜更名为"通则",第二章的内容应并入第一章;第三章的内容除关于物权请求权的规定宜调整到通则部分外,其余规定应予删除。所有权部分除应完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共有、相邻关系的规则外,重点应在所有权取得的特别规定中补充先占、添附、动产取得时效、货币与有价证券所有权的得丧规则等。用益物权部分除适当修改农业用地承包经营权等的规则外,应重点增补居住权、海域使用权、典权等用益物权类型;担保物权部分应完善担保的一般规则,增加担保财产的范围,对流质条款的效力有限开禁;占有部分应增加关于占有的种类、占有的状态推定和权利推定等规则,提高对善意占有人利益保护的力度。  相似文献   

10.
《物权法》规定之建设用地分层利用制度存有诸多缺憾。其应以《物权法》规定之建设用地使用权为依托,对"物"之适用范围作扩张解释,按其必要范围和利用空间将建设用地使用权之外的分层空间范围纳入利用范围;在《物权法》用益物权编"一般规定"中增设"用益物权分层使用权",对包括建设用地使用权在内的各种用益物权之分层利用情形进行原则性规定,然后在建设用地使用权项下确立分层建设用地使用权概念,以统摄建设用地空中使用权和建设用地中使用权的分层利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物权法的物权定义成功与不足并存,物权定义中无须强调排他性。物权的排他性来源于物权本质的"对人关系说",可实际上"对人关系说"是从权利角度对物权的分析,对人关系是权利的通性。从实证上看,物权成立上的排他性是物权支配性的当然结果;排斥他人干涉的排他性不是物权才独有的特性,并且物权效力上的排他性是侵权法保障功能的反射效果,物权效力的排他并不意味着物权相对人普遍义务的承担。  相似文献   

12.
产权的转型与转型中的产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公有产权是非市场型产权,传统公有产权的转型就是由非市场型产权向市场型产权的转变。产权分化是现代产权运动的基本趋势,现代企业制度是产权分化的产物,它既是对私有制的扬弃,又是向公有产权过渡的条件。法人财产权是现代产权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现代企业制度具有多重内涵和属性,通常指的是其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一般特征。现代企业制度并不直接等于公有制,要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还需要把公有制的内涵与股份制这种形式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物权法》颁行以来,我国公私财产平等保护原则的落实并不充分。现行宪法中"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是指国有和集体财产中的公共财产;宪法所确认的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国家对某些自然资源和特定行业或领域的所有权或经营管理权的独占。完善我国公私财产平等保护的制度建设,需要从调整相关宪法规范的表述方式、区分国有财产中经营性财产与公共财产和建立政府对公私财产的平等保护机制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4.
《物权法》规定“国家所有及全民所有”,是指国家所有权是全民所有制财产的一部分,但不能理解为只有国家所有权才能表现全民所有制。国家所有权具有公权利性质,物权法对国家所有权和其他所有权实行平等保护的原则,不等于这些权利具有同等性质。物权法有关公法人以及国家投资的企业法人财产权以及国家投资人地位的规定,违背物权法定原则。相关规则逻辑混乱、互不衔接,且明显背离实际生活,是一种历史倒退。  相似文献   

15.
不动产领域的物权登记规则主要存在登记生效与登记对抗两种模式.登记对抗主义为特定历史背景下物权变动模式的选择,本身包含着理论上的逻辑缺陷;登记对抗模式则具备稳定性和可操作性.我国目前所采纳的混合模式不利于民法体系的构建,登记生效主义更加适合我国经济与法律现状.  相似文献   

16.
所有权不仅是物权法,而且是整个民法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今年两会通过的物权法中明确提示了所有权的积极权能,符合传统的民法理念,但却未提示所有权的消极权能,明显存在概念不全面,内涵不明确的缺陷。消极全能是所有权绝对权、支配权的国有属性。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刑法学界对没收财产刑的实质内容长期缺乏清晰认识,这源于对其所剥夺的"财产"未能有深入认识。在法律上,财产的本质是财产性权利,财产是物的上位概念。我国刑法规定的没收财产刑,实质是对犯罪人的私有财产权的剥夺,而非仅仅是对特定之物的剥夺。只有深入了解到这一点,才能理解没收财产刑超出了刑罚的正当化根基范围,因而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所摈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法律对限制知识产权滥用行为规定入手,用实证和比较的方法分析认为,法律对知识的限制体现了国家的干预,知识产权制度不但是对个人利益的保护,同时也是对社会利益的保护,知识产权不是单纯的私权,而是公化私权.  相似文献   

19.
20.
公共物品的传统定义存在缺陷 ,应该从交易成本入手来界定公共物品的概念。在公共物品的资源配置领域不存在无限制的公共产权 ,私有产权事实上是解决公共物品资源配置问题的基础。政府在公共物品提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政府不可能是所有公共物品最佳或唯一的提供者。合理界定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范围必须尊重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自由交易的权利和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