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1 毫秒
1.
口语,又叫“口头语”,是人们口头上实际使用的语言。口语相对于书面语,它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能够反映出方言的特点。犯罪口语是指犯罪分子进行犯罪活动时,在整个犯罪活动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口头语言。包括作案人在犯罪前后的口头语,在作案过程中的口头语及绑架案件中的电话、谈话录音记录等。罪犯的口头语言,有时是与受害人的交谈话语,有时是犯罪分子之间交谈的话语。在许多刑事案件中,犯罪分子在作案现场或犯罪活动过程中,或多或少的总要流露出一些口头语言。特别是在一些抢劫、强奸、拐骗、流氓、伤害、绑  相似文献   

2.
再读古典讽刺小说杰作《儒林外史》,多长了一个心眼,遂看出如今还活脱脱被云南省永胜县乡间妇孺运用自如的许多口语,原来大有来处;而永胜汉族与江苏、安徽等地的渊源关系,被大作家吴敬梓及其大作再铁定了一回!先看原作与今永胜方言的几个例证。落后《儒林外史》第二回《王孝廉村学识同科,周蒙师暮年登上第》原文:"落后请将周先生来,顾老相公亲自奉他三杯,尊为首席。"永胜方言:"我刚到街上,落后她就尾来了。"请注意,这里的"落后",不是"先进"的反义词.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异性词汇编》和《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草案)》所列异形词类型的分析,对异形词整理范围提出商榷:(1)同义词不属于异形词;(2)方言语、口语词、音译外来词等不是异形词;(3)拟声词应纳入规范的范围;(4)使用了非通用字的词不是异形词;(5)更改个别语素的词语也不是异形词。提出了一个异形词规范的递进式操作程序,即词频统计分析→形义配合度判定→词形简化程度辨别。  相似文献   

4.
绪论 一、目的要求:了解什么是古代汉语,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怎样学习古代汉语。 二、主要内容:1.在“五四”以前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就是古代汉语。以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来算,已有三千多年的时间。古代汉语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即通常所谓的“文言”;一是以六朝后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古代汉语研  相似文献   

5.
方言俗语多保存古代语词,由于古今语音变化,今或不明方言本字,此文通过举例说明方言词如何由古代语词演变而来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文言虚词“而”在《论语》中出现频繁,集中地反映了先秦时期“而”字的用法和特点。本文拟对该文献中出现的“而”字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剖析先秦时期作为文言虚词“而”的典型用法和特点。通过这种总结性的研究,勾勒出战国时期虚词“而”在口语和书面语中的运用情况,试图为进一步研究文言虚词“而”的用法和变化提供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7.
汉语复句在语言交际活动中,尤其是书面语中,使用频率高,覆盖面广。本文从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邢福义、汪国胜《现代汉语》、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三本教材对比分析来考察复句系统,进一步思考汉语本体研究。  相似文献   

8.
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培养的现状令人堪忧,在教学模式、选用材料、培养方式等方面应该引起教师的高度关注.听力内容和阅读文本的进一步利用是该层次学生听力能力培养的重要依据;口头语和书面语的区分教学、真实情景和虚拟情景的结合以及课堂训练的点面结合是训练口语的重要方式.同时,口语能力培养方面的其他问题也需要得到关注,以便理顺该层次口语教学的基本顺序.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镇龙方言双音节词后字的特殊变调入手,经过考察论证,指出这种与原有的单字调阴平、阳平合流的特殊音变实际上就是镇龙方言的轻声音变,从而突破了四川方言没有轻声的观点。并据此指出汉语轻声的语音表现并不都是以北京话为代表的短而轻,轻声现象并非都是“省力”的产物,而是一些方言中的“老资格的口语词”在进一步音便和顺口的目的下的超常发展。  相似文献   

10.
胜利石油管理局师专中文系讲师杨秋泽的新著《利津方言志》最近出版发行。这本十五万字的语言学专著,由国家语文出版社出版。 语言调查为国情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方言志为地方志不可缺少的部分。山东省的方言研究工作,始于五十年代的方言普查,迄今已写成三十五种方言志。《山东方言志  相似文献   

11.
语言或方言濒危,既有使用者的因素,也有社会的因素,认同就是影响语言变异与变化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因素。一个讲话人对一种语言或方言的认同包含着三个要素:语言使用、语言意识、语言态度。根据对无锡话尖音变化的调查分析,语音演变是一个过程,语言演变的速度和方向与人们的语言意识和语言态度密切相关,这说明了语言演变的复杂性,多种因素往往既独立发展又互相影响,共同决定着尖音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案件语言材料中出现的社会方言 ,常常能反映出作案人的社会特征。研究社会方言 ,分析其表现形式和产生的社会原因 ,解析社会方言的语言结构 ,探讨利用社会方言的言语特征进行言语识别 ,有利于语言分析人员根据案件语言材料刻画出作案人的社会属性并认定特定的社会个体 ,为犯罪侦查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3.
在稻作文化的框架下,从考古学、历史学、民俗学、语言学等方面具体翔实地论证了越族与臼本倭人的紧密联系。本文使用的“鸡血石”、“蟠螭纹谷纹璧”以及越语与日语关键词的语音对应等证据都是笔者的新发现,据此而提出的许多观点也是前人从未提出过的。结论是:公元前222年,越国“子爵”从杭州湾逃往日本九州岛南部,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方国,而且他的四世孙经过“东征”,最后终于在日本本州岛的奈良盆地开创了一个新王朝。  相似文献   

14.
意大利诗人但丁著名的《神曲》三部曲中,大量地采用古希腊罗马神话题材和现代题材,突破了当时中世纪以宗教为主要题材的单一性,以此针砭时政,隐含着丰富而又深邃的主题。诗人运用象征隐喻的神话模式,将现实与理想、古代与当代、宗教与异教杂糅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艺术想象的虚幻世界。可以说,《神曲》是古希腊罗马神话的延续。  相似文献   

15.
先秦时代所形成的《春秋》等经典实是先秦时代人们长期实践经验的写照,而《春秋》决狱正是通过对以往人们实践经验的再阐释来平息争端、解决纠纷,达致各方利益平衡的.从尚存的春秋决狱的六个案例中可看出,从实践出发,针对具体案件,解决纠纷才是审判的实质所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诗词特别讲究音韵、声调和节奏的美感。但是,现在用普通话读古诗词有很多不押韵或节奏不和谐之处,客观上造成了对古诗词美感的破坏。这是由于历史的变迁,古代以中原音韵为官话通用语言的发音系统,现在被普通话语音所取代。中原音韵中的平、上、去、入四声,变为普通话中的阴、阳、上、去四声。其中,入声字的读音规律对古诗词的解读影响极大,尤其应引起语文教学者的注意。为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得以继承、流传和发扬,语文教学中应该注意对此种现象的讲解。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语言形式自身审美价值的关注 ,周作人对现代散文语言的理论思索是颇为独特而深刻的。与当时其他论者相比 ,周作人并不因强调白话传达现代思想意识的功能而轻视其自身的“艺术之美” ,而是认为语言是有生命、有灵魂的 ,所以 ,他提出现代散文的语言要在白话口语的基础上古今杂糅、中外互补、雅俗共赏、骈散结合 ,使现代散文在走向通俗易懂的同时 ,并不乏东方古国的神韵和灵气  相似文献   

18.
学习外语首先应该会阅读外文资料,而这一点被认为是通晓语言的标志。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可以提高阅读速度,而且可以保障准确度。占四级考试40%的阅读理解突破了,四级考试则易如反掌。  相似文献   

19.
语言的规范化,是以语言的选择为前提的。中国古代法司法语言的规范化.是以语体的规范化为前提条件的。对于古代司法语体规范化问题的研究,不能脱离它们所依附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0.
注释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种主要方法,人们一直以“六经注我,我注六经”来概括和指认这种注释,然而,这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六经注我,我注六经”是陆九渊的一个心学命题,根本就不是一种注释的原则和方法。对“易注”样本的分析以及相关方面的考察,重新理解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注释现象,可得出如下结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注释,其实质乃是用母本的结构语义来表达注释者的思想;这种注释不是寻求原义的语义训诂,而是中国古代哲学家的一种哲学写作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