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3年底,在巴以和平“路线图”再次搁浅,巴以冲突持续僵持,双方以暴易暴不断升级时,以色列总理沙龙出乎人们意料地表示,他计划采取单方面行动撤出占领的巴勒斯坦加沙地带和部分西岸地区(脱离计划)。鉴于沙龙在巴以问题,尤其是在定居点问题上长期持强硬立场,是以推动定居点的主要领导人,有“定居点之父”的“美誉”,对他提出“脱离计划”,人们颇感意外。沙龙“脱离计划”的前因后果和影响、前景如何,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2.
3、中东和平"路线图"。在布什政府民主改造"大中东"的构想和倡议中,如何解决以巴以问题为核心的阿以冲突虽然没有占据突出位置,却始终是其中一个不可也难以分割的重要部分。推动解决巴以冲突始终像一条"伏线",贯穿于改造"大中东"的  相似文献   

3.
最近爆发的加沙战事是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之间“以暴易暴”、“冤冤相报”这一恶性循环长链条中新的一环,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哈马斯现象之所以产生并获得广泛影响与支持,是同以对巴实行双重标准的强硬政策分不开的。巴两大派的关系与巴以关系相互影响。以拉一派打一派不可能实现巴以和解。旷日持久的冲突给巴以双方造成巨大损失。以虽占军事优势并有美国支持,并不等于有了安全。中东和平的出路在于通过政治谈判实现民族和解。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多种纷乱复杂的矛盾中提取对巴以冲突有重大影响的 7个最重要因素(联合国有关决议、领导机构、主要对抗方式、军力对比、外交与国际环境、社会发展状况、民众意愿等要素 )进行系统研究 ,并根据诸多因素的互动关系对巴以冲突的未来发展态势做出预测分析。虽然美国已经公布所谓“路线图” ,但和平还不是就能“按图索骥”的。鉴于巴以边界划分、水资源分配、耶路撒冷地位、难民回归等一系列涉及国家利益的棘手问题都是无法回避的 ,巴以问题的最终解决可能会分几步走 ,并且将是一个较长的斗争过程  相似文献   

5.
巴以僵局及其未来走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 0 1年巴以冲突急剧升温 ,政治和解全面停滞 ,跌入十年来最低谷。“9·11事件”后 ,以色列搭乘“反恐”便车 ,对巴采取强硬政策 ,阿拉法特及巴民族权力机构面临极大困境。展望未来 ,僵局短期内虽仍难打破 ,但巴以爆发全面战争的可能性不大 ,阿拉法特的去留和美国下一步“反恐”重心向中东的转移更增加了巴以关系走向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6.
7月 2 5日 ,历时 1 5天的巴、以、美戴维营三方会谈没有达成任何协议 ,无果而终。然而 ,在此次谈判中 ,巴以双方首脑首次面对面讨论最为关键和棘手的巴最终地位问题 ,且取得了“很大进展”。戴维营会谈将会对未来的巴以和平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 ,但今后谈判的前景仍不容乐观。一、戴维营三方会谈的背景巴以 1 999年 9月初签署《沙姆沙伊赫备忘录》以来 ,以军先后两次在约旦河西岸重新部署 ,使巴方单独和联合控制的西岸土地达 4 2 .9%。此外 ,以方还开通了连接加沙地带和西岸南部希伯伦市的安全通道。 1 999年 1 1月 8日 ,巴以正式开始最终地…  相似文献   

7.
伊拉克战争刚刚告一段落(布什5月1日宣布战场上的行动结束),中东和平进程就出现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动向:4月30日,由美国、欧盟、俄罗斯和联合国四方提出的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正式提交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双方;5月25日以色列内阁投票决定有保留地接受“路线图”计划;6月3日和4日,美阿(拉伯)首脑会议和美以巴三方首脑会议先后在埃及西奈半岛的沙姆沙伊赫和约旦红海旅游胜地亚喀巴召开;6月30日,在经过亚喀巴峰会后新一轮流血冲突后,巴主要武装派别宣布有条件对以停火,以色列则迅速完成了加沙地带北部的撤军;7月1日,以巴总理举行两个多月来的第四次会谈,决定组建一系列部长级联合委员会,以军从约旦河西岸城市伯利恒撤军。中东和平进程在经历了近三年的流血冲突后,“突然间”又透出了一丝“久违了的曙光”!那么,我们如何评价亚喀巴峰会和“路线图”计划?中东和平进程目前出现的“转机”是什么因素导致的?国际社会如何看待当前的和平进程?有关三方的领导人——沙龙、阿巴斯和布什实现和平的意愿和能力如何?近期内以巴和平进程的前景怎么看?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特邀请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的几位专家举行对谈,希望对您正确把握当前和平进程局势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今年5月,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先后宣布接受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在美巴以峰会之后,巴以连续发生了多起暴力冲突,中东和平进程陷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然而,6月底巴以达成《停火协议》、哈马斯等三个激进组织宣布停火、以军撤出加沙地带,使中东和平进程迈出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9.
根据1993年巴以签署的《奥斯陆协议》,巴以和平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之一犹太人定居点问题将在巴以最终地位谈判中解决。随着巴以和谈在中断了20个月后再次重启,犹太人定居点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密切关注的焦点。定居点问题是巴以和谈的难点之一,因为它涉及巴以争端的实质性问题——土地,所以该问题的合理解决,将是巴以和平能否实现的一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王健 《欧亚观察》2001,(3):18-20
自2000年9月巴以之间爆发新一轮大规模暴力冲突以来,双方迄今死亡人数已经高达700多人,其中巴勒斯坦人有500多。其间,虽然在国际社会,特别是美国政府的积极调解下,巴以双方表示接受敦促巴以双方停火的“米切尔报告”和“特尼特文件”,但此后流血冲突并没有停止,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8月9日,巴勒斯坦激进分子在耶路撒冷制造的大爆炸案以及以方随后进行的报复行动,更是震惊世界,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1.
今年7—8月间,以色列按照原定计划,加紧实施从加沙和约旦河西岸部分地区撤出的“单边行动计划”,巴以关系发展走向进入了一个敏感期。国际社会和巴以双方都努力维护形势稳定,但各自立场不会有大的改变。事关中东的核心问题———巴勒斯坦问题,有必要作出历史回顾,理清来龙去脉。一个父母,两个兄弟巴勒斯坦古称迦南,包括现在的以色列、加沙、约旦河西岸和约旦。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过。公元前20世纪前后,来自阿拉伯半岛上闪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沿海和平原地区,成为该地的最早居民。公元前13世纪,来自爱琴海边上的腓力斯丁…  相似文献   

12.
对巴以冲突及其前景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问题的核心。巴以争端久拖不决 :一是巴以问题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犹太人定居点、难民问题、耶路撒冷地位问题等都是棘手的问题 ;二是巴以力量悬殊 ,以色列在和谈中拒不让步 ;美国的态度也是中东问题和巴勒斯坦问题长期僵持的关键。但从长远看 ,和平进程还会在曲折中向前发展。巴以双方在谈判中虽存在根本分歧 ,但并非没有妥协的余地 ,巴以 (中东 )实现和平也并非不可能。  相似文献   

13.
耶路撒冷问题是巴以最终地位谈判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美国作为世界惟一超级大国和巴以和谈的调解人,在巴以和平进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美国对耶路撒冷问题的态度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1.支持国际化;2.默认以色列占领耶路撒冷并以此为首都;3.要求巴以双方通过谈判解决.弄清美国对耶路撒冷问题态度和政策的演变,有利于认清美国中东政策的实质,有利于推进巴以和平进程.  相似文献   

14.
林燕 《西亚非洲》2004,(3):52-55
欧盟主张依靠国际合作机制 ,以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 ,目的在于获取更多的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政治资源和经济利益。在对待巴以冲突问题上 ,欧盟的外交政策主要表现在 :与巴、以两方关系由经济领域向政治领域拓展 ;强调依靠国际合作机制 ,通过合作与对话解决争端。欧盟在巴以冲突中的外交政策为其赢得了较好的国际声誉。欧盟希望靠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共同的外交路线和独立的防务能力 ,努力实现它“说话算数”的世界一极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2014年6月12日,三名以色列少年在约旦河西岸突遭不明身份人员绑架,以色列军警随即展开大范围搜索,直至6月30日才发现人质已被“撕票”。7月2日,一名巴勒斯坦少年遭以色列犹太极端分子报复性虐杀。接连两起突发事件牵动了巴以民众的敏感神经,双方旧恨重燃、矛盾激化,暴力冲突在多地蔓延,巴以局势随之恶化。  相似文献   

16.
美国遭遇恐怖袭击与中东地区密切相关,其反恐行动更是为本已动荡的巴以局势增添了新的变数。美国中东政策的不确定性是巴以冲突的重要外因,反恐利益则是其中东政策变化的主要根据。随着反恐行动的后续发展,伊拉克成为反恐行动新的打击对象,中东的两大热点——巴以争端和伊拉克问题在反恐框架中相互交织。  相似文献   

17.
水资源之争是巴以冲突六大关键问题之一,水问题是仅次于耶路撒冷归属争议问题的第二大难题。巴以水争端集中于对地下含水层和约旦河水的争夺。造成目前巴以水资源分配困境的因素多种多样。通过和平方式切实解决巴以水资源争端是可行的,为此,双方应立即建立一个相互信任机制,努力缩小在水资源问题上的立场差距,调整各自的水政策,合作应对水危机。但太多的政治干扰和投入严重不足使双方解决水资源争端问题举步维艰,巴以水资源争端的局势尚难预料。  相似文献   

18.
最近一段时间,巴以冲突愈演愈烈,国际社会也加大了调解力度。特别是美国,调整了布什政府上台以来的“超脱”政策,表现出较前积极的姿态,为巴以实现停火恢复和谈带来一线希望。6月底,继中央情报局局长特尼特之后,美国务卿鲍威尔再赴中东,亲自督  相似文献   

19.
自1993年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签署奥斯陆协议以来,巴以和谈经过双方7年多的努力,在2000年进入了最后关键阶段。2000年7月,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巴拉克在戴维营峰会上就最终解决耶路撒冷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巴以虽未能最后达成和平协议,但进一步缩小了分歧。之后,阿拉法特和巴拉克的立场都有所松动,人们对巴以在年内达成和平协议寄予较大希望。然而,9月28日以色列右翼反对党领袖沙龙不顾巴方警告,强行“访问”伊斯兰圣地引发了巴以间大规模流血冲突,使巴以和谈遭到重大挫折,巴以在近期内达成和平协议的可能性终告…  相似文献   

20.
1998年10月14日,美国马里兰州怀伊种植园。巴以和谈正在紧张地进行。经过长达9天艰苦而曲折的谈判,在美国总统克林顿和约旦国王侯赛因的调解努力下,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于当地时间10月23日签署了一项巴以临时和平协议。至此,长达19个月的巴以和谈僵局终于被打破,中东和平再现曙光。巴以临时和平协议的签署可谓来之不易,特别是在协议即将签署的关键时刻,由于以色列和美国在旷日持久的“波拉德事件”的处理问题上出现分歧,以色列再次提出释放波拉德的要求,美方断然予以拒绝。于是,以色列拿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