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治中国"是实现"中国梦"的制度基础,能在根本上保证"中国梦"的凝聚力。处在转型期的中国,通过公信力的视角省察法治建设具有重要价值。法治公信力的主旨是通过系统化的渠道最终实现法律主体博弈的均衡,在理念上涵盖着思维与方式两个层次。法治公信力的建构通过三个方面展开:一是法律权威的塑造;二是信号传递机制的完善;三是信任机制的改进。在当前深化改革的大趋势下,改革共识达成的法治进路,应通过公信力的视角予以反思。  相似文献   

2.
法治中国下的法治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要求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自我国提出法治建设以来,初期偏重于自上而下的法律体系建构,忽略了社会法治观念和法治信仰的培育,导致了一定程度的法律工具主义。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转型,不仅是为了应对国家治理资源的缺乏,更重要的是为了培育公民精神特别是法治精神。在这一背景下,社会治理的法治化,尤其是法治社会的依法治理应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3.
法治是融汇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理性、文明、秩序、效益与合法性的完美结合;法治思维包括两方面,即法律应当得到普遍服从的思维和良法之治的思维。法治思维是法治中国建设的主观要件和重要内容。建设法治中国、培养和提高法治思维的具体途径包括法治思维的培养、对法治中国建设主体中关键少数法治思维的引导、法律应当得到普遍服从的法治思维的形塑、良法之治的法治思维的形塑、营造有利于法治思维建设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4.
“法治中国”是实现“中国梦”的制度基础,能在根本上保证“中国梦”的凝聚力。处在转型期的中国,通过公信力的视角考察法治建设具有重要价值。法治公信力的主旨是通过系统化的渠道最终实现法律主体博弈的均衡,在理念上涵盖着思维与方式两个层次。法治公信力的建构通过三个方面展开:一是法律权威的塑造、二是信号传递机制的完善、三是信任机制的改进。在当前深化改革的大趋势下,改革共识达成的法治进路,应通过公信力的视角予以反思。  相似文献   

5.
刘嘉秀 《理论前沿》2002,(19):41-42
中国入世,对教育法治是严峻的考验。教育法治涵盖教育立法、执法、守法及教育法律监督的有效实施,是我国加入WTO,参与国际竞争的先决条件。加入WTO,又促使我国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执法和守法,增强教育法律监督,强化教育法治。(一)教育竞争必须有法治的保障加入WTO,  相似文献   

6.
实现中国农村的法治是实现整个中国法治的关键。中国农村的法治化存在许多障碍:现有法律、法规的不合理因素、农村落后的经济、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薄弱、农村家族主义的复苏。农村实现法治化的途径有:依法控制权力、确立权力本位的法制观念、充分尊重传统的人伦道德。最后,作者指出,虽然农村的法治化进程漫长,但是我们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7.
<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党员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要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党员干部法治思维能力的提升,直接关系到法治权威的树立,关系到法治秩序的形成和法治建设的成效。党员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观念,形成法律信仰,养成法治思维习惯,提高依法办  相似文献   

8.
法律文化是影响一个国家民主和法治进程的重要因素,而法律文化又是影响社会变革的最顽固不化的障碍。本文拟通过对中国法治进程中最具影响力的法律文化的阐述,探索阻碍中国法治进程中的深层次文化背景,从而揭示中国法治进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法治的型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法治建设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进行:一是多管齐下,加强法治观念的培育;二是采取措施,推动城乡结构的转型;三是完善和理顺民主机制,落实村民自治;四是从客观现实出发,整合法治资源。  相似文献   

10.
法治,正如平等、正义等其他重要的政治概念一样,始终是备受争议的.然而,尽管对于法治的确切解释仍不乏争论,但大家对其核心思想与基本要素已达成普遍共识.最基本来说,法治是指在一种制度内,法律能够对国家和统治集团成员形成有效的制约.  相似文献   

11.
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面临的最大障碍是中国传统文化以权力为核心的等级观念的历史延续与今天建立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平等理念之间的冲突和矛盾。这同时也是中国法治面临的最大困境。本文试图通过对中西文化核心特征之比较分析,揭示中国在借鉴和移植西方法律过程中所面临的难题,并提出中国法治摆脱困境的对策设想,期待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社会因法治而进步,时代因法治而辉煌.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是在改革开放进行了30多年,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明确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并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了重要部署,为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确立了新的功能导向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这是与民主政治建设、权力运行体系建设并列的三大政治任务之一,也是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为此必须坚持系统和整体布局,必须坚持一体化建设、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以期实现法治中国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法治一般被认为是国内法意义上的概念,但法治也具有普遍适用性,因而在多边贸易领域、WTO体制内也存在法治概念.法治的诸多要素具有普遍适用性,本文结合中国加入WTO和法治的一般性、透明性、明确性、一致性、能够被实施性和可执行性等要素对中国加入对WTO法治的影响作了初步探讨,认为中国加入将会对WTO法治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法治中国时代,法治已然跃升为治国理政基本方式.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法治思维在习近平法治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法治思维是以法律规范为基本依归的规范性思维,是以法律价值为基本导向的整全性思维,也是以法律方法为基本手段的程序性思维.法治思维不仅是创新社会治理的基本方式,也是提升国家治理...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法治的视野对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存在着的政治泛化话语进行反思 ,并以此为基点考察当代中国法治转折的内在含义 ,探讨法治发展的逻辑和境界  相似文献   

17.
法治这一千百年来凝聚了人类治理理想和有尊严、有秩序生活追求的制度体系,在东西方都有着悠久的起源:中国古代的法治理念与治理实践更多地贡献了某些形式性资源,而西方则为现代法治奠立了实质基础和正当程序保障。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是一项事关民族复兴和人民福祉的伟大变革,必须在立足中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对东西方历史上有益的法治资源兼收并蓄,方为实现法治中国蓝图的现实进路。  相似文献   

18.
法制现代化 ,从根本上说 ,是人的现代化。通过对中西方社会主体观念的对比 ,西方的法治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 ,不可盲目照搬照抄。中国的法治应以中国人特有的观念为切入点 ,寻找法治在中国的本土化根基。  相似文献   

19.
试论中国法治观念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既定的治国方略,但至今法治践行状况令人担忧,而法治观念的淡漠是一个重要因素。因为法治观念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基础,它对法治社会的形成和运转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必须从立法、司法、教育、发展市场经济等方面培育中国法治观念,促使中国法治社会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法治中国的时间维度解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于经济建设的成就,中国法治建设相对滞后。法治建设的相对滞后不仅影响到经济发展,甚至会从根本上掣肘经济的发展。中国法治的发展也需要经历一个“时空压缩”的过程。中国梦内含了法治梦,法治中国是中国梦的题中之义。中国要辉煌,离不开法治的新元素,离不开法治的有力保障。法治中国是文艺复兴后的深刻启示,是古代罗马帝国辉煌的启示,是日本向近代社会成功转型的启示。法治中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