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公安研究》2009,(6):93-94
周方、马治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9年第1期撰文认为,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积淀了丰富的传统知识,在世界范围内独具特色,但是在现代知识为主导的今天,法律对传统知识视而不见,使其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从马克思的人权理论、劳动价值理论的角度可以论证传统知识保护的合理性。就目前中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体实践而言,  相似文献   

3.
邢璐 《青年论坛》2007,(1):87-89
传统知识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保护问题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知识产权制度对传统知识的法律保护是传统知识保护中的重要方面,而专利权保护又有其独特的优势及缺陷。在认清我国现有专利权保护制度对传统知识的保护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的情况下,完善现有专利权制度,使其与传统知识的保护以及其它传统知识保护制度相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传统知识的资源价值及其法律保护——以侗族鼓楼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知识是基于传统之上的创新与创造,是一种有着巨大开发潜能的文化资源,在市场经济格局下,要充分认识传统知识的资源价值,重视从法律层面上保护传统知识,保障传统知识的主体的精神权益和经济权益,建立对传统知识的法律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5.
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晓辉  姚艳 《思想战线》2007,33(3):30-36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立法中存在争论的法律名称、立法目的、法律方法和司法救济等问题,不能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代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法,应当简化立法目的,创新法律方法,建立符合传统文化保护规律的特别制度,并在具体法律缺位的情况下,鼓励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6.
刘秋芷 《人民论坛》2015,(8):122-124
随着经济与全球化的发展,传统文化的经济利益逐渐凸显,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就显得非常重要。文章主要通过对传统文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法律特征,以及传统文化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可能性,分析了我国传统文化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完善我国传统文化法律保护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传统知识的国际保护--TRIPs协议下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海燕 《求索》2006,(4):98-100
传统知识的国际保护是当前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传统知识国际保护具有正当性,运用现有知识产权制度对传统知识进行保护存在困难。在短期内达成国际统一的规则与制度几乎是不可能的情况下,应对传统知识国际保护方面的困惑的初步阶段是建立一个防止非法占有的体系,包括建立传统知识的登记和注册制度、传统知识的维持和保护基金、传统知识数据库以及传统知识的合理使用制度。  相似文献   

8.
民族地区传统知识丰富,随着民族文化产业的兴起,急需采取积极性保护机制。积极性保护机制,是指建立类似TRIPS的传统知识保护机制,授予传统知识所有者知识产权,如专利或其他类似权利,保护的核心是授予独占权,其目的是在现有制度资源条件下尽量实现传统知识的资源权益。民族地区传统知识的积极性保护机制主要包括:地方专门法制度、传统知识数据库权、补偿性责任制度等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9.
加强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意义及法律保护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术麟 《前沿》2004,(4):155-159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华民族巩固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和精神纽带 ;依法保护、传承和合理开发利用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自身特征要求其必须纳入法律来保护。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国际社会日益重视对传统文化特别是对无形传统文化的法律保护。我国目前在这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 ,加快立法保护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田野作业的基础上,对黔东南民族传统医药的地位、作用、发展方向作了研究,并着重就其知识保护的现状作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获取和惠益分享机制首创于1992年《生物多样性公约》,它是确保传统知识所有人(持有人)能够得到公平合理的惠益分享的重要法律机制。鉴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知识在来源、特征和内容上具有高度融合性,该机制也能够适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直接法律保护。不过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仍然存在一些如传承人的定位,以及传承人名录、资助等参与主体和具体制度的兼容问题。  相似文献   

12.
赵庆鸣  古登鹏 《前沿》2010,(18):181-184
21世纪,文化多样性发展已成为一个国家、民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元素。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少数民族生存、认同、发展的重要标识。建立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传统知识法律制度,通过法律手段调整涉及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等传统知识的社会关系,探讨其法律保护的理论基础、制度建构及保护模式选择等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统知识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撷取苗族古歌这一特殊传统知识,剖析了苗族古歌的保护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对运用法律保护民族民间文学的紧迫性及可行性进行了论述,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传统知识法律保护的思路,以呼吁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传统知识的特别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3.
民族中医药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中医药传统知识是少数民族世代相传的智力成果,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然而,民族中医药传统知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知识产权保护,这阻碍了民族中医药的发展。因此,对民族中医药传统知识的专利保护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4.
15.
随着我国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加快,各地区纷纷对本地区的民族传统艺术文化进行开发,这也引来了许多少数民族传统艺术文化保护的法律问题。尽管我国已经出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来保护少数民族传统艺术文化,但现有的法律保护体系依然存在不少漏洞,无法有效地保护少数民族传统艺术文化。  相似文献   

16.
为了遏止传统村落频遭破坏现象的蔓延,制止对传统村落无度无序开发,防止和避免国家历史文化遗产成为永久的"文化遗憾",立法保护传统村落文化迫在眉睫。传统村落的立法保护不仅包括建筑保护、村落文化的生态保护,还包括村落的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7.
18.
李磊  邹德东 《前沿》2005,2(6):108-110
在市场经济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我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日渐消失。面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这种境遇,法律制度应该做出某种能动的反映。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进行经济立法,而且要进行文化立法,以保护脆弱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首先要明确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立法原则,并依此为指导,抓紧完善我国的民事法律和刑事法律制度,尽快出台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行政法律制度,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提供全方位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信访制度萌芽于原始社会末期,发展于西周至秦汉,基本完备于唐代。它所体现的"无讼"、"人治"等传统法律思想也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一直影响至今,当今社会信访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一大因素。本文拟通过对信访的追根溯源,解读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对当今中国信访制度产生的影响,以期从中找出促进现代法律文化建设的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0.
由于各国在先技术认定规则的差异,传统知识的在先技术地位具有不确定性。传统知识的在先技术地位在美国专利法上存在障碍。按美国专利法模式把我国少数民族传统知识在先技术化,可以保护传统知识的消极知识产权利益。但我国少数民族传统知识的在先技术化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该种保护是一种最低水平的保护等。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有关措施如我国少数民族传统知识在先技术化时做出知识产权权利保留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