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颜色革命"与美俄角逐独联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3年底到2005年以来,“颜色革命”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在独联体地区延伸。格鲁吉亚、乌克兰和吉尔吉斯斯坦政权在“玫瑰革命”、“橙色革命”、“郁金香革命”中相继更迭。美国及其他西方大国继上个世纪和平演变并西化苏联和东欧后,对转型中的前苏联国家展开了新一轮的“民主”攻势,试图通过“再西化”进程分化独联体,孤立和遏制俄罗斯。遍地燃烧的“颜色革命”,加剧了美俄在独联体地区的争夺,加速了独联体走向分化。  相似文献   

2.
导致独联体国家颜色革命的原因纷繁复杂,其中独联体国家内部文化冲突、独联体国家忽视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打造国家文化软实力、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文化渗透和意识形态入侵等是导致独联体国家爆发颜色革命的文化因素。当前世界各国特别重视文化安全和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我国应吸取导致独联体国家颜色革命的文化因素的教训,加强民族文化、文化安全建设和国际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2005年4月25日,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国际观察》编辑部和《文汇报》海外部联合举办了“颜色革命”与“国际关系”研讨会。与会专家从全球化进程、国际关系体系大变迁的背景和大国关系的角度,对在独联体地区发生的“颜色革命”问题进行了探讨。各位专家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现将他们的主要观点摘录如下:一、全球化背景与“颜色革命”黄仁伟(上海社科院副院长):如果把“颜色革命”与东欧地区和中东等地区的类似革命联系起来观察,我们至少可以发现两者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点:其一,它们都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发生的,外…  相似文献   

4.
吉尔吉斯斯坦变局表明,独联体内部的新一轮“民主化”浪潮继续上涨。这是继苏联解体之后,原苏联国家确立新国家身份的延续。如果说,苏联解体解决了这些国家“离开谁”的问题,那么“色彩革命”则将解决“靠近谁”的问题。这一进程不可避免地会对独联体产生重要冲击。一系列“色彩革命”之后,格鲁吉亚、乌克兰等独联体“民主先锋”的角色、立场将发生重要变化,独联体内部因“民主化”问题而引发的矛盾将进一步凸显,俄罗斯在独联体的威信可能继续下降,独联体未来发展前景堪忧。  相似文献   

5.
"颜色革命"后欧亚地区形势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卷原苏联欧亚地区的"颜色革命"对该地区国际关系特别是大国关系的影响深远.最突出的表现是,它进一步改变了欧亚地区地缘政治版图及其区域分野,"后苏联空间"作为一个地缘政治整体正在被打破并被重新分割组合,独联体的前途和命运受到严峻挑战.而在中亚地区,"颜色革命"推动了大国关系的重新平衡.  相似文献   

6.
独联体对俄罗斯而言,具有战略屏障和战略借重的双重作用,也是俄国家振兴的依托条件之一。但因俄独联体政策有诸多失当、新独立国家自主意识增强,以及美国和西方采取诱压结合的方式分化独联体,目前独联体处于四分五裂中,俄与独联体其他成员国间关系总体呈纷争多于合作态势。经历了各式“颜色革命”的独联体未来内部矛盾还将扩大,俄与美国及西方在争夺后苏联战略空间的较量中谁是最后的赢家,尚需观察。  相似文献   

7.
“颜色革命”除了给相关国家政局造成不稳定外,还给整个独联体带来冲击。它动摇了独联体的生存根基,加剧了俄美在该地区的争夺,从而使地区局势产生动荡。由于历史上形成的独联体成员国之间难以割断的经济联系、相互依赖的政治与安全关系以及共同的文化价值观念等因素,独联体仍有生存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古阿姆"集团是独联体框架内以乌克兰为首且横跨独联体三个地域(中亚、高加索、欧洲地区)的地区组织.该组织曾一度偃旗息鼓,但自独联体发生"颜色"革命以来,在美国的扶持下重整旗鼓,并于2006年5月23日更名为"民主和经济发展组织--古阿姆".该集团的重新崛起加速了独联体地区的地缘政治分化进程和经济非一体化进程,并催生俄罗斯新的独联体政策.  相似文献   

9.
"古阿姆"集团是独联体框架内以乌克兰为首且横跨独联体3个地域(中亚、高加索、欧洲地区)的地区组织.该组织曾一度偃旗息鼓,但自独联体内发生"颜色革命"以来,它在美国的扶持下重整旗鼓,异常活跃,并于2006年5月23日更名为"民主和经济发展组织--古阿姆".  相似文献   

10.
“颜色革命”后中亚形势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色革命”是一个复杂的综合过程,影响广泛。它除了给相关国家造成形势动荡外,还给整个独联体地区带来不小的冲击,对中亚地区的影响最突出。过去的一年,先发生吉尔吉斯斯坦的“郁金香革命”,继而是乌兹别克斯坦安集延市的流血骚乱,再是阿塞拜疆的未遂政变,可谓是“急风骤雨,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如何应对外国非政府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政府不断出台越来越背离西方民主观念和模式的治国之策,其强国理念和权力布局更引发了西方的极度不满和遏制。因此,外国非政府组织特别是西方倡议型非政府组织也加紧活动,推进俄罗斯“民主化”。它们倡导的民主自由价值理念冲击着俄罗斯原有的价值体系,对俄罗斯政府形成愈来愈大的压力;与此同时,格鲁吉亚和乌克兰等独联体地区的“颜色革命”也引起了俄罗斯政府对外国非政府组织的警觉。面对此种情势,俄罗斯采取了一系列积极应对之策,规范非政府组织的活动。  相似文献   

12.
解读“颜色革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颜色革命”的由来与特征2003年11月2日格鲁吉亚国会大选结束后,反对党领导人萨卡什维利因不满选举结果,带领数千抗议者手持玫瑰走上街头,要求时任总统谢瓦尔德纳泽下台,被媒体称之为“玫瑰革命”。自此拉开了独联体国家和中亚地区“颜色革命”的序幕。一年之后,乌克兰爆发了“橙色革命”。近10万反对派支持者带着橙色栗子花作标志,在首都基辅举行抗议活动,谴责总统选举舞弊。2004年12月31日,乌克兰总理亚努科维奇被迫宣布辞职,反对党领导人尤先科当选为新一届总统。2005年3月,吉尔吉斯斯坦反对党指责政府在议会选举中有重大舞弊现象,…  相似文献   

13.
美国在独联体地区策动"颜色革命"体现了三重利益诉求追求"绝对安全"、"扩展民主"和攫取区域内的油气控制权."颜色革命"直接导致俄罗斯对"变色国家"的影响力急剧下降,俄罗斯也成为美国策动新的"颜色革命"的潜在目标.俄罗斯与中亚国家已将上海合作组织视为抵御"颜色革命"的主要平台.中俄两国开始站在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高度来看待"颜色革命"问题.  相似文献   

14.
2003年以来,格鲁吉亚、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先后爆发了以"民主"为口号,以"街头政治"为特征的一系列"色彩革命".如果说格鲁吉亚发生"玫瑰革命"时,独联体各国还将其视为"偶然性的"个案,那么从乌克兰的"橙色革命"开始,尤其是在乌兹别克斯坦"安集延"事件之后,未变色的独联体国家开始审时度势,纷纷将防止发生颜色革命和维护政权稳定视为头等大事,在政治、经济、立法、舆论、外交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预防性措施.  相似文献   

15.
自2009年初俄美关系“重启”以来,俄外交出现了大幅度“西倾性”调整,把发展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放在优先位置,目的是想借后者之力来实现俄罗斯的全面现代化。但鉴于俄与西方之间存在着根深蒂固的矛盾,双方关系短期内不会出现实质性改善,俄外交再次向西“一边倒”的可能性不大。俄外交的另一个着力点是独联体。由于俄不拥有统领独联体未来发展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其欲重塑独联体“霸主”地位的目标短期内亦难以实现。面对中国的快速崛起,俄对华战略疑虑呈上升趋势,“借重”与“防范”将是俄今后对华外交的一种常态。  相似文献   

16.
"颜色革命"与俄罗斯传统安全的"窘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独联体中的三个主要国家相继发生了"颜色革命",不仅将对独联体的政治格局造成了冲击,而且将对俄罗斯的传统安全及其观念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本文认为,俄罗斯的传统安全是基于地缘政治上的不安全感而建立起来的,它经常导致相关国家主权的丧失或者缺失."颜色革命"所导致的国家自主意识的增强和俄罗斯传统安全观的局限性,将使俄罗斯的传统安全陷入"窘境"之中.  相似文献   

17.
评析普京在新任期内的独联体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京连任俄罗斯总统以后 ,独联体地区依然是俄罗斯外交中的特别优先方向。普京在独联体的重要外交举措是重建集体安全组织和成立由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组成的四国统一经济空间 ,并以此为战略支撑点 ,推进独联体地区的一体化进程。当前 ,在大国势力云集独联体地区的情况下 ,俄罗斯的独联体政策不仅要应付独联体内部的离心倾向 ,而且要面对欧盟和北约在该地区对俄罗斯形成的挑战。同时 ,我们也应看到 ,俄罗斯在独联体仍然具有比较宽松的政策实施空间。  相似文献   

18.
独联体自成立以来一直被赋予维系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之间经济、文化和政治联系,为共同发展和繁荣创造条件的重要使命。但它同时是一个松散的、不定型的国家间组织,15年的运转活动表明,其行动能力低下,一体化进程无论在速度上还是在深度上始终没有实质性进展。目前,独联体出现了严重的分裂局面。从内部看,俄罗斯作为主导力量没有也无力发挥核心作用;从外部分析,美国等西方势力的影响加大了独联体的离心倾向。未来独联体可能改变形态,朝着“小”而“精”的方向发展,其国际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9.
乌克兰"橙色革命":内外因素及其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年底乌克兰总统大选出现了危机和戏剧性局面,这当中既有国内的原因,也有国际因素的作用。在国际因素方面,主要是以俄罗斯为一方,以美国、欧盟为另一方之间的明争暗斗。美欧支持反对派尤先科,是北约、欧盟东扩思想的继续,是对俄罗斯的进一步挤压。乌克兰“橙色革命”是独联体内“颜色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地缘政治形势更加严峻,但未必意味着俄罗斯真的失去了乌克兰。乌克兰未来的走向仍然令人关注。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海外军事存在是对前苏联海外驻军的合法继承。从俄罗斯海外军事存在的现状来看,其整体呈现收缩整合趋势。这与俄罗斯自身实力下降,美、北约军事存在的挤压以及“颜色革命”的消极影响有着直接的联系。俄驻独联体各军事基地的前途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一是俄国实力恢复和增长的进度;二是俄美地区争夺的攻守态势;三是地区有关国家政权更迭的情况。但总体来看,俄罗斯海外军事存在萎缩的趋势将是难以避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