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农村灌溉水资源日益稀缺,农田水利陷入困境的情况下,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如用水协会的构建与发展成为主要的政策方向。然而将这种国外经验移植到国内时,只靠政府这一外部力量推动农户合作面临各种现实困境,用水协会形式意义大于实际效果。只有变目前的外源型合作为内生型合作,用水协会才能真正促进农户合作用水,实现节水型社会。  相似文献   

2.
税改之后,乡村水利体制经历了市场化取向的改革。然而,在国家逐渐退出的同时,农民却无法实现供水区域内的大范围合作。为了提高取水时的排他性,农户使用小型水泵以实现从水库到农田的精确对接,而距离水库较远的农户不得不毁田挖堰或者在田边打井。在这种格局下,虽然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但是,这些资金无法找到一个有效的承接载体。最后的结果是,农民私人投资的小型堰塘和机井获得大量补助,而公共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依然破旧如故。我们的建议是,通过改革农业用水机制来改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效果。  相似文献   

3.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一种介于社会化大生产和农民个体小生产之间的全新的生产方式,它的出现弥补了农业生产的弱质性,增强了农户在市场中的地位,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并且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是推进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相信随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也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和对外开放加快拓展,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如何把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起来,已成为促进农业、农村、农民发展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公司+农户"和"公司+合作社+农户"是两种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典型组织方式,贵州的实践探索表明,"公司+合作社+农户"是当前最为合理的组织方式,而且也已是主导组织方式。更好地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应重点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形式,以合作社为主体促进发展;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强化提供农业生产性社会化服务。  相似文献   

5.
实现农业产业化是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但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只有解决好以下关键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一、关于组织农民与产业化连接的问题。农民问题是农业产业化能否顺利推进的一个最基础、最实际,也是最关键性的问题。要推进农业产业化,首先要把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连接起来,把农民导入产业化的轨道。目前,引导农民进入市场的形式很多,有企业加农户、基地加农户、市场加农户、服务组织加农户等,主要的是订单农业的形式。这些形式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提高…  相似文献   

6.
罗辉 《理论前沿》2002,(19):34-36
以公司制企业为主体的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力军,合作制经济组织是保障农民合法权益,联系市场、企业和农户的桥梁和纽带。发展“公司制农业”,实现公司制与合作制经济组织的有机结合,是入世后的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清代有司在审理灌溉纠纷命案过程,对民间灌溉"向例"进行发现和重述,并从前后一致性、常例、历史、公平正义等角度进行检测,或认可,或重申,或禁革,影响其成长,与英美普通法司法过程有比较接近的层面。  相似文献   

8.
在微观经济理论中,我国农业属于典型的完全竞争产业。现代产业组织理论认为,市场结构决定市场绩效,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生产与农民农业收入的矛盾难以解决,根本原因在于我们默认了农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并一直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内寻求最佳市场绩效的途径。由此,提高我国农业的市场绩效,非彻底改变我国农业市场结构性质不可,从完全竞争市场走向有效竞争市场。农业产品上,沿同质向差别方向调整;农户数量上,沿无数农户向相对少数农户调整。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发展现代农业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就是发展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或组织承包经营为基础,依靠各类龙头企业带动,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实行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生产经营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规模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农村中出现了在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形式下分户经营的农户自愿结成的多种形式的农民联合与合作。这种合作经济组织是广大农民在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为获取规模经济效益,抵御市场风险,增强自己的市场竞争力,按照自愿的原则和“民办、民管、民有、民受益”的原则,通过劳动和资本的联合而组建的经济合作形式。它出现的实质就是解决目前农业生产普遍存在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而进行的制度创新。本文对成都市农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成都市农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系统学的角度将财政支农政策框架定义为由农业、农村和农民财政构成的政策体系。目前在财政支农实践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证明,将财政支农政策细化为农业财政、农村财政和农民财政,将有助于正确处理好公共财政在解决"三农"问题过程中政府与市场、效率与公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支农资金的分散和集中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不同区域的农村,农民行动单位存在差异,从而使农业灌溉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在宗族型地区,农民的宗族认同意识强、村庄舆论有力,农民具有集结起来一致行动的能力,在农业灌溉中能进行有效的合作;而在以个体家庭为认同与行动单位的地区,村庄异质化明显,村落内生权威缺失,村庄舆论解体,个人主义价值和观念凸显,农民在农业灌溉中以单干为主。农民在农业灌溉中行动差异的区域性,为探究农田水利供给的内在机制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从系统学的角度将财政支农政策框架定义为由农业、农村和农民财政构成的政策体系。目前在财政支农实践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证明,将财政支农政策细化为农业财政、农村财政和农民财政,将有助于正确处理好公共财政在解决"三农"问题过程中政府与市场、效率与公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支农资金的分散和集中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农村用水的质量和水供给能力关乎农业、农民、农村之健康可持续发展。然而水乡江南的农村,其地表水系几乎到了"有水皆污"的境地。"污染性缺水",是对现阶段江南农村"水供应"与"水需求"矛盾突显之现象的高度概括。通过对我国农村"污染性缺水"防治法律制度存在的缺陷,引出在立法、执法、司法三层面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防治过程中检察如何介入进行探索性模型构建研究。  相似文献   

15.
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与支撑。农业现代化既是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现代化,也是"四化同步"中的现代化。具体而言,我国农业现代化是以小农户经营为主,在全国区域差异显著的情况下实现粮食安全和"四化同步"推进的历史任务。在国家体制机制障碍逐步消除的趋势下,农业科技创新对于拓展农业产业链、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维护我国粮食安全以及补齐"四化同步"中的农业短板具有特殊意义。但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在发挥支撑作用的过程中面临投入不足、管理体制机制落后、推广系统不顺以及农民科技素养欠缺等关键问题。为此,要采取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改革完善农业科技创新管理体制机制、理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系统以及打造职业化农民队伍等方式,加速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国家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目标是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提升农业产业经营水平,实现农户增收和农业增效。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的有效协作不仅是农业龙头企业稳产增效的主要源泉,而且在促进农户增收的同时也为农户发展带来了具有"发展权益相对剥夺"的分利行为。借鉴分利集团的行为逻辑分析与负效应治理框架,可以发现,农业龙头企业与政府、农户等利益相关群体存在明显的利益诉求差异。从多元主体"协同发展、利益共享"视角看,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分利行为的治理策略为:强化协同,明确组织使命与角色定位;明晰产权划分,关注制度化组织与政策关联;提升农业龙头企业企业家素质,增强农户发展的可行能力;"政银(保)企农"结合,开展"多元捆绑式"补贴机制创新;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转型升级,为农户留利保利。  相似文献   

17.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关键是要把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与千变万化的市场相连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肥西县各种类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得到较快发展,对于引导农民有组织地进入市场、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其健康快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建设语境下,农户的合作问题值得关注。本文以农户与村庄关于农业经营模式的选择博彝为切入点.运用动态博彝分析框架。具体分析了农户与村庄之间关于制种与否的博弈,导出了农户不会与村庄合作的结论。也简单地探讨了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合作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林权纠纷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开始试点、2008年全面推广实施的农村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目的是把集体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农户,确立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以实现"耕者有其山"的目标.作为全国最早实施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试点省份,福建省和江西省在开展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面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这两个省在改革过程中,致使有的农村地区出现了林权过度集中和部分林农失山失地的现象,由此引发了许多类型的林权纠纷.林权纠纷多发的原因既与林权制度变迁和林权制度改革的政策设计失误有关,也与农民的林权主体意识觉醒及林权升值有关.在林权纠纷中,农民通过各种规范和"非规范"的抗争方式来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20.
在农民组织化蓬勃发展的农村社会转型时期,关于资本下乡的研究须突破传统的资本与农业的视野限制。下乡资本通过重构村庄生活、俘获乡村精英和引入农民组织来影响农民组织化发展,造成农民社会服务性组织日益衰落、农业组织异军突起和准政权组织的功能消解,进而造成农民组织资源的结构型失衡。整合农民组织资源的路径在于利用以权力、市场与信任为机制的合作整合模式,构建农民综合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