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彭施鲁 《党史博览》2011,(12):26-30
1941年至1945年8月.在苏联远东边境的伯力(今哈巴罗夫斯克)附近有一个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一直在紧张热烈的气氛中进行着军事和政治整训。1945年8月.这个旅的全体指战员在苏联红军进军中国东北及朝鲜期间,密切配合苏军进行了战斗。  相似文献   

2.
在苏联远东边境的伯力(哈巴罗夫斯克)附近,在1941年至1945年8月将近5年的时间内,有一个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一直在紧张热烈的气氛中进行着军事和政治整训。这个旅的全体抗日联军将士在1945年8月苏军进军东北及朝鲜境内的战役中,密切配合苏联红军共同战斗,他们没有辜负中国共产党所赋予的历史使命,于心无愧地完成了自己所肩负的重任。我在东北抗日联军的经历我是这个旅的成员之一。在旅内担任过连指导员、连长、营司令部参谋、旅司令部参谋等职,上尉军衔。在1945年8月即将返回东北战场之前,被苏军统帅部授予红星勋章。在1940年之前,我曾在东…  相似文献   

3.
1945年9月9日,根据雅尔塔协议规定,苏联红军从东、西、北三面沿1200公里战线进入东北,向日本关东军大举进攻.在解放战争初期,苏联红军控制了整个东北。因此,在国共两党争夺东北的斗争中,苏联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妥善处理好与苏联及其驻东北苏军的关系问题,是我党进入东北,建立东北根据地,解放全东北乃至全国的至关重要的问题。一、东北的形势——三国四方在东北随着苏联的出兵,东北的形势也愈加复杂多变起来。在东北的黑土地上形成了三国四方——美国、苏联、共产党、国民党——激烈的斗争。这是实力的碰撞,是以实力为后盾…  相似文献   

4.
饶品良 《党的文献》2005,4(6):54-56
1945年8月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直到1946年5月撤出除旅大外的东北地区,而全部撤出旅大地区则在1955年5月.苏军在对日宣战和驻扎东北期间,为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对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也起了积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也做出一些令人遗憾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1945年8月9日,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日宣战.这一行动不仅加速了日本帝国主义投降的历史进程,而且对抗战胜利后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但苏联出兵东北既有美英等国方面的原因,也有苏联自身国家利益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正1945年8月,苏联出兵东北,这加速了日本帝国主义投降的历史进程,对抗战胜利后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客观上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东北革命根据地搭建了平台。中国共产党正是充分利用了苏军进驻东北的诸多有利因素,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科学灵活的战略策略方针,克服苏联对中国共产党军队在东北活动加以限制的消极影响,成功实现了建立了东北革命根据地,从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重要  相似文献   

7.
远东 《党史博览》2005,(10):18-22
1945年8月9日,苏联出兵中国东北。中国共产党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命令八路军向北发展,配合苏军作战,先后收复张家口和山海关。苏联红军对八路军在东北的发展也给予了大力支持。由于两军是初次见面,彼此并不熟悉,加上苏联政府政策的变化,结果出现了一些误会和令人不愉快的场面。  相似文献   

8.
胜利前夕     
《世纪桥》2013,(2):58-64
黎明前的战斗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苏军分三路大军进入中国东北。为了配合苏军作战,在苏集训的东北抗联人员也参加了对日作战、收复东北的战斗,而一些抗联战士在抗战即将胜利之际,却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李铭顺参加了配合苏军解放东北的战斗,对战友孙吉友牺牲在黎明前夕感到非常痛惜。  相似文献   

9.
刘莉 《世纪桥》2010,(14):45-46
<正>伍修权,祖籍湖北省阳新县王英镇,1908年3月出生于湖北武昌。是我国著名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他一生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卓越贡献。在革命生涯中,在东北这块土地上留下了他的深深足迹。抗日战争胜利初期,各解放区军民便向日伪军展开全面反攻。中央决定派六名同志到东北参与东北的接收工作,并与苏联进行联系。1945年9月17日,伍修权与其他五名同志乘着一架涂着红五星的苏军运输机飞  相似文献   

10.
杨昌 《世纪桥》2005,(9):64-67
1945年8月9日零点10分,苏联红军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在4000多公里的战线上,越过中苏、中蒙边境,向日本关东军发动突然袭击。经过近一周的激战,8月14日,苏军各集团军迅速向东北腹地推进。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发布投降诏书。苏联红军为何突然出兵东北?苏联红军出兵东北对日本投降究竟起到多大的作用?有着怎样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1.
1945年苏联红军出兵东北,导致了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殖民统治的迅速崩溃,造成了东北广大地区的真空地带。东北地区一时间成为中共、国民党、美、苏三国四方角斗的一个焦点。在错综复杂的斗争中,做为东北地区实际控制者苏军的作用及影响无疑是巨大的。我党在这一时期对东北及全国各解放区做出的指示方针,基本上是围绕苏军的态度而发出的。本文仅就此问题做一简单概述,供史学界同仁指正。1945年2月,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曙光的来临,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召开会议,对战争的结束及战后的世界格局进行了磋商.会议期间,美国在…  相似文献   

12.
1945年8月9日,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援助中国人民驱逐日本侵略者,加速日本帝国主义的投降是起了重要作用。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方面值得探讨。一、苏联出兵东北,促使日本迅速败降。1945年6月,日本还在准备“本土决战”,这一方针是以使苏联对战争保持中立  相似文献   

13.
慕安 《党史纵览》2014,(5):43-48
正卢冬生,湖南湘潭人,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1927年12月入党,是湘鄂西苏区的创建者之一,历任红七师师长、红四师师长,战功卓著。抗日战争时期,他被党派往苏联学习,后随苏军进军东北。1945年12月,在哈尔滨不幸遇害。从战场上救出身负重伤的陈赓  相似文献   

14.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9日,苏军出兵中国东北,对驻扎在虎头的日本关东军第十五国境守备队发动猛烈攻势。经过几天激烈战斗,苏军取得全面胜利。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二战本该就此结束。但嗜战成性的驻虎头地下要塞的日军却拒不投降,仍负隅顽抗。苏军又经过11天的浴血奋战,终于攻克虎头要塞。这样,举世瞩目的二战终于在这里以1000多名苏军官兵伤亡和1300多名日本关东军的殒命以及700多名日本开拓团避难者的窒息为代价最后落下了帷幕,比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整整推后了11天。  相似文献   

15.
青山 《党史博览》2006,(8):35-40,43
1945年8月9日,苏联红军越过中苏、中蒙边境,向日本关东军发动攻击。苏联出兵东北,为中国共产党争取东北创造了“千载一时之机”。8月10日至11日,朱德总司令连发七道命令,八路军挥师出关,展开了对东北的争夺。  相似文献   

16.
当纳粹德国于1941年6月22日向苏联发起进攻时,苏军措手不及。虽然苏军的装备在数量上占优,但一上战场,苏军竟然一触即溃,德军仅用两个多月的时间就歼灭了100万、俘虏了200万苏军,势如破竹地迅速攻打到莫斯科城下。  相似文献   

17.
<正>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场捷报频传。5月8日,法西斯德国签字投降,欧洲战争宣告结束;5月25日,美军下达了在日本本土登陆的指令;7月26日,中苏美英四国发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法西斯立即投降;8月9日,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消灭关东军主力。中国战场大反攻的历史重任,落在中国敌后战场肩上。1945年4月至6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大会的方针是  相似文献   

18.
正东北是日本法西斯经营多年的军事基地,更是中国至关重要的战略要地。苏联百万红军出兵东北,日本法西斯在东北的殖民统治土崩瓦解。当时东北的局势是,日本关东军迅速投降,伪满洲国彻底崩溃,东北政局更是出现了暂时的权力真空,苏联军队几乎成为东北唯一的主宰力量。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苏联在中国东北却面临着极其复杂的问题。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根据的是雅尔塔协定,苏军的行动不能不考虑到国际关系,当时苏联政府和  相似文献   

19.
陈雷 《党史纵横》2013,(2):31-32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掌握东北成为国共两党谁主沉浮的关键,双方都深知:得东北者得天下!9月15日,党中央发出了关于组建东北中央局的通知。翌日清晨,11名主要领导随苏军代表一道,乘飞机由延安出发,直飞沈阳。10月11日,毛泽东结束重庆谈判返回延安,即刻决定增派高岗等人去东北,进一步加强东北局的领导力量。率先在全国开展武装剿匪斗争  相似文献   

20.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随后不到半年的时间,完全占领东三省,东北14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陷入日本的统治之下。1945年苏联出兵东北,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东北的归属接收问题遂成了举世瞩目的焦点。为此,国共两党展开了激烈的东北争夺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