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本文从制度的角度对社会信任的模式与结构作出了不同于一般的理解,认为社会信任的模式与结构是由制度形塑而成,不同的制度类型塑造了不同的社会信任的模式与结构,随着制度的变迁,社会信任的模式与结构相应地也要发生变化。我们所做的这种新理解,不仅有助于建构新的社会信任理论,而且对于建构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支撑的新型的社会信任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研究8个城市24个纺织服装企业850个农民工的调查数据表明,农民工社会信任总体状态处于中间水平,其组织信任(组织系统信任和员工-管理者信任)和城市融入程度越高,社会信任程度也越高。以人际交往、人际交往感受为表征的城市融入之于社会信任的重要性,说明传统的信任途径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建基于企业社会责任制度安排与实践、制度认知和评价基础上的组织信任对于社会信任变异解释力说明了社会信任建构的制度影响。农民工的社会信任既是关系的,也是结构和制度的,其社会信任水平的提升,有赖于通过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法制建设提升组织系统信任和员工管理者信任,以及消弭社会排斥使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  相似文献   

3.
“二战”结束后特别是1970年代以来,遍布各国的政治信任危机推动国外政治信任研究兴起.政治信任研究的历史进程为:研究进路上,由学术边缘逐步成长为专门领域;研究范围上,由以美英等西方国家为蓝本扩展至世界各国;研究方法上,由实证研究为主发展为实证与规范研究并重的格局,特别是开展了广泛的比较研究.国外政治信任研究聚焦于公民文化论、社会资本论、自由宪政论等密切相关的几个理论主题.  相似文献   

4.
网络的兴起构建了一种新的政治生态,它给政治信任的重塑带来了新的挑战。为更好地培育政治信任,政府要通过网络来扩大公众的有序理性政治参与、增强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同时,注重公平等价值的实现,并推动公众的政治信任从人格信任走向制度信任。  相似文献   

5.
根据社会质量理论,社会凝聚和社会团结是考察社会质量的基本维度.因此,对社会信任的研究就成为反映社会状况的基本议题.基于社会质量指标体系而开展的对当前我国相关群体的社会信任状况的调查,可以揭示当代社会人的观念和社会状况的变化,并据此评估社会质量.这一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加深理解中国社会的社会质量,寻找增进社会信任和提升社会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总结新公共管理运动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信任导向的政府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研究主题。并从信任的准备、诱导、内化、外化与坚固四个阶段,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的一般过程对该模式进行了全程分析,探索新的时代条件下的政府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信任建立与信任结构有着密切的关联,前者是后者的形成过程,后者是前者的稳定状态。根据信任主(客)体的数量多少,可以将信任建立区分为三种类型:双方信任、三方信任和多方信任。三者由简单至复杂,基本涵盖了信任建立的全过程和模式。信任链、信任圈和信任网是多方信任建立的稳定状态,是多方信任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三种结构形式。社会信任结构是由信任链、信任圈和信任网构建而成,网中有圈,圈中有链。信任建立直接影响着信任结构的类型、特点和功能,信任结构的运行良好与否又决定着信任建立能否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8.
民营企业党建工作是企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当前,民营企业党组织的信任建设面临许多不足之处:在意识形态性的信任上,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够明显;在制度性的信任上,民营企业从业人员的政策支持感不强;在个人性的信任上,党组织与职工群众的情感互动水平有待提高。必须紧紧围绕助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使命目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强化政策支持为重点,以党组织内部人际关系的建构为基础,以营造良好的组织文化氛围为支撑,着力提高民营企业从业人员的组织支持感,构建民营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的信任机制。  相似文献   

9.
组织信任作为组织治理的一种重要机制促进了组织绩效的提高,同样组织公平作为一种组织要素,也促进了组织绩效的提高,国内外学者分别从这两个视角分析探讨了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在梳理组织公平理论和信任理论的分析思路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组织公平的信任形成的一个逻辑模型,以期对信任机制以及组织绩效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熟人社会和半熟人社会是农村人际信任运作的重要场域。在半熟人社会中,人际关系和中间组织不仅构成了人际信任的二元化运作机制,而且还建构起人际信任发展的四种理想模型,并规范着农村社会信任结构变迁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信托起源于英国的用益制度,是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赖而将信托财产转移给受托人,由其为受益人的利益或其他法律规定的目的持有、管理、处分该财产的一种财产管理制度.随着经济与法律的发展,信托保有和转移财产的功能逐渐为财产管理的内涵所取代,其开始进入商事领域并且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广义的信托商业化中,商业信托以信托的基本原理与...  相似文献   

12.
网络购物的信任文化不是一个静态的现象,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已经存在的信任文化或不信任文化通过网络购物的积极或消极经验,产生增强的信任文化或不信任文化,形成新的网购信任文化背景,辐射至更大范围内的潜在网购用户,使网络购物的信任文化产生自我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非政府组织在全球空前发展,在政治、经济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非政府组织致力于人权、教育、环境、公民参与、难民救济等领域的活动,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当今和未来全球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非政府组织的影响日益突出,但目前对非政府组织的理论研究还相对薄弱。研究非政府组织兴起的社会背景,探讨非政府组织的理论依据,将有助于深化我们对非政府组织发展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我国信托财产所有权归属的态度及其法理审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信托法以关于确认信托财产所有权由委托人享有为其对信托财产所有权归属的态度且此点为该法相对于外国信托法而言所具有的最显著的特色,为该法确认由委托人享有的信托财产所有权因能够为大陆法系民法中的"所有权"概念所包容从而能够作为这一民法中的所有权存在,我国的信托财产独立性理论应当以信托财产所有权由委托人享有为出发点并在明确"信托财产独立性是指信托财产独立于委托人未设立信托的其他财产"的前提下,联系我国信托法中的有关规定来重新构思。  相似文献   

15.
略论信任及其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任是社会生活的基本事实,是主体间的一种关系,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背景下,主体间的互信问题已成为当代社会关系构建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对话与沟通,构建一个值得信赖的制度环境,提高不同角色主体的道德修养,是信任构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在第二届中国(长沙)信托国际论坛上,来自我国大陆、日本及我国台湾地区等的理论界和实务界人士围绕“中国《信托法》的修改及完善”以及“中国信托业的拓展与创新”这两个主题,对“中国《信托法》的修改与完善建议案”、“日本信托法以及信托业法修改动向介绍”、“信托产品研究”、“我国信托业实务开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信托理论探讨”等一系列问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  相似文献   

17.
信访问题与处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积压的各种矛盾,集中体现为信访活动.信访事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危及了社会的稳定,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顺利构建.国务院新颁布的<信访条例>,以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为核心,创新地确定了信访处置的工作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初步构建了信访处置的治本之路.但一部行政法规的作用毕竟有限,要解决信访问题仍然存在许多需要下大力气逾越的障碍.  相似文献   

18.
汶川地震给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本文以“社会资本”作为切入点,分析社会资本在灾后恢复中的作用。微观社会资本可以提供非正式支持、影响民众的求助行为和缓解心理震痛,宏观社会资本可以提高公众参与程度、增强信任感和建立新的社会规范从而调动民众重建家园的积极性,在短时间内将损失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9.
非正式金融、正式金融与违法金融有着不同的界定。非正式金融与正式金融在一国的金融体系中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二者之间存在着竞争、互补及转化的关系。因此,我们应该正确、辩证地看待非正式金融在经济中的作用,为其提供制度保障和服务体系,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