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批评如搓背     
凡事都是对立的 ,有阳必有阴 ,有增必有减。人的皮肤亦如是 ,既需要搽脂抹粉 ,也需要去污脱垢。用在教育上 ,搽脂抹粉好比鼓励、表扬 ,而去污脱垢好比批评、鞭策。前者令人愉快 ,后者让人难受 ,前者可使人心花怒放 ,后者则使人耳热心跳。但不管主观感觉如何 ,二者都是客观需要 ,尤其是后者 ,因阻力大 ,接受起来相当难 ,所以在实际中问题也多 ,于是就更受关注。前度时期 ,由于主客观种种原因 ,我们党内怕得罪人的好人主义泛滥 ,大家见面都说好听话 ,顺耳话 ,恭维话 ,严肃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之声很少听到。于是就惯坏或宠坏了一批干部 ,当然同时…  相似文献   

2.
会议须精简     
会多、话长之风,是形式主义在作怪,是作风不实的具体体现。其实,早在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曾批评过党内存在的这种现象,“会是常常从早上开到晚上,没有话讲的人也要讲一顿,不讲好像对人不起”。该开的会要开,贵在简;该讲的话要讲,贵在精。开短会、讲短话目的是少说多做,省出时间来多抓落实、多办实事。毛主席不开长会,文章短而精,讲话也很精练,也影响了一个时代。上世纪50年代,主席去天津给干部做报告,天津市委书记解学恭主持,  相似文献   

3.
公司发展需要招一批人才.通过人力资源部的前期查阅资料、初试.最后定下20人由董事长面试.因为时间安排紧.只给每位20分钟。进来的人.确实是有备而来,都准备了很多资料、荣誉证书.可是董事长不看这些.只听他们介绍.可是他们大多讲了3分钟.都不知道是在讲什么。于是董事长传出话.后面进来的人只给3分钟.讲明白公司为什么要聘你....  相似文献   

4.
“良药苦口利于病”的道理大多数人都懂,但吃苦药、皱眉头的人也不在少数。于是,聪明的制药人便想出一个好办法;结苦药外加一层“糖衣”。这样一来,情况就不同了,许多人生了病就出较愿意服用“糖衣片”了。“糖衣现象”表明了一种心理,自然使人联想到,领导者应该如何运用批评方式?帮助下属改正错误,指导他们成长,是领导者的工作内容之一,但不少领导者在做这项工作时并不顺利。有的领导者说,我一片好心,说他几句,他就不舒服了。而被批评者则说,批评是件好事;但他怎能用这样的态度对待我。双方都在感叹,不否认都是“好心”,…  相似文献   

5.
适逢“三讲”教育进入自我剖析,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阶段.所谓批评与自我批评,实际上就是在“思己过”、“论他非”.不过这个过程很痛苦,因为在给自己去污擦垢的同时还要给别人抹抹身子,弄得不好得罪人不说,还会丢掉乌纱.因而一些人往往采用明哲保身的中庸之道,即对自己避重就轻,对别人轻描淡写,但求无惊无险,皆大欢喜.  相似文献   

6.
姬建民 《党建》2010,(4):50-50
有位朋友在闲聊时说,现在干部任用上存在一种“洗碗效应”,好比大家一起吃饭,有的人吃完一抹嘴就走了,有的人等着洗碗。长期洗碗的人,打破碗的几率势必高些,就会经常受到斥责,不洗碗的人反倒没有错误。  相似文献   

7.
“省里的干部进村讲全国的机遇,县里的干部进村讲全国的机遇,乡里的干部进村也讲全国的机遇,机遇讲了一遍又一遍,可我们村的机遇是什么,在哪里?我们家怎样抓机遇,干什么?我还是一盆浆糊。”一位农民如是批评那些把“机遇”当作空话、套话讲的干部。党中央将我们国家面临的发展机遇明明白白告诉了全党。全党同志和各级干部当然要弄清楚,要向全国人民作宣传。但这不是各级领导机关和干部工作的全部,更不是工作的目的。各级领导机关和干部的任务是要将全国、全省的机遇告诉群众,但更要在全国、全省的发展机遇中寻找本县、本乡、本村…  相似文献   

8.
在省级“三讲”教育即将结束的时候,我想就人们普遍关心的干部选拔任用问题讲五点意见。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干部工作的紧迫性和责任感干部问题历来为我党重视和关注。正是由于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在经受各种考验中不断得到提高的干部队伍,才使党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始终保持着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毛泽东同志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邓小平同志反复讲,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关键在人。江泽民…  相似文献   

9.
组织部门应加强对干部的批评教育工作李萍一现行干部管理工作中在对干部的批评教育方面往往不能令人满意,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从上级领导看,虽然平时也对下级干部进行某些批评教育,但这种批评教育是随机性的,对象不普遍,尺度不统一,难免挂一漏万,抓了芝麻,...  相似文献   

10.
县级“三讲”已普遍展开,这是我们党的建设中的一宗大事;一个县几十万人口,就有几十万双眼睛在看着我们的县级干部呵! 其一 不讲不得了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一位已经参加过“三讲”的厅级干部对我谈体会,他说:深深感到不讲不得了,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确已相当严重;搞好“三讲”,思想上重重地敲打一下,就有望挽救一大批干部。  相似文献   

11.
正批评和赞扬都是人类交流沟通的重要方法。批评效用最大化,是指达到批评目的,发挥批评功能,促使事物朝正向发展。在现实中,往往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敢于提批评意见的人,因为得罪领导、同事而被孤立;善于"吹喇叭"、"抬轿子"的人,却能得到领导的赏识和同事的支持。就好比举报腐败的人遭受打击,腐败者却能逍遥法外一样。因此,发挥批评效用最大化的一个基本的理论前提是批评者和被批评者都具有较高的党性修养,出发  相似文献   

12.
姬建民 《党课》2010,(9):128-128
现在干部任用上存在一种“洗碗效应”,好比大家一起吃饭,有的人吃完—抹嘴就走了,有的人等着冼碗。长期洗碗的人,打破碗的几率势必高些,就会经常受到斥责,不洗碗的人反倒没有错误。某地有位干部,作风扎实,一身正气,对集体决策执行坚决,尤其是不怕“刺头”,敢于碰硬,结果在工作中得罪了不少人,还使一些企图出租权力的“同僚”对他“有看法”。  相似文献   

13.
常听到有老百姓说,中央的政策都很好,就是让有些干部把政策给念歪了,把好话给讲糟了,把好事给办砸了。为什么老百姓喜欢党的政策,不喜欢党的一些干部呢?究其根本,是干部作风出了毛病。因为作风问题,我们误了不少工作,丢了不少群众,坏了一批干部,党群、干群关系受到了破坏,影响了党的事业。  相似文献   

14.
殷铖军 《党课》2007,(3):127-127
时下,一些领导干部在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时,几乎无一例外地指出“学习不够认真”、“学习系统性不强”、“工作一庀就忘记了学习”,等等。于是,学习问题堂而皇之地挂在了嘴上、写在了纸上。如此批评与自我批评,自然谁都不会放在心上,大家嘻嘻哈哈的也就过去了。明明是豆大的“麻子”,却被当成可爱的“酒窝”!民主生活会也就因塞了“学习”这个筐,而最终“一笑泯千愁”,踏踏实实走了一回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过场。  相似文献   

15.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是我党的优良传统 ,是党清除自身机体上的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 ,保持强大生机活力的有力武器 ,也是当前党的干部开展“三讲”活动的保障。然而 ,一个时期以来 ,我们党内批评的空气逐渐淡薄了 ,不但在会议上面对面的批评在不少单位已基本销声匿迹 ,甚至在党的生活会上 ,自我批评也变成了“自我表扬”、“自我开脱”和“自我逃避”。在新闻传媒上 ,点名批评也越来越难 ,于是报刊批评中出现了“隐名匿姓式”、“隔靴搔痒式”、“避重就轻式”等新名堂。难怪不少群众感叹“批评的失落和退化”。批评何以“失落”和“退化”…  相似文献   

16.
要长期以来,干部工作多强调慎重稳妥,而不大算经济帐。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干部工作只要不出差错、不出问题就行,至于效率的高低似乎无关紧要。这样看待干部工作显然不够全面。干部工作是党的重要工作,当然要慎重稳妥,不能出问题,但这还不够。任何一项工作都要讲效率,干部工作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批评和自我批评必须坚持实事求是,讲党性不讲私情、讲真理不讲面子。"这告诫广大党员干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必须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利器",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一种责任。与大家分享一则"晏子逐高缭"的故事。高缭在晏子手下做官,晏子将其辞退,随从的官员们向晏子提出劝阻:"高缭已跟你做了三年的工作,一直没有给他一个职位,而且还要辞退他,不合道义啊。"晏子说:"我是一个狭窄浅薄的人,要大家都用礼义廉耻四个方面来辅助才能稳固,才能立国。到现在为止,  相似文献   

18.
“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这句话在整顿机关工作作风中用得不少,批评得也对。但进一步思考,现实中固然存在“不给好处不办事”,但也不乏“给了好处就办事”的现象。 “不给好处不办事”该批,而“给了好处就办事”且办得巴巴实实,该不该批?答案恐怕就不那么一致了。 在我看来,“给了好处就办事”与“不给好处不办事”在本质上并无二致——都属腐败行为,都属该批该查之列。不同在于,一个是“不拿钱财不办事,拿了乱办事”,一个是“既收钱财又办事”;前者易使人愤愤然,而  相似文献   

19.
政坛好声音     
<正>"我们过去反对干部‘乱作为’,现在既要反对‘不作为’,也要反对‘假作为’。有些干部在表面上把袖子撸起来了,身子也扑下去了,开过会、讲过话、发过文、批过示,就算干完工作了。看似每个流程都有了,实际上是一种‘摆拍’行为。这是一种‘假作为’现象,是‘撸起袖子不干活’。还有一种干部,哼着小曲喝着酒,等着‘船到码头车到站’,这种干部经常讲的是‘不退则进’。我们要反对这种‘摆拍式’的‘假作为’干部、混日子的‘不作为’干部。"  相似文献   

20.
批评是一门相当难以把握的艺术,就像在别人身上动手术,稍有偏差就会伤人;好比一颗火种,烧得恰到火候和恰到时候,可以点燃部属前进的火焰,而烧得过轻过重或过早过迟,也很可能引爆部属的怨恨和怒火,甚至导致强烈的对立情绪。批评是一门艺术,可总有些人将其视为一件随意或任意的事情,天生好训人似的,见人就训,张口就训,而且训起来总是“吹胡子瞪眼”,暴跳如雷,把人骂得体无完肤,这样的“批评”效果肯定很差不说,还常常会引起关系的紧张和工作的被动。要避免此类局面的出现,从一个方面说,需要掌握一些批评的艺术,比如弄清问题的真相后再批评、选择合适的时机、区别不同的对象、先表扬后批评、主动承担责任、用勉励的口吻做结束语等;从另一个方面说,需要克服一些导致批评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毛病,诸如——1.暴跳如雷。批评并不一定非要发怒不可。看到部属犯了错误,工作受了损失,你心中着急,肚里有气是可以理解的,可上来就劈头盖脸地发泄一通,一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