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的农业和发达国家的农业相比,尚有缺乏竞争力的方方面面。面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朱镕基总理说,“我最担心的是农业,因为外国的农产品是现代化生产,成本比我们低得多,价格比我们低得多,如果他们大量地向中国倾销农产品的话,就会带来中国农民收入的减少,这对中国将是最大的问题。”针对我国“入世”,农民也都有不少想法和猜测,然而统观全局,目前我们首先应想到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就泰兴市而言,农村人口占65%以上,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市的小康。我们围绕“当前农民想什么、盼什么、怨什么,期望党委、政府做什么”等内容展开调查,共发放调查表1560份,收回1450份,召开农村各类人员座谈会12次,召开部门座谈会1次,走访5个部门。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泰兴市农村的基本情况,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相应作了一些思考,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刑警的妻子     
敏子 《人民公安》2008,(2):63-63
春是刑警的妻子。春坐在温暖如春的办公室里.透过落地窗.看到大片大片的雪花飘落在窗前高大的樱花树上。记得还在恋爱时,丈夫就答应:“飘雪的时候,我们一起去看树;”“月圆的时候,我们一起去看云;”“日出的时候.我们一起去看海。”于是春就盼着,天天盼着,盼着下雪,盼着月圆,盼着日出——他们已有太多的假日不在一起度过。  相似文献   

4.
各地经验表明,提高农民组织化不仅是破解当今"三农"诸多问题的根,也是确立农村改革发展六大制度建设的本。因此,要彻底摒弃"恐合症"及其思维,为实现农民"盼合"愿望多做几件实事,是当前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的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5.
杜学虎 《创造》2002,(2):41-41
自开展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以来,各级党员干部纷纷深入村社,深入群众走访调查,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想什么,盼什么,希望基层干部做什么。就农民群众所反映的意见,概括起来主要有“三怕”、“三盼”、“三需要”。“三怕”:一是怕基层干部作风不实。主要怕基层干部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认真执行党在农村的有关政策,工作作风简单粗暴,不作宣传解释,一味采取“通不通三分钟”、“要你出汗两分钟”的做法,吃喝玩乐,不顾群众困难;二是怕社会治安不稳定。治安环境不稳定,偷盗行为时有发生,致使部份群众…  相似文献   

6.
群众呼声     
农民对科技下乡有“四盼”谷城县北河镇赵金城同志来信反映: 在当前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中,广大农民对涉农部门开展的“送科技下乡”活动有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归纳起来有“四盼”: 一盼实用科技。农民由于受文化素质和传统耕作习惯的影响,对技术操作复杂的科技项目往往一筹莫展,盼望操作方法简便、技术资料通俗易懂、一学就会的实用科技;二盼实验示范。对于一些新型技术、优良种子、高效化肥农药,农民盼望先在当地进行实验示范,待成功后方可全面推广;三盼跟踪服务。农民盼望  相似文献   

7.
程正稳 《政策》2009,(6):57-58
近年来.阳新县针对农民群众有“三盼”(盼文化下乡、盼体育活动、盼乡风良好)和农村基层干部有“三想”(想文化活动有场地、想文化事业有经费、想文艺演出有团队)的实际情况,着力推进文化资源公共化、文化团体多元化、文化活动大众化、艺术生产特色化、管理队伍专业化,有力地促进了阳新农村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过去,浦北县六硍镇一些忖召集村民群众开会,树干部三番五次通知动员后,才有少许人迟迟参加,而今年初秋的一次,镇党委、政府请来了县和上级农枝专家在镇政府大会堂传授养殖技术、大会堂挤满了人,有的甚至站到了室外走廊上听课,就连一些上了年纪、从不参加任何舍议的村民都去了。这是为什么?因为如今农民有“三盼”:盼科技,带领农民走上富裕路;盼“文化”,为群众打造“连心锁”;盼“卫生”,为农友架设健康桥。但是,在“三下乡”活动中,我们的文化市场管理部门不能缺位,不能让一些不法团体和个人也顺风扯旗,鱼目混珠,打着“文化下乡,服务农  相似文献   

9.
余仲平 《政策》2004,(6):28-29
“农业活百业活,农民富百业兴,大家希望湖北发展快一点,湖北早富起来,那么我们到底为农民增收做点什么?凡是有责任心的湖北干部,凡是对农民有感情的湖北干部,都应该深刻认识,统一思想,积极行动起来,为农民增收做点实事,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省委副书记邓道坤在洪山礼堂动员大会上讲的这番话,激荡着与会的省直机关干部的心……这是农历春分节气过后第5天的上午。  相似文献   

10.
袁纯清省长从中纪委调任陕西,非常关注陕西残疾人事业。他对省残联理事长洪康喜说,我姓袁,秘书姓方,人家都称我们方圆。残疾人事业是为社会稳定做贡献,是崇高的事业,我们都要支持残疾人事业。袁省长还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没有想到当官,我心目中始终想着,能为残疾人多办点好事实事,就心安理得了。  相似文献   

11.
最近,笔者下乡调查,发现基层人大代表反映最多的是如何宣传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事情,归纳起来有“七盼”:一盼支持农民致富的政策贯彻好。要把中央就农民增收出台的“一号文件”精神,特别是直接带有资金支持的政策交给群众,贯彻执行不走样,这是关键。这些政策既符合农村实际、又切实可行,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支持农民致富的具体措施,并落到实处。二盼尽快出台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现在,农村因病而致贫的情况还很严重,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温县种植山药、地黄、牛膝、菊花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因该县古属怀庆府管辖,故人们将这里产的山药、地黄、牛膝、菊花称作“四大怀药”。自从结构调整成为引导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共识后.在温县从县领导到农民,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做好怀药这篇文章。为加大怀药的开发力度,县里任命曾任过政府常务副县。  相似文献   

13.
“我们苗族村能有今天的变化,除了党的好政策外,还全靠我们苗家的热心人——一陶树珍大姐。我们永远也忘不了她,忘不了她的关心和帮助.忘不了她那亲人般的、感人肺腑的话语”。这是罗平县大水井乡苗族群众发自内心对陶树珍的评价。“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一个少数民族干部,首先应该想到的是党的事业,想到人民群众的冷暖疾苦,更要想到那些至今还很贫穷的山区少数民族,少说空话,多办实事,为少数民族兄弟姐妹脱贫致富出一点力,让他们尽快摆脱贫穷。”陶树珍常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科技培训,致富捷径少数民族地区要尽快脱贫致富,抓…  相似文献   

14.
韩茂莉 《中国人大》2013,(24):53-54
“民以食为天,国以民为本”是一句中国人熟悉的话语,尽管当代人说出这句话重点均落在对食物的需求上,几乎很少想到食与民的分量,但回顾中国历史,几乎每时每段均没有离开食物的生产领域农业以及食物的生产者农民。农业不仅是历代王朝的立国之本,  相似文献   

15.
左晗 《半月谈》2004,(15):61-61
对于近两个月的漫长假期,大多数中学生的心情是“上学盼放假,放了假又盼开学”,因为我们本应丰富多彩的假期常常停留于计划上,破碎在实际中。  相似文献   

16.
近来笔者在农村调查时了解到,当前农民对农业和农村工作有“五盼”。一盼村组干部及时为农民提供各种服务。许多农民反映一些村组干部只当“书费员”。不当“服务员”,只顾上门向农民收取各种税费,不帮助农民排忧解难。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一些实际问题,如水、电、路、桥、渠及买难卖难等得不到妥善解决,故而迫切要求村组干部为他们提供各种服务。  相似文献   

17.
“代表们想什么,人大常委会就做什么;老百姓盼什么,人大常委会就管什么。”  相似文献   

18.
杨佩 《协商论坛》2013,(3):31-32
对于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绿色中原现代农业集团董事长宋丰强来说,每年3月赴京参加全国两会,都有一个温暖的"年度记忆"。从"九盼"到"九喜",从"九喜"再到"新九盼",这位农业界别的"明星委员",自2010年以来曾多次对话温总理,把农民增收期盼带给最高决策层。一边是虚心倾听民意的  相似文献   

19.
农民忽略的,政府想到了;农民想到的,政府正在做社会保障工作关键是制度设计。制度设计好了,保障工作就有规可循,就能良性运作、持续发展。一个都不能少必须明确,凡是经省以上政府批准征地,由国  相似文献   

20.
王国斌 《政策》2004,(9):32-33
为促进农民增收,今年初,夷陵区专门进行了研究,及时组织开展了以“抓调研助增收”为主题的“千名干部万户行”活动。我们认为,要有效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等问题,必须在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生产标准化、农民市场组织化、农村城镇化上下功夫,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