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不信由你,贪官常常是比出来的。一是比升迁速度。许多干部的腐败往往是从贪图官位开始的。对任何一个人来讲,求上进本是件无可非议的事,官员也不例外。然而随着干部选拔任用标准被“年龄、产值、政绩”等硬杠子限定,一些干部见别人的职务提前上去了,自己却总在原地踏步,由眼馋而性急,常常会跑官、要官、买官,这样的人一旦得逞,必将在新的岗位上“挽回损失”,从而给党和人民造成更大的损失。二是比台上威风。有些官员认为,自己当了官,就该有当官的样子,由盛气凌人继而以势压人,直至称王称霸,拒绝监督,不知不觉地走向腐败。…  相似文献   

2.
信不信由你,贪官常常是比出来的。一是比升迁速度。许多干部的腐败往往是从贪图官位开始的。对任何一个人来讲,求上进本是件无可非议的事,官员也不例外。然而随着干部选拔任用标准被“年龄、产值、政绩”等硬杠子限定,一些国家工作人员见别人提前上去,自己却总在原地踏步,由眼馋而性急,随着年龄临界点的逼近,常常会不由自主地跑官、要官、买官,这样的人一旦得逞,必将在新的岗位上“挽回损失”,从而给党和人民造成更大的损失。二是比台上威风。有些官员认为,自己当了官,就该有当官的样子,由盛气凌人继而以势压人,直至称王称霸…  相似文献   

3.
《党课》2010,(21):74-76
贪官多有女人问题,古人说“饱暖思淫欲”,想来不无道理。男人一旦当了官有了权,就转瞬间变身为光鲜的“鸡蛋”,各路“苍蝇”开始围着你叮,除非你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廉洁奉公的本色,否则准叫你“上贼船”。当领导干部难,难就难在别出现裂缝上。  相似文献   

4.
今日阅读报纸,发现<金钱美色绊倒三厅官>--又有三名厅官"落马".一时间,不由想起一些贪官的"落马史",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顽症:就是攀比--失衡--堕落.  相似文献   

5.
<正>从事反腐败新闻报道近20年,贪官是接触最多的报道对象之一,今时今日尤甚。一天突然发现,对这个群体的媒体叙述,随着这些年来方方面面的变化,发生了一些改变。简而言之,就是从贪官不是人,到人是怎么变成贪官的。上世纪90年代,那个时候的反腐案件总量比较少,在为数不多的反腐案件报道中,落马贪官跟我国古代民间戏剧中的贪官形象差不多,属于传统的"单细胞恶人型",套一句当时惯用的话,就是"其人其事,令人发指"。让人痛骂,这些贪官,怎么就那么坏呢!慢慢地,除了这种"简单粗暴"的贪官叙述,反腐报道开始揭落马贪官的"画  相似文献   

6.
贪官们都读什么书?落马前和落马后的回答肯定是不一样的。在落马前,他们肯定都说在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但是一旦成了贪官,在谈他们读的书时,回答可就不一样了,原来他们说的那些书连摸也没摸过。  相似文献   

7.
贪官的贪欲一旦膨胀就会眼球变色耳朵失灵,上级领导的教导、父老乡亲的嘱咐、同级官员的忠言、基层群众的呼声,全被忘得一干二净。其实,也不可一概而论,莫看贪官狂妄自大目中无人,有一类人若是石榴裙轻轻一掀,樱桃口微微一启,他们定会惟命是从,叫其打狗绝不敢骂鸡。能够把贪官调教得像哈巴狗一般乖巧的人并非什么“训官高手”,她们是些被世人所鄙视的贪官情妇。报刊曾登载的几位贪官的例子,就很耐人寻味。南京奶业集团原总经理金维芝的情妇小A足足比他小20岁。小A从在六合县某招待所当服务员开始,便让当时的“金县令”养成了“早请示、晚汇…  相似文献   

8.
大可 《党课》2011,(17):73-75
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贪官们也是如此。他们在台上得意忘形、不可一世,一旦落马便惨惨戚戚,叫苦不迭,哀鸣不止,屡出“雷语”,让人忍俊不禁。透过这些“绝唱”,看到的是我们用人制度的缺失。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贪官落马后,妻子跟着受"牵连"的案件越来越多。为何揪出贪官会带出妻?我觉得这与一个女人的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身为一个女人,谁不想有个权势显赫的老公?谁不渴望荣华富贵的生活?但是,当女人一旦成为"官太太",其生活肯定会受到官场各种磁力的影响和辐射。特别是当"官老公"随着权力的增大、私欲的膨胀,逐渐沦为贪官的时候,妻子的思想防线也可能慢慢被"同化"。主要  相似文献   

10.
欲望当有度     
近几年来,各地纷纷落马的一批赃官、贪官让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这些堕落的官员,原本就素质差、品德坏吗?我想不是.我相信他们当初被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时,多数人是德才兼备的好同志.那么,促使这些官员一步步走向堕落的原初动力究竟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我国反腐力度的加大,从地方到中央,一批批贪官被清除出干部队伍,有些被判了刑,有些甚至丢了脑袋。这可真是大快人心。透视这些官员的落马过程,我们不难看出,贪官们其实日子也不好过,有些甚至是惶惶不可终日,因为贪官的心中有“十怕”。一怕纪委,纪委无情除邪恶。怕纪委、怕反贪局,所有贪官皆如此。贪官多是由纪委“双规”后,查出其罪行,然后交司法机关处理的。纪委是我们党的专门反腐机构,是贪官污吏的克星,而且纪委一旦抓住贪官的“狐狸尾巴”就不松手,不少的窝案、串案都是在纪委的穷追深挖下破获的。湛江特大…  相似文献   

12.
王巧捧 《廉政瞭望》2013,(24):20-22
大多贪官落马前,负评缠身,被调查的传闻也在私下流传,如本刊今年第22期封面报道《贪官“出事”前》所总结,这些贪官出事前会有一些兆头。但从郭有明事件的调查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坊间不少人对郭有明落马感到“意外”。  相似文献   

13.
这几年,有不少贪官纷纷落马.这些人在落马前后所说的"肺腑之言",让人深思.比如,重庆九龙坡区原民政局局长陈是善坦言的"当正职的感觉真好"、"当副职真不是滋味",沈阳市原中级人民法院院长贾永祥的"当上一把手就像进了保险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就能干成什么",以及山西翼城县原县委书记武保安多次感慨万端说的"当书记与当县长就是不一样"等等.  相似文献   

14.
曹林 《廉政瞭望》2013,(14):7-7
十八大后多名高官落马,舆论对这些落马贪官的报道有一个共同点,即对这些官员落马前的监督,基本处于真空或空白,落马后则是报复性、扎堆式的曝光,形成鲜明反差。  相似文献   

15.
这几年,有不少贪官纷纷落马.这些人在落马前后所说的"肺腑之言",让人深思.比如,重庆九龙坡区原民政局局长陈是善坦言的"当正职的感觉真好"、"当副职真不是滋味",沈阳市原中级人民法院院长贾永祥的"当上一把手就像进了保险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就能干成什么",以及山西翼城县原县委书记武保安多次感慨万端说的"当书记与当县长就是不一样"等等.  相似文献   

16.
刘忠  郭红敏 《廉政瞭望》2011,(19):42-43
河南省平顶山市社保局原局长蒋俊川落马后,被曝当地一女法官为其当“小三”并生子,引得百姓或惊愕或谴责或唾弃。是情人致官贪,还是官贪而色起?无论如何,“贪官多有情人”,须得正视,以警后来。  相似文献   

17.
说长道短     
不少贪官因“拔出萝卜带出泥”而东 窗事发。有人扼腕叹息,甚至破口大骂: 如果不是某某不仗义,乱“咬人”,某某贪 官不会丢了乌纱,更不会身陷囹圄。 到底谁害了贪官,人人心知肚明,不 值得一辩。但颠倒黑白的议论却颇有市 场,其中不乏贪官的亲信、好友,也有与 贪官素昧平生,不带瓜葛的党员、干部, 他们有的凭着庸俗的感情替贪官鸣冤, 有的带着浓浓的江湖习气力贫官叫屈。无论他们出于何种动机,要达到什么目的,其危害都显而易见:一是混淆是非,道德滑坡。给贪官送礼、行贿或者与贪官同流合污,沆瀣一气,已经大错特错。事发后再守口如瓶“坚贞不屈” 那就一错再错,错上加错。指责检举人、揭发者“不仁不义”,既为法纪所不容,也有悖于“明孔诚信”的道德规范。二是纵容贪官,助纣为虐。正确的舆论应该监督、揭发贪官丑行,让贪官无处藏身,使贪官无地自容。可舆论一旦同情贪官,包庇贪  相似文献   

18.
舒炜 《先锋队》2012,(27):18-23,1
贪官落马,大快人心。每查处一名贪官,人们除了关心贪官贪了多少、如何贪腐外,自然更想知道他会有什么结果。《且看贪官落马后》,不管贪官会咬出谁,如何立功,为何翻供,还有他们服刑中的那些事……但可以断定的是大部分贪官将永远失去纸醉金迷的生活,住进只有小窗小门的牢房,永远,至少是相当一段时间内,无法安睡在家中柔软的床上。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反腐工作力度的加大,一批身居部委级的贪官如成克杰、胡长清、王怀忠、刘方仁、张国光等纷纷落马,受到党纪国法的严厉惩罚。可笑的是这些贪官在谈到落马的教训时,几乎一无例外地言道:“由于放松了思想政治学习,把自己混同于一个普通老百姓,才使自己贪欲膨胀……”云云。这真是奇谈怪论。普通老百姓招谁惹谁啦?怎么成了腐败的替罪羊了?难道干部混同于一个普通老百姓就会腐败吗?真是岂有此理!其实贪官们说错了,他们腐败的原因不在于把自己混同于一个普通老百姓,而恰恰相反,是根本就没有把自己混同于一个普通老百姓。毛泽东同志曾说过:…  相似文献   

20.
一个官员最风光的时候,也往往是留下“墨宝”最多的时候。这个官员一旦落马,那些光鲜的“题字”便立马被弃如敝屣。于是,从贪官在位时的“题字忙”,到贪官栽倒之后一些地方的“铲字忙”,就成为一种怪诞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