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几年来,我国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大有膨胀之势,与之相互渗透、形成恶性循环的涉黑职务犯罪也不断地滋生蔓延。分析打黑除恶案件不难发现,"官黑勾结"几乎是每一起涉黑案件的突出特点。严厉打击、彻底铲除黑恶势力的保护伞,已成为打黑除恶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一环。国家工作人员涉黑职务犯罪是社  相似文献   

2.
职务犯罪的预防可能性建基于职务犯罪客观认识与预防策略的有效性基础之上。因此,如何客观性认识职务犯罪是职务犯罪预防可能性的前提。职务犯罪的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人性的局限性与权力的二重性;政策与法律的错位与灰色空间的生成;蜻蜓点水式的监督活动以及监督与被监督合伙经营。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检察职能具有多重性,既负有职务犯罪侦查职权也有直接逮捕权,在逮捕与羁押作为不同制度设计、取保候审尚没有作为权利规范的前提下,职务犯罪案件起诉前仅仅只是在检察机关内部实行一套流程,缺乏外部监督。人民主权是权力的原点,人民监督权力是宪法原则,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检察改革的重要内容和重大举措。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需要从监督内容到监督形式的继续深化,最终形成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4.
领导干部诫勉制度是规范领导干部行为、监督权力运行、有效预防领导干部违纪连法行为发生的重要举措,它融监督教育于一体,是防止权力滥用,并从源头上治理和预防职务犯罪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公职人员职务犯罪问题,是国际犯罪学领域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文章就公职人员职务犯罪的类型、主要特点及其犯罪心理特征作了具体分析,据此针对公职人员犯罪的预防从三个方面提出对策,即一要建立权力运行的约束机制,由权力反腐为主转向制度反腐为主;二要改革现行的监督体制,加大监督力度,确保有效监督的实现;三要加强职业培训,实行科学管理,提高公职人员廉洁自律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6.
监督是一种普遍的权力现象,一切权力都需要监督,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会导致腐败.民主监督制度是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监督,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民主.监督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支柱.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民主监督的制度建设,目前已经建立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监督体系.民主监督制度在预防、惩治职务犯罪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监督效果不尽如人意,新世纪亟须完善我国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7.
鲍俊羽 《理论月刊》2003,(10):88-90
作为司法腐败特殊表现形式的公安职务犯罪,比其它腐败和犯罪更具隐蔽性、复杂性和更为严重的危险性。公安职务犯罪主体具有特殊性。本文主要从人性、权力、监督乏力、价值错位等方面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8.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把分散在党的机关、行政机关以及司法机关的反腐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形成"反腐天网",全面预防和打击贪污腐败。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改革将职务犯罪侦查权从检察权中"拆分"出来并入监察权,职务犯罪侦查监督机制由内部监督转变为外部监督。在消除"自我监督"弊端的同时,外部监督的缺陷也逐渐凸显。监察委员会被赋予了较大的调查权力,如何对职务犯罪侦查进行有效监督,从而限制监察权的行使是改革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保障检察机关独立行使法律监督权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职务犯罪侦查权的优化配置与运行,不仅关系到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强化和检察工作的深入发展,而且涉及到国家权力配置模式和运行方式的完善.在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推进刑事诉讼法修改,贯彻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决定>的时代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对职务犯罪侦查权配置与运行问题的专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要对职务犯罪侦查权从法理上作出进一步的阐释,正确认识国家立法机关将这一权力赋予检察机关的法理基础,准确把握职务犯罪侦查权的性质,科学确立职务犯罪侦查权配置和运行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将职务犯罪侦查权由检察机关移转至监察委员会,打破了长久以来职务犯罪侦查分工模式,对刑事司法领域影响深远。由监察委员会发动的职务犯罪侦查活动拥有主体地位高、资源集中、手段丰富等优势,但仍存在程序运转不严密和人权保障程度低等问题。监察委员会位高权重,对其侦查权的监督制约机制则成为改革成功与否的重中之重,除却人大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等传统方式,应添加律师参与制度、司法审查制度等刑事程序内的监督方式,以保证将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  相似文献   

11.
职务犯罪现象已经成为当前影响中国和谐社会目标构建的障碍之一。正如大量调查报告和研究文献所揭示的,当前各类职务犯罪案件一直呈上升趋势。迄今为止,已经有百余名省部级干部、5000余名厅局级官员落马,至于处、科级官员落马的数量更是惊人。"权力往往使人腐化,绝对权力绝对地使人腐化。"这段话被广泛援引的合理意义在于,必须对权力施以必要的监督和约束。这就意味着,任何权力的行使都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作为  相似文献   

12.
警务,国家政务的核心内容之一。警风不仅是政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关系到国家权力运行的有效性、合法性、公正性。加强警风建设,惩治权力腐败于既然,防范职务犯罪于未然,建立行之有效的警察权力运行机制,政治教育是基础,法制建设是保障,完善警务监督机制才是关键。一、警务监督本质的理性认知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深刻指出:“我们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各级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受到人民和法律的监督。要通过加强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和监督…  相似文献   

13.
社会转型期职务犯罪的原因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高仕 《桂海论丛》2005,21(5):72-74
职务犯罪是国家公职人员滥用权力或者亵渎权力的犯罪行为,其本质是权力的异化。职务犯罪的原因力是多维的,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合力,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合力,二者的交汇作用与相互激荡导致了职务犯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公安研究》2010,(12):88-88
闫召华在《理论探索》2010年第3期撰文认为,职务犯罪侦查异体监督,就是利用外在于自侦部门的力量,对职务犯罪侦查全过程进行监察、督促和制控。我国职务犯罪侦查异体监督面临实践上的困局:监督者与被监督者易形成利益关系,监督方式选择上的矛盾,监督效力大打折扣,谁来监督监督者的问题难以解决。破解职务犯罪侦查异体监督困局的思路是:更新职务犯罪侦查异体监督理念,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惩处和预防贪腐职务犯罪的法律制度比较丰富,监察制度比较发达,注重权力对权力的制约,严惩官吏"受财枉法"和"监守自盗"的职务犯罪。研究古代贪腐职务犯罪的预防和惩处,对我国预防职务犯罪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6.
职务犯罪的特定对象、特定环境、特定行为特征,为我们掌握职务犯罪的规律性提供了极为有利条件,并为建立起职务犯罪的预测、预警、预防工作机制提供了可能。应建立统一的预测机构和信息采集系统,设立科学的预测指标体系;重视预警信息的研判、处理和发布工作,建立"三色预警"机制。同时,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变"形式监督"为"实质监督";适当分解权力,变"一把手"为"金三角";完善岗位工作规定,变"隐性公正"为"显性公正";加强预防立法,变"亡羊补牢"为"未雨绸缪";加大对职务犯罪惩罚的严厉程度和科学度,变"养猪效应"为"零容忍"。  相似文献   

17.
职务犯罪原因多种。除职务犯罪者个人原因外 ,封建意识形态的影响 ,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是其历史原因 ;我国实行市场经济的负效应 ,对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 ,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失误和党内民主政治生活的不正常是其现实原因 ;廉政法制薄弱 ,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法律规定不完善是其法制方面的原因 ;执法执纪不力 ,行刑过宽、处遇过裕是其司法原因。  相似文献   

18.
法律监督调查是应法律监督工作的深层发展而产生的。遵循举证责任分配以及抗诉机关不得行使职务犯罪侦查权的诉讼规律和诉讼监督规律,只能将法律监督调查限定于针对被监督对象一般违法情形的调查,而非发现案件事实或者犯罪行为。法律监督调查权是一项结构性检察职权,职务犯罪初查权是一项功能性检察职权。法律监督调查与职务犯罪初查是两项独立的检察工作程序,二者存在着工作程序上的相互衔接。  相似文献   

19.
包家新 《人民论坛》2014,(9):180-182
我国古代惩处和预防贪腐职务犯罪的法律制度比较丰富,监察制度比较发达,注重权力对权力的制约,严惩官吏“受财枉法”和“监守自盗”的职务犯罪。研究古代贪腐职务犯罪的预防和惩处,对我国预防职务犯罪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0.
《时代潮》2001,(8)
预防职务犯罪,势在必行职务犯罪,顾名思义,是与职务有关的犯罪,包括贪污、贿赂、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实际上,职务的真实内涵就是权力,社会管理几乎处处都离不开大大小小的权力,因此,职务犯罪也就无处不在。检察机关的办案记录显示,由于我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阶段,一些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